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硒农产品生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陶澍 蒋光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261-262,共2页
针对公众在寻求安全补硒方法和富硒食品方面的误区,以安徽省为例,例举富硒农产品生产中不符合科学生产方法的生产手段和现象,提出了加强硒的二重性宣传教育、制定农产品富硒含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对富硒产品进行认证和风险评估的监... 针对公众在寻求安全补硒方法和富硒食品方面的误区,以安徽省为例,例举富硒农产品生产中不符合科学生产方法的生产手段和现象,提出了加强硒的二重性宣传教育、制定农产品富硒含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对富硒产品进行认证和风险评估的监管对策及宣传导向,以期有效促进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农产品 安全 二重性 对策
下载PDF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中高新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磊 闫晓明 +5 位作者 江舰 程江华 孔祥强 潘子梅 马景田 孟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377-21380,21400,共5页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但通过对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较为集中的亳州市谯城区、六安市、宿州市近30家国家、省或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巨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但通过对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较为集中的亳州市谯城区、六安市、宿州市近30家国家、省或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存在着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品标准体系不健全、高新技术应用缺乏等,其中高新技术应用的缺乏体现在原料安全无法解决、保鲜灭菌技术缺乏、产品检测手段落后、废弃物无法综合利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自主创新 标准体系 高新技术
下载PDF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3
作者 王芬 宋光同 +7 位作者 徐笑娜 张文文 崔峰 朱士明 殷俊峰 陈祝 周翔 付成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安徽省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思路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程江华 廖华俊 +3 位作者 刘同革 王灼琛 谢宁宁 黄晶晶 《中国马铃薯》 2017年第4期240-245,共6页
农业部2015年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意义显著,不仅有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安徽省是马铃薯春季、秋季二作区,产量高、商品性好,但一般认为安徽省马铃薯主要... 农业部2015年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意义显著,不仅有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安徽省是马铃薯春季、秋季二作区,产量高、商品性好,但一般认为安徽省马铃薯主要是鲜食菜用为主,缺乏适宜加工品种。因此,结合国家政策和安徽省马铃薯种植现状,提出速冻马铃薯泥主食化加工思路,即先把马铃薯加工成速冻马铃薯泥贮藏,再加工成各种现有主食的思路,不但适应主食化产品快速消费习惯,最大程度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充分利用了资源,保证营养价值,提高农民、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优势和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冻马铃薯泥 主食化加工 安徽
下载PDF
安徽省蔬菜贮藏加工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江舰 闫晓明 尤逢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597-22598,共2页
对安徽省蔬菜贮藏加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安徽省蔬菜贮藏加工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蔬菜 贮藏加工 现状 对策建议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食用菌生产加工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尤逢惠 江舰 +2 位作者 伍玉菡 万娅琼 储耀宇 《园艺与种苗》 CAS 2013年第9期16-18,62,共4页
基于我国及安徽省食用菌生产加工概况,分析了安徽省食用菌生产加工存在的问题,并从开发功能性食品及休闲食品等方面对食用菌产业开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用菌 生产 加工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视角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殷俊峰 张东红 +5 位作者 陶运来 田素润 徐宏青 董军 吴翔 陶澍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288-288,290,共2页
对"农户""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和"公司"3种经验模式下绿稻24常规水稻品种的收成统计进行分析,得出农业产业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随着产业链延伸越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增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越大。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济效益 农产品 质量安全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辉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年第8期88-90,共3页
农产品和食品品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由品质问题引起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事故越来越多。论述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技术发展进程及其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农产品 食品 安全检测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蕾 王灼琛 +4 位作者 程江华 周蓓蓓 杨松 尤逢惠 闫晓明 《农产品加工(下)》 2015年第2期1-3,8,共4页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简称NMR)分别测定大豆油和随机抽取的油样弛豫图谱,通过对多组分T2弛豫图谱以及峰面积比例S2w和单组分弛豫时间T2w的分析。与大豆油相比,其中有7种油样在图谱的10 ms左右存在明显的特征峰(T21),且小峰面积(S21)比...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简称NMR)分别测定大豆油和随机抽取的油样弛豫图谱,通过对多组分T2弛豫图谱以及峰面积比例S2w和单组分弛豫时间T2w的分析。与大豆油相比,其中有7种油样在图谱的10 ms左右存在明显的特征峰(T21),且小峰面积(S21)比例均超过0.1%。因此,这7种油样为伪劣油脂,劣化程度与小峰面积比例呈正相关,其过氧化值、油脂表观值与低场核磁检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试验结果可为伪劣油脂的快速检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T2弛豫图谱 伪劣油脂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安徽省主栽蓝莓品种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欧晓华 王储炎 +3 位作者 李珂昕 蔡敬民 胡勇 周晓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市9个主栽蓝莓品种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采取聚类分析法评价蓝莓品种的综合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单果密度、还原糖、总酸差异较大。巴尔德温单果密度最大,达到9.0 g/cm^3;夏普蓝... 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市9个主栽蓝莓品种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采取聚类分析法评价蓝莓品种的综合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单果密度、还原糖、总酸差异较大。巴尔德温单果密度最大,达到9.0 g/cm^3;夏普蓝的总糖、总酸、蛋白质、电导率和出汁率最高,分别为11.26%、10.4%、1.32%、1.69μS/cm和70.2%。9个品种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类,第1类夏普蓝,第2类顶峰,第3类奥尼尔、园蓝和独秀8号,第4类巴尔德温、杰兔、粉蓝和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综合品质
原文传递
安徽省臭鳜鱼加工产业调研及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迎芹 鄢嫣 +7 位作者 林心萍 纪超凡 崔凯 张渝 江舰 钱坤 谢宁宁 汪勇翔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9期67-71,75,共6页
臭鳜鱼加工产业是安徽省特色重点产业之一,集聚于黄山市及其周边。通过对安徽省臭鳜鱼加工产业的调研,科学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市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问题,并针对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政产学研推”多举措... 臭鳜鱼加工产业是安徽省特色重点产业之一,集聚于黄山市及其周边。通过对安徽省臭鳜鱼加工产业的调研,科学分析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市场、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问题,并针对产业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政产学研推”多举措助力产业,促进臭鳜鱼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鳜鱼 发酵水产品 产业调研 产业分析
下载PDF
抹茶酥性饼干加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华平 万娅琼 +1 位作者 李翠红 董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4-376,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筛选获得了抹茶酥性饼干配方和焙烤工艺,即面粉1000g、白砂糖330g、奶油20g、起酥油150g、鸡蛋170g、奶粉46g、小苏打0.7g、碳酸氢铵3g、柠檬酸0.04g、食盐3g、抹茶1.5%、水适量,经调粉、辊轧、成型后在温度(面火/底火)185... 通过正交实验筛选获得了抹茶酥性饼干配方和焙烤工艺,即面粉1000g、白砂糖330g、奶油20g、起酥油150g、鸡蛋170g、奶粉46g、小苏打0.7g、碳酸氢铵3g、柠檬酸0.04g、食盐3g、抹茶1.5%、水适量,经调粉、辊轧、成型后在温度(面火/底火)185℃/190℃条件下,烘烤6.0min;产品上表面呈较明亮的绿色,略带光泽,口感酥脆,有着茶的清香。SS-F3ALCHC茶叶色度测试仪适合于抹茶饼干色泽的测试、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酥性饼干 茶叶色度测试仪
原文传递
蒸谷米加工的原料适应性及营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玉 曹磊 +1 位作者 陶澍 刘超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9年第3期6-12,共7页
以41个稻谷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蒸谷米加工,以蒸谷米得米率、整米率、爆腰率、感官评价等指标为依据,探讨不同品种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原料适应性,并对其中蒸谷米感官评价分值最高的3个品种进行了工艺优化,同时考察了产品的营养特性。结果... 以41个稻谷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蒸谷米加工,以蒸谷米得米率、整米率、爆腰率、感官评价等指标为依据,探讨不同品种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原料适应性,并对其中蒸谷米感官评价分值最高的3个品种进行了工艺优化,同时考察了产品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稻谷加工蒸谷米的得米率、整米率以及爆腰率有显著差异(P<0.05),得米率最高达到77.46%,而整米率最高的达到71.24%;不同品种稻谷加工的蒸谷米产品得米率均高于同品种的白米,其中有30种差异显著(P<0.05);在整米率方面,30种蒸谷米产品显著高于同品种白米(P<0.05),1种显著低于对应的白米(P<0.05)。感官评价最高的3个稻谷品种的最适浸泡、蒸煮工艺略有差异,其中TJ118在55℃下浸泡最适时间为5 h,而TJ292和TJ610的最适时间为6 h;TJ118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15 min,TJ292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20 min,而TJ610蒸谷米的最适蒸煮时间为25 min;相对于同品种白米,感官评价最高的3个稻谷品种加工的蒸谷米中铁、磷、维生素B_1、B_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谷米 原料适应性 加工工艺 营养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贮藏·加工·主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伍玉菡 尤逢惠 万娅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71-72,共2页
马铃薯营养丰富,种植面积广,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分析了马铃薯的贮藏加工现状,并展望了马铃薯全粉加工主食的前景。
关键词 马铃薯 贮藏 加工 主食化
下载PDF
高水分小麦通风干燥过程中加工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玉 刘超 +4 位作者 邵子晗 陶澍 曹磊 洪莹 段依梦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将刚收获的高水分小麦放置在就仓干燥模拟仓内进行通风干燥,测定小麦粮堆各层水分含量变化,及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特性、降落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含水量超过20%的小麦在模拟仓中采用纵向通风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将小麦水分含... 将刚收获的高水分小麦放置在就仓干燥模拟仓内进行通风干燥,测定小麦粮堆各层水分含量变化,及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粉质特性、降落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含水量超过20%的小麦在模拟仓中采用纵向通风技术可以在短期内将小麦水分含量降低至安全水分,对其加工品质没有显著不良影响。使用通风技术可有效降低小麦水分含量,但各粮层降水存在一定不均匀性,在实仓干燥中可辅以其他技术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仓干燥 高水分小麦 加工品质
下载PDF
豆制品加工污水减量化·清洁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翔 万娅琼 +2 位作者 徐雅芫 王灼琛 程江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13-16,共4页
豆制品历史悠久、品类众多、营养丰富,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广大消费者日常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也稳步增长。但传统豆制品加工属于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直接排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新的... 豆制品历史悠久、品类众多、营养丰富,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广大消费者日常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也稳步增长。但传统豆制品加工属于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直接排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新的环保政策压力下,大量的污水处理也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污水减量化和清洁化处理技术成了豆制品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通过对豆制品污水营养成分、现有处理工艺、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了有效减量化、清洁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该研究为促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豆制品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副产物有效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加工 污水处理 环保
下载PDF
安徽宿州市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江华 沈维良 +4 位作者 谢宁宁 孔祥强 王灼琛 黄晶晶 闫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6期316-318,共3页
安徽宿州是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传统种植区,也是豆制品最早的食用传统区域,近几年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如进口大豆原料价格的冲击、品牌混乱、产品单一、销售半径小、深加工缺乏等,特别是科研投入少,创新能力不... 安徽宿州是黄淮海高蛋白大豆传统种植区,也是豆制品最早的食用传统区域,近几年豆制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如进口大豆原料价格的冲击、品牌混乱、产品单一、销售半径小、深加工缺乏等,特别是科研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宿州市豆制品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就宿州市豆制品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促进宿州市豆制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加工 产业现状 问题及建议 安徽宿州
下载PDF
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华平 郑孝和 +1 位作者 李翠红 尤逢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184-185,共2页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获得抹茶蛋黄酥的配方和焙烤工艺,其原料配方如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0 g、牛油286.0 g、细糖粉140.0 g、水376.0 g、抹茶粉21.2 g),油酥(低筋面粉532.0 g、牛油270.0 g、抹茶粉8.1 g),油红豆沙1 360 g(或莲蓉馅料1 44...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获得抹茶蛋黄酥的配方和焙烤工艺,其原料配方如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0 g、牛油286.0 g、细糖粉140.0 g、水376.0 g、抹茶粉21.2 g),油酥(低筋面粉532.0 g、牛油270.0 g、抹茶粉8.1 g),油红豆沙1 360 g(或莲蓉馅料1 440 g),咸鸭蛋黄56枚,经面粉原料分别混合、搅拌、辊轧制得的油酥皮包馅、成型后焙烤,烘烤温度(面火/底火)为198℃/180℃,烘烤时间23.5 min。按此配方研制的抹茶红豆沙蛋黄酥、抹茶莲蓉蛋黄酥质量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蛋黄酥 综合评分
下载PDF
安徽省3种常见食用菌共晶·共熔点的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逢惠 伍玉菡 +3 位作者 江舰 万娅琼 曹磊 储耀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3期12953-12953,12963,共2页
[目的]测定几种常见食用菌的共晶、共熔点。[方法]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香菇、金针菇、双孢菇菌柄和菌盖的共晶点和共熔点。[结果]试验得出,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差异较大,当放在一起进行预冻时,应选择二者较低... [目的]测定几种常见食用菌的共晶、共熔点。[方法]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香菇、金针菇、双孢菇菌柄和菌盖的共晶点和共熔点。[结果]试验得出,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共晶点和共熔点温度差异较大,当放在一起进行预冻时,应选择二者较低的共晶点,一般的超低温冰箱(-18℃)即可满足要求;升华阶段的加热板温度应选择二者较高的共熔点,即可满足要求。[结论]研究可为食用菌冷冻干燥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共晶点 共熔点 香菇 金针菇 双孢菇
下载PDF
葛根饮料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灼琛 程江华 闫晓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304-306,共3页
[目的]检测葛根植物饮料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在现有的葛根饮料生产工艺基础上,分别采用HPLC法和UV法对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葛根饮料生产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 [目的]检测葛根植物饮料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在现有的葛根饮料生产工艺基础上,分别采用HPLC法和UV法对加工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葛根饮料生产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提取1.5 h时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16 mg/ml和0.34 mg/ml,在后续的工艺生产过程中,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虽略有变化,但总体趋势平稳,成品饮料中葛根素及总黄酮浓度分别为0.14 mg/ml和0.29 mg/ml。[结论]研究可为葛根饮料功能成分的测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饮料 葛根素 总黄酮 HPLC UV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