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乡村地区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分析——以安徽省寿县为例
1
作者 杨新刚 夏斌 王子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291,共9页
县域乡村地区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寿县为例,利用2020年县域乡村义务教育设施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趋势面分析以及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等方法,对义... 县域乡村地区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分布及可达性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寿县为例,利用2020年县域乡村义务教育设施数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趋势面分析以及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等方法,对义务教育设施的空间分布以及行政村尺度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寿县乡村地区义务教育设施空间分布总体呈分散状态,设施在局部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集聚,乡村义务教育设施空间集聚与人口密度相一致;(2)小学核密度在空间分布上呈北低南高的现象,初中则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状况,东西向分布差异不明显;(3)小学空间可达性总体上呈“中部、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设施 空间分布 可达性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寿县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县城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应对
2
作者 储金龙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0-23,共4页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郡县治,天下安",县城的作用进而凸显。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安徽县城发展作用进行历... 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和人口大省,安徽省成为国家首批两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省之一,建设的核心在于就地就近城镇化。"郡县治,天下安",县城的作用进而凸显。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两个方面对近年来安徽县城发展作用进行历史性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长江经济带以及安徽次区域等三个层面分析了安徽县城的地位与作用,得出以下结论:(1)县城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安徽省试点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2)推动安徽县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任务之一;(3)县城将是安徽省各大板块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最后,从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及产业选择等方面对近期、中期和远期安徽县城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城 发展应对 安徽省
下载PDF
城市韧性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储金龙 马昊楠 李久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8-76,125,共10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加剧。为有效应对冲击和扰动并提高城市自我恢复的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从韧性视角出发,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安徽省16...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逐渐加剧。为有效应对冲击和扰动并提高城市自我恢复的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从韧性视角出发,基于PSR模型构建评估体系,运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城市韧性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结果表明:安徽大部分城市韧性水平在研究期内有所提升,到2020年各市韧性水平差距缩小且各梯度韧性水平差异发生变化;安徽省城市韧性水平等级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分异情况;影响城市韧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与教育支出,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空间分异 PSR模型 熵值法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生境组团化分析与景观廊道模拟的南京市白鹭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
4
作者 沈舟 尹海伟 +3 位作者 孔繁花 苏杰 孙辉 李久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03-3316,共14页
保持生境连通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景观策略,但其成效取决于异质性景观背景下生境分布格局与物种响应。以南京市为例、白鹭为目标物种,开展了基于生境组团化分析与景观廊道(LS... 保持生境连通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景观策略,但其成效取决于异质性景观背景下生境分布格局与物种响应。以南京市为例、白鹭为目标物种,开展了基于生境组团化分析与景观廊道(LSCorridors)模拟的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通过整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干扰度评价、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实现了物种生境源地综合识别;利用景观连通性指标与核密度分析,识别了物种生境分布的组团化格局;在最小成本路径(LCPs)的基础上,定义了优化新增型与提升型两类廊道,并从物种感知与适应性变化出发,应用LSCorridors软件模拟了这两类目标优化廊道的多重随机路径及其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南京市白鹭生境斑块共计428个,总面积达31525.75 hm^(2),主要是林地与水域,具有较为明显的破碎化和局部集聚特征,九大生境组团以南京长江段水域斑块为轴,沿两侧分布,彼此联系比较薄弱;最佳距离阈值4.5 km内,识别LCPs共907条,总长度1548.59 km,平均较短、分布紧凑,主要位于各生境组团内部,但仅少数连接着不同生境组团;确定的8条优化新增型廊道和10条优化提升型廊道,其LSCorridors模拟结果与LCPs存在空间偏差,前者更符合现实进而有益于避免保护低效和促进多类型、差异化的优化措施制定。研究成果能为面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南京市生境网络保护以及重点生态廊道的规划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网络 最小成本路径 连通性 景观廊道(LSCorridors)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地方认同评估——以安徽省歙县为例
5
作者 李久林 杨宣宣 +1 位作者 汪勇政 滕璐 《中国名城》 2023年第5期67-73,共7页
全面系统地评估传统村落地方认同水平,是解决乡村空间破坏、地方文化消失、地方特色衰败、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步伐。选取安徽省歙县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 全面系统地评估传统村落地方认同水平,是解决乡村空间破坏、地方文化消失、地方特色衰败、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及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步伐。选取安徽省歙县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认同、现实认同、情感认同及行为认同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并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来探究地方认同水平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歙县地方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4个维度差异明显,同一村落在不同维度认同水平不同;歙县地方认同空间层次差异显著,形成高、低两大明显的异质性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多核心、不均衡的圈层化分布,并在不同方向、不同维度呈空间跳跃、突变及分异等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地方认同 歙县 乡村振兴 熵值法 反距离权重插值法.
下载PDF
传统农业区企业务工人员居住就业意愿的城镇化政策启示——以皖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汪勇政 夏永久 储金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3,共5页
文章以文化技能和经济收入相对较好的企业务工人员为对象,围绕居住就业经历、现状及未来意愿,对皖北近58家企业500名员工开展了抽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作为传统的劳工输出地,皖北城镇化发展呈现以下特征及趋势:部分外出人口已回流,... 文章以文化技能和经济收入相对较好的企业务工人员为对象,围绕居住就业经历、现状及未来意愿,对皖北近58家企业500名员工开展了抽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作为传统的劳工输出地,皖北城镇化发展呈现以下特征及趋势:部分外出人口已回流,并有进一步强化趋势,且人口回流的产业跟随特征突出;与普通农业转移人口相比,在文化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占据优势的企业务工人员,未来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定居,即不同群体的城镇化目的地存在分层特征;期望子女能受到良好教育以及个人获得更好发展,是推动企业务工人员进城定居的首要动因,因此,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发展城镇产业是皖北地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区 企业务工人员 居住就业意愿 城镇化政策 皖北地区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久林 滕璐 +1 位作者 马昊楠 汪勇政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5-84,共10页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组成部分,日趋复杂的外部风险和农业固有的脆弱性特征,阻碍其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建构“压力-状态-响应”的PSR模型,测度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业...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组成部分,日趋复杂的外部风险和农业固有的脆弱性特征,阻碍其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文章建构“压力-状态-响应”的PSR模型,测度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分析其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经济韧性水平虽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具体表现为:近五年皖北地区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成为其水平提升的主导因子;皖中地区表现为合肥市的单核发展特征,主要源于农业科技进步和机械化耕作水平的提升;皖南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度高,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偏低,农业经济规模是影响该地区韧性差异的核心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水平,针对异质性特征,需要对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业产业投资渠道,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继而推进安徽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韧性测度 空间分异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合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讨
8
作者 胡丹 孔海波 +1 位作者 夏有才 夏永久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95-100,共6页
我国城镇化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合肥地位背景入手,对合肥城镇化建设现状格局进行分析,结合其他类似城市建设经验,从构建特大城市空间... 我国城镇化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对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合肥地位背景入手,对合肥城镇化建设现状格局进行分析,结合其他类似城市建设经验,从构建特大城市空间体系、合理发展大中城市、积极发展中心镇和新市镇、分层推进四个方面探讨合肥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模式 实施路径 合肥
下载PDF
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淮南市生态网络构建与空间优化研究
9
作者 马明 张雨蒙 +2 位作者 林佳佳 李久林 韩森绪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快速城镇化导致自然生态空间锐减,景观破碎化严重,尽管城市绿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仍需从区域层面进行架构.以淮南市为例,基于形态学格局分析与连通性评价确定生态源地,运用最小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连接度模型识... 快速城镇化导致自然生态空间锐减,景观破碎化严重,尽管城市绿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仍需从区域层面进行架构.以淮南市为例,基于形态学格局分析与连通性评价确定生态源地,运用最小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连接度模型识别最优生态廊道、潜在廊道和廊道范围,构建生态网络,提出城市生态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核心区面积为40409.82 hm2,占景观总面积的62.19%;对生态斑块进行连通性评价后确定5个一级生态源地,10个二级源地;提取出23条最优廊道,4条潜在廊道,筛选出6个“夹点”;架构“沿淮-临山-面水”的生态空间格局,形成环绕城市四周的山、河、湖生态链.结果有助于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淮南市生态网络建设、生态空间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形态学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空间优化 淮南市
下载PDF
基于未来情景模拟的安徽省潜山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久林 胡大卫 +1 位作者 储金龙 尹海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4-1482,共9页
城市快速发展对多山型城市景观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探究山区生态网络时空演变,对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极具现实意义。以潜山市为例,基于2012、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PLUS模型模拟2036年用地情况,并分别构建2020和2036年生态网络,进而分析其时... 城市快速发展对多山型城市景观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探究山区生态网络时空演变,对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极具现实意义。以潜山市为例,基于2012、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以PLUS模型模拟2036年用地情况,并分别构建2020和2036年生态网络,进而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生态网络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2020—2036年,潜山市各类用地规模变化较小,建设用地以已建区为中心,呈点状和块状向四周扩张,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压、蚕食。潜山市生态网络整体复杂程度和连通性提高;生态源地数量和面积增加,空间上向西南、东北方向扩张;生态廊道总体密度和数量上升,但东西向仍缺乏生态廊道连接,亟须改善。可通过保护修复源地、优化培育廊道、分区管控三大措施提升生态网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网络 生态廊道 PLUS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耦合模型的安庆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测度
11
作者 汪勇政 李久林 +1 位作者 陈晓华 储金龙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11,共5页
文章分析了安庆市2002—2014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确立了影响建设用地规模的驱动因子,通过GM(1,1)模型测度各因子2014—2018年的数值,借助GM(1,1)-BP神经网络的耦合模型对预测值进行误差反向传递训练,力求测度... 文章分析了安庆市2002—2014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确立了影响建设用地规模的驱动因子,通过GM(1,1)模型测度各因子2014—2018年的数值,借助GM(1,1)-BP神经网络的耦合模型对预测值进行误差反向传递训练,力求测度安庆市建设用地规模数据科学规范,为安庆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和土地利用监管调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GM(1 1)模型 BP神经网络 耦合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12
作者 马明 宋祎 何颖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优质人才支持,尤其是多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文中以培养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论证了加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当前教育的特点与不足,从强化理念认...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优质人才支持,尤其是多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文中以培养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城乡规划专业为例,从乡村振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角度,论证了加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当前教育的特点与不足,从强化理念认知、加强乡村感知、优化授课组织、改进教学手段、丰富设计选题和强化以赛代练7个方面,提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相关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社会-生态视角下乡村聚落系统脆弱性评价——以蒙洼行蓄洪区为例
13
作者 李久林 胡大卫 +4 位作者 谢敏 张龑 滕璐 储金龙 尹海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64-9176,共13页
从社会生态视角对乡村聚落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有助于厘清影响乡村聚落发展的因素,建立起应对风险扰动的分析框架,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以蒙洼行蓄洪区为例,综合运用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框架、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 从社会生态视角对乡村聚落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估,有助于厘清影响乡村聚落发展的因素,建立起应对风险扰动的分析框架,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以蒙洼行蓄洪区为例,综合运用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VSD)框架、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Spatially Explicit Resilience-Vulnerability,SERV)模型及贝叶斯网络模型测度区域脆弱性并探究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蒙洼地区乡村聚落系统暴露度呈现“两边低、中间高、局部突出”的空间格局特征,镇区周边的乡村聚落敏感性较为突出,同时镇区所在行政村表现出良好的适应力,而乡村聚落系统总体脆弱性较高且高低值差异较大,空间格局呈不均衡分布态势,且结构性差异特征显著。(2)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脆弱区划分为中低脆弱区、敏感—适应型高脆弱区和敏感型高脆弱区三种类型,基于贝叶斯网络分析高脆弱区的影响因素。蒙洼地区乡村聚落以高脆弱区类型居多,其中敏感—适应型高脆弱区主要位于蒙洼地区北部和中部,灾害防控因子对乡村聚落振兴概率的作用最为显著,其建设开发活动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较多,因而不宜展开乡村聚落布局,应划为生态保护空间,开展渐进式移民搬迁;而敏感型高脆弱区主要位于蒙洼地区南部河谷地带,建设发展基础相对良好,地形地貌因子对乡村振兴概率的影响最大,为避免该地区乡村衰退的态势加剧,应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生产方式,尽可能平衡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行蓄洪区 脆弱性 社会-生态系统 贝叶斯网络
下载PDF
公园城市理念下合肥市区公园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健 储金龙 +1 位作者 李久林 马璐瑶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14-22,共9页
公园是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不可或缺的空间命脉骨架,可达性是评估公园布局科学合理性的根本要素之一。立足公园城市理念核心内涵与实践经验,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合肥市多尺度公园在不同时间阈值下集成绿色出行方式的可达性水平,使用莫... 公园是践行公园城市理念不可或缺的空间命脉骨架,可达性是评估公园布局科学合理性的根本要素之一。立足公园城市理念核心内涵与实践经验,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评估合肥市多尺度公园在不同时间阈值下集成绿色出行方式的可达性水平,使用莫兰指数剖析其空间集聚特征及供需匹配关系。结论如下:①合肥市市区城市公园综合可达性呈现“南高北低”分布态势,以南部包河区为核心逐渐递减。②三级综合公园为供给主要类型,小型游园辐射范围明显不足。③蜀山区、包河区存在供需匹配差异,面临“人口多处供不应求、人口少处供大于求”的资源分配问题。④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提出增加小微游园数量、提升包河区人口吸纳能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可达性 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 合肥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产业系统风险多情景模拟——以黄山市歙县148个传统村落为例
15
作者 储金龙 滕璐 +1 位作者 李久林 杨宣宣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1-1624,共14页
在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的影响下,外部市场活动频繁介入到传统村落场域,村落敏感性和脆弱性加剧。基于产业系统风险构成,以黄山市歙县148个传统村落为例,按照“风险扰动—适应过程—适应结果”的纽带因果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设定高、中... 在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的影响下,外部市场活动频繁介入到传统村落场域,村落敏感性和脆弱性加剧。基于产业系统风险构成,以黄山市歙县148个传统村落为例,按照“风险扰动—适应过程—适应结果”的纽带因果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设定高、中、低3种风险模拟情景,预测分析不同情景下传统村落的风险适应机制,结合关键驱动因子探讨适应优化的决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歙县传统村落产业系统风险大多处于中高等级,空间上呈现一定的优势集聚;2)低风险情景下,传统村落生态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应对能力和学习自组织能力作用较大,建议现状低风险村落发挥内外联动机制,合力打造区域旅游品牌;3)中风险情景下,传统村落表现为经济发展缓慢但社会组织基础稳定,学习自组织能力和缓冲能力影响较大,建议现状中风险村落完善各项设施配套,激活可持续内生动力;4)高风险情景下,传统村落产业发展面临困境,风险应对机制和再生产逻辑失去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建议现状高风险村落将保护修复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外部力量的有效干预。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评估传统村落产业系统风险,可加深现有研究对传统村落风险适应主体多元化、过程复杂化以及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动态化的认识,为传统村落产业转型和风险长效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系统风险 贝叶斯网络 传统村落 多情景模拟 歙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生态网络构建——以合肥市为例
16
作者 李久林 胡大卫 +1 位作者 储金龙 雷秋慧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13-26,共14页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引起的生态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造成威胁,构建生态网络可提升景观连通性,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发挥。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基于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最...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引起的生态问题,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造成威胁,构建生态网络可提升景观连通性,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发挥。本文以合肥市为例,基于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及重力模型等方法构建生态网络,并提出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合肥市生态源地主要由林地、水体构成,面积共1 035.41 km^(2),主要分布于浮槎山、巢湖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的地区。空间上源地中部分布较为密集,南部稀少且面积相对较小。(2)合肥市生态廊道共55条,总长度为2 243.37 km,其中重要生态廊道8条,总长为523.64 km。生态廊道整体呈东密南疏的空间分布特征。(3)结合研究结果及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提出建立“一核多点三区”的生态安全保护格局,通过核心保护、分区管控等措施优化生态网络的建设,研究可为合肥市国土空间整治及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MCR模型 生态网络 调控策略
下载PDF
皖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
17
作者 汪勇政 徐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85-493,共9页
通过构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测度指数,分时段综合测评乡村重构强度和三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系,判别乡村重构的问题区域。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各市的社会、经济、空间重构指数均值逐年增长,社会重构强度增幅明显,空间重构稍有提升但... 通过构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测度指数,分时段综合测评乡村重构强度和三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系,判别乡村重构的问题区域。研究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各市的社会、经济、空间重构指数均值逐年增长,社会重构强度增幅明显,空间重构稍有提升但整体水平滞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状态,但区县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基于上述研究,识别出了4类、11个问题区县,并针对问题区域提出了相应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重构 重构指数 传统农区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徽州传统村落治理共同体变迁
18
作者 储金龙 滕璐 +1 位作者 李久林 刘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4-102,共9页
徽州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性历史文化信息,是多元主体进行生产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的高度聚合体。以黄山市L村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介入,在类型化主体要素和公共事务的基础上,解析不同历史时期徽州传统村落行动者网络构成及其... 徽州传统村落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性历史文化信息,是多元主体进行生产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的高度聚合体。以黄山市L村为例,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介入,在类型化主体要素和公共事务的基础上,解析不同历史时期徽州传统村落行动者网络构成及其转译过程,探讨治理共同体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自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徽州传统村落经历了从血缘共同体到政治共同体,再到市场共同体的治理变迁;关键行动者由宗族组织转向县政府,吸引新的行动者加入的同时,推动自身与其他行动者角色的转换。自组织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传统文化复兴的内生动力和政策引导、资本推动、多元参与的外源动力联合驱动了徽州传统村落治理共同体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共同体变迁 徽州传统村落 行动者网络理论 动力机制
下载PDF
ArcGIS模型构建器在国土变更调查工作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凡 储金龙 +1 位作者 李久林 李成 《河南科技》 2023年第12期97-100,共4页
【目的】利用ArcGIS模型构建器构建流程化工具优化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流程。【方法】通过梳理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要点,结合安徽省某县实际作业流程,在举证图斑制作、内业检查、耕地属性维护、举证信息表制作等方面利用ArcGIS中的模型构建器... 【目的】利用ArcGIS模型构建器构建流程化工具优化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流程。【方法】通过梳理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要点,结合安徽省某县实际作业流程,在举证图斑制作、内业检查、耕地属性维护、举证信息表制作等方面利用ArcGIS中的模型构建器制作模型工具。【结果】工作人员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检查和表格制作。【结论】ArcGIS模型构建器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因软件频繁操作可能产生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模型构建器 国土变更调查
下载PDF
合肥市建成区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研究
20
作者 储金龙 张凡 叶伸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0-36,共7页
基于空间化的人口格网数据及网络地图路径规划API获取的不同交通模式出行成本数据,运用累积机会法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合肥市建成区医疗可达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医疗可达性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圈层式衰减;2)... 基于空间化的人口格网数据及网络地图路径规划API获取的不同交通模式出行成本数据,运用累积机会法和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合肥市建成区医疗可达性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合肥市医疗可达性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围圈层式衰减;2)驾车至最近医院的出行时间最短且稳定性较强,中长距离出行时,公交相对骑行和步行有较大优势,短距离出行时,优势微弱;3)不同交通模式下的等时区分异明显,空间覆盖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时驾车、公交和骑行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0 min、60 min和40 min;4)驾车模式下,合肥市老城区在不同时间阈值都具有较高的医疗可达性,新城区不同时间阈值的医疗可达性结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设施 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法 人口数据空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