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古霉素致颅内脓肿患者发生DRESS 1例
1
作者 阮旭 韩晶晶 +3 位作者 王运红 张在丽 钟晗 张京莉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1103-1106,共4页
颅内脓肿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其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其中药物的起始治疗应针对导致脓肿的病原微生物,万古霉素作为糖肽类抗菌药物可覆盖神经外科术后的常见病原菌,如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2
作者 吕鹏 张京莉 +2 位作者 万元胜 黄怡菲 游如旭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5-84,共10页
目的 对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搜集特立帕肽治疗骨质... 目的 对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网站,搜集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的高质量临床证据、经济学评价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1月2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对结果进行定性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5篇,其中HTA报告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5篇和药物经济学研究7篇。有效性方面,与双膦酸盐、安慰剂等相比,特立帕肽可提高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非椎体骨折发生率,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风险。安全性方面,与双膦酸盐、安慰剂等相比,特立帕肽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济学方面,与双膦酸盐等相比,特立帕肽成本较高,经济性表现为劣势,但针对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且骨折风险高的患者,特立帕肽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的治疗方案。结论 特立帕肽治疗骨质疏松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现有的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相比不具有经济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立帕肽 骨质疏松 安全性 有效性 经济性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的卡瑞利珠单抗用药合理性评价
3
作者 李宇 冯晓俊 +3 位作者 王运红 吕鹏 张京莉 史天陆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5期10-14,共5页
目的评价某院卡瑞利珠单抗的用药合理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2)》《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中国临床肿... 目的评价某院卡瑞利珠单抗的用药合理性,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2022)》《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2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2021)》等,制订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评价标准;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皖南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的116份病历进行定量合理性评价。结果116份病历中,相对接近度(Ci)最高为100.00%,最低为55.65%。Ci为100.00%的28例(24.14%),80%≤Ci<90%的8例(6.90%),70%≤Ci<80%的49例(42.24%),60%≤Ci<70%的18例(15.52%),50%≤Ci<60%的13例(11.21%)。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存在药物相互作用(41.38%)、病程记录不完整(35.34%)、溶剂体积不适宜(23.28%)、未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4.66%)、给药顺序不适宜(13.79%)、给药剂量不适宜(12.93%)。结论该院卡瑞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规范其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卡瑞利珠单抗 用药合理性评价
下载PDF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陈传涛 王运红 +1 位作者 张京莉 王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太和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注射用奥美拉唑... 目的评价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太和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总体人群止血有效率、治疗7 d内再出血率、需内镜止血的发生率、平均输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人群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4.00%(47/50)和88.00%(44/50),治疗7 d内再出血率分别为2.00%(1/50)和8.00%(4/50),需内镜止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00%(2/50)和6.00%(3/50),平均输血量分别为[0(0,2)]U和[0(0,2)]U,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中,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比较,同样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剂量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 消化性溃疡出血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秀清 杨静 +1 位作者 张青 张翠翠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661-1663,1667,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体位管理对早产儿呼吸功能、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不同体位交换管理)和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体位管理)。比较2组呼吸功能[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TC)、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S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每日睡眠时间、睡眠觉醒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Raw、TC、SpO_(2)、PaO_(2)、DBP、SB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RR、PaCO_(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更长[(19.87±1.48)h/(17.65±1.36)h],睡眠觉醒次数更少[(5.83±1.55)次/(6.77±1.62)次](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皮肤破损、喂养不耐受、皮肤压红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早产儿采用不同体位管理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血压水平,同时预防或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体位管理 呼吸功能 血氧饱和度 血压
下载PDF
人工智能定量参数预测直径≤2cm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程度
6
作者 谢玉海 李小虎 +5 位作者 侯唯姝 顾晓艳 钱银锋 高续 胡东 游利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定量参数预测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的肺腺癌患者80例共90个结节,其中原位癌8个、微浸润腺癌3...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定量参数预测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4月太和县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的肺腺癌患者80例共90个结节,其中原位癌8个、微浸润腺癌34个、浸润性腺癌48个,将其分为研究组(浸润性腺癌)和对照组(原位癌及微浸润腺癌)。比较两组体积、三维长径、最大面面积、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等人工智能定量参数的差异,评估定量参数对肺腺癌侵袭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体积、三维长径、最大面面积、最大CT值、平均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和最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维长径(优势比2.020,P=0.034)、最大CT值(优势比1.008,P=0.013)是预测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肺腺癌侵袭性的独立影响因子。由三维长径和最大CT值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01,阈值为2.432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75%和71.43%。结论人工智能定量参数对直径≤2 cm磨玻璃密度肺腺癌浸润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以三维长径和最大CT值建立的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与疼痛评分关系
7
作者 李梅 马艳 +1 位作者 刘萍 郭永娟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8期1917-1921,1925,共6页
目的:分析引发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会阴侧切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与疼痛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顺产行会阴侧切GDM产妇,发生切口感染10例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51例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引发... 目的:分析引发妊娠期糖尿病(GDM)孕产妇会阴侧切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与疼痛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顺产行会阴侧切GDM产妇,发生切口感染10例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51例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引发GDM产妇侧切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NRS)观察两产前及产后3天疼痛程度;分析本研究中引发GDM产妇侧切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疼痛评分关系,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第二产程长、急诊分娩、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是影响GDM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糖控制达标、抗生素药物应用及侧切为连续缝合方式是保护因素(均P<0.05);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胎膜早破、第二产程(≥3h)、羊水污染与GDM产妇产后疼痛呈正相关,而血糖控制达标、应用抗生素药物及侧切后连续缝合与GDM产妇产后疼痛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第二产程长、急诊分娩、胎膜早破、血糖控制达标、抗生素药物应用及侧切缝合方式等均是影响GDM产妇发生侧切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且会影响产后会阴疼痛,针对以上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对预防切口感染及降低产后会因疼痛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会阴侧切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疼痛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抗感染治疗分析
8
作者 阮旭 吕丹 +3 位作者 钟晗 韩晶晶 张京莉 张在丽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175-1181,共7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后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艰难梭菌相关腹泻患者的治疗。临床药师通过日常药学查房、药学会诊,根据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查阅国内外指南并与临床医师讨论后,考虑患者为导管...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路感染合并血流感染,后因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艰难梭菌相关腹泻患者的治疗。临床药师通过日常药学查房、药学会诊,根据患者病情、病原学检测结果,查阅国内外指南并与临床医师讨论后,考虑患者为导管相关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拔除股静脉导管,给予替加环素100mg,q12h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q8h抗感染治疗。后期会诊针对抗菌药物导致艰难梭菌相关腹泻,药师建议患者口服万古霉素125mg,q6h,医师采纳意见。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未出现不良反应,最终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在抗感染药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体现了临床药师多学科协助诊疗的职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尿路感染 血流感染 艰难梭菌感染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logistic回归模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闫晓玉 张清 +3 位作者 韩鑫 李静怡 汪德锋 于阿丽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能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声像图特征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估回归模型在甲状腺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特征,应用单因素及多...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能够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声像图特征并建立回归模型,评估回归模型在甲状腺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资料和常规超声特征,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一般资料、常规超声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性、血液供应程度、血液供应模式及有无合并弥漫性甲状腺病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节的直径、内部回声、回声水平、边界、边缘、内部微钙化情况、纵横比、后方有无声衰减、甲状腺外包膜有无侵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微钙化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OR=3.280,95%CI:1.031~10.435,P<0.05);结节纵横比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OR=3.653,95%CI:1.013~13.174,P<0.05);结节边缘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OR=5.731,95%CI:1.995~16.460,P<0.01)。以手术病理结果及回归模型预测甲状腺恶性病变的概率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45~0.944)。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性,logistic回归模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LOGISTIC模型 超声检查 诊断技术 心血管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衰弱的相关性
10
作者 刘方方 张丽 +5 位作者 刘玉洁 张迪 关永娟 高兰兰 刘雪纯 李阿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629-632,共4页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必须遵守液体限制,保持特定饮食,并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疾病和治疗过程的相关症状,MHD患者几乎各系统都会受到与终末期肾脏病和透析治疗带来的血液生化变化的影响[1]。由于...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患者必须遵守液体限制,保持特定饮食,并服用多种药物来控制疾病和治疗过程的相关症状,MHD患者几乎各系统都会受到与终末期肾脏病和透析治疗带来的血液生化变化的影响[1]。由于唾液分泌不足、唾液成分变化、口干、免疫系统减弱、多种药物使用、与肾性骨营养不良相关的骨破坏等因素的合并影响,使得MHD患者口腔问题更为凸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肾性骨营养不良 骨破坏 透析治疗 唾液分泌 免疫系统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N分期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王大伟 徐华磊 +1 位作者 池泉 吴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肺癌有关纵隔淋巴结N分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经CT和^(18)F-FDG PET/CT检查,对其纵隔淋巴结开展N分期,同时与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在原发性肺癌有关纵隔淋巴结N分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经CT和^(18)F-FDG PET/CT检查,对其纵隔淋巴结开展N分期,同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病理分期显示N0期13例,N1期7例,N2期11例,N3期1例;^(18)F-FDG PET/CT检查显示N0期13例,N1期6例,N2期12例,N3期1例;CT检查显示N0期9例,N1期7例,N2期10例,N3期6例。^(18)F-FDG PET/CT检查对于纵隔淋巴结有关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高出CT检查(P<0.05)。结论^(18)F-FDG PET/CT用于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有关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对纵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做出准确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纵隔淋巴结 肿瘤分期 ^(18)氟-氟代谢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
下载PDF
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葡萄糖-磷酸异构酶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春秋 王俊杰 邹瑞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 分析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RA患者(RA组),同期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1例(非RA组)。比较... 目的 分析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6例RA患者(RA组),同期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1例(非RA组)。比较不同人群、不同分期、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中AKA、APF、GPI阳性率;分析AKA、APF、GPI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RA组AKA、APF、GPI阳性率高于非RA组(P<0.05);活动期AKA、APF、GPI阳性率高于非活动期(P<0.05);重度组AKA、APF、GPI阳性率高于轻度组(P<0.05);AKA+APF+GPI检测R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6%、93.41%、94.50%、96.59%,高于三因子单独检测(P<0.05)。结论 AKA、APF、GPI联合检测可提高对RA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参考信息,对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葡萄糖-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氨甲环酸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泓 张敬堂 +1 位作者 张斌斌 李海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180-4183,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1.0 g氨甲环酸,观察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两组...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1.0 g氨甲环酸,观察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两组术后均行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术后3 d,统计两组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引流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两组FIB水平较术前升高,PT、APTT较术前延迟,但观察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T、APTT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可进一步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凝血功能 炎症指标
下载PDF
乳腺癌药物治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运红 范海涛 +2 位作者 李宇 吕鹏 陈传涛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GSF)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接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517份。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设...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GSF)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接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517份。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设置哑变量分析多分类资料,其中治疗方案以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AC/EC)方案为参照,治疗周期以超过8周期为参照。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TCAE)5.0版,中性粒细胞减少分为4级;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管理规范等文件制订rhG-CSF临床应用评价标准,评价rhG-CSF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纳入病历243份(涉及患者243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68例(27.98%)。其中,内分泌治疗方案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7.06%(8/17),其他方案为44.74%(17/38),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多西他赛(TAC)方案为41.67%(5/12),AC/EC方案为38.24%(13/3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P=0.000),治疗周期(P=0.000),放疗史[OR=4.500,95%CI(1.223,16.559),P=0.024],预防使用rhG-CSF[OR=44.842,95%CI(9.012,223.120),P=0.000]均是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243例患者中,使用rhG-CSF 74例,其中用药不合理占31.08%(23/74),预防或治疗指征把握不严、用药疗程不足、用药时机错误分别占39.13%(9/23)、39.13%(9/23)、21.74%(5/23)。结论治疗方案、治疗周期、放疗史、预防使用rhG-CS是乳腺癌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使用rhG-CSF时仍存在预防或治疗适应证把握不严、用药时机错误、用药疗程不足等问题,临床医师需提高对rhG-CSF的认识,合理、规范使用rh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性粒细胞减少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危险因素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治疗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5
作者 李宇 王怀森 +2 位作者 冯晓俊 樊晖晖 史天陆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治疗携带细胞色素P4502C19(cytochrome P4502C19,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 目的系统评价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治疗携带细胞色素P4502C19(cytochrome P4502C19,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研究,7087例患者。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降低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卒中[RR=0.78,95%CI(0.66~0.93),I^(2)=0%,P=0.007]和血管事件[RR=0.78,95%CI(0.66~0.91),I^(2)=0%,P=0.002]发生率。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任何出血[HR=2.18,95%CI(1.66~2.85)]和小出血[HR=2.41,95%CI(1.81~3.20)]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且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呼吸困难(1.2%vs 0.2%,P<0.001)和心律失常(1.7%vs 0.8%,P=0.001)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组更常见;2组严重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降低携带CYP2C19功能缺失等位基因的轻度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卒中和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但替格瑞洛组小出血、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功能缺失等位基因 轻度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路冰莹 李玉峰 孙曼曼 《中国病案》 2024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节省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灰色关联法及结构变动度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地区620例ACI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分析,计算研究对象3年间...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节省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灰色关联法及结构变动度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地区620例ACI患者住院费用进行分析,计算研究对象3年间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化及各单项费用与总费用间的关联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对象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药费、治疗费、检查费、化验费、材料费所占住院费结构比例较高分别为31.36%、20.81%、17.47%、8.38%、8.29%,且住院费用有所减少,药费、治疗费及检查费与研究对象住院费用变化关联度较高分别为1、0.821、0.801,P<0.05;且除材料费外所有住院费用均呈负向变动,药费对ACI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最高;此外住院天数、年龄、使用抗菌药物及伴随疾病均为ACI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165、0.086、0.097、0.114。结论基于灰色关联法和结构变动度分析发现,药费在住院费用占比较高,但其构成比逐年下降,ACI患者住院费用也呈逐年降低趋势,且住院天数、年龄、使用抗菌药物及伴随疾病均会影响患者住院费用,故应进一步关注药品与医疗耗材的使用,积极实现医保制度,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控制住院费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变动度 灰色关联法 急性脑梗死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注射用唑来膦酸药物利用评价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鹏 张京莉 +2 位作者 杨涛 游如旭 黄怡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唑来膦酸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指导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通过分层加权TOPSIS法对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161例使用注射用唑来膦酸的出院病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所评价的... 目的:建立注射用唑来膦酸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指导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通过分层加权TOPSIS法对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161例使用注射用唑来膦酸的出院病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所评价的161份病历中,完全符合标准的共22例(占13.66%),其主要不合理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42例,26.09%)、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完善(33例,20.50%)、未进行用药监护(29例,18.01%)以及不良反应未进行监测和上报(21例,13.04%)等;所纳病历中,合理病历(C_(i)≥0.8)占比为16.77%、基本合理病历(0.6≤C_(i)<0.8)占比为65.83%、不合理病历(C_(i)<0.6)占比为17.39%。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建立的注射用唑来膦酸合理性评价方法方便、可靠、直观,该院仍需进一步规范注射用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唑来膦酸 药物利用评价 加权TOPSIS法
原文传递
基于CYP2C9* 3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指导房颤患者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宇 冯晓俊 +1 位作者 张蕾 史天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验证评价4个基于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进行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将CYP2C9*3和VKORC1基因型... 目的:验证评价4个基于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进行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将CYP2C9*3和VKORC1基因型和患者基本信息代入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中得到预测剂量,以绝对误差均值和理想预测百分比作为准确性评价指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房颤患者的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模型1、2、3、4华法林预测剂量分别为(2.82±0.78),(2.80±0.85),(2.47±0.30),(1.99±0.82)mg·d^(-1),实际剂量为(2.71±0.74)mg·d^(-1);4个模型的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0.11、0.09、-0.24、-0.72 mg·d^(-1)。4个模型理想预测百分比分别为72.73%、70.45%、61.36%、20.45%,模型1最高,模型4最低。散点图结果显示:模型2和模型1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的相关性较好。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一致性最高的是模型1,最低的为模型4。结论:模型1和模型2可以较好地预测房颤患者华法林给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9 VKORC1 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 预测模型 准确性
原文传递
利伐沙班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经济性评价
19
作者 吕鹏 李宇 +3 位作者 张京莉 万元胜 游如旭 黄怡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59-1963,共5页
目的:评估利伐沙班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经济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基... 目的:评估利伐沙班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经济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组,成本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费、治疗费、药品费、其他费用,以1年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systemic embolism, SSE)、全因死亡、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效果指标,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利伐沙班组与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组的总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利伐沙班组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组的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 947.67元/%,即每减少1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可多花费194 767元,远大于2021年全国人均GDP,认为利伐沙班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与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相比,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具有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华法林 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