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建设探析
1
作者 郭香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80-82,88,共4页
在阐述安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推广创新模式主要有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主导,科技服务队伍带动,科技项目引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示范,产学研结合推广,信息化科技推广6种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并... 在阐述安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推广创新模式主要有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主导,科技服务队伍带动,科技项目引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示范,产学研结合推广,信息化科技推广6种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推广人才素质,创新林业科技推广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推广 科技推广 体系建设 模式创新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安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探究
2
作者 许早时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8-50,共3页
本文分析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加大林业科技推广资金投资力度、优化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增强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等方面,探索研究安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以... 本文分析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加大林业科技推广资金投资力度、优化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增强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等方面,探索研究安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机制,以期充分发挥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组织体系在安徽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视域 林业科技推广 工作机制
下载PDF
浅谈安徽省天然林保护和管理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晒晒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6期91-93,共3页
安徽省拥有皖南、皖西两大重点林区,天然林资源丰富,天然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尽管安徽省不在国家天保工程区范围,但从2016年起被列为全国天然林保护“扩面提标”省份之一,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保护和管理... 安徽省拥有皖南、皖西两大重点林区,天然林资源丰富,天然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尽管安徽省不在国家天保工程区范围,但从2016年起被列为全国天然林保护“扩面提标”省份之一,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天然林保护和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足。文章详细介绍了安徽省天然林管理取得成效,分析了天然林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安徽省天然林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成效 问题 对策建议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林木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对策
4
作者 陈峰 李培培 谢地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0-53,64,共5页
植物新品种权是我国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法律层面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人的权益,鼓励育种者在新品种培育、推广上的投入和研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安徽省林木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情况和保护现状,分析了新品种保护中存在的品种权保护... 植物新品种权是我国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法律层面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人的权益,鼓励育种者在新品种培育、推广上的投入和研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安徽省林木植物新品种的授权情况和保护现状,分析了新品种保护中存在的品种权保护水平偏低、保护执法力量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并从加强培训宣传、加强行政保护、加强科研攻关和推广示范等方面提出新品种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 知识产权 保护
下载PDF
安徽省沿淮地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孝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1期219-220,274,共3页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几种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进行研究,直接测算各模式的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和评价经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枣树和香椿与农作物进行混作的种植模式,比单纯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可提高55.4%~63.8%。对于杨树等生长较...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几种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进行研究,直接测算各模式的经济指标、综合分析和评价经营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枣树和香椿与农作物进行混作的种植模式,比单纯种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可提高55.4%~63.8%。对于杨树等生长较快的树种,只能在造林后3a以内在林下间种农作物,由于树冠对于阳光的遮挡影响,可以选择林牧结合的经营模式,利用林内杂草放养鹅等禽类,既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又可以降低林木抚育管理的成本,促进树木的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地区 农林复合经营 模式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森林认证要素的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孝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1期170-171,共2页
在我国,森林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森林认证将成为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手段。2005年,安徽省开展了森林认证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对森林认证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根据安徽实际,... 在我国,森林认证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森林认证将成为提高森林经营质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手段。2005年,安徽省开展了森林认证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对森林认证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根据安徽实际,森林认证的要素应该包括:森林认证的范围、标准、收费和程序等。为推动安徽省森林认证工作,笔者提出4点建议:(1)政府部门出台森林认证政策,鼓励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认证,并对森林认证的单位给予经费补贴或税收减免;(2)森林认证应先试点后推广;(3)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森林类型制定森林认证的标准,实行分类指导;(4)从市场机制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实行森林认证的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宣传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森林认证 要素 探讨
下载PDF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柴建源 冯伟 《华东森林经理》 2020年第4期54-57,共4页
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六安市金安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现状,并总结金安区近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为金... 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六安市金安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现状,并总结金安区近年来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做好全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为金安区的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市金安区 松材线虫病 防控 建议
下载PDF
六安市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工作的思考
8
作者 柴建源 冯伟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72-75,共4页
结合日常工作和相关调研实际,简要介绍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工作概况,从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防控防治机制、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几个方面分析了六安市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 结合日常工作和相关调研实际,简要介绍了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工作概况,从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防控防治机制、资金投入和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几个方面分析了六安市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做好六安市金安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市金安区 林业 有害生物 防控防治 建议
下载PDF
安徽亚热带北缘地区杉木、马尾松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增发 马永春 +2 位作者 吴中能 韦志华 储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60-662,共3页
从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净初级生产力等多方面分析了针叶纯林生态效益低下的原因,并建议采取抚育间伐、封山育林及补植阔叶树等技术措施,促使杉木、马尾松等针叶纯林逐步演替到生态效益相对较高的针阔混交林。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低效林改造
下载PDF
安徽中南部5种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维 刘俊龙 +3 位作者 佘诚棋 张瑶 吴中能 马永春 《安徽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3-6,共4页
以安徽省中南部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各类菌群数量均呈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同一深度的土层中,阔叶林的微生物总数最多,其次是针阔混交林,最少的为针叶林;各森林类... 以安徽省中南部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各类菌群数量均呈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同一深度的土层中,阔叶林的微生物总数最多,其次是针阔混交林,最少的为针叶林;各森林类型均有相似的垂直分布特征,即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杉木纯林与杉木间伐林对比实验,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土壤微生物 放线菌 真菌 细菌
下载PDF
安徽不同区域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正东 佘诚棋 《安徽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43-47,共5页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基础上,论述了安徽不同区域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现状及有效模式,详尽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可行性、可持续、规模化、产业化、市场风险、技术研究、技术培训、资金来源以及基础建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 本文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基础上,论述了安徽不同区域林农复合经营发展现状及有效模式,详尽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可行性、可持续、规模化、产业化、市场风险、技术研究、技术培训、资金来源以及基础建设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规划、政府扶持、系统研究以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对策,旨在为林农复合经营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林农复合经营 可持续 技术 资金
下载PDF
9个园艺绣球品种引种及盆栽表现情况评价
12
作者 许早时 杨海波 +3 位作者 钱孔屏 张明发 王跃 侯金艳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作为一种优良的夏季观花植物,绣球适应性强,是一种优秀的园林花卉植物。本文对从国外引进的9个园艺大叶绣球品种盆栽的扦插苗进行研究,通过观测、记录等方式分析其植株适应性、生长情况、花的物候表现和花性状特征等。结果显示:除‘蓝... 作为一种优良的夏季观花植物,绣球适应性强,是一种优秀的园林花卉植物。本文对从国外引进的9个园艺大叶绣球品种盆栽的扦插苗进行研究,通过观测、记录等方式分析其植株适应性、生长情况、花的物候表现和花性状特征等。结果显示:除‘蓝色恋人’易受冻害,长势较差;其他8个品种在合肥市适宜种植,具有较好的园林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 引种 盆栽 物候期 开花性状
下载PDF
林业科普工作现状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3期97-99,共3页
本文介绍了林业科普工作概况,包括搭建林业科普平台,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集中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分析了林业科普工作中在工作经费、专业人才和工作形式与手段3个方面存在的短板,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林业... 本文介绍了林业科普工作概况,包括搭建林业科普平台,开展科普教育和宣传,集中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分析了林业科普工作中在工作经费、专业人才和工作形式与手段3个方面存在的短板,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林业科普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科普 科普教育和宣传 林业科学技术
下载PDF
大花绣球‘史欧尼’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耀 许早时 +2 位作者 侯金艳 杨海波 张明发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本文以大花绣球‘史欧尼’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完全培养基MS+0.5 mg/L 6-BA+0.02 mg/L NAA+0.1 mg/L GA3+25 g/L蔗糖+6.5~7.5 g/L琼脂中,腋芽萌发时间为6 d,诱导率高达82%;将不定芽转接... 本文以大花绣球‘史欧尼’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接种于初代完全培养基MS+0.5 mg/L 6-BA+0.02 mg/L NAA+0.1 mg/L GA3+25 g/L蔗糖+6.5~7.5 g/L琼脂中,腋芽萌发时间为6 d,诱导率高达82%;将不定芽转接至壮苗增殖培养基MS+1.0 mg/L 6-BA+0.02 mg/L NAA+25 g/L蔗糖+6.5~7.5 g/L琼脂中,丛生芽增殖系数可达12.1,且不定芽大多数为健壮芽;在1/2 MS+0.05~0.1 mg/L NAA+0.2~0.3 g/L活性炭培养基上可以很快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绣球‘史欧尼’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肖正东 程鹏 +4 位作者 马永春 王道金 佘诚棋 蔡新玲 季琳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 光合特性 茶芽性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林分内茶树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和小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程鹏 马永春 +3 位作者 肖正东 佘诚棋 蔡新玲 王其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3,共5页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 对板栗-银杏-茶(Castanea mollissima-Ginkgo biloba-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茶(Castanea mollissima-Camelliasinensis)复合林分和纯茶(Camellia sinensis)林分内3个小气候因子〔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空气温度(Ta)和空气相对湿度(RH)〕和茶树光合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影响茶树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时期3种林分内PAR、Ta和RH差异较大;同一时期纯茶林分内的PAR和Ta基本都高于2种复合林分,但纯茶林分内的RH总体上均低于2种复合林分;与纯茶林分相比,板栗和银杏与茶树复合种植有助于调节林分内的PAR、Ta和RH。2种复合林分内茶树的生长均受到板栗或银杏阴蔽的影响,纯茶林分中茶树的Pn最高,与板栗-银杏-茶复合林分内茶树的Pn有显著差异;而纯茶林分中茶树的Gs总体上高于复合林分、Ci与复合林分间差异不显著,且3种林分中茶树的Tr总体上也无显著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生理生态因子(Gs、Ci、Tr、PAR、Ta和RH)中,Tr对3种林分内茶树的Pn影响最大,其次是Ta,其他因子在各种林分内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复合种植可调节林分内的水热状况,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值得在现有茶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 小气候因子 光合特性 净光合速率 多元回归分析
下载PDF
青钱柳种源间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佘诚棋 杨万霞 +1 位作者 方升佐 尚旭岚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青钱柳1年生苗的复叶性状、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了生长性状的变异层次。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青钱柳复叶性状、地径和苗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光合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 研究了青钱柳1年生苗的复叶性状、光合特性及生长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了生长性状的变异层次。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青钱柳复叶性状、地径和苗高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光合指标在不同生长季节内有着不同的表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在青钱柳整个生长期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胞间隙CO2浓度则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青钱柳苗高、复叶面积、复叶干质量及比叶质量在种源层次上变异大于家系层次上变异,地径则表现出家系间变异大于种源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苗期性状 变异
下载PDF
栽培模式对茶树叶片光合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康 肖正东 +2 位作者 佘诚棋 季琳琳 傅松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4-939,共6页
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I(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 m×4 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50%~60%)的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而模式Ⅲ(纯茶园,遮光度为0)和模式Ⅱ(茶园内板... 研究了栽培模式对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I(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 m×4 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50%~60%)的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而模式Ⅲ(纯茶园,遮光度为0)和模式Ⅱ(茶园内板栗株行距4 m×8 m的栽培模式,遮光度为30~40%)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模式内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和日均值随着遮光度的增大而降低。模式Ⅱ和模式Ⅰ内茶树叶片光补偿点比模式Ⅲ全光照条件下分别降低了11.95%和27.41%,表明茶树叶片在弱光下可以降低其光补偿点来提高对弱光的利用,用于其自身的正常生长。不同模式内茶芽长、百芽质量均表现为模式I>模式Ⅱ>模式Ⅲ;模式Ⅰ和模式Ⅱ内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模式Ⅲ,分别提高了58.14%和36.04%,模式Ⅰ与模式Ⅱ咖啡碱含量分别比模式Ⅲ高31.18%和29.83%;氨基酸、儿茶素及咖啡碱含量均为春季高于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遮光 光合特性 光响应曲线 茶叶品质
原文传递
油茶-茶复合模式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季琳琳 佘诚棋 +2 位作者 肖正东 程鹏 赵康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了揭示油茶-茶复合模式的生理生态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油茶-茶复合模式和纯茶模式内茶树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差异情况,并对茶树光合特性与生态因子进行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纯茶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 为了揭示油茶-茶复合模式的生理生态学理论基础,分析了油茶-茶复合模式和纯茶模式内茶树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的差异情况,并对茶树光合特性与生态因子进行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纯茶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即午休现象较为明显,而复合模式的为单峰曲线;从整体上看,纯茶模式内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复合模式;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纯茶呈单峰曲线,而复合模式的呈双峰曲线;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的基本相反,纯茶和复合模式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式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都有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空气相对湿度及空气温度,而油茶-茶复合模式的茶树还受到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茶复合 光合生理生态 日变化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油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拟合 被引量:25
20
作者 佘诚棋 程鹏 +2 位作者 季琳琳 赵康 肖正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0,137,共4页
为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油茶光合特性的适用性,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改进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了油茶的光响应曲线,通过分析光合参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接近度,在3个模型中筛选最佳油茶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非直角双... 为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油茶光合特性的适用性,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改进的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了油茶的光响应曲线,通过分析光合参数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接近度,在3个模型中筛选最佳油茶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和直角双曲线模型都无法直接估算光饱和点,也不能解释光饱和区域的光抑制现象;而改进的直角双曲线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油茶在不同生境下的光响应曲线,其光合参数均接近实测值。因此,可将改进的直角双曲线模型作为研究油茶光响应曲线的首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改进的直角双曲线模型 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