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调查
1
作者 桂凌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46-247,共2页
目的 :了解池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现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 1986~ 2 0 0 0年该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不同品种用药量 ,并以 3年为 1组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98年以前主要以盐酸哌替啶为主 ,1999年后... 目的 :了解池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现状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计 1986~ 2 0 0 0年该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不同品种用药量 ,并以 3年为 1组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1998年以前主要以盐酸哌替啶为主 ,1999年后吗啡制剂用量显著增加。各类麻醉药品使用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给药途径以注射为主 ,注射剂用量占总量的 6 7.4 %。结论 :随着该院 1999年设立肿瘤科并有效地贯彻实施了《癌症三阶梯止痛法》 ,该院麻醉药品使用渐趋合理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州市人民医院 调查 麻醉药品 住院患者 三阶梯止痛法 药物利用
下载PDF
安徽省池州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林 何勇 +2 位作者 刘福平 王贤周 包来芳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5期606-610,共5页
目的:了解池州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现状,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与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对某市2020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 目的:了解池州市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和使用现状,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与改进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实施细则》,对某市2020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对参与该类药品管理人员现场提问,并对调查结果、问题答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级医疗机构麻精药品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缺陷。如医疗机构对麻精药品管理者的培训缺失、处方书写不合格、药品登记及储存保管不规范等,尤其个别一级基层医疗机构存在调配麻精药品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结论:医疗机构需要加强麻精药品管理知识培训,并根据法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麻精药品管理的实施细则。尤其要加强对药学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助力开展麻精药品处方的点评工作,提高麻精药品处方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管理 使用 调查分析
下载PDF
2010~2012年安徽池州地区TEM、SHV、CTX-M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布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罗飞 王细宏 罗庆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研究池州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质粒编码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s)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 目的研究池州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质粒编码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io-Merieus)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鉴定,大肠埃希菌294株,肺炎克雷伯菌178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规定的ESBLs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该地区ESBLs的发生率,并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ESBLs阳性菌株的质粒DNA,通过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核酸电泳分析上述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该地区17.3%的大肠埃希菌和19.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其中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编码TEM型、SHV型和CTX-M型基因的百分率分别为49.0%、37.2%、39.2%,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8.6%、25.7%、42.8%。结论该地区产ESBLs菌株已经达到一定的比例,并且出现有些菌株同时携带两种或两种以上应的耐药基因,临床上严格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类 基因型 抗菌药 安徽
下载PDF
池州市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间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秀亮 鲁稻 +1 位作者 朱艳 童志礼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11期1634-1636,共3页
目的探讨池州市HIV/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机会感染特点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2005年1月—2012年2月65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机会感染特点、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 目的探讨池州市HIV/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机会感染特点及其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池州市2005年1月—2012年2月65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机会感染特点、不同CD4+T细胞计数水平发生机会感染的差异;分析机会感染特点与CD4+T细胞计数间的关系,统计学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结果 65例患者中发生机会性感染36例,感染率55.38%(36/65)。CD4+T细胞≥200个/L的4例(19.05%)(4/21);100<CD4+T细胞<200个/L的7例(53.85%)(7/13);50/L<CD4+T细胞≤100个/L的14例(53.85%)(14/20);CD4+T细胞≤50个/L,11例(100.00%)(11/11)。CD4+T细胞>100个/L,感染部位多数为2个或2个以下;而CD4+T细胞≤100个时,多发生2个以上部位感染。常见机会感染有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淋巴瘤、消化道真菌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带状疱疹和败血症。结论池州市HIV/AIDS患者机会感染发病率高,多部位感染、混合感染常见;随着CD4+T细胞数量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机会感染 CD4+T细胞
下载PDF
池州市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少忠 方中 孔学英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41-442,共2页
目的调查池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危险因素,评估防治现状,完善防治对策。方法在2002年1月-2006年2月池州市常住人口中随机取样,调查项目包括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及填写高血压相关情况问卷。结果共检出高... 目的调查池州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危险因素,评估防治现状,完善防治对策。方法在2002年1月-2006年2月池州市常住人口中随机取样,调查项目包括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及填写高血压相关情况问卷。结果共检出高血压患者1757例,患病率为14.1%,随着年龄的上升,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4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明显高于整体人群,在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中,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量等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前者中的脑力劳动者和高血压家族史也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结论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肥胖、吸烟和遗传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高血压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安徽池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罗飞 胡义忠 罗庆礼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利用PCR技术扩增池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SA)mecA基因,同时分析其耐药性并探讨两者的关联。方法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西门子Microscan-walkway 96plus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常规药敏检测,计算耐药率;... 目的利用PCR技术扩增池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SA)mecA基因,同时分析其耐药性并探讨两者的关联。方法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西门子Microscan-walkway 96plus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常规药敏检测,计算耐药率;采用苯唑西林MIC法、头孢西丁MIC法筛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同时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ec A基因,用凝胶成像仪观察结果。结果 7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苯唑西林MIC法阳性33株,头孢西丁MIC法36株,mecA基因扩增阳性36株,MRSA检出率为45.57%(扩增法);发现3株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mecA(+)与mecA(–)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耐药菌株,但对青霉素都高度耐药,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SA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耐药率均低于MRSA,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池州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较为常见,其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mecA基因,PCR扩增阳性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阴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出现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OS-MR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A基因 苯唑西林敏感的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2009年池州市甲型H1N1流感1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小玲 朱艳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444-445,共2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继续爆发流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8~2009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4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分析。结果9—11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防止继续爆发流行。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8~2009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4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分析。结果9—11月份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人群主要为15~19岁的群居学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全身关节酸痛,多伴有咳嗽。结论除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该病的预防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临床分析 防治
下载PDF
池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29-631,共3页
目的:了解池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43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人群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实验室检查等。结果:43例艾滋病患者中男35例,女8例,男... 目的:了解池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43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人群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实验室检查等。结果:43例艾滋病患者中男35例,女8例,男女之比约为4.3∶1;年龄3~63岁,其中20~49岁35例,>50岁7例;经性接触传播33例,静脉吸毒感染4例,母婴传播1例,传播途径不明确5例,无经输血传播。临床表现非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热21例,消瘦18例,反复咳嗽15例,纳差、乏力及长期反复腹痛、腹泻13例,各种皮肤病变12例,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8例,有反复口腔溃疡4例,紫瘢2例。各种机会性感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结论:池州地区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临床表现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池州市246例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指标检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何晓学 包建国 廖艳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血液学检测 输血
下载PDF
安徽省池州市2014-2015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标本检测结果及杜宝拉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晓光 羊礼荣 顾倩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观察安徽省池州市2014-2015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状况及杜宝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2015年收治的病毒性腹泻婴幼儿18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止泻药物,观察组采用杜宝拉,对比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安徽省池州市2014-2015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状况及杜宝拉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2015年收治的病毒性腹泻婴幼儿18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止泻药物,观察组采用杜宝拉,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将183例患儿粪便样品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采用ELISA检测人轮状病毒(HRV)抗原,RTPCR法检测基因分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4%(81/92),对照组总有效率64.84%(59/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人杯状病毒(HuCV)和HRV,G血清型以G3、G9型为主,P基因型以P8、P4型为主。结论池州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HuCV和HRV,杜宝拉较普通腹泻药物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杜宝拉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细宏 何世荣 +1 位作者 黄金保 胡义忠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了解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16例乙型肝炎患者B、C基因型,并比较B、C基因型各项临床指标的关联性。结果:116例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5... 目的:了解池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16例乙型肝炎患者B、C基因型,并比较B、C基因型各项临床指标的关联性。结果:116例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5例,C基因型39例,B/C混合型2例。不同基因型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HBeAg阳性率为53.8%,B基因型为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结论:池州地区HBV-DNA基因型分布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基因型与较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现代化医院的信息载体——电子病案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勇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关键词 现代化医院 信息载体 电子病案 病案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下载PDF
浅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勇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年第5期449-450,共2页
医院的人事档案是人员调动、聘用、晋升、工资调整、职务任免、退休等多方面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在一定程度上详实、全面记载了医院员工的德才素质和能力水平,也积累了大量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信息,是人事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医院的人事档案是人员调动、聘用、晋升、工资调整、职务任免、退休等多方面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在一定程度上详实、全面记载了医院员工的德才素质和能力水平,也积累了大量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信息,是人事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进行人事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对于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制订实际可行的技术人才发展规划,更好地为医院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改变型的影像特征
14
作者 方阮 任彦 张家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改变型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改变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36.0%)位于丘脑,36例(40.4%)位于脑干... 目的:总结分析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改变型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改变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36.0%)位于丘脑,36例(40.4%)位于脑干,其余位于脊髓、松果体、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桥臂、小脑、基底节区;66例(74.2%)形态规则,边界较清;75例(91.5%)无或轻度瘤周水肿。肿瘤实性部分CT平扫呈等低-稍高密度,磁共振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或高信号;29例(32.6%)伴不同程度囊变或坏死,6例伴出血,7例伴点状或边缘线样钙化。46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8例(60.9%)无或轻度受限,18例(39.1%)局部明显受限;30例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28例(93.3%)呈高代谢改变。86例行MRI增强,50例(58.1%)呈局部花环状高强化,22例(25.6%)为整体轻度/无强化,12例(14.0%)呈局部斑片或结节状明显高强化,2例为整体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易包绕邻近血管,“基底动脉包绕征”最常见(18例);29例(32.6%)可见“增粗血管进入征”;脑干病灶中10例(27.8%)可见“虎纹征”。结论: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改变型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萍 《医疗装备》 2013年第7期50-51,共2页
随着医院现代医疗、教学、科研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三甲”医院主旨功能的需求,我院不断更新和引进新型、先进的医用仪器和设备。随着仪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科技资料收集、设备运行维修情况... 随着医院现代医疗、教学、科研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以及“三甲”医院主旨功能的需求,我院不断更新和引进新型、先进的医用仪器和设备。随着仪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在科技资料收集、设备运行维修情况记录,规范整理分类,单机系统归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三甲”医院 档案管理工作 仪器和设备 现代医疗 综合实力 科研技术 仪器设备
下载PDF
804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16
作者 刘艳 王丽莉 +1 位作者 赵腊梅 唐闻平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6期7680-7681,共2页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等情况,准确获得医院感染相关资料的本底数据,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步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进...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等情况,准确获得医院感染相关资料的本底数据,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步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住院患者804例,医院感染率为3.98%,例次感染率为4.35%。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ICU(60.00%)、急诊内科(33.33%)、神经外科(15.00%);主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57.00%)、泌尿道(20.00%)、皮肤软组织(9.00%)。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8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7.78%)、肺炎克雷伯菌3株(16.67%)、铜绿假单胞菌3株(16.67%)。抗菌素使用率为39.18%。治疗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为48.0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ICU和急诊内科、神经外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为主。需对以上重点科室和重点部位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
下载PDF
医院陪送中心运行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沈旋 《临床护理杂志》 2003年第1期4-5,共2页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400张,设有11个病区,病床利用率达90%,每月需全程陪送病人到医技相关科室检查达1000人次以上,而就目前按床护比为1:0.4的比例配置护理人员,难以满足陪送病人的需求,为了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400张,设有11个病区,病床利用率达90%,每月需全程陪送病人到医技相关科室检查达1000人次以上,而就目前按床护比为1:0.4的比例配置护理人员,难以满足陪送病人的需求,为了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护理部成立了陪送中心,现将陪送中心的成立、运行及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区 医技 床位 护理服务质量 病人家属 护理部 科室 外出检查 护理工作 检查单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鲁清 程元骏 周孟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 目的研究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6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前,A组选择前锯肌平面阻滞,B组选择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生命体征、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疼痛因子、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6.67%,B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平面、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持续时间延长。两组患者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使用量较B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GE2、IL-6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间静息、咳嗽状态下VAS评分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2)A组与B组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3)A组与B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手术中均可发挥良好的麻醉阻滞作用,有效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但相比于胸椎旁神经阻滞,前锯肌平面阻滞可缩短阻滞时间,延长阻滞持续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因子释放,达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还可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软组织血管纤维瘤1例
19
作者 徐亮 李松梅 +3 位作者 任远 邢小翠 谢倩 黄述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83-1284,共2页
患者男性,57岁。2019年右小腿下段局部挤压伤后出现一硬块,轻度胀痛,未经特殊处理,疼痛逐渐缓解,但硬结未能完全消除。近期患者感觉硬结明显增大,并再次出现胀痛不适感,于2020年8月18入院。入院专科检查:右小腿下段内侧明显隆起,皮肤色... 患者男性,57岁。2019年右小腿下段局部挤压伤后出现一硬块,轻度胀痛,未经特殊处理,疼痛逐渐缓解,但硬结未能完全消除。近期患者感觉硬结明显增大,并再次出现胀痛不适感,于2020年8月18入院。入院专科检查:右小腿下段内侧明显隆起,皮肤色泽正常,可触及一大小10 cm×8 cm包块,质韧,无压痛及放射痛,边界不清,表面尚光滑,活动度差。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均正常。MRI检查示右小腿下段内后方软组织混杂信号肿块伴出血,倾向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伴恶变可能(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纤维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勇 高琦 +1 位作者 张翔 周先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胆管结石患者78例,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胆管结石患者78例,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观察组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应激反应、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长、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结石残留率(0.00%,0/39)低于对照组(10.26%,4/39)(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减轻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结石 创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