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艳 《临床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住院病人 意外
下载PDF
脑卒中瘫肢正中神经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
作者 李晓民 赵德明 +5 位作者 周春雷 陈卓 黄辉 赵玉红 汪克明 吴生兵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瘫肢正中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动物实验:Wister大鼠60只,模型组及假手术各30只,通过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 d、14 d取材,...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瘫肢正中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和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动物实验:Wister大鼠60只,模型组及假手术各30只,通过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法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 d、14 d取材,观察正中神经镜下变化(光镜、电镜)。临床研究:于2009年7月~2011年12月随机选择淮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CT或MRI确诊的首次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应用肌电图技术测试其患侧和健侧正中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结果:无论是模型组还是假手术祖,大鼠正中神经有髓神经髓鞘及轴索无明显异常变化。脑卒中患者瘫肢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对照组(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脑出血偏瘫大鼠瘫肢周围神经结构无明显损害。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瘫肢正中神经传导功能无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正中神经 超微结构 神经传导
原文传递
针灸和功能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珍 江四清 赵德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和功能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珐:对10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A组还接受针灸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A组又根据病程分为C组(1-3天)... 目的:探讨针灸和功能训练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珐:对100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而A组还接受针灸和功能训练综合治疗。A组又根据病程分为C组(1-3天)和D组(4-10天)。站杲: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组和D组治愈率分别为89.47%和58.33%,两组疗效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论:针灸和功能训练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 康复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先侠 程训民 +1 位作者 葛玲 陈卓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ys C、血糖(Glu)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Cys C与脑梗死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ys C、血糖(Glu)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Cys C与脑梗死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Cys C水平与其Glu、脂蛋白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ys C与其他脑梗死因素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胱抑素C 诊断
下载PDF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孙伟 王飞 +2 位作者 朱江 靳辉 于影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95-259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合并组)50例、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40例,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RBP4,收集一般资料及常...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合并组)50例、单纯糖尿病组(T2DM组)40例,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RBP4,收集一般资料及常规生化检查结果。结果合并组血清R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T2DM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与年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与收缩压、RBP4相关。结论血清RBP4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视黄醇结合蛋白4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四清 赵德明 +3 位作者 周春雷 陈卓 黄辉 李袁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TIA)的效果。方法:54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共10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 mg口服,每日1次,...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TIA)的效果。方法:54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共10天,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5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发作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观察组总有效率88.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IB、PT、APTT变化不明显(P>0.05),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TIA有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暂时性 肝素 低分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伟 王飞 +1 位作者 朱江 靳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45例,单纯糖尿病组25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Hcy、FI...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纤维蛋白原( FIB)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合并脑梗死组45例,单纯糖尿病组25例,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检测Hcy、FI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FIB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血清Hay、FIB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显著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淋巴细胞CD_3和CD_(20)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德明 黄辉 +2 位作者 陈卓 程焕光 尹世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CSF)淋巴细胞CD3 和CD20的表达。方法 采用细胞玻片沉淀仪收集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和20例手术腰麻患者(对照组)的CSF,分别做May- Grun- wald -Giemsa(MGG)染色和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CSF)淋巴细胞CD3 和CD20的表达。方法 采用细胞玻片沉淀仪收集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脑组)和20例手术腰麻患者(对照组)的CSF,分别做May- Grun- wald -Giemsa(MGG)染色和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SP法)标记淋巴细胞,光镜观察。结果 病脑组CSFCD3 表达阳性为25例(83 3% ),CD20表达阳性为7例(35% ),CD3 与CD2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对照组CD3 和CD20表达均为阴性,与病脑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均P<0. 01)。结论 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CSF淋巴细胞CD3 表达阳性的T细胞明显增多。观察CSF淋巴细胞CD3 和CD20的表达有助于研究病毒性脑(膜)炎的免疫病理机制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 淋巴细胞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对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邵惠珍 赵德明 董梅 《安徽医学》 2009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TCD)技术,检测153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歇期颅内主要血管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与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无先兆型偏头痛组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 目的探讨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多普勒(TCD)技术,检测153例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歇期颅内主要血管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与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无先兆型偏头痛组TCD表现为血流速度增快、脉动指数降低、频谱异常及血管杂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先兆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脑血流动力学仍处于异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性脑病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四清 王志珍 赵德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迟发性脑病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四清 刘艳 赵德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关系,糖尿病组有32例检查出粥样硬化斑块,而对照组仅有19例,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多为轻、中度,重度狭窄较少,而且梗死灶的部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同侧性(P〈0.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而增加(P〈0.005),与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有一定关系(P〈0.05-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及二级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艳 李晓民 +1 位作者 孟庆森 赵德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对4例脑膜癌病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其中2例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采用粟氏玻片离心法,MGG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采用酶标聚合物法(LDP法)。结果 4例患者经脑脊液...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对4例脑膜癌病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其中2例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采用粟氏玻片离心法,MGG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采用酶标聚合物法(LDP法)。结果 4例患者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细胞,细胞成团聚集或散在分布,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胞膜有突起,胞浆深染,核浆比例增大,核仁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检查示广谱角蛋白(CKpan)阳性1例。结论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主要特征为有异常形态的肿瘤细胞,这是脑膜癌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细胞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脑脊液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刷牙诱导癫: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春雷 罗晶 +2 位作者 李晓民 王艳 赵德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刷牙诱导癫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 2例患者系同胞姊妹,均为刷牙诱导癫发作,表现为口面部抽搐、单侧上肢抽搐伴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恢复,1例伴舌咬伤,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部MRI无异常,脑电图1例正常、... 目的探讨刷牙诱导癫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 2例患者系同胞姊妹,均为刷牙诱导癫发作,表现为口面部抽搐、单侧上肢抽搐伴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恢复,1例伴舌咬伤,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头部MRI无异常,脑电图1例正常、1例呈现发作间期尖-慢复合波。均未行抗癫药物治疗,嘱其避免用力刷牙、缩短刷牙时间后完全控制发作。结论刷牙诱导癫是一种少见的反射性癫,癫发作与刷牙呈锁时关系,轻症患者降低刺激强度即可完全控制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反射性 刷牙
下载PDF
脑膜癌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艳 陈卓 +1 位作者 易建中 赵德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肿瘤 脑膜癌病 脑脊髓液/分析 细胞诊断学
下载PDF
癫癎持续状态致MOD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袁华 周春雷 +2 位作者 赵德明 王斌 汪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9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全身性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GCSE)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6例GCSE患者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126例GCSE患者中,年龄2~69岁,癫癎病程6个月~30年。GCSE发作后30min~6.5h入院... 目的探讨全身性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GCSE)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26例GCSE患者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资料。结果126例GCSE患者中,年龄2~69岁,癫癎病程6个月~30年。GCSE发作后30min~6.5h入院。符合GCSE继发MODS诊断者31例,占24.60%,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GCSE继发MODS发生的独立因素是GCSE持续时间、病因、治疗时机、发热和年龄。结论GCSE继发MODS与GCSE持续时间长短、隐源性发作、治疗时间早晚、持续发热和高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惊厥性癫痈持续状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癫痈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临床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辉 蒲传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45-246,207,共3页
目的 :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分析 38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本病多见于 6 0~ 70岁的老年人 ,高血压病和 (或 )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的主... 目的 :研究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CT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分析 38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CT资料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本病多见于 6 0~ 70岁的老年人 ,高血压病和 (或 )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 ,预后主要与出血量及部位密切相关 ,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血肿若在半球 <5 ml,预后较好 ;血肿若 >15 ml则预后相对较差 ;血肿若累及蚓部、脑干、脑室则预后较差。正确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或降低死亡率。小脑半球小血肿易误诊 ,应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小脑出血 临床分析 CT表现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丙戊酸诱发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春雷 王艳 +1 位作者 董青阳 杨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2期108-109,共2页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治疗剂量时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袭,血氨水平在正常范围,患病率为5%~6%,可于治疗后1周~25年出现震颤、强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1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治疗剂量时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袭,血氨水平在正常范围,患病率为5%~6%,可于治疗后1周~25年出现震颤、强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1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笔者报道了1例全面性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400mg,3次,d,抗癫痫治疗半年后,逐渐出现两上肢姿势性震颤,动作缓慢,记忆力下降,此后半年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丙戊酸钠逐渐减量至200mg。3次,d维持治疗,1个月后强直、震颤症状改善,记忆力恢复正常。3个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丙戊酸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减量停药后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帕金森综合征 癫痫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袁华 周春雷 +1 位作者 王红洲 赵德明 《实用全科医学》 2005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部位及其危害性。方法对147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发生继续出血者43例,多发生在24h内,以壳核及丘脑多见。结论继续...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发生时间、部位及其危害性。方法对147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24h内、24h^7d、8~14d进行动态CT观察,并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发生继续出血者43例,多发生在24h内,以壳核及丘脑多见。结论继续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CT剪除 壳核 丘脑 甘露醇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卓 赵德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多系统性萎缩 诊断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德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分析和探讨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符合病毒性脑炎 70例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细胞标本 (玻片 )。结果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 6 7例 (95 .7% ) (其中单纯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40例 ,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和探讨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符合病毒性脑炎 70例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细胞标本 (玻片 )。结果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 6 7例 (95 .7% ) (其中单纯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40例 ,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出现激活淋巴细胞 2 5例 ,呈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 2例 ) ,完全正常者 3例 (4 .3% )。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项简便、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液 病毒性脑炎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