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辉 张之源 +1 位作者 潘成荣 贾良清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4,共5页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储量大,矿种多,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日益增长,同时也导致了矿区环境污染和采空塌陷、土地占用、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景观影响等生态破坏,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笔者分析了安徽省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从建设生态安徽的角度,提出了安徽省不同矿山的生态恢复与建设措施和方案,并从生态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监管的要求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矿山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 生态监管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安徽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殷福才 高铜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15-218,共4页
以安徽省8个典型城市1992─2006年的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拟合8个典型城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越明... 以安徽省8个典型城市1992─2006年的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利用线性相关、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拟合8个典型城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市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越明显;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马鞍山和铜陵市已初步呈现EKC特征,马鞍山市的工业CODCr和SO2排放均呈倒U型曲线分布,淮南市的工业SO2排放呈U型+倒U型分布.安徽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与GDP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些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越发达,分布越有规律.但经济不发达的市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EKC曲线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区域差异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在高 吴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00-1107,共8页
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 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区 指标体系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方法
下载PDF
安徽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辉 周晓铁 +1 位作者 方云祥 姜栋栋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1-65,共5页
饮用水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饮水安全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结合安徽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利... 饮用水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饮水安全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结合安徽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调查水源地属性、水质水量状况以及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估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现状、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并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政策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饮用水 水源地 调查 评估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辉辉 丁珏 +8 位作者 程宇 海子彬 吉晓文 黄宇辉 赵聪聪 王莹 王芳 谢显传 姜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80-287,共8页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境承载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各年份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定性地描述各年份承载力的差异度,并与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相互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因子优先顺序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在2001-2007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一级水平;在2008-2010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二级水平;在2011-2013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三级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可用于验证过去所制定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是否合理,还可对流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模提供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安徽 水环境承载力 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趋势与对策研究
6
作者 洪星园 张红 +1 位作者 汪水兵 朱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第10期124-125,共2页
该文利用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和统计数据,研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特征及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1~2018年,流域内SO2和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O2持续缓慢上升;PM10波动起伏,相对稳定。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显... 该文利用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和统计数据,研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大气环境变化特征及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2011~2018年,流域内SO2和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NO2持续缓慢上升;PM10波动起伏,相对稳定。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成效显著,但颗粒物污染严重,尤其是淮河以北的城市。SO2和烟粉尘排放主要来自于工业源和生活源;NOx则来自于工业源和机动车排放源。建议重点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等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安徽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85
7
作者 贾良清 欧阳志云 +4 位作者 赵同谦 王效科 肖叕 肖荣波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其目的是明确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地区 ,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功能区划是依据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特征的空间分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其目的是明确区域或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地区 ,分析区域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脆弱区 ,为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提供基础和前提。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 ,以安徽省域尺度生态系统为对象 ,在生态系统受胁迫过程与效应、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评价的基础上 ,以中国生态环境区划方案为背景 ,综合了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安徽省生态系统叠加影响 ,形成了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将安徽省分为 5个生态区、16个生态亚区、4 7个生态功能区 ,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可持续发展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大气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潘成荣 高坤龙 +2 位作者 郑志侠 吴文 刘鹏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有利于安徽省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对安徽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现状进行了分区域、分行业的统...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气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控制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有利于安徽省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因此,本文对安徽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现状进行了分区域、分行业的统计,系统分析了当前安徽省大气污染的状况、特点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安徽省大气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便为安徽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大气污染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志侠 翁建宇 +2 位作者 汪水兵 胡淑恒 汪家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分人为源和自然源2种,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氮肥施用、土壤本底、固氮植物和秸秆堆肥为统计单元,利用排放系数模型算了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现状。2014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量为50974.0 t,其中,氮肥... 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分人为源和自然源2种,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氮肥施用、土壤本底、固氮植物和秸秆堆肥为统计单元,利用排放系数模型算了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现状。2014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氨排放量为50974.0 t,其中,氮肥施用氨排放量最大,占总排放量的80.4%。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气氨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减少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氨排放,提高空气质量,为科学施肥、合理综合利用秸秆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农田生态系统 氨排放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建设对低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以安徽省铜南宣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晓铁 何祥亮 +1 位作者 孙世群 王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期192-194,共3页
低山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文章针对安徽省低丘陵地区的自然生态特征,以安徽省铜陵-南陵-宣城高速公路为例,从生态系统功能及动植物群落受到的影响两方面对低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进... 低山丘陵地区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文章针对安徽省低丘陵地区的自然生态特征,以安徽省铜陵-南陵-宣城高速公路为例,从生态系统功能及动植物群落受到的影响两方面对低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进行分析,随后从高速公路建设的准备期、施工期、运营期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维护公路环境,提高公路环境效益,同时为低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建设 丘陵地区 生态影响 保护对策
下载PDF
安徽省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晓铁 韩宁宁 +2 位作者 孙世群 王晓辉 何翔亮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4期183-186,共4页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以及水源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卡尔森指数方法对安徽省境内31个县级以上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以及水源污染情况的不断加剧,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运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卡尔森指数方法对安徽省境内31个县级以上的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评价结果表明,全省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个数为27个,达标率为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库型 饮用水水源地 富营养化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与重点任务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雷 王晓辉 +3 位作者 张浏 程翠云 杜艳春 董战峰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3期60-63,共4页
“十四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本文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聚焦“一个关键... “十四五”时期是安徽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建设美好安徽的关键时期。本文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进展,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聚焦“一个关键”、狠抓“两个重点”、强化“三个兼顾”、提升“四个能力”的总体思路,以及全面推动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实施区域共保联治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 美好安徽 减污降碳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在高 吴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文章以GIS系统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域,文章以GIS系统为手段,结合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建立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的指标体系,利用生态学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划定安徽省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功能区 指标体系 生态保护红线
下载PDF
安徽省“十一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志侠 翟亚男 +2 位作者 刘鹏 潘成荣 汪家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674-1676,1681,共4页
阐述了安徽省"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重点分析了安徽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投资结构和空间分布,并对安徽省"十二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安徽省 “十一五”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投资结构
下载PDF
安徽省绿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慧 王晓辉 何祥亮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5期138-143,共6页
为推进安徽省绿色发展,准确评估绿色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需要考虑安徽省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方式,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于所属各市而言,需要了解其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短板,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下一阶段... 为推进安徽省绿色发展,准确评估绿色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需要考虑安徽省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方式,构建具有差异化的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于所属各市而言,需要了解其在绿色发展方面的短板,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下一阶段的绿色发展方案。构建安徽省绿色发展的差异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对绿色发展绩效进行科学判定和评价,也将更好地引导和推进绿色发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差异化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在高 吴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安徽省内禁止开发的区域等方面,建立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应用GIS软件,结合定量的计算方法,初步划定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范... 生态保护红线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安徽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安徽省内禁止开发的区域等方面,建立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应用GIS软件,结合定量的计算方法,初步划定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和面积,为下一步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GIS软件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疫情防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辉 徐会 孙世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结合全省各市"加拿大一枝黄花"传播疫情的调查,分析其入侵、蔓延的原因、危害特点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并从防控立法体系、防控技术方法体系和防控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我省"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机制,以... 结合全省各市"加拿大一枝黄花"传播疫情的调查,分析其入侵、蔓延的原因、危害特点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并从防控立法体系、防控技术方法体系和防控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我省"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机制,以期为其他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生物 加拿大一枝黄花 安徽省 防控机制
下载PDF
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降龙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094-9096,9103,共4页
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安徽省的首要污染物,但铜陵市有所不同,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模糊综合评价显示... 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作为评价因子,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是安徽省的首要污染物,但铜陵市有所不同,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模糊综合评价显示,安徽省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16个市中黄山市的大气环境综合质量最好。近年来,安徽省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质量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安徽省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的GAP分析研究——以安徽省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晓辉 王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706-1708,1742,共4页
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又称Gap分析)方法,通过对较大尺度区域的植被状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的分析,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确定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是目前生物多样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研究的方向... 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理途径(又称Gap分析)方法,通过对较大尺度区域的植被状况、物种分布及其丰富度的分析,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确定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是目前生物多样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研究的方向。利用Gap分析方法,识别安徽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白、遗漏区域,探讨符合安徽省实际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构建方法及其在景观尺度上的表现,为自然保护区的合理建设与科学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网络体系 GAP分析 安徽省
下载PDF
安徽省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水兵 郑志侠 翁建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本文利用排放因子模型对2014年安徽省工业源中VOCs的年排放量进行测算。以期对我省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2014年安徽省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37.77万t,其中工艺过程源为20.74万t,占总量的54.91%;溶剂使用源为17.03... 本文利用排放因子模型对2014年安徽省工业源中VOCs的年排放量进行测算。以期对我省工业源VOCs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2014年安徽省工业源VOCs排放量为37.77万t,其中工艺过程源为20.74万t,占总量的54.91%;溶剂使用源为17.03万t,占总量的4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工业源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