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问题研究
1
作者 刘慧 王晓辉 +1 位作者 何翔亮 杜艳 《环境科学导刊》 2022年第6期28-32,共5页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安徽省对保障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安徽省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管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措施及...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安徽省对保障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安徽省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管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安徽省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措施及必须执行的保障措施,以期统筹安徽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空间协同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空间管控 存在问题 环境保护 安徽省
下载PDF
基于MIKE21研究生态补水对巢湖水质时空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黄明 马飞虎 +1 位作者 匡武 孙亚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70,477,共9页
选取引江济淮工程中引江济巢段的2条生态补水路线,设计3种生态补水方案:方案一为西兆线、菜巢线双线引入巢湖,经裕溪河巢湖闸流出;方案二为兆河单线引入巢湖,由白石天河的白山节制枢纽流出;方案三为生态补水经兆河单线进入巢湖,经裕溪... 选取引江济淮工程中引江济巢段的2条生态补水路线,设计3种生态补水方案:方案一为西兆线、菜巢线双线引入巢湖,经裕溪河巢湖闸流出;方案二为兆河单线引入巢湖,由白石天河的白山节制枢纽流出;方案三为生态补水经兆河单线进入巢湖,经裕溪河巢湖闸流出。利用MIKE21软件建立巢湖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巢湖水动力和水质时空变化过程及4个敏感区域(南淝河入湖口、峔山岛、忠庙和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改善效果。总体看来,方案二对南淝河入湖口、峔山岛、忠庙水质改善效果最优,而方案三使饮用水水源地总磷(TP)浓度降幅最大。方案二降低了峔山岛、忠庙区域蓝藻暴发的潜在风险,使总氮(TN)/TP分别从14.7、13.4降至7.4、4.0;方案三使饮用水水源地的TN/TP从10.0降至4.8,降低了饮用水水源地蓝藻暴发的潜在风险,但3个生态补水方案中南淝河入湖口区域的TN/TP均在15~20,表明蓝藻暴发风险依然较高。引江济巢工程对巢湖水环境改善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保证巢湖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但由于西半湖的水动力环境未得到改善,蓝藻暴发的潜在风险依然较高,因此,要优化生态补水方案,并有效控制入湖河流流域的地表径流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城市合流制系统的溢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21 生态补水 水动力 水质 耦合模型
下载PDF
新时期深入推进安徽省生态示范创建路径探索
3
作者 何祥亮 王晓辉 +1 位作者 许克祥 刘慧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9期125-130,共6页
生态示范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也是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通过分析安徽省生态示范创建概况... 生态示范创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也是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和主要抓手。通过分析安徽省生态示范创建概况、相关政策以及创建主要成果,剖析安徽省在生态示范创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索新时期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的路径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及其他省份下一步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示范创建 创建路径 安徽省
下载PDF
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入江量特征研究——以长三角安徽省8市为例
4
作者 齐翠翠 陈晓洁 +1 位作者 戚华梓 匡武 《环境与发展》 2023年第1期19-24,43,共7页
伴随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及高密度的人口产业布局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本文以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8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8年连续统计和计算数据为支撑,研究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入江... 伴随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及高密度的人口产业布局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本文以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8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8年连续统计和计算数据为支撑,研究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入江量,结果表明:(1)2003-2018年,长三角安徽8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涨,以“十二五”为节点,2011-2018年,8市GDP年均增长率明显减缓;(2)相比常住人口,三产占比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合肥市和铜陵市的GDP年均增长率均较高;(3)“十五”至“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安徽8市COD、氨氮、TP入江量大多存在波动,“十三五”以来,三项污染物入江总量均逐年下降;(4)污染物地区差异显著,安徽省长江北部城市污染物入江量高于南部城市。本文通过分析8市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特征,为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入江量 长三角 COD 氨氮 总磷 GDP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安徽省能源现状及减碳对策研究
5
作者 何祥亮 杜艳 +1 位作者 邵培艳 刘慧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3年第8期92-97,共6页
安徽省现处于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期。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借助IPCC和Tapio脱钩理论,统计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9年能源消费现状,以及2015—2019年碳排放总量及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 安徽省现处于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期。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借助IPCC和Tapio脱钩理论,统计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9年能源消费现状,以及2015—2019年碳排放总量及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安徽省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消费,受能源强度下降驱动全省碳排放强度持续优化;碳脱钩系数一直保持在弱脱钩状态,距离强脱钩状态仍有一定距离。从优化能源发展体系、推进工业领域降碳和完善市场化减排机制等角度,提出了能源领域碳减排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安徽省制定碳减排和能源发展战略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能源消费 减碳对策
下载PDF
安徽省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程鹏 吴楠 宋婷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从年变化率、年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3个方面分析1995—2018年安徽省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5个生态区为单元,探究主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合各生态区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为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 从年变化率、年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3个方面分析1995—2018年安徽省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5个生态区为单元,探究主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合各生态区的自然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为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到2018年,安徽省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农田、森林和城镇;淮北、江淮和皖江区以农田和城镇为主,皖西以森林和草地为主,皖南以森林和农田为主。2)安徽省生态系统面积增加最多的是城镇,减少最多的是农田;淮北、江淮和皖江区城镇年变化率较高,尤其是各大城市周边,变化很明显,皖西和皖南区生态系统变化率较低,整体平稳。3)23年间,农田、森林、草地景观破碎度增加,城镇和湿地景观破碎度减少。4)“城市化”是安徽省生态系统变化的第一驱动力,占用农田较多。5大生态区中,淮北、江淮区以“城市化”为首要驱动力,皖西、皖南区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两大驱动因素相互制衡,皖江区各驱动因素占比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生态系统格局 变化率 动态度 驱动力 贡献率
下载PDF
市政污泥灰渣烧结产品对铅铜锌共稳定化研究
7
作者 王军 王东哲 +4 位作者 胡玉清 陈铜 聂天琛 王玲玲 刘丙祥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富含重金属的工业固废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威胁,亟需合理的处置。低铝市政污泥焚烧灰渣是否可为这些潜在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置提供重要基体,仍需深入研究。以市政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微晶玻璃的前驱体,探讨了不同温度(600~850℃)烧结玻璃产... 富含重金属的工业固废对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威胁,亟需合理的处置。低铝市政污泥焚烧灰渣是否可为这些潜在重金属的稳定化处置提供重要基体,仍需深入研究。以市政污泥焚烧灰渣作为微晶玻璃的前驱体,探讨了不同温度(600~850℃)烧结玻璃产品的物相变化规律及其对铅、锌和铜的共稳定机制和效果。结果表明,高温下铅倾向与铝和硅结合形成铅长石(PbAl_(2)Si_(2)O_(8)),而锌和铜最终结合成尖晶石固溶体结构(Zn_(x)Cu_(1-x)Fe_(y)Al_(2-y)O_(4))。尽管三种重金属的浸出行为不同,但烧结温度越高则越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稳定性。因此,为了实现重金属稳定化和固废资源化的双重目标,提出了一种利用低铝市政污泥焚烧灰渣制备微晶玻璃产品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焚烧灰渣 微晶玻璃 工业废弃物 重金属 共稳定化
下载PDF
美好安徽建设总体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基于美好安徽生态美篇章
8
作者 程翠云 杜艳春 +2 位作者 董战峰 孙雷 王晓辉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2年第14期62-65,共4页
建设美好安徽是安徽省推动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综合考虑安徽省近年来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判断安徽省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定位,从自然生态美、城乡宜居美、人文特色美、治理... 建设美好安徽是安徽省推动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具体实践。本文综合考虑安徽省近年来的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判断安徽省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定位,从自然生态美、城乡宜居美、人文特色美、治理保障美、绿色发展美等方面,提出谱写美好安徽生态美篇章的战略方向,设计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模式升级、效率变革、治理体系支撑等方面的具体建设路径,为安徽省后续高水平谱写美好安徽生态美篇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美好安徽 生态美篇章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某矿山土壤砷污染环境质量风险评估分析
9
作者 张旻 胡学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0038-0041,共4页
文章以某矿山为研究对象,共布设458个点位,1098个样品,对矿区土壤中砷进行环境质量分析,砷的超标率为99.45%,最大超标倍数为309倍。该矿区土壤砷污染严重,通过泰森多边形方法依据污染点位划分风险管控范围,需风险管控的污染土壤面积为24... 文章以某矿山为研究对象,共布设458个点位,1098个样品,对矿区土壤中砷进行环境质量分析,砷的超标率为99.45%,最大超标倍数为309倍。该矿区土壤砷污染严重,通过泰森多边形方法依据污染点位划分风险管控范围,需风险管控的污染土壤面积为241328.69m2,超标方量为813034.43m3,建议风险管控技术主要是制度控制加阻隔技术。文章研究结果为矿山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污染程度 泰森多边形
下载PDF
基于“三线一单”的市域生态空间识别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凝 吴楠 王在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60-65,共6页
基于“三线一单”技术指南提出的生态空间识别方法,选取皖南典型山区市(黄山市)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空间识别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叠加校验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及地方合理发展诉... 基于“三线一单”技术指南提出的生态空间识别方法,选取皖南典型山区市(黄山市)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空间识别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叠加校验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并统筹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及地方合理发展诉求,识别并明确的黄山市生态空间面积为7245.62 km^(2),占市域面积的7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一单” 生态空间识别 黄山市
下载PDF
2020年安徽省一次典型PM2.5污染过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靖 汪水兵 +4 位作者 张红 杨鹏 洪星园 王馨琦 卫尤文 《低碳世界》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根据2020年12月安徽省发生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模型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揭示此次PM2.5污染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污染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5—23日为污染上升阶段、24—28日为污染峰值阶段、29—30日为... 本文根据2020年12月安徽省发生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模型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揭示此次PM2.5污染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污染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5—23日为污染上升阶段、24—28日为污染峰值阶段、29—30日为污染消散阶段;(2)上升阶段污染物传输主要为山东省、江苏省等地污染源的中等距离传输,峰值阶段污染物传输为江苏省污染源的短距离传输和本地源,消散阶段污染物传输为华北平原、蒙古高原等地污染源的长距离传输;(3)上升和消散阶段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峰值阶段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风速呈正相关,降水有利于PM2.5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细颗粒物 后向轨迹模型
下载PDF
两种方法处理IC基板制造络合铜废水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阚志超 匡武 彭书传 《安徽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85-89,共5页
集成电路板(integrated circuit,IC)基板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含络合铜化合物的各类废水。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行业废水排放监管的加强,IC基板制造行业废水的有效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硫酸亚铁法和TMT-15(即Na_(3)(C_(3)N_(3)S... 集成电路板(integrated circuit,IC)基板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含络合铜化合物的各类废水。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行业废水排放监管的加强,IC基板制造行业废水的有效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硫酸亚铁法和TMT-15(即Na_(3)(C_(3)N_(3)S_(3))-9H_(2)O晶体的15%水溶液)法对含络合铜废水进行破络除铜,在确定两种方法最佳运行工况的基础上,结合药剂成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法和TMT-15法均可有效破络除铜,出水总铜含量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的排放要求(低于0.5 mg/L),其药剂处理成本分别为1.44元/t和1.34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基板制造 络合铜废水 破络除铜 硫酸亚铁法 TMT-15法
下载PDF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评估研究综述及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祥亮 杜艳 丁雨薇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2年第8期50-54,共5页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已成为量化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基于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概念及内涵、研究进展、实际应用、核算方法等,总结分析了目前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建立具有...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已成为量化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基于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的概念及内涵、研究进展、实际应用、核算方法等,总结分析了目前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建立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邻苯二甲酸酯分布及迁移特征研究
14
作者 高连芬 齐翠翠 +1 位作者 汤婕 张敏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82-87,93,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检测巢湖流域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不同季节进水、出水和污泥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浓度,分析了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对PAEs的去除率,研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PAEs的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2个...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检测巢湖流域不同城镇污水处理厂不同季节进水、出水和污泥中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浓度,分析了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对PAEs的去除率,研究了城镇污水处理厂PAEs的分布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2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在4个季节均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25%、75%、100%、100%,检出频次表现为DEHP>DBP>DEP>DMP。4种PAEs类物质呈现夏季出水浓度明显增加,秋季相对较低的季节特征。邻苯二甲酸酯在污水处理厂不同工艺段中有去除也有富集,处理工艺和运行参数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效率有重要影响。污泥中DMP、DEP、DBP、DEHP在4个季节均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25%、75%、75%、100%,检出频次表现为DEHP>DBP=DEP>D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处理 邻苯二甲酸酯 迁移特征
下载PDF
面向“四化同步”的皖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晓辉 何祥亮 丁雨薇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12期45-48,共4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安徽省相应出台了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规划,皖北“四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新的历史时期,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安徽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皖北“四化同步”发展战...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安徽省相应出台了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规划,皖北“四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新的历史时期,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滞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安徽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皖北“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目标是实现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匹配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本文是在新时期皖北“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在识别皖北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实践基础上,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皖北“四化”发展中存在的“不同步”问题,提出了皖北“四化同步”发展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探索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充分说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皖北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化同步” 皖北 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机制
下载PDF
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对镉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许芳源 夏冰 胡学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5期0147-0152,共6页
近年来稻田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探究水稻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针对土壤理化性质对稻田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行讨论。从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讨论稻田淹水-排水阶段镉的行为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下发生的... 近年来稻田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探究水稻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文章针对土壤理化性质对稻田中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进行讨论。从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讨论稻田淹水-排水阶段镉的行为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下发生的主要反应有所差异,最终的影响结果往往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识别水稻土时空变化以及水分驱动下各理化性质耦合作用对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探究镉的生物化学行为和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累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氧化还原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外源秸秆对污染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水分散性胶体态重金属的影响
17
作者 张雨 汪家家 +4 位作者 夏冰 罗雪婷 胡鹏杰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土壤胶体尤其是水分散性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在重金属吸附、迁移以及生物吸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水稻秸秆在氧化还原波动条件下如何影响土壤液相中及水分散性胶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胶体尤其是水分散性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在重金属吸附、迁移以及生物吸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水稻秸秆在氧化还原波动条件下如何影响土壤液相中及水分散性胶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外源秸秆增加厌氧过程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砷(As)、铁(Fe)、锰(Mn)、钙(Ca)、钾(K)、硅(Si)、铝(Al)、镁(Mg)等浓度,降低了厌氧过程氧化还原电位(Eh)及铜(Cu)、铅(Pb)等浓度,提高了好氧过程Pb浓度。利用非对称流场流分馏-紫外可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AF4-UV-ICP-MS),测得水分散性胶体颗粒主要分布在0.3~3 kDa、3~40 kDa和130 kDa~450 nm三个粒径范围,各粒径颗粒的组成有所差异,主要含有机质、无机黏土矿物和铁矿物等。外源秸秆促进液相中Fe和As由胶体态向溶解态转化,促进镉(Cd)和Cu由溶解态向胶体态转化。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农业活动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及有效性的界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重金属 水稻秸秆 氧化还原 水分散性胶体 场流分馏
下载PDF
安徽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对未来土地覆被情景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楠 陈凝 +1 位作者 程鹏 宋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426,共12页
基于2017年安徽省土地覆被现状,结合文献调研设定碳密度参数。在三条控制线的框架下,构建5种2035年可能的土地覆被情景,据此评估碳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17年,安徽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005.4 Tg。皖西、皖南山地林区碳储... 基于2017年安徽省土地覆被现状,结合文献调研设定碳密度参数。在三条控制线的框架下,构建5种2035年可能的土地覆被情景,据此评估碳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17年,安徽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1005.4 Tg。皖西、皖南山地林区碳储量较高,皖北平原、江淮丘陵的农田和城镇区较低,沿淮、沿江河流湖泊最低;(2)5种情景下,由于建设用地(碳密度较低)的扩张对周边农田和林地(碳密度较高)的占用,总碳储量出现了16~50 Tg的下降,下降幅度取决于建设用地占用类型碳密度的高低。生态修复力度的增强对皖北、江淮和沿江区碳储量损失的减缓效果相对较好;(3)建议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关注绿色低碳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提升城市更新质量,减少碳储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土地覆被情景 建设用地扩张 生态修复 安徽省
原文传递
徽州园林文化景观营造的图式语言解析:以《环翠堂园景图》为例
19
作者 杨震雯 顾大治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基于图式语言角度,从语汇、语境和语法3方面构建了徽州文化景观叙事手法框架,以《环翠堂园景图》为例,通过对图像信息进行归纳总结,解构出其微观尺度图式词汇66个、中观尺度图式语句14类和语段2类,宏观尺度图式篇章4篇,并进一步探究了... 基于图式语言角度,从语汇、语境和语法3方面构建了徽州文化景观叙事手法框架,以《环翠堂园景图》为例,通过对图像信息进行归纳总结,解构出其微观尺度图式词汇66个、中观尺度图式语句14类和语段2类,宏观尺度图式篇章4篇,并进一步探究了其不同尺度上语境、语法、语汇三者之间关联性架构。研究发现:语境指导微观尺度的功能形式及方式种类;语法主导中观尺度的景-意-境的表达规则;二者复合作用于宏观尺度的生态格局与整体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语言 《环翠堂园景图》 文化景观 坐隐园 叙事
下载PDF
安徽省各生态分区的NDVI年际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楠 陈凝 +1 位作者 程鹏 宋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0-1207,共8页
基于2000~2019年安徽省域植被NDVI逐年数据和200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省及5个生态区(淮北、江淮、皖西、沿江、皖南)NDVI数据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指标定量剖析了人类活动(... 基于2000~2019年安徽省域植被NDVI逐年数据和200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全省及5个生态区(淮北、江淮、皖西、沿江、皖南)NDVI数据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指标定量剖析了人类活动(主要为快速城镇化过程)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年间,全省植被NDVI呈上升趋势的区域整体分布较广、稳定性较好,面积占比为81.5%。皖西和皖南区植被覆被状况改善的面积和强度明显高于其余3个生态区。NDVI呈下降趋势的区域不多,且稳定性较差,主要分布在城市、县乡周边以及沿交通廊道呈现网状辐射。5个生态区中,沿江区植被NDVI呈现下降的斑块最多,波动性最高。城镇化为全省最为主导的土地覆被变化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植被NDVI的极显著下降。而林草封育后植被的持续自然生长可能带来了NDVI的极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变化归因 城镇化 安徽省 生态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