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北矿区煤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郑向东 李明 +4 位作者 刘威 王新富 赵恒 李建 周晓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75-180,186,共7页
为了对皖北矿区煤矸石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系统采集了不同矿区的煤矸石,利用XRD、XRF、ICP-M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矿区煤矸石样品均具有低水分、高灰、低硫、低发热量的特征,... 为了对皖北矿区煤矸石进行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系统采集了不同矿区的煤矸石,利用XRD、XRF、ICP-MS及工业分析法进行煤矸石理化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皖北矿区煤矸石样品均具有低水分、高灰、低硫、低发热量的特征,硫含量整体偏低,矸石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煤矸石中Cr、Zn元素含量较高,重金属元素最高的赋存形态均为残渣态;As、Cr、Zn等元素的煤矸石浸出含量较高。皖北矿区煤矸石中重金属大致分为2类:Hg、As、Ni、Zn和Pb;Cr和Cu。重金属元素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均较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大小排序为Cu>Pb>Ni>As>Cr>Zn,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为25.96,属于轻微风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煤矸石 理化特征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皖北钱营孜煤矿地温分布规律及其异常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素珍 彭涛 郭艳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6期30-35,共6页
根据皖北钱营孜煤矿勘查资料,分析了主采煤层的地温分布特征及地温异常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地温在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由32煤层—82煤层—10煤层的平均地温逐渐增加,10煤层埋深大其热害也相对严重;在横向上,同一煤层温... 根据皖北钱营孜煤矿勘查资料,分析了主采煤层的地温分布特征及地温异常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地温在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由32煤层—82煤层—10煤层的平均地温逐渐增加,10煤层埋深大其热害也相对严重;在横向上,同一煤层温度也有变化,在区内中部NE-SW向条带内温度相对较高。从整体来看,主采煤层高温区主要集中在F22和F17断层所夹持的区域内。矿区32煤层地温异常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地下水活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岩浆岩作用是82煤层和10煤层地温异常区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地温异常 影响因素 钱营孜煤矿
下载PDF
定向小角度、小靶点精准施工技术及多灾害协同防范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李承军 李亮 付翔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随着煤矿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增加,井下定向钻使用越来越多,探查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煤矿井下定向钻常应用于探放水、煤层瓦斯抽采、构造探查及导水孔等,尤其对于探放老空水及导水孔,钻孔施工精准度直接决定探放效果。本研究以祁东煤矿... 随着煤矿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增加,井下定向钻使用越来越多,探查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煤矿井下定向钻常应用于探放水、煤层瓦斯抽采、构造探查及导水孔等,尤其对于探放老空水及导水孔,钻孔施工精准度直接决定探放效果。本研究以祁东煤矿定向钻孔小角度、小靶点精准透孔为例,分析定向钻孔精准中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钻 磁偏角 磁干扰 多灾害协同防范
下载PDF
皖北矿区压煤村庄土地利用方案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太启 《矿山测量》 2015年第4期32-35,共4页
文中对皖北矿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村庄和土地破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计研究,并针对皖北矿区村庄压煤量大、土地破坏严重、复垦率低、村庄搬迁困难、用地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从现有政策、方案构想、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土地... 文中对皖北矿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村庄和土地破坏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计研究,并针对皖北矿区村庄压煤量大、土地破坏严重、复垦率低、村庄搬迁困难、用地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从现有政策、方案构想、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剖析。土地流转可推进压煤村庄搬迁工作,促使失地农民再就业。并在政府、企业、村民有效结合的前提下,土地流转不失为解决皖北矿区压煤村庄土地利用瓶颈的合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土地利用 土地流转 优化建议
下载PDF
皖北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要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峰 《矿山测量》 2016年第5期99-102,共4页
文中结合皖北矿区实际情况,对该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任务及思路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对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编制要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对提高皖北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水平和相关工作的实施具... 文中结合皖北矿区实际情况,对该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任务及思路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对方案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编制要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对提高皖北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水平和相关工作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土地复垦方案 要点 问题
下载PDF
基于智能语音技术的煤炭行业调度自动化研究
6
作者 刘永 张雷 +2 位作者 王长春 毛基腾 张非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8期79-81,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语音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煤炭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其生产调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高效、准确的通信和指令传达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语音技术在煤炭行业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通过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语音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煤炭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其生产调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高效、准确的通信和指令传达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智能语音技术在煤炭行业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智能语音系统在提升调度指令传达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智能语音技术不仅优化了调度流程,还显著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为煤炭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语音技术 煤炭行业 调度自动化 效率提升
下载PDF
皖北矿区煤系高岭土湿法除铁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玲 刘少林 李祥飞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8年第4期7-9,共3页
通过对皖北矿区煤系高岭土进行湿法除铁试验研究,检验湿法除铁技术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此次试验使高岭土原矿Fe2O3含量由原矿的3.1%以上,通过二次湿法除铁工艺,下降到0.75%以下,产率在75%以上,有效的提高了皖北矿区煤系高岭土在煅烧煤系... 通过对皖北矿区煤系高岭土进行湿法除铁试验研究,检验湿法除铁技术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此次试验使高岭土原矿Fe2O3含量由原矿的3.1%以上,通过二次湿法除铁工艺,下降到0.75%以下,产率在75%以上,有效的提高了皖北矿区煤系高岭土在煅烧煤系高岭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矿区 煤系高岭土 湿法除铁
下载PDF
皖北矿区采煤塌陷区治理问题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姜之安 《矿山测量》 2015年第5期76-78,81,共4页
从皖北矿区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皖北矿区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村庄及土地塌陷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实施压煤村庄搬迁及采煤塌陷土地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方案和保障措施的建议;提出解决采煤塌陷问题的新模式。为解决采... 从皖北矿区采煤塌陷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皖北矿区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村庄及土地塌陷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实施压煤村庄搬迁及采煤塌陷土地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方案和保障措施的建议;提出解决采煤塌陷问题的新模式。为解决采煤塌陷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压煤村庄顺利搬迁、土地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矿区,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采煤塌陷区 压煤村庄搬迁 综合治理
下载PDF
煤层底板含水层区域注浆改造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郭艳 桂和荣 +10 位作者 洪荒 陈永青 孙晓宇 胡荣杰 郭祥东 赵群 戴亚男 余浩 李俊 孙亮 高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5-2056,共12页
近年来,为解放底板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资源,华北煤田普遍采用地面定向钻技术,对太原组薄层灰岩进行区域性注浆加固改造(习称“底板区域治理”),以全面封堵灰岩岩溶裂隙并阻断垂向导水通道。该技术中,与浆液扩散范围(半径)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为解放底板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资源,华北煤田普遍采用地面定向钻技术,对太原组薄层灰岩进行区域性注浆加固改造(习称“底板区域治理”),以全面封堵灰岩岩溶裂隙并阻断垂向导水通道。该技术中,与浆液扩散范围(半径)密切相关的“水平分支孔”孔间距设计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皖北矿区底板区域注浆工程量大,特别是深部资源开采,将有数十亿元的注浆工程,有必要查清浆液扩散范围真实数据。为此,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为研究基地,依托Ⅱ63采区底板区域治理工程,设计并实施浆液扩散范围示踪试验,在中间的水平分支孔(Z8-7)投放荧光剂(示踪剂),在两侧的水平分支孔(Z8-6、Z8-8)以及交叉分支检测孔(Z8JC)取岩屑样鉴别荧光水泥,以获得浆液扩散范围,进而在浆液扩散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恒源煤矿底板区域注浆治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综合岩屑现场及室内鉴别结果分析,获得恒源煤矿Ⅱ63采区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为38.3~44.0 m,且水泥分布密集区在水平分支孔浆液扩散范围30 m以内,该区域内注浆效果最佳。②通过现场岩屑快速鉴别与室内岩屑精准鉴别,取得的浆液扩散范围基本一致,证明了荧光示踪浆液扩散范围的有效性。③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计算参数、边界约束等符合实际注浆工况条件下,浆液扩散范围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示踪试验实测结果较为接近。④利用示踪试验过程中的压水试验及注浆参数、钻遇构造及水文地质响应等数据,考虑重力、构造、地下水径流等因素影响,借助SPSS非线性拟合软件,得到恒源煤矿Ⅱ63采区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⑤基于恒源煤矿受注层实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拟合的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得出Ⅱ63采区Z8场地浆液扩散范围为37.8~42.9 m,与浆液扩散范围示踪试验实测结果相近,计算公式可在类似条件下推广应用。本次煤矿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工程试验,不仅取得了浆液扩散范围的真实数据,而且阐明了浆液扩散与多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超深、超长定向钻注浆浆液扩散机理,构建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为类似条件下底板区域治理工程水平分支孔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区域治理 浆液扩散范围 示踪试验 浆液扩散计算公式 皖北矿区恒源煤矿
下载PDF
试论煤炭集团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
作者 余贤辉 《经济视野》 2013年第4期-,共1页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大中型煤炭集团实施兼并、重组已是发展的必然,主辅分离,剥离后勤管理部门,成立物业总公司是未来物业现代化管理的趋势.文章分析了现行煤炭集团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采取哪些完善措施的做法.
关键词 煤炭集团 物业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矿井探地雷达背景杂波抑制方法综述
11
作者 乔旭 杨峰 +3 位作者 齐振洪 杨智华 王卫光 邱增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45-10158,共14页
随着中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需求的不断提升,矿井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高精度物探方法,在煤矿井下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系统内部噪声、外部电磁干扰、巷道回波、地下介质... 随着中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需求的不断提升,矿井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高精度物探方法,在煤矿井下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系统内部噪声、外部电磁干扰、巷道回波、地下介质不均匀等干扰影响,虚警率较高。尤其对于小尺寸目标,其回波信号为弱信号,容易淹没在强烈的背景杂波中,成为目前制约探地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实现井下煤层、构造探测、提高探测精度的关键在于对背景杂波的抑制。从对消法、滤波法、分解法和网络法出发,综述这些杂波抑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探地雷达干扰抑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发展潜力。杂波抑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探地雷达的信噪比与灵敏度,使其在煤矿井下探测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地球物理勘探 杂波抑制 探地雷达(GPR) 信号处理
下载PDF
煤田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应用及效果分析
12
作者 甘圣丰 高川 杨暾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年第23期181-183,共3页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煤田构造勘探的主要手段。由于薄煤层及微幅度构造存在,常规地震勘探数据信噪比、分辨率难以满足要求。该技术采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通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激发与接收参数试验、低速带调查及干扰波调查等...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煤田构造勘探的主要手段。由于薄煤层及微幅度构造存在,常规地震勘探数据信噪比、分辨率难以满足要求。该技术采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通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激发与接收参数试验、低速带调查及干扰波调查等手段,提高成果数据信噪比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地震勘探 采集参数优化 观测系统设计 煤田勘探
下载PDF
放煤过程中液压支架顶梁动态载荷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昱名 胡文硕 +1 位作者 高鹏 闫川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81,共7页
接触式煤矸识别需要研究综放开采液压支架顶梁承载特性,但现有研究大多重点关注放煤前后的支架承载特性或在给定载荷情况下支架的力学响应特征,忽略了对放煤过程中载荷变化的深入探究。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放顶煤支架动态载荷相似模拟... 接触式煤矸识别需要研究综放开采液压支架顶梁承载特性,但现有研究大多重点关注放煤前后的支架承载特性或在给定载荷情况下支架的力学响应特征,忽略了对放煤过程中载荷变化的深入探究。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放顶煤支架动态载荷相似模拟试验平台,借助散体颗粒模拟破碎煤矸块体,反演了综放工作面放煤过程,利用薄膜压力传感器采集支架顶梁压力,分析了放煤过程中顶梁动态载荷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①顶煤的放出对支架顶梁载荷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即随着顶煤放出,支架顶梁载荷整体呈先增大后减小最终稳定的演化规律。②沿顶梁长度方向,支架顶梁距离掩护梁越远的位置受顶煤放出的影响越小,主要表现在距离掩护梁越远,顶梁载荷峰值相较初始值的增幅越小,且达到载荷峰值所需的时间越长。③沿顶梁宽度方向,由于顶煤的放出过程受到了约束边界或流动过程不均衡性的限制,顶梁不同位置的载荷峰值具有差异性,顶梁载荷峰值相较初始值的增幅最大值达到了最小值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煤矸识别 放顶煤 液压支架顶梁 动态载荷 相似模拟 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地方应用型高校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为例
14
作者 桂和荣 郭艳 +3 位作者 段中稳 陈松 郭祥东 李俊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80-84,共5页
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职责所在,也符合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结合智能勘探技术创新及其在保障煤炭行业“四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本阐明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讨论了... 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职责所在,也符合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结合智能勘探技术创新及其在保障煤炭行业“四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本阐明了“产教”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讨论了校企“双平台”融合、优良创新环境营造、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对教师创新积极性影响的重要意义,并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为例,阐述了校企“双课堂”“双教师”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文本提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双平台、双课堂、双教师”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 地方应用型高校
下载PDF
闭坑煤矿矸石山周边农用地土壤—小麦重金属污染特征
15
作者 鞠倩 马荣 +3 位作者 刘威 王彦君 章梅 何建国 《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9-14,共6页
以皖北煤电某闭坑煤矿矸石山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矸石山4个方位300 m范围内的土壤和对应的小麦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小麦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及迁移特征,根据小麦中金属含量建立了根系—茎—籽中重... 以皖北煤电某闭坑煤矿矸石山周边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矸石山4个方位300 m范围内的土壤和对应的小麦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小麦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及迁移特征,根据小麦中金属含量建立了根系—茎—籽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d、Hg、As、Cr、Ni、Cu、Zn等元素重金属含量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二级标准;矸石山周边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迁移距离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小麦各器官中,籽实中Zn含量最高,杆径中Hg含量最高,As、Pb、Cr和Ni主要赋存于根系中,小麦中Cu和Zn迁移能力较强。根据小麦的根—茎—籽体系线性回归模型发现,Cu和Zn有着较强的迁移能力,Cr、Hg、Pb和Ni迁移能力较弱,As迁移能力极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山 土壤 农作物 重金属 迁移
下载PDF
恒源煤矿Ⅲ412回采巷道支护参数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16
作者 王向国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0期99-101,共3页
为了有效控制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问题,以恒源煤矿Ⅲ412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监测方法对巷道顶板的锚杆不同间排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板锚杆的间排距为800 mm×800 mm时,支护叠加应力场范围较大,形成完整的... 为了有效控制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问题,以恒源煤矿Ⅲ412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监测方法对巷道顶板的锚杆不同间排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板锚杆的间排距为800 mm×800 mm时,支护叠加应力场范围较大,形成完整的压应力区,可以达到较好的支护效果。矿压数据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案支护后,围岩的变形量相对较小,且均在工程设计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数值模拟 支护效果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恒源煤矿Ⅲ412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分类及支护技术研究
17
作者 王德帝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24期111-113,共3页
探究了恒源煤矿Ⅲ412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支护方式,以确保矿井安全和高效生产。通过测定Ⅲ412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获得主采煤层顶底板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巷道围岩分类标准,确定巷道围岩属于Ⅲ类中等稳... 探究了恒源煤矿Ⅲ412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支护方式,以确保矿井安全和高效生产。通过测定Ⅲ412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获得主采煤层顶底板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巷道围岩分类标准,确定巷道围岩属于Ⅲ类中等稳定性围岩。基于围岩分类结果,提出了巷道支护参数,并进行现场效果监测,巷道整体变形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巷道围岩分类及支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物理力学参数 围岩分类 巷道支护
下载PDF
地面定向钻探技术在新区巷道超查探查中的应用实践
18
作者 胡荣杰 李亮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煤矿井下超前钻探往往存在钻孔瓦斯、水害风险及空间受限、严重制约快速掘进等问题。为了破解井下超前钻探安全风险高、掩护距离短、精准探查难、掘进影响大等难题,以祁东煤矿Ⅱ三采区为背景,运用地面区域定向超前探查技术,采用“线网... 煤矿井下超前钻探往往存在钻孔瓦斯、水害风险及空间受限、严重制约快速掘进等问题。为了破解井下超前钻探安全风险高、掩护距离短、精准探查难、掘进影响大等难题,以祁东煤矿Ⅱ三采区为背景,运用地面区域定向超前探查技术,采用“线网状”分支钻孔布置配合钻孔压水试验实施超前探查,利用地质录井、压水压力、吸水率等数值判定岩层断层、裂隙及陷落柱等发育情况,实现隐蔽致灾因素超前探查与治理,掩护巷道快速安全掘进,推进了防治水工作由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由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陷落柱 定向钻探 超前探查 压水试验
下载PDF
煤系上覆地层移动变形钻孔多参数监测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平松 孙斌杨 +4 位作者 许时昂 吴荣新 付茂如 甘圣丰 刘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07-2922,共16页
精准获取煤层采动上覆地层结构全程演化特征与破坏规律是煤炭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研究内容。光纤传感测试作为一种无源、高信噪比、高精度且长距离的变形监测技术,目前在矿井工程领域得到应用。结合煤系上覆地层移动变形研... 精准获取煤层采动上覆地层结构全程演化特征与破坏规律是煤炭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研究内容。光纤传感测试作为一种无源、高信噪比、高精度且长距离的变形监测技术,目前在矿井工程领域得到应用。结合煤系上覆地层移动变形研究现状及其技术发展思考,提出了钻孔全断面多场多参数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对光纤传感测试技术体系及常见的几类光纤技术(FBG,OTDR,BOTDR,BOTDA和BOFDA)在矿井应变监测中的应用分析,讨论了光纤监测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4类关键技术问题;在对感知系统、调制解调系统、信号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远程监控与预警处理系统5个系统组成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钻孔全断面多场多参量监测技术体系,包括传感单元安装工艺、钻孔回填材料选取、多场参数联合反演及灾害预警等关键技术内容,通过利用井下及地面钻孔布设岩土层变形等参数感知系统,进行多场多参数实时获取,可以实现对岩土层变形破坏的动态预测评价。结合陕西招贤井田一采区某工作面的地表垂直钻孔监测实例,讨论了硬质顶板岩层钻孔全断面多场多参数监测的过程,揭示了岩层变形多场响应特征及其破坏结构参数。基于应变场和地电场(电阻率、电流)分布特征,并结合煤系地层地质资料,对煤层采动期间超前支承压力、滞后垮落距离、“两带”发育规律及离层演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多场多参量 钻孔 全断面 智慧矿山建设
下载PDF
采动覆岩“突水离层带”岩体结构演化致灾机理及突水预报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乔伟 刘梦楠 +7 位作者 李连刚 郭伟 王启庆 孟祥胜 李小琴 段中稳 陈维池 李文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832,共15页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 离层水害是近年来我国东西部矿井较为常见且严重的水害类型,研究采动覆岩结构演化对揭示离层突水机理、灾害预测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为分析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将可以产生采动覆岩离层涌水的离层水体及其上下位一定范围的岩层统称为“突水离层带”。建立“突水离层带”采动岩体结构力学模型,根据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分析5种突水类型(采动覆岩离层静水压突水、采动覆岩离层动力突水、多煤层叠加开采离层突水、传统顶板导水裂隙涌水和离层积水不突水)的形成机制和力学条件,研究回采期间导水裂隙带时空演化与离层突水的关系;基于工作面开采条件、覆岩条件、突水离层带发育位置和微震监测,分析了离层突水形成条件,揭示了离层突水演化机理,并对永陇矿区崔木煤矿和招贤煤矿工作面开展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工作面离层突水预报方法。研究得出:(1)随着工作面推进,充水离层上位岩层和下位隔水层破断规律的差异是导致出现5种突水类型的根本原因;(2)只有在采高M和充水离层与煤层间距H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下,才会满足形成“突水离层带”的基本条件,发生离层突水;(3)陕西崔木煤矿21306工作面离层突水主要是由上位岩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高能量矿震(>10^(4)J)发生次数增多,微震日总能量和平均每次能量显著升高;而陕西招贤煤矿1304工作面离层突水是由下位隔水层破断导致,突水期间<10^(3)J矿震每日次数显著增多,对应矿震每日总次数升高而平均每次能量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离层带” 离层突水 突水类型 致灾机理 预报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