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氯喹在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型扁平苔藓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洪礼琳 叶茂昌 +4 位作者 刘扬 丁鳌 周媛 白冰 卞颖颖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9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以抗疟药羟氯喹(HCQ)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糜烂型OLP患者580例,从临床应用HCQ治疗效果的角度进行计划性分析和研究,着重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 目的观察以抗疟药羟氯喹(HCQ)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糜烂型OLP患者580例,从临床应用HCQ治疗效果的角度进行计划性分析和研究,着重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按近期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组,结果显示观察组467例中显效率为34.04%,有效率为55.03%,总有效率达89.07%,远高于对照组的37.16%;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0.34%,主要集中于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反应方面的诸如色素沉着、脱屑、头晕头痛、失眠等轻型症状,其中最严重的为视网膜病变,仅发生1例,停药后病情稳定。结论针对OLP的治疗,以HCQ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可消除糜烂和降低恶变危险度,产生的毒副反应可控,不会影响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药 羟氯喹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糜烂型
下载PDF
姜黄素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晓君 叶茂昌 +1 位作者 李容新 王来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 a,0SCC)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评定姜黄素细胞的毒性作用;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获得NF-KappaB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 a,0SCC)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评定姜黄素细胞的毒性作用;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获得NF-KappaB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结果:5、10、20mg/L浓度的姜黄素具细胞毒性作用,流式反应显示≥5mg/L时24h即具有凋亡作用,NF-KappaB和Cyclin D1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渐减弱。结论:姜黄素抑制鳞癌细胞生长,减少NF-KappaB和CyclinD1的表达,可作为口腔肿瘤的化学预防剂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鳞状细胞癌 凋亡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口腔手术显微镜下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修复髓腔穿孔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梅梅 俞长路 +1 位作者 周媛 白冰 《安徽医学》 2012年第9期1166-1167,共2页
目的观察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修复髓腔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19~57岁因髓腔穿孔的患者,在口腔显微镜下使用MTA进行穿孔区修复治疗。术后随访进行临床评价,包括MTA修复后的临床症状、牙齿松动度、髓腔... 目的观察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使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修复髓腔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19~57岁因髓腔穿孔的患者,在口腔显微镜下使用MTA进行穿孔区修复治疗。术后随访进行临床评价,包括MTA修复后的临床症状、牙齿松动度、髓腔穿孔区周围牙槽骨是否发生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周复诊,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无不适,12个月复诊,37例患牙穿孔区牙槽骨均未继续发生骨吸收。结论口腔手术显微镜下MTA在用于髓腔穿孔修复时定位准确,能够较好地封闭穿孔,促使牙槽骨病变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物聚合体 髓腔穿孔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抗疟药羟氯喹在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扬 叶茂昌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针对发病机制进行以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治疗的方向。以HCQ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望达到消除OLP糜烂病损和降低癌变危险度的目标。HCQ的毒副反应是可控的,尚... 针对发病机制进行以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治疗的方向。以HCQ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有望达到消除OLP糜烂病损和降低癌变危险度的目标。HCQ的毒副反应是可控的,尚不至于影响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药 羟氯喹 口腔扁平苔藓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的研究趋势
5
作者 康然刚 叶茂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3-335,共3页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应用 制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2在口腔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海燕 宋爱梅 孙钦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5-587,共3页
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2)又称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是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交联酶,近年来研究发现TG2表达异常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并成为这些疾病药物治疗的潜在新靶点,但TG2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还鲜... 转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2)又称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是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交联酶,近年来研究发现TG2表达异常与体内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并成为这些疾病药物治疗的潜在新靶点,但TG2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还鲜见报道。本文就TG2在慢性牙周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2 慢性牙周炎 药物性牙龈增生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病变
下载PDF
不同部位动态导航引导下的口腔种植精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段琳娜 张志宏 +3 位作者 刘红红 韩倩 陈佳 陈雨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7-83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动态导航引导下颌骨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植入精度,分析种植部位解剖条件和局部骨质等因素对手术偏差的影响。方法:依照种植位点在牙弓中的位置分为上颌前部、上颌后部、下颌前部、下颌后部4组,分析患者种植体的植入点偏差、... 目的:通过对比动态导航引导下颌骨不同部位的种植体植入精度,分析种植部位解剖条件和局部骨质等因素对手术偏差的影响。方法:依照种植位点在牙弓中的位置分为上颌前部、上颌后部、下颌前部、下颌后部4组,分析患者种植体的植入点偏差、角度偏差和末端点偏差。运用SPSS 24.0软件,采用t检验对上下颌拟种植区以及相同牙弓前后部的3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植入点偏差的指标上,仅上下颌前部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颌牙弓前后部在末端点偏差和植体角度偏差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颌在牙弓后部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导航引导下牙种植术因颌骨不同部位的解剖条件和骨质状况差异种植精度有所不同,总体上,上颌前部的种植精度高于下颌前部,下颌后部的种植精度高于上颌后部,同颌前部种植精度高于后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动态导航系统 植入部位 种植精度
下载PDF
浅谈“双师素质”医师与口腔临床实习教学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宏 夏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4期64-64,共1页
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带教医师应兼具主治医师与讲师资格,既能在医疗行为上加以指导,同时又能从临床中提升理论,传授给学生疾病诊疗的思路和从医之道,并以身作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关键词 双师素质 PBL 教学模式 实习带教
下载PDF
基于语音入口的电子病历在口腔科中的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14
9
作者 蒋盼 王搂 +1 位作者 徐冬 张志宏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0期75-77,共3页
目的:通过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电子病历框架及医生工作站建立完整的患者档案,为后续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按时复诊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提供便利。方法:在患者就诊中使用智能化语音电子病历,实时反馈存在问题,改进病历系统,详尽记录患者的... 目的:通过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电子病历框架及医生工作站建立完整的患者档案,为后续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按时复诊及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提供便利。方法:在患者就诊中使用智能化语音电子病历,实时反馈存在问题,改进病历系统,详尽记录患者的口腔治疗史,并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阅片系统和HIS中的各项检查结果及检验报告,不断完善患者的系统资料,构建每位患者个性化的数字化口腔档案。结果:语音电子病历的应用首先为口腔医生提供了更为简易高效的操作;其次,应用语音电子病历后最大程度保存了患者的口腔临床档案,提升医院及整个科室病历存储和管理的效率;再次,通过结合阅片系统及HIS记录患者辅助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后将结果整合入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查看及引用;最后对接口腔门诊语音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短信服务平台,使复诊预约及提醒服务迈入自动化水平,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结论:根据口腔医生临床使用语音电子病历实时改进,并通过整合阅片系统及HIS中的检查结果,后通过链接医院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完整的就诊、复诊、随访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及复诊成功率,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电子病历 口腔科 应用
下载PDF
氢氧化钙和洗必泰在年轻恒牙外伤后牙髓血运重建中的疗效 被引量:38
10
作者 周媛 武瑾 +3 位作者 程靖 陈梅梅 白冰 张志宏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估氢氧化钙和洗必泰作为根管内药物,在治疗年轻恒牙因外伤致牙髓坏死后行牙髓血运重建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8例因外伤致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病例,术前记录患... 目的评估氢氧化钙和洗必泰作为根管内药物,在治疗年轻恒牙因外伤致牙髓坏死后行牙髓血运重建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8例因外伤致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病例,术前记录患牙情况、X线片记录牙根发育情况,术中应用氢氧化钙和2%洗必泰凝胶作为消毒灭菌药物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2周及每6个月复查,并记录患牙发育状况。结果术后2周复诊,所有患牙均无自觉症状和根尖炎的临床症状;18个月后7颗患牙临床检查无异常,X线片显示牙根继续发育,1颗患牙在术后6个月治疗失败改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结论氢氧化钙和洗必泰作为根管内消毒灭菌药物在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中可以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并且不会诱发牙冠变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血运重建 氢氧化钙 洗必泰凝胶
下载PDF
颌骨骨折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来平 叶茂昌 +3 位作者 龚飞飞 李容新 白冰 周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比较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修复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颌骨骨折术后影响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24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或口外入路手术,以钛板坚强内固定或联合颌间牵引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目的:比较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修复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颌骨骨折术后影响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24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或口外入路手术,以钛板坚强内固定或联合颌间牵引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Ridit分析。结果: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组治愈41例、显效8例、无效4例,钛板坚强内固定组治愈33例、显效6例、无效3例,颌间牵引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无效11例。经Ridit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三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钛板对颌骨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可使其达到早期功能复位与重建的良好效果。如联合颌间牵引,则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钛板 坚强内固定 颌间牵引
下载PDF
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的咬合重建与修复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洪礼琳 罗运 +3 位作者 俞长路 李森 刘扬 叶茂昌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烤瓷修复方法,对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4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损类型包括Kenney氏I类9例,I类四分类1例,单纯牙列重度磨耗4例。所有14... 目的探讨运用烤瓷修复方法,对重度磨耗伴牙列缺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4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损类型包括Kenney氏I类9例,I类四分类1例,单纯牙列重度磨耗4例。所有14例均行咬合重建。结果采用临时冠桥过渡性修复1~2个月后,酌情采用烤瓷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后随访均超过3年,所有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主观感觉良好,经咀嚼效率测定证实,咀嚼效率提高。结论烤瓷冠修复牙列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后美观、舒适,咀嚼效率与正常牙列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重建 重度磨耗 牙列缺失 咀嚼效率 复合固定桥
下载PDF
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山羊颌骨缺损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茂昌 Chou L +8 位作者 王来平 李容新 陈梅梅 康然刚 周媛 白冰 龚飞飞 黄婕 周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27-9632,共6页
目的:应用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观察支架材料骨构建效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2/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无机活性... 目的:应用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观察支架材料骨构建效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2/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分子生物相容学研究室研制提供;21只雌性健康山羊由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皖医实动准字01号)提供,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山羊15只,按4,8,12周3个时间点分为3组,位下颌角部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的大型箱状缺损。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为实验组,右侧空白对照为对照侧;剩余6只山羊为对照组,不手术。③观察指标:术后4,8,12周应用X射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显像观察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并测定骨密度;应用血液学检查及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复合细胞培养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①一般观察:实验山羊无手术死亡,创口Ⅰ期愈合。②X射线片:实验侧有渐进性骨密度增高,阻射影逐级增强,对照侧呈透光阴影。③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验侧有较明显的核浓聚和再生血管化现象,对照侧无骨重建,故无骨代谢变化。④骨密度测量系数:实验侧呈递增式上升,对照侧维持较低水平,提示无自发性成骨。⑤组织学观察:实验侧呈时间递增性骨重建现象,在12周时新骨已完全形成并钙化基本完成,而对照侧直到12周仍无成骨现象。⑥生物相容性:各组的血常规、细胞形态、生化和相关酶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良好的成骨和再血管化功能,且生物相容性好,提示由该支架材料诱导的组织工程化骨构建有望成为临床骨组织大型缺损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活性元素 支架材料 山羊 颌骨缺损
下载PDF
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行颌骨重建的放射学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茂昌 周来生 +3 位作者 康然刚 李容新 王来平 张震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在实验外科的基础上,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对颌骨缺损行修复重建,从放射学角度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对15只山羊下颌角缺损(30mm×25mm×10mm大小)以预制型支架材料修复,左侧为实验组,右... 目的:在实验外科的基础上,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对颌骨缺损行修复重建,从放射学角度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构建的效果。方法:实验组对15只山羊下颌角缺损(30mm×25mm×10mm大小)以预制型支架材料修复,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分别于4、8、12周处死5只动物行X线检查。临床应用组31例,分别于术后5d、1、2、3、6个月摄取下颌骨全景片和CT,观察骨缺损区的新骨形成情况,并按X线分级评分、6点法和X线阻射密度测量的评分标准测评,对各组的X线评分值及阻射密度值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放射影像评分及新生骨情况在4、8、12周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12周时骨缺损区均无明显骨修复现象。临床应用组发现组织工程骨表现出随时间的增长,成骨量逐渐增加的特征,在6个月时,阻射静止期有骨髓重建X线像。结论: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支架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效果,放射学检查对骨缺损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诱导因子 支架材料 颌骨缺损 放射学 颌骨重建
下载PDF
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和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4
15
作者 洪礼琳 叶茂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7-1689,共3页
选择行桩核修复后再行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103例,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用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进行桩核修复,52例行牙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牙用根管钉桩核组出现了2例冠根折断,4例脱落,成功率... 选择行桩核修复后再行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103例,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1例用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进行桩核修复,52例行牙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经过6~12个月的随访观察,牙用根管钉桩核组出现了2例冠根折断,4例脱落,成功率为88.24%(45/51),纤维桩核组出现了1例冠根折,1例脱落,成功率为96.15%(50/52)。纤维桩核烤瓷全冠修复是目前修复残根残冠的最佳选择,但牙用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经济、简单,易操作,适合基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用根管钉 桩核 光固化树脂 玻璃纤维桩
下载PDF
犬下颌骨骨缺损自我修复能力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倩 张志宏 +3 位作者 刘红红 龚明 鲍军燕 董婧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范围颌骨骨缺损区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在实验犬的下颌骨上形成深5 mm、高(颊舌向)5 mm及宽(近远中向)分别为1、2、3、4、5 mm的骨缺损区(各缺损区间距为6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缺损区骨... 目的探讨不同范围颌骨骨缺损区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在实验犬的下颌骨上形成深5 mm、高(颊舌向)5 mm及宽(近远中向)分别为1、2、3、4、5 mm的骨缺损区(各缺损区间距为6 mm)的标准梯度骨缺损,直接拉拢缝合。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缺损区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水平宽度为1、2、3 mm骨缺损组,骨缺损区域均由较多新生骨充满。4、5 mm骨缺损区基本无新生骨形成,多为结缔软组织成分。结论 3 mm以下的骨缺损区12周时有良好新骨形成,与原有正常骨质相比较为接近,该范围以下的骨缺损可在无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自我修复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学研究——兼论人体外复合细胞相容性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来平 周来生 +7 位作者 刘青 陈柯 陈梅梅 康然刚 周媛 白冰 黄晓君 叶茂昌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动物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行骨重建,评价其及其降解产物对血液和植入区周围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和人体外复合细胞培养的生物相容性观察。方法15只雌性山羊作为实验组... 目的用预制型无机诱导因子复合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实验动物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行骨重建,评价其及其降解产物对血液和植入区周围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和人体外复合细胞培养的生物相容性观察。方法15只雌性山羊作为实验组,术后4,8,12w处死动物对相关重要脏器进行大体解剖学和组织病理观察;另取雌性山羊15只作为对照组;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行细胞形态、电镜和MTT观察。结果血液学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未见形态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支架置入区域病检符合组织工程骨的愈合过程;人体外复合细胞培养的检测中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生物相容性观察提示:本支架材料无急慢性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诱导因子 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洪礼琳 刘扬 +2 位作者 周媛 白冰 叶茂昌 《安徽医学》 2014年第7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106例122颗牙,观察2年修复效果,按评价标准分为修复成功和修复失败。结果 106例122颗牙均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修复优良占98.36(120/1...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修复残根残冠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玻璃纤维桩全瓷冠修复前牙残根残冠106例122颗牙,观察2年修复效果,按评价标准分为修复成功和修复失败。结果 106例122颗牙均得到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修复优良占98.36(120/122),修复失败1.64%(2/122)。结论玻璃纤维桩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方法,配合全瓷冠修复,达到了很好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桩 残根残冠 全瓷冠
下载PDF
应用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46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扬 洪礼琳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791-795,共5页
目的利用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并评价其疗效,以期为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提供可靠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牙周科门诊收治重度牙周炎病人46例... 目的利用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并评价其疗效,以期为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提供可靠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牙周科门诊收治重度牙周炎病人46例为研究对象,共252颗左右分布的同名患牙;所有受试牙进行全口超声龈上洁治后行牙周检查,结果作为基线水平,当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在基线水平上将同一病人的左右侧同名受试牙随机分组,一侧为激光联合SRP治疗组(观察组)46例126牙,1周后采用刮治器和激光进行治疗;另一侧即为单纯SRP组(对照组)46例126牙。在基线水平、治疗后第8、第12周对比两组间的牙周评价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pocket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水平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结果观察组第8周、第12周PPD值分别为(3.17±0.45)mm,(2.95±0.41)mm;CAL值分别为(7.52±1.12)mm,(6.87±1.13)mm,和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与基线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OP值8周,12周分别为(15.85±14.81)%,(14.57±7.6)%,SBI值8周,12周分别为(1.14±0.28)°,(1.02±0.37)°;较基线水平明显改善,而且在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ode激光联合根面平整(SRP)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较单独使用根面平整取得良好的短期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激光 半导体 高能量冲击波 牙周袋 牙菌斑 牙科刮治术 Diode激光 根面平整
下载PDF
Bio-oss/rhBMP-2复合体修复异种再植牙周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志方 叶茂昌 +1 位作者 丁晓红 黄忠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评价Bio-oss人工骨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体修复异种再植牙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拔除3只普通狗下颌第3前磨牙,扩大牙槽窝,造成颊舌侧牙槽骨完全缺损,将临床拔除的锥形多生牙根、经Ca(OH)2根充并干燥植入后,在牙根... 目的:评价Bio-oss人工骨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体修复异种再植牙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拔除3只普通狗下颌第3前磨牙,扩大牙槽窝,造成颊舌侧牙槽骨完全缺损,将临床拔除的锥形多生牙根、经Ca(OH)2根充并干燥植入后,在牙根周围缺损区植入Bio-oss/rhBMP-2复合体,术后2、3个月通过X线影像学、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定性分析。结果:2个月时,骨缺损区新骨逐渐开始替代Bio-oss并钙化,新骨与再植牙根面和基骨形成骨性结合;3个月时新生骨骨小梁的面积(B.Ar)增加,骨小梁周长(B.Pm)减小(P<0.05),骨小梁厚度增大,未完全降解的Bio-oss颗粒被逆根向转移。结论:Bio-oss/rhBMP-2复合体可有效促进再植牙周围骨缺损区骨组织再生,并促使牙根与牙槽骨形成根-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OSS 骨形成蛋白 牙再植 骨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