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某三甲综合医院病患梅毒筛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春艳 陈晨 戴前梅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近5年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梅毒患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进行梅毒检查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就诊科室,诊断情况,数据分析采用χ~2... 目的: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近5年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梅毒患病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进行梅毒检查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就诊科室,诊断情况,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行梅毒筛查1705人,确诊梅毒402人,隐性梅毒占比最高,为64.4%,其检出率逐年增加,且女性隐性梅毒检出率年龄范围在21岁~30岁(P<0.01)、年龄范围41岁~50岁(P<0.05)2个年龄段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各个科室梅毒阳性患者均有检出,但以皮肤性病科为主要检出科室。结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检出梅毒患者以隐性梅毒为主,对各科室尤其是皮肤性病科梅毒的筛查是早期发现梅毒病患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筛查 皮肤性病科
下载PDF
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傅珊珊 胡春艳 戴前梅 《安徽医学》 2024年第9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探索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南区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5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法35例纳入A组,火针治疗... 目的探索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南区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05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法35例纳入A组,火针治疗法35例为纳入B组,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联合火针法35例纳入C组。3组患者每周治疗1次,治疗总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及3组治疗临床疗效。治疗结束90天后,随访并比较3组患者复发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率。结果3组患者的皮损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85,P<0.001),与A组及B组相比,C组皮损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A组和B组(分别为65.71%、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为6.45%,低于A组和B组(分别为26.09%、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法联合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比单用火针法或单用聚肌胞皮损处皮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临床总体有效率更好,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聚肌胞 皮损内注射 扁平疣
下载PDF
IL-9与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海 戴前梅 +2 位作者 胡春艳 陈晨 陈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4-526,529,共4页
已知的CD4+T细胞亚群,包括I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1,Th1),Th2,Thl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它们之间存在微妙的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Th9细胞是最近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它的发现使人们对CD4+T细胞亚... 已知的CD4+T细胞亚群,包括I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 1,Th1),Th2,Thl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它们之间存在微妙的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Th9细胞是最近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它的发现使人们对CD4+T细胞亚群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Th9细胞主要分泌IL-9发挥生物学效应,IL-9具有多效性,能使得炎症细胞的数量上升并分泌一些炎症介质,促进炎症的发生,同时IL-9还可通过Treg细胞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因此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多效性,但它的生物学作用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目前研究表明,它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黑素瘤等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的病理过程,因此对IL-9及Th9细胞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免疫性皮肤病的病理机制,并有可能成为某些免疫性皮肤病的免疫学治疗的另一个新的靶点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白介素-9 皮肤病
原文传递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High)Treg细胞功能的差异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海 赵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HighTreg细胞功能是否发生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28例梅毒转阴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HighTreg细胞中FOXP3和CTLA-4的水...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HighTreg细胞功能是否发生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2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28例梅毒转阴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HighTreg细胞中FOXP3和CTLA-4的水平;采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MACS)和Realtime-PCR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FOXP3和CTLA-4mRNA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功能增强,而梅毒血清转阴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细胞功能稳定。结论 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reg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作用的方式或途径存在部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固定 TREG细胞
原文传递
羟氯喹联合光电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戴前梅 马文芳 《安徽医学》 2022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光电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的92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8,口服羟氯喹+光电治疗)和对照组(n=44,... 目的观察羟氯喹联合光电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诊治的92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8,口服羟氯喹+光电治疗)和对照组(n=44,口服羟氯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玫瑰痤疮医师全球评分(PGA)、红斑、丘疹等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GA评分、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瘙痒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t=13.247、4.818、12.182、4.133、4.527、4.756,P均<0.05);研究组治疗前后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痤疮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t=3.494、9.575、6.417、5.915,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9.09%),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光电治疗玫瑰痤疮对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瘙痒等疗效显著,较单用羟氯喹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光电 玫瑰痤疮 疗效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戴前梅 刘仁霞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CU)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88例CU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P检测。HP(+)的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啶联合抗HP药物口服,对照组单独口服枸地氯雷...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CU)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88例CU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P检测。HP(+)的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啶联合抗HP药物口服,对照组单独口服枸地氯雷他啶。结果 88例慢性荨麻疹CU患者中62例(70.45%)HP(+),43例健康体检者中15例(34.88%)HP(+),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67%,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对CU患者常规进行HP检测,对于伴发HP感染的CU患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和抗HP药物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幽门螺旋杆菌 尿素14C呼气试验
下载PDF
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与男性尖锐湿疣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漩波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目的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与男性尖锐湿疣(CA)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72例男性CA患者的皮损组织标本作回顾性分析。根据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 目的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与男性尖锐湿疣(CA)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72例男性CA患者的皮损组织标本作回顾性分析。根据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分为高危型组(n=38)和低危型组(n=34),收集同期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行包皮环切术的30例健康男性包皮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在三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高危型组、低危型组标本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标本(13.16%vs.96.67%、44.12%vs.96.67%;10.53%vs.96.67%、38.24%vs.96.67%;7.89%vs.93.33%、35.29%vs.93.33%),且高危型组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低危型组标本(13.16%vs.44.12%;10.53%vs.38.24%;7.89%vs.35.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CA皮损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Caspase-9表达均明显下调,且高危型男性CA较低危型男性CA下调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尖锐湿疣 人乳头状瘤病毒 胱天蛋白酶-3 胱天蛋白酶-8 胱天蛋白酶-9
下载PDF
皮下修剪术治疗腋窝化脓性汗腺炎6例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明海 戴前梅 +2 位作者 胡春艳 陈晨 陈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88-1289,1292,共3页
目的探讨腋窝化脓性汗腺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6例腋窝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腋臭术式"皮下修剪术治疗,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切除感染灶,翻转皮瓣修剪毛囊及大汗腺,对于较难分离有粘连的皮下组织可直接切除后再行... 目的探讨腋窝化脓性汗腺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6例腋窝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在局麻下采用"腋臭术式"皮下修剪术治疗,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切除感染灶,翻转皮瓣修剪毛囊及大汗腺,对于较难分离有粘连的皮下组织可直接切除后再行皮下修剪术治疗。结果 6例患者,共治疗10侧,有7侧患者切口一期愈合,3侧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皮肤坏死,积极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随访至少2年无复发,腋下疤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腋臭术式"修剪毛囊治疗腋窝化脓性汗腺炎能清除皮损处毛囊和大汗腺,从而降低复发率,可用于腋窝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微创、安全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 剪除术 化脓性汗腺炎
原文传递
自制简易发疱器用于局限型白癜风表皮移植疗效观察
9
作者 张明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20期2039-2040,共2页
自体表皮移植补充黑素细胞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笔者科室采用注射器自制发疱器替代皮肤分离仪进行负压吸疱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取得了成功,现将其制作、操作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局限型白癜风 自体表皮移植 疗效观察 自制 黑素细胞 负压吸疱 皮肤分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10
作者 戴前梅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30-330,共1页
播散性带状疱疹也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表现为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水痘样皮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1]。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播散性带状疱疹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1.1病史患者,男,7... 播散性带状疱疹也称为泛发性带状疱疹,表现为在局部发疹后数日内,全身发生类似水痘样皮疹,常伴有高热,可并发肺、脑损害,病情严重,可致死亡[1]。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播散性带状疱疹病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1.1病史患者,男,77岁,农民。主诉因左侧头面部皮疹伴疼痛5 d,加重2 d就诊。5 d前无明显诱因下,左侧头面部出现片状红斑,红斑基础上分布许多绿豆大小不等的水庖,且有明显的头痛,去当地医院就诊,诊断结果不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播散性
下载PDF
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治疗特殊部位疣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戴前梅 胡春艳 +1 位作者 陈晨 陈朋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一些特殊部位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使用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18例,使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有...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一些特殊部位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使用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18例,使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较单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特殊部位疣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聚肌胞 局部注射
下载PDF
随意微小皮瓣在颜面部皮肤缺损Ⅰ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焱 方方 +5 位作者 赵亮 吴信峰 王强 杨诚 钱革 张国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93-395,共3页
目的观察随意微小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外科手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3例颜面部皮肤外科手术患者,在切除皮损后,根据术中缺损情况设计随意微小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结果完成了8种205处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其中182例术后效... 目的观察随意微小皮瓣修复颜面部皮肤外科手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203例颜面部皮肤外科手术患者,在切除皮损后,根据术中缺损情况设计随意微小皮瓣Ⅰ期修复皮肤缺损。结果完成了8种205处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皮肤缺损。其中182例术后效果佳,面部无牵拉变形,(?)痕隐蔽21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形成皮瓣的部位最常见于颊部。其次是眼睑、额部、颞部、耳前、(?)部、应用最多的是滑行推进皮瓣,其次是旋转皮瓣。结论合理设计个性化随意微小皮瓣Ⅰ期修复颜面部小面积皮肤缺损.可获满意疗效和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颜面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虹 周文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3,共1页
患者男,39岁,因全身反复起疹,微痒1年余,腹痛2个月于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躯干开始起黄豆大小的红色斑疹,抓之易破,无明显不适,未予治疗,有时可自然减轻,其后1年中皮疹曾复发数次。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出现间... 患者男,39岁,因全身反复起疹,微痒1年余,腹痛2个月于2008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躯干开始起黄豆大小的红色斑疹,抓之易破,无明显不适,未予治疗,有时可自然减轻,其后1年中皮疹曾复发数次。2008年6月无明显诱因下腹部出现间断性胀痛,以脐周为著,在当地医院按“胃炎”给予止痛药和保护胃药(具体药物不详),经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红色斑疹 复发数 间断性 下腹部 止痛药 患者 治疗
原文传递
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IL-10的表达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明海 赵建斌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分泌的IL-10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8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IL-10+细胞比例及CD4+CD25q'reg细胞的IL-1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分泌的IL-10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FCM)检测28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5+IL-10+细胞比例及CD4+CD25q'reg细胞的IL-10分子数;同时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选出高纯度的CD4+CD25+Treg细胞后,再用实时PCR技术检测CD4+CD25+Treg细胞的IL-IO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IL-10整体、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比较,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分泌的IL-10可能参与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TREG细胞 IL-10 梅毒患者 血清固定 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细胞分选技术
原文传递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9和转录因子PU.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明海 戴前梅 +2 位作者 胡春艳 陈晨 陈朋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和Th9细胞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 收集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另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gE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IL-9+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和Th9细胞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 收集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另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gE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IL-9+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IL-9、PU.1 mRNA的表达.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PBMCIL-9及PU.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44±1.90比3.20±1.78,3.26±1.59比2.34±1.47,t=2.60,2.34,均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4+IL-9+细胞比例[(0.63±0.44)%]、IgE水平[(82.04±31.72) IU/ml]与健康对照组[(0.22±0.12)%、(60.74±28.26) IU/ml]比较均明显升高(t=5.04,2.75,均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4+IL-9+细胞比例、IL-9及PU.1 mRNA与IgE水平均呈正相关(R=0.596,0.767,0.746,均P<0.01).结论 Th9细胞和IL-9可能参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9 TH9细胞
原文传递
生物制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明海 赵建斌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2期73-75,共3页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抗组胺药是一线治疗药物,但近一半患者疗效欠佳。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包括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炎症介质异常、IgE及抗IgE高亲和力受体的抗体异常等,可能是慢性荨麻疹难以治愈...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抗组胺药是一线治疗药物,但近一半患者疗效欠佳。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包括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炎症介质异常、IgE及抗IgE高亲和力受体的抗体异常等,可能是慢性荨麻疹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制剂对免疫异常具有选择性调节或阻滞作用,成为慢性荨麻疹及其他荨麻疹疾病的治疗新手段或方法。这些生物制剂主要有:卡介苗多糖核酸、丙种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阻滞剂、利妥昔单抗、奥马珠单抗等,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奥马珠单抗是抗IgE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疗效/风险比,耐受性好,是治疗慢性荨麻疹较理想的生物制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生物制剂 抗体 单克隆 利妥昔单抗 奥马珠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