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涂阴肺结核患者诊断价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1
作者 闫晓婧 王宇津 +8 位作者 王隽 荆玮 李雪莲 程洁 杨国立 王玉清 初乃惠 聂文娟 矫晓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分析纳米孔测序技术用于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来自北京、安徽、青海和吉林4个不同省份传染病专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7例疑似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 目的:分析纳米孔测序技术用于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来自北京、安徽、青海和吉林4个不同省份传染病专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7例疑似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和纳米孔测序。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3种方法对肺结核的检测效能。结果:107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最终诊断为肺结核70例(65.42%),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5例(14.02%),非结核病22例(20.56%)。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纳米孔测序技术、MGIT 960培养和Xpert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4.29%(59/70)、37.14%(26/70)和41.43%(29/70),特异度分别为86.49%(32/37)、75.68%(28/37)和97.30%(36/37),约登指数分别为0.71、0.13和0.39。纳米孔测序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54(95%CI:0.773~0.935),Xpert检测的AUC值为0.694(95%CI:0.596~0.792),MGIT 960培养的AUC值为0.564(95%CI:0.451~0.677)。结论:纳米孔测序技术在检测涂阴肺结核方面具有较Xpert和MGIT 960培养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纳米技术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肺部多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因素分析
2
作者 申晓菲 梁雅雪 +1 位作者 夏文娟 范晓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3,共6页
目的分析肺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DR-ECO)感染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ATB)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肺部感染MDR-ECO的住院患者204例,其中合并ATB患者共89例为观察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MDR-ECO感染患者合并... 目的分析肺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DR-ECO)感染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ATB)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肺部感染MDR-ECO的住院患者204例,其中合并ATB患者共89例为观察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MDR-ECO感染患者合并ATB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活动性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抗生素暴露史、1年内手术史等均是肺部MDR-ECO感染患者合并ATB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高龄(95%CI:0.949~0.992,P=0.008)、中性粒细胞降低(95%CI:0.750~0.922,P<0.001)、抗生素暴露史(95%CI:1.202~2.596,P=0.004)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肺部MDR-ECO感染患者易合并ATB,应加强对高龄、中性粒细胞数少、既往有抗生素暴露史的高危患者进行ATB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 活动性结核病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筛查
下载PDF
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磊 梁雅雪 +1 位作者 刘盛盛 王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9-807,共9页
目的:分析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44... 目的:分析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44例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中,治疗结局良好者65例(45.14%),包括治愈51例(35.42%)、完成疗程14例(9.72%);不良结局者79例(54.86%),包括失败7例(4.86%)、失访57例(39.58%)、死亡15例(10.42%),其中因结核病死亡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18.5(OR=0.131,95%CI:0.040~0.429,P<0.001)和长期督导管理(OR=0.052,95%CI:0.013~0.204,P<0.001)均是良好结局的保护因素,而合并糖尿病(OR=3.266,95%CI:1.074~9.936,P=0.037)和发生胃肠道反应(OR=8.976,95%CI:2.582~31.205,P<0.001)均是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较低,应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欠佳、无长期督导服药管理及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做到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处理不良反应,加强营养支持和督导管理,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可曲式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镜下特点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德培 吕莉萍 李晔 《临床肺科杂志》 2022年第8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探讨可曲式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镜下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未明确病因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可曲式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应用价值;记录两... 目的探讨可曲式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镜下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未明确病因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可曲式内科胸腔镜检查结果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应用价值;记录两组不同类型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下主要表现及生化指标[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差异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可曲式内科胸腔镜胸膜活检确诊率为93.75%(90/96),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6.61%,对恶性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5.83%;两组胸膜充血水肿、纤维素样粘连、大小不一结节、白斑样改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ADA明显高于恶性组(P<0.05),CEA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曲式内科胸腔镜活检诊断胸腔积液确诊率为93.75%,可有效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及恶性胸腔积液,临床对胸水化验后ADA降低、CEA升高的患者,可在胸腔镜下全面寻找其恶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胸腔镜 结核性 恶性 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结核科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叶江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8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结核科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护理人员60名,其中结核科护士30名,非结核科护士30名,观察两组抵抗力低下以及疲劳状态的情况,并记录结核科护士所出现的结核菌阳性率。结果:结核科护士在抵抗力低下、疲... 目的:探讨结核科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护理人员60名,其中结核科护士30名,非结核科护士30名,观察两组抵抗力低下以及疲劳状态的情况,并记录结核科护士所出现的结核菌阳性率。结果:结核科护士在抵抗力低下、疲劳状态下与非结核科护士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结核科护士中,结核菌阳性率高达56.67%。结论:在结核科护士中,应加强对其各方面的防护措施,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若有出现感染的护士应及时进行治疗,以保障其安全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科 结核菌 感染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算法的肺结核铁死亡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江娥 方雪晖 +1 位作者 熊延军 刘盛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索铁死亡关键基因与肺结核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以“pulmonary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以测序类型(转录组学)和物种(HOMO sapiens)等为条件从公共存储库NCBI GEO(http://www.ncbi.nlm.nih.gov/geo... 目的:运用转录组学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索铁死亡关键基因与肺结核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以“pulmonary tuberculosis”为关键词,以测序类型(转录组学)和物种(HOMO sapiens)等为条件从公共存储库NCBI GEO(http://www.ncbi.nlm.nih.gov/geo)中进行搜索和筛选,得到GSE153326和GSE67589两套转录组数据集。将GSE153326作为训练组数据[包含健康人群血液样本8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阳性血液样本52份]、GSE67589作为验证组数据(包含健康人群血液样本30份,MTB阳性27份);使用R脚本对数据进行矫正和注释,对两转录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后,筛选出GSE153326训练组差异基因中与铁死亡相关基因(TBFerDEG)的表达情况,并对TBFerDEG的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利用LASSO回归分析和SVM算法,从TBFerDEG中获得与铁死亡有明显差异的关键基因,并对其进行ROC分析,探索与关键基因相关的药物调控网络;最后将关键基因导入GSE67589验证组中,以验证训练组筛选出的铁死亡关键基因的诊断意义。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得到416个TBFerDEG,剔除不符合入选要求的基因,最终得到56个TBFerDEG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肺结核中与铁死亡相关的生物学进程有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自噬调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解体等;参与的通路有AMPK信号通路和铁死亡等。通过LASSO回归分析和SVM算法,最终得到5个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分别为BID、AR、STK11、ALOX12和SRC,AUC分别为0.807、0.858、0.734、0.840和0.880;验证关键基因结果表明,AR和SRC基因在验证组(GSE67589)中MTB阳性与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和0.017)。结论:AR和SRC是肺结核中与铁死亡相关的关键基因,可能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奠定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铁死亡 基因表达 机器学习
下载PDF
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其产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刘盛盛 +1 位作者 张超 林文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其产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其类型不同分为新发型肺结核组(n=68)、复发型肺结核组(n=46)及慢性肺结核组(...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其产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其类型不同分为新发型肺结核组(n=68)、复发型肺结核组(n=46)及慢性肺结核组(n=126)。对比3组患者临床表现及CT征象差异。随后对24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对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产生耐多药的影响因素。结果3组患者多出现气管牵拉、咳嗽、全身乏力、胸部疼痛等典型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肺结核组代偿性肺气肿、胸廓塌陷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新发型肺结核组及复发型肺结核组,复发型肺结核组痰中带血发生率高于新发型肺结核组与慢性肺结核组,新发型肺结核组、复发型肺结核组发热均发生率高于慢性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肺结核组厚壁空洞患者比例高于复发型肺结核组和新发型肺结核组,复发型肺结核组和新发型肺结核组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毛玻璃阴影、树芽征患者比例均高于慢性肺结核组,新发型肺结核组肺实变患者比例高于复发型肺结核组及慢性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类型、既往规律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空洞是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类型、肺结核空洞是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发型、复发型及慢性肺结核患者气管牵拉、咳嗽、全身乏力、胸部疼痛等典型症状并无明显差异,但代偿性肺气肿、胸廓塌陷、痰中带血、发热等症状具有一定差异,3种不同类型肺结核CT征象具有显著差异,且复发型肺结核及肺结核空洞患者产生耐多药危险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CT征象 耐多药 复发型
下载PDF
金水宝对使用含阿米卡星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松 马荣 +1 位作者 陈敏健 刘盛盛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探索金水宝在阿米卡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使用含阿米卡星药物方案进行治疗的肺结核复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使用金水宝分为金水宝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采用... 目的探索金水宝在阿米卡星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在本院使用含阿米卡星药物方案进行治疗的肺结核复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使用金水宝分为金水宝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一段时间(7-14天)后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ALT、AST等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水平。结果对照组和金水宝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在阿米卡星对照组中,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显著降低(P<0.001);然而在金水宝组中,药物治疗前后eGFR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肾小球变化率ΔeGFR(治疗后-治疗前)在对照组和金水宝组有统计学差异[(-8.99±14.23)mL/min vs(0.91±17.20)mL/min,P=0.002]。此外,金水宝组患者治疗前后ALT的变化值中位数为负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4,8)U/L vs-5(-9,2)U/L,P=0.006];而AST的变化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短疗程金水宝治疗可以改善阿米卡星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并对患者肝功能具有改善作用,然而,金水宝在抗结核治疗中的价值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宝 阿米卡星 肺结核 肾功能损伤 肝功能损伤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长链非编码RNA LOC15274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
9
作者 李霞 张超 林文红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患者外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APTB患者作为APTB组;选取同期...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患者外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APTB患者作为APTB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s)阴性的肺炎患者作为肺炎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IGRAs阴性者作为正常对照组,50例IGRAs阳性者作为潜伏结核感染组。留取4组研究对象的空腹外周血标本并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APTB患者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与病例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对APTB的诊断价值。结果APTB组、潜伏结核感染组、肺炎组、正常对照组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B组、潜伏结核感染组、肺炎组、正常对照组的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依次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TB患者中,不同年龄、吸烟史、初/复治情况者的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合并空洞情况、累及肺野情况、合并肺外结核情况者的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795~0.940),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诊断APTB的最佳截断值为1.03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82%、76.19%。结论APTB患者PBMC中LncRNA LOC152742水平异常增加,且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早期测定LncRNA LOC152742水平对APTB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长链非编码RNA LOC152742 病例特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新宝 张妍蓓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346-3347,33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灶局部注入联合全身化疗对治疗支气管结核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3HRZE/9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全...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灶局部注入联合全身化疗对治疗支气管结核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3HRZE/9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同时,支气管注入异烟肼0.2g+阿米卡星0.2g治疗,比较两组在1、2、3个月,痰抗酸杆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痰抗酸杆菌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23,P<0.01),病灶吸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月后,观察组抗酸杆菌阴转率(χ2=13.72,P<0.01;χ2=13.61,P<0.01)、病灶吸收率(χ2=10.92,P<0.01;χ2=34.68,P<0.01)、总有效率(χ2=21.39,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镜注入INH+AMK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支气管结核 异烟肼 阿米卡星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宝 张妍蓓 +2 位作者 姚超 王华 刘盛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9-73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2例疑似NTM肺病患者。对患者BALF行MALDI-TOF MS检...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2例疑似NTM肺病患者。对患者BALF行MALDI-TOF MS检测、PCR荧光探针检测、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全自动快速液体培养(BD960法)检测,并对三种检测技术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依据NTM的诊断标准,1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NTM肺病78例,MALDI-TOF MS、PCR荧光探针法、BD960法检测NTM的灵敏度分别为:85.9%(67/78)、56.4%(44/78)、28.2%(22/78),MALDI-TOF MS分别与PCR荧光探针、BD960比较,χ^(2)分别为:16.52、52.98,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检测技术阳性预计值分别为:98.5%、93.6%、100%,阴性预计值为:75.0%、47.7%、37.8%。MALDI-TOF MS检测诊断NTM肺病时间明显短于液体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68,P<0.001)。结论 MALDI-TOF MS检测技术对NTM肺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非结核分枝杆菌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诊断技术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伴发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晔 刘晓宁 +3 位作者 章鑫丽 沙巍 卫卫 尤青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伴发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发胸膜结核瘤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伴发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发胸膜结核瘤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纳入了2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年龄(39.22±18.12)岁,其中84例患者伴发了胸膜结核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积液量、注入尿激酶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患者发生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含量、注入尿激酶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结核瘤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0.001、0.001)。结论胸腔积液含量、注入尿激酶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结核瘤的发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结核瘤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双双 沙巍 +5 位作者 刘晓宁 马荣 程洁 李晔 王新强 阚晓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首次复治肺结核的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短疗... 目的探讨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首次复治肺结核的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10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短疗程方案组(73例,采用6个月莫西沙星、利福布汀、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标准方案组(28例,强化期3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巩固期6个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比较两组患者2个月痰菌阴转率、治疗转归情况、影像学病灶吸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短疗程方案组2个月痰菌阴转率为69.0%(29/42),高于标准方案组[41.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47)。短疗程方案组治疗成功率为78.1%(57/73),高于标准方案组[60.7%(1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短疗程方案组病灶吸收情况[5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4例(7.0%),显吸24例(42.1%),吸收29例(50.9%),不变0例(0.0%),恶化0例(0.0%)]明显好于标准方案组[17例治疗成功患者中,病灶全吸0例(0.0%),显吸3例(17.6%),吸收13例(76.5%),不变1例(5.9%),恶化0例(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6)。短疗程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8/73),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结论在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短疗程方案组患者相较于标准方案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且短疗程方案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灶吸收,能够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再治疗 临床方案
下载PDF
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免疫干预意义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盛盛 杨娟 +4 位作者 查兆煜 张超 许子炜 唐神结 林文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87-594,共8页
目的: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免疫干预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计... 目的: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免疫干预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13例肺结核患者,根据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计数<410个/μl)和对照组(计数≥410个/μl);将CD4^(+)T淋巴细胞减少患者根据是否行免疫干预治疗分为免疫干预组和非免疫干预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吸烟、饮酒、症状数目、治疗分类、合并疾病、耐药情况、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IV阴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213例肺结核患者中,61例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6%。疗效分析显示治疗2~4个月,免疫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为93.9%,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75.0%(χ^(2)=4.320,P<0.05)。治疗5~7个月,免疫干预组病灶吸收率为51.5%,高于非免疫干预组的25.0%(χ^(2)=4.4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减少组男性、年龄≥60岁、农民职业、文盲文化、症状数目≥4个、并发肺外结核、累及肺野4~6个、肺部空洞、血红蛋白<110 g/L、血小板<125×10^(9)/L、白蛋白<35 g/L、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的构成比(77.0%、44.3%、36.1%、26.2%、36.1%、34.4%、77.0%、55.7%、45.9%、18.0%、68.9%、2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5%、11.2%、19.7%、10.5%、19.7%、21.1%、38.2%、40.8%、25.7%、5.3%、44.7%、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42、29.060、10.095、13.650、6.290、4.165、26.342、3.929、8.274、8.738、10.137、16.80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OR=4.816,95%CI:1.650~14.052)、病变累及肺野4~6个(OR=3.669,95%CI:1.548~8.696)、血小板<125×10^(9)/L(OR=3.753,95%CI:1.069~13.173)、CD8^(+)T淋巴细胞计数<190个/μl(OR=3.908,95%CI:1.394~10.954)。结论:HIV阴性肺结核患者较易发生CD4^(+)T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疗效具有积极意义。高龄、肺部病变累及范围大、血小板减少和CD8^(+)T淋巴细胞减少是肺结核患者CD4^(+)T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CD4淋巴细胞计数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胸腔积液Xpert MTB/RIF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新宝 张妍蓓 +3 位作者 姚超 洪青青 韩波波 张毕玲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2564-2568,共5页
目的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胸腔积液患者112例,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76例,非结... 目的评估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胸腔积液患者112例,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76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36例。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均行胸腔积液T-SPOT.TB、血T-SPOT.TB、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胸腔积液T-SPOT.TB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97.37%,74/76),高于外周血T-SPOT.TB(76.32%,58/76)、胸腔积液Xpert MTB/RIF(65.79%,50/76)和胸腔积液ADA(28.95%,2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25.22、76.45,P<0.01)。胸腔积液Xpert MTB/RIF检测的特异度(100%,36/36)均高于胸腔积液T-SPOT.TB(77.78%,28/36)、外周血T-SPOT.TB(55.56%,20/36)和胸腔积液ADA(50.00%,18/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0.57、24.00,P均<0.01)。胸腔积液T-SPOT.TB和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64.47%,49/76)低于胸腔积液T-SPOT.TB单独检测(97.37%,7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但特异度由77.78%(28/36)提高至100%(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P<0.01)。结论胸腔积液T-SPOT.TB检测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胸腔积液T-SPOT.TB和胸腔积液Xpert Mtb/RI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 胸腔积液 Xpert MTB/RIF 腺苷脱氨酶
下载PDF
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雪 沙玉霞 +4 位作者 周浩泉 潘家华 朱孝武 郇霞 王华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儿童青少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确诊肺结核儿童青少年92例为肺结核组,同期体检无结核感染者10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其中肺结核43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在儿童青少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确诊肺结核儿童青少年92例为肺结核组,同期体检无结核感染者107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其中肺结核43例和无结核感染者50例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P-10比较。结果肺结核组IP-10浓度高于对照组,绘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取血IP-10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临界浓度值为155.82 pg/mL,其敏感性(75.5%)低于血T-SPOT(90.7%),但特异性(95.9%)明显高于血T-SPOT(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10在儿童青少年肺结核患者中明显升高,特异性强,可作为辅助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青少年
下载PDF
1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磊 熊延军 +1 位作者 韩伊 王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并探讨影响其治疗结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按照其治疗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使用...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并探讨影响其治疗结局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按照其治疗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和不良结局组,使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筛选影响患者治疗结局的因素。结果178例MDR-PTB患者中,经治疗,出现良好结局158例(88.8%),包括治愈146例(82.0%),完成治疗12例(6.8%);出现不良结局20例(11.2%),其中治疗失败4例(2.2%),死亡16例(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学历、治疗类型、督导管理情况、合并症情况、二线药使用情况不同的患者其治疗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合并肺外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情况不同的患者其治疗结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督导管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情况、合并肺外结核情况及合并肿瘤情况是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MDR-PTB治疗难度大、疗程长,部分人群需重点关注,如中年患者、低学历患者、低体质量患者、复治结核患者及合并症较多的患者等。相关机构应通过及早治疗患者合并症,鼓励开展全程督导管理等措施,以降低患者失访率,提高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治疗结局 因素
下载PDF
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在肺癌合并肺结核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彦博 王安帮 +2 位作者 夏青 徐玲玲 韦炜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957-960,965,共5页
目的 探讨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癌合并肺结核中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包括肺癌合并肺结核,肺结核及非结核患者共286例,均进行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 目的 探讨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肺癌合并肺结核中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省胸科医院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包括肺癌合并肺结核,肺结核及非结核患者共286例,均进行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检测,探讨三者在肺癌合并肺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年龄、性别、血常规指标对T-SPOT.TB的影响。结果 T-SPOT.TB、血清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检测在肺癌合并肺结核组和肺结核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在肺癌合并肺结核和肺结核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OT.TB检测结果与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SPOT.TB对肺癌合并肺结核病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LYMPH#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结核 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
下载PDF
1例食管结核案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晔 尤青海 +1 位作者 刘晓宁 黄邦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2期311-313,共3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系“进食梗噎10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部上中部位疼痛不适,予抑酸、护胃、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未见明显好转。10天前出现进食梗噎。2天前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并胃镜检查,胃镜未能顺利进入。今...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3岁。系“进食梗噎10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部上中部位疼痛不适,予抑酸、护胃、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后未见明显好转。10天前出现进食梗噎。2天前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并胃镜检查,胃镜未能顺利进入。今为进一步诊治,拟“食管病变性质待查”入住我科。可进半流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下降。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可,皮肤无黄染及淤斑,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颈软,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无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流质饮食 肺呼吸音 明显压痛 颈静脉怒张 对症处理 湿性啰音 相关检查 胃镜检查
下载PDF
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新宝 姚超 +2 位作者 洪青青 韩波波 方雪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6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31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 目的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3例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6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31例。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抗酸杆菌(AFB)涂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T-SPOT.TB检测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82.3%(51/62),特异度为80.7%(25/31),灵敏度明显高于脑脊液ADA(61.3%,38/62)、脑脊液TB-DNA(27.4%,17/62)、脑脊液AFB涂片(16.1%,10/6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来分析不同试验方法的诊断价值,外周血T-SPOT.TB、脑脊液ADA、脑脊液TB-DNA和脑脊液AFB涂片的AUC值分别为0.815、0.661、0.637、0.581。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外周血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中,可作为可靠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炎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腺苷脱氨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