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国宏基于“扶阳通痹”思想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经验
1
作者 王征 苏国宏 +2 位作者 王竟成 谢莉莹 胡超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75-678,共4页
总结苏国宏基于“扶阳通痹”思想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经络阻滞,内因多为阳气亏虚。经络为邪气所阻滞,同时气血运行不利,阳气不能外达腰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进而致使腰部出现酸胀疼... 总结苏国宏基于“扶阳通痹”思想针灸并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经络阻滞,内因多为阳气亏虚。经络为邪气所阻滞,同时气血运行不利,阳气不能外达腰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进而致使腰部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扶阳通痹”思想主要选取太阳经针刺以“通痹”,配合督脉麝香灸以“扶阳”。太阳经腧穴可取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膀胱俞、次髎、会阳、委中,督脉腧穴可取大椎、至阳、命门、腰阳关,通过针刺、艾灸并用以达到“扶阳通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肌劳损 扶阳通痹 针灸并用 麝香灸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针灸结合深部肌肉刺激对颈肩痛患者疼痛程度、炎症状态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董巍 孙培养 金诚久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与深部肌肉刺激(deep muscle stimulation,DMS)对颈肩痛患者疗效及疼痛程度、炎症状态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颈肩痛患者85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与深部肌肉刺激(deep muscle stimulation,DMS)对颈肩痛患者疗效及疼痛程度、炎症状态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颈肩痛患者85例,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DMS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颈椎功能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血清疼痛因子[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基底、左椎、右椎动脉血流速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8.57%(33/42)](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血清5-HT、PGE2、IL-1β、IL-10、CRP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Constant-Murley、BI评分,基底、左椎、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辅助针灸能改善颈肩痛患者椎动脉血流,抑制炎症反应,控制血清疼痛因子表达,减轻颈肩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痛 针灸 深部肌肉刺激 炎症状态 椎动脉血流动力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苏国宏从太阳经探讨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经验总结
3
作者 王征 苏国宏 +1 位作者 王竟成 谢莉莹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56-58,62,共4页
背肌筋膜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以背部疼痛伴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苏国宏主任经过三十余年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背肌筋膜炎的发生核心病因,当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太阳主表,太阳经气不利,则风、寒、湿... 背肌筋膜炎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症状主要以背部疼痛伴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苏国宏主任经过三十余年临床实践总结,认为背肌筋膜炎的发生核心病因,当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太阳主表,太阳经气不利,则风、寒、湿三邪乘虚侵入人体,在经络中流注而发为本病。在治疗中当以调理太阳经经气为主,取穴当以太阳经穴结合局部压痛点为佳,同时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且注意针刺手法,临床上往往可获得满意疗效。该文将介绍苏国宏主任从太阳经探讨针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肌筋膜炎 太阳经 针灸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针灸通督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MSCs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玉影 曹奕 +1 位作者 陈倩倩 郑婉群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通督、常规针刺、药物3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标记物CD34+、CD133+细胞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通督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通督、常规针刺、药物3种治疗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标记物CD34+、CD133+细胞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通督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药物组(C组),每组40例。3组在基础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A组患者采用艾灸百会、大椎刺络放血,同时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法,取穴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B组针刺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C组采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进行对照。3组均治疗14 d。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D34+、CD133+、神经功能缺损的检测及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升高患者外周血CD34+、CD133+细胞水平,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3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疗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通督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针灸通督组对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神经功能缺损的干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组和药物组,提示针灸通督疗法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可能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卒中 针灸疗法 骨髓干细胞 CD34+ CD133+
下载PDF
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广霞 张道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29-530,共2页
以针灸督脉为主 ,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2 8例 ,对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摄X线片 ,采用SD 10 0 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 ,观察尺、桡骨 (或脊椎及骨盆平片 )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 :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 ,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针灸疗法 督脉穴 老年人
下载PDF
治疗中风偏瘫需要针灸与康复医学的结合 被引量:111
6
作者 郭泽新 汪润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8-270,共3页
针灸医学与康复医学在适应症上有相同的疾病谱,治疗的 切入时机也相同;两者在治疗方法和学科理论上有极强的互补性,针灸医学有许多行之有效 的治疗方法,康复医学的康复评定、运动疗法等颇具特色。它们的有机结合将加快针灸医学 的... 针灸医学与康复医学在适应症上有相同的疾病谱,治疗的 切入时机也相同;两者在治疗方法和学科理论上有极强的互补性,针灸医学有许多行之有效 的治疗方法,康复医学的康复评定、运动疗法等颇具特色。它们的有机结合将加快针灸医学 的现代化和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为中西医结合酝酿新思路,开辟新纪元。本文认为中风偏 瘫的治疗需要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中风 偏瘫 康复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针灸预防中风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俞年塘 朱玲玲 韩为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结论:针灸通过治疗中风先兆来预防中风,对一些卒中高危个体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风先兆 治未病 针灸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下载PDF
针灸正骨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少祥 戴宁 +2 位作者 刘德春 罗建明 罗庆道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针灸正骨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对比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8例 ,对照组 50例 ,分别采用针灸正骨法和正骨法配合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疗法相对照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 目的 :探讨针灸正骨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 (LIDP)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对比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8例 ,对照组 50例 ,分别采用针灸正骨法和正骨法配合静脉滴注甘露醇、地塞米松疗法相对照 ,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针灸正骨法是治疗急性期LIDP实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疗法 正骨疗法
下载PDF
针灸督脉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许冠荪 刘广霞 +5 位作者 尹刚 洪莉丽 方正清 张荣军 吴成长 杨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探讨针灸督脉早期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以去卵巢法复制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灸督脉组和西药组。针灸督脉组... 目的: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探讨针灸督脉早期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以去卵巢法复制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灸督脉组和西药组。针灸督脉组于模型复制后3d开始,观察骨代谢相关指标及激素水平改变特点。结果:模型组血清钙、磷、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骨密度(BMD)、雌二醇(E2)、降钙素(CT)水平均下降,而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则升高。针灸督脉经3个疗程后对上述指标具有正常化调整作用。结论:针灸督脉早期干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可以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 针刺疗法 灸法 督脉 骨代谢 内分泌
下载PDF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量表积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学勇 俞红五 杨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39,共2页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 :选用针灸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 17例 ,并于治疗前后测定MMSE R、ADL R及BBS量表。结果 :针灸对痴呆患者的MMSE R、ADL R以及BBS中生活能力量表积分有明...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 :选用针灸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 17例 ,并于治疗前后测定MMSE R、ADL R及BBS量表。结果 :针灸对痴呆患者的MMSE R、ADL R以及BBS中生活能力量表积分有明显改善作用 (P <0 .0 1) ,而对BBS中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的量表积分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针灸治疗VD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疗法 相关量表积分 生活质量 疗效
下载PDF
针刀调控线粒体途径软骨细胞凋亡防治大鼠膝骨关节炎
11
作者 卢梦雅 伍闲 +3 位作者 佘泽宇 夏帅 卢曼 杨永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90-5195,共6页
背景: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的:基于破骨细胞相关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骨保护素(OSCAR-TRAIL-OPG)途径分析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背景: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的:基于破骨细胞相关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骨保护素(OSCAR-TRAIL-OPG)途径分析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针刀组(9只),正常组大鼠常规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针刀组采用膝关节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建立左后肢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针刀组大鼠针刀干预,1次/周,共3次。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equesne MG行为学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大鼠Lequesne MG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磨损且不平整,软骨细胞肿胀、破裂且数量减少,细胞排列杂乱;针刀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较为平整,软骨细胞数量较多且排列较规整,结构基本清晰。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OSCAR、TRAIL阳性表达增加(P<0.01),OPG阳性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OSCAR、TRAIL阳性表达减少(P<0.01),OPG阳性表达增加(P<0.01)。④TUNEL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减少(P<0.01)。⑤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中OSCAR、TRAIL、Bax表达升高(P<0.01),OPG、Bcl-2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大鼠关节软骨组织中OSCAR、TRAIL、Bax表达降低(P<0.01),OPG、Bcl-2表达升高(P<0.01)。⑥针刀干预可减轻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组织损伤,该作用可能与OSCAR-TRAIL-OPG通路阻断线粒体途径凋亡信号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膝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凋亡 破骨细胞相关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骨保护素 大鼠
下载PDF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2
作者 刘然 吴三兵 刘德春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90-793,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安徽省针灸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 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安徽省针灸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8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治疗28 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治疗28 d后观察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偏瘫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肢体活动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近5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汤敬一 李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51-53,共3页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针灸逐渐加大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文章综合近5年来相关文献,分为临床和实验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内容如下。
关键词 文献综述 针灸 血管性痴呆 临床 实验
下载PDF
针灸督脉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和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言 许冠荪 +1 位作者 刘广霞 王茎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针灸督脉对维甲酸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大鼠灌服维甲酸14 d后,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并进行针灸及药物干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等,检测实验大鼠血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以及骨密度。结果:... 目的:探讨针灸督脉对维甲酸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大鼠灌服维甲酸14 d后,复制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并进行针灸及药物干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等,检测实验大鼠血清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以及骨密度。结果:针灸督脉可明显提高实验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骨密度(BMD)。结论:针灸督脉可通过调节机体相关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改善骨代谢负平衡状态,降低骨的转换率,增加骨密度,有效治疗维甲酸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灸法 督脉 细胞因子 骨密度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修复的ERK通路及针灸对ERK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春梅 李佩芳 王频 《河南中医》 2012年第9期1144-1146,共3页
ERK通路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增殖、生存、分化过程,该通路的激活对脑缺血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针灸可以通过对ERK通路的调节,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虽然针灸对ERK通路影响的研究是目前实... ERK通路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的增殖、生存、分化过程,该通路的激活对脑缺血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针灸可以通过对ERK通路的调节,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虽然针灸对ERK通路影响的研究是目前实验研究的热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针刺方法的选择,穴位的选取及其量化指标的设定;针灸对ERK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其他信号转导通路等机制之间的影响等等。因此,筛选出对此效应敏感的针刺方法和穴位,并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调节ERK通路,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元修复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只有阐明了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才能为针灸治疗脑卒中提供可靠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修复 针灸 ERK通路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义侠 储浩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72-674,共3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环境应激、情绪、饮食等因素综合造成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病变既有肠内症状,又有肠外症状及精神情绪的异常。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IBS的研究重点不应局限...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由环境应激、情绪、饮食等因素综合造成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病变既有肠内症状,又有肠外症状及精神情绪的异常。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IBS的研究重点不应局限于胃肠道局部,应注重加强对脑-肠轴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机体不同位相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轴 神厥 天枢
下载PDF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7
作者 苏国宏 周忠良 +1 位作者 罗建明 魏福良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第1、2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疗效差异。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第1、2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疗效差异。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高,疗程短,疗效明显,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血瘀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疼痛评分 疗程
下载PDF
中药薰洗及温针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永晖 苏国宏 +1 位作者 孙奎 高翔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 :观察中药薰洗结合温针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8例 ,共 5 2膝 ;对照组 35例 ,共 4 6膝。治疗组采用中药薰洗及温针灸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 目的 :观察中药薰洗结合温针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8例 ,共 5 2膝 ;对照组 35例 ,共 4 6膝。治疗组采用中药薰洗及温针灸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戴芬内服。分别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综合疗效及镇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综合疗效及镇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中药薰洗结合温针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适应证广 ,且副作用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薰洗 温针灸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针灸督脉为主配合手法点穴醒脑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善斌 刘文军 +6 位作者 张闻东 陈幸生 韩为 陈浩 周婷 张玲 李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督脉为主配合手法点穴醒脑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针刺上星、神庭、百会、本神、内关为主,同时配合点穴按摩百会、神庭、太阳、风池等穴位,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 目的:观察比较针灸督脉为主配合手法点穴醒脑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针刺上星、神庭、百会、本神、内关为主,同时配合点穴按摩百会、神庭、太阳、风池等穴位,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开始时给药50mg,每晚1次顿服,3d后每天增加25mg,直至每天200mg。1个月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2%,对照组有效率52.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督脉为主配合手法点穴醒脑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无副作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抑郁症 中风 点穴 醒脑 督脉
下载PDF
针刀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苏国宏 周忠良 +1 位作者 宋阳春 刘德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枕頜带牵引、针灸和推拿治疗。针刀治疗每5d1次,2次为1个疗程;针灸、推拿均每日1次,10次...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刀和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枕頜带牵引、针灸和推拿治疗。针刀治疗每5d1次,2次为1个疗程;针灸、推拿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愈显率为80.55%,对照组为47.2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针刀 针灸 推拿 牵引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