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癫痫药物在神经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维洲 汤正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07年第5期262-265,共4页
抗癫痫药物可作用于疼痛发生的多个环节以缓解疼痛,其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不少药物的疗效已由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已成为神经性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神经性疼痛 加巴喷丁
下载PDF
安徽某社区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守辉 胡婧婷 +2 位作者 杨运方 胡斌 潘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掌握铜陵市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心脑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确定铜陵市铜官区阳光社区为筛查点。首先由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筛查点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掌... 目的掌握铜陵市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为心脑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确定铜陵市铜官区阳光社区为筛查点。首先由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筛查点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情况。同时对社区医生开展“同质化”培训,提高社区医生心脑血管病规范化诊治水平。在基地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由社区医生具体实施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对筛查发现的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通过双向转诊方式由基地医院相关专科专家逐一进行面对面评估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医生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并动态管理。结果铜陵市阳光社区6007名40岁以上常住居民对缺乏运动、高血压、明显超重或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家族史、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等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是:35.68%、29.65%、16.21%、15.55%、6.79%、6.13%、5.21%、0.13%、0.08%;不同性别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危险暴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率男性高于女性,高血脂危险因素暴露率女性高于男性,吸烟危险因素暴露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危险因素暴露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与年龄成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长暴露率显著增高。结论严格防控关键危险因素,在加强慢性疾病管理的同时,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和宣传,使得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暴露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普查
下载PDF
MRA对诊治脑血管疾病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华 张金平 +2 位作者 崔明 汤永祥 高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11-614,共4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NMR 成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先岭 刘维洲 +1 位作者 钱振 瞿萍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2-GRE扫描,对CMB进行分区、计数、分级。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2-GRE扫描,对CMB进行分区、计数、分级。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36例)与无CMB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情况。结果 CMB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013,P=0. 010;χ2=6. 121,P=0. 012)。两组患者血浆生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除了UA,Cr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 66,95%CI:1. 22~17. 64,P=0. 010)、腔隙性脑梗死(OR=4. 321,95%CI:1. 19~16. 75,P=0. 012)是CMB的危险因素。结论 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为CMB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与CMB可能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冰莲 刁岳松 +2 位作者 张金平 周向阳 袁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的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一家系同代4例患者施行常规MRI和MRA检查,并对其脑部病变的信号特征、分布范围、分布规律、脑萎缩程度及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其中3例(先证者及其姐妹)经Notch3基因检查和皮肤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余1例(先证者弟)经MRI和临床检查拟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结果先证者经皮肤组织活检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存在嗜锇颗粒沉积;Notch3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力减退,伴轻度偏瘫。家系中连续2代5例于43~48岁发病,均以痴呆伴轻度偏瘫为主要表现。MRI显示多发小灶性脑梗死,脑深部白质广泛稀疏和O'Sullivan征、双侧额叶和顶叶大致对称性广泛皮质下与侧脑室旁的白质病灶、脑萎缩、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人字征"、基底节和脑干形态不一的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黑洞征(black holes sign)"和"胡椒壶征(pepperpot sign)"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21分和23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2分和29分;Coulthard评分先证者和其姐分别为32分和29分,其妹和弟分别为25分和27分。结论Coulthard评分提示CADASIL伴痴呆患者的MRI改变更为广泛,但该评分难以反映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多发性梗塞性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磁共振成像 基因 显性 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曹昌权 刘维洲 《安徽医学》 2015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高血压与脑微出血( CMB)的关系。方法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CMB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高血压与脑微出血( CMB)的关系。方法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CMB分为CMB组和无CMB组。记录两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血浆Hcy水平等情况,并探讨CMB的危险因素。结果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23例,平均(66.22±8.96)岁。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B的发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OR=4.67,95% CI ∶1.23~17.65,P=0.02),与血浆Hcy水平无明显相关(OR=1.01,95% CI ∶0.97~1.06,P=0.38)。结论 CMB与血浆Hcy水平增高无关,与高血压显著相关,高血压可能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微出血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卒中
下载PDF
年轻男性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被引量:8
7
作者 徐俊 郎森阳 西桂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3期172-173,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颅内静脉窦 血栓形成 男性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桥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华 辛家厚 汤永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成像 脑桥梗死 诊断价值 MRI改变 评估作用 梗死灶 DWI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金贤宏 方明 《海南医学》 CAS 2005年第10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对827例ACVD患者中继发性癫痫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ACVD后癫痫的发生率为5.1%,癫痫的发生与病灶所在的部位有相关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生率与脑出血和脑...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对827例ACVD患者中继发性癫痫4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ACVD后癫痫的发生率为5.1%,癫痫的发生与病灶所在的部位有相关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生率与脑出血和脑梗塞后癫痫发生率有差异。结论ACVD是造成中老年人继发性癫痫的常见原因之一,病灶位于皮层区易发生,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癫痫
下载PDF
桥脑梗死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华 张金平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分析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15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通过对15例桥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比较同一层面的所有磁共振图像,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除1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15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通过对15例桥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比较同一层面的所有磁共振图像,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除1例急性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经典定位理论外,其余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均以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15例患者经MRI和DWI扫描,均可发现梗死灶,其中1例为发病3 h内的超急性期患者,DWI可见病灶显影,T_2WI未见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DWI逐渐变为等信号和低信号。结论大部分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幕上大脑半球基底核区的梗死相似。DWI可以显示超急性期桥脑梗死病灶,DWI结合T_2WI有助于多次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弥散
下载PDF
暂时性完全遗忘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俊 潘华 郎森阳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暂时性完全遗忘 (transientglobalamnesia,TGA)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近记忆障碍 ,不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一般于 2 4小时内消失。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假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和偏头痛。
关键词 短暂性完全遗弃 顺行性遗忘 扩散抵制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70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先岭 刘维洲 瞿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6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依达拉奉、银杏叶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在入院...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依达拉奉、银杏叶等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在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 1天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第1天第14天及第21天检测肝功、肾功,血凝常规。结果 2组第14天、2 1天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2组的血凝常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丁苯酞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相对安全,对肝、肾功、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糖尿病并发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丁苯酞
下载PDF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13
作者 金贤宏 方明 +2 位作者 刘国和 孙冰莲 张子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适宜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化),以电钻将穿刺针送入血肿中心,抽吸血肿,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冲刷粉碎血肿,再以尿激酶等液化引流血肿。结果:治愈23例...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选择适宜长度的穿刺针(针钻一体化),以电钻将穿刺针送入血肿中心,抽吸血肿,利用针形血肿粉碎器冲刷粉碎血肿,再以尿激酶等液化引流血肿。结果:治愈23例,好转9例,病死6例。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捷,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小脑卒中引发精神障碍3例报告
14
作者 周先岭 刘维洲 《安徽医学》 2014年第8期1170-1171,共2页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头昏呕吐、言语不清2小时'于2013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昏呕吐伴言语不清,有头痛,无昏迷,无肢体瘫痪,无肢体抽搐,症状持续无缓解。病程中,纳差,小便失禁。既往... 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因'突发头昏呕吐、言语不清2小时'于2013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头昏呕吐伴言语不清,有头痛,无昏迷,无肢体瘫痪,无肢体抽搐,症状持续无缓解。病程中,纳差,小便失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否认有糖尿病、癫痫、精神障碍等病史。体格检查:T:36.6℃,P:70次/min,R:16次/min,BP:145/90 mmHg,嗜睡,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双眼球活动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卒中 言语不清 精神障碍 小便失禁 眼球活动 体格检查 程中 肢体瘫痪 认知功能 听幻觉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症候分析
15
作者 杨积保 金贤宏 王成友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0期1230-1231,共2页
有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60%以上合并有代谢综合征(MS),并表明MS对脑梗死(CI)的临床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为此,作者对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本科收治的75例ACI合并MS和57例不合并M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 有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60%以上合并有代谢综合征(MS),并表明MS对脑梗死(CI)的临床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为此,作者对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本科收治的75例ACI合并MS和57例不合并M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代谢综合征对脑梗死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临床症候 患者 2009年 临床资料 MS ACI
下载PDF
MRA在脑血管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16
作者 潘华 张金平 《上海医学影像》 1999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血管病(CVD)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33例CVD患者同时行磁共振成像(MRI)及MRA检查,从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塞15例,14例MRA确诊,1例漏诊;颅内动脉瘤6例,MRA检出4...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脑血管病(CVD)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33例CVD患者同时行磁共振成像(MRI)及MRA检查,从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梗塞15例,14例MRA确诊,1例漏诊;颅内动脉瘤6例,MRA检出4例,2例漏诊;4例动静脉畸形(AVM),3例MRA确诊,1例漏诊;2例海绵状血管瘤MRA均漏诊;1例静脉血管瘤MRA确诊;2例烟雾病MRA均确诊;3例脑出血MRA确诊。MRA评价4例脑梗塞疗效,效佳1例,欠佳3例¨例AVM血管内栓塞疗效佳;另1例AVM行X刀手术效差。结论MRA可提供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大血管的狭窄、闭塞及侧支血流的证据。MRI和MRA同时检查能提高单项MRA对CVD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脑血管病 CVD 诊断 脑梗塞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17
作者 刘国和 方明 《九江医学》 2002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副作用及不同治疗时间窗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国产降纤酶药首剂2U后1U隔日1次,共用5U,静脉点滴,并与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静脉点滴7~14d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疗... 目的:观察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副作用及不同治疗时间窗的疗效。方法:对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国产降纤酶药首剂2U后1U隔日1次,共用5U,静脉点滴,并与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静脉点滴7~14d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24h内用药组疗效显著高于24h后用药组,实验室检查治疗组纤维蛋白酶原(Fg)明显降低(P<0.05)。结论: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宜早期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 纤维蛋白原 疗效 副作用 治疗时间窗
下载PDF
脑梗死后肺部感染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外周血NLR与RDW及PLR水平及其预后评价
18
作者 周先岭 江伟 +2 位作者 张季 方明 刘维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分析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与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并评估四者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 目的分析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与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并评估四者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8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肺部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根据3个月后患者Rankin修订量表评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各组SII、NLR、RDW、PLR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II、NLR、RDW、PLR对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对脑梗死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SII、NLR、RDW、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侵入性操作、吞咽功能障碍、NIHSS评分、SII、NLR、RDW、PLR是影响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SII、NLR、RDW、PLR以及四者联合诊断脑梗死后肺部感染的AUC分别为0.839、0.853、0.839、0.876和0.975;预后不良组SII、NLR、RDW、PLR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II、NLR、RDW、PLR以及四者联合预测脑梗死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02、0.687、0.681、0.678和0.792。结论脑梗死后肺部感染患者SII、NLR、RDW、PLR水平上升,并可影响患者预后,临床需将年龄大、有侵入性操作、吞咽功能障碍以及高NIHSS评分的患者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脑梗死 肺部感染 预后
原文传递
人感染高致病性H_5N_1亚型禽流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超 方平 +9 位作者 刘又宁 胡斌 丁红梅 徐晓玲 吴昊 王瑾 林琳 潘华 吴同生 宋有良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手段。方法2005年11月,救治1例确诊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青年女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患者发病前与病死家禽有密切接触史,从发病至死亡约1... 目的探讨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手段。方法2005年11月,救治1例确诊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的青年女性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患者发病前与病死家禽有密切接触史,从发病至死亡约10 d。在呼吸困难发生前,发热持续了5 d,以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主要特征入院,X线胸片示双肺大片实变影并进行性进展,入院至死亡不足3 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 e PCR)技术检测患者下呼吸道吸出物标本,发现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5型特异性基因片段呈阳性;尸检肉眼所见主要有支气管充血、双肺实变,多浆膜腔积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一种致命的传染性疾病。提高认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早干预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A型 血凝素类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头颅磁共振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旸 吴元 +5 位作者 谢晟 孙冰莲 栾兴华 王薇薇 黄一宁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的眼底动脉改变规律,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以及头颅MRI改变的关系。方法7个家系的16例患者(男4例,女12例)经过我院病理和基因检查证实为CADASIL,平均年龄(43.4&...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的眼底动脉改变规律,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以及头颅MRI改变的关系。方法7个家系的16例患者(男4例,女12例)经过我院病理和基因检查证实为CADASIL,平均年龄(43.4±8.1)岁,平均病程(4.7±3.4)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改良Rankin评分、眼底动脉检查和头颅MRI检查,把眼底动脉狭窄程度分为0~Ⅲ级,对头颅MRI改变进行Coulthard评分。计算患者眼底动脉狭窄分级与头颅MRI评分、MMSE、改良Rankin评分以及年龄的相关系数。选择16名健康人(在性别、年龄、视力等方面匹配)作为对照进行眼底血管检查。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出现眼底动脉狭窄,其中4例存在轻度动脉.静脉交叉压迫。出现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眼底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为1例、4例、7例和4例,相应头颅MRI的Couhhard评分平均分按眼底动脉狭窄程度从0到Ⅲ级分别为6.0、19.0、25.1和29.8分。眼底动脉狭窄分级和头颅MRI的Couhhard评分、MMSE、改良Rankin评分、年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P〈0.001)、-0.429(P〈0.05)、0.437(P〉0.05)和0.299(P〉0.05)。对照组有2例出现Ⅰ级眼底动脉狭窄。结论眼底动脉狭窄是CADASIL常见的视网膜改变;眼底动脉狭窄和头颅MRI改变以及痴呆可能有一定的统计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 视网膜动脉 缩窄 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简明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