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互联网+”的“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
陈春旭
杜传来
于群
潘波
高红梅
杨剑婷
郑海波
李先保
|
《农产品加工》
|
2020 |
4
|
|
2
|
“食品工艺学”课程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
陈春旭
李先保
杜传来
郭元新
|
《农产品加工》
|
2019 |
3
|
|
3
|
基于PBL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
陈春旭
赵传磊
汪姣
丁志刚
张齐
王广良
杜传来
|
《农产品加工》
|
2023 |
0 |
|
4
|
基于“四个面向”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
陈春旭
李雪
张齐
丁志刚
于鲲
邹小欠
杜传来
|
《农产品加工》
|
2023 |
0 |
|
5
|
专家评议、论证报告和行业调研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路径融合探讨——以安徽科技学院营养类专业为例 |
张献领
刘颜
杜传来
|
《现代食品》
|
2019 |
0 |
|
6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课程评估体系研究 |
熊国远
郑海波
汪明春
|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
2018 |
2
|
|
7
|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黄怡
彭钢
李雪
胡鹏丽
杜传来
|
《云南化工》
CAS
|
2023 |
3
|
|
8
|
黑磷基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
彭钢
张凯文
孙明慧
张旭
杨涵
丁志刚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9
|
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 |
胡鹏丽
郑海波
吴晓伟
孙德坤
|
《现代食品》
|
2020 |
2
|
|
10
|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
马万征
谢越
卫兰兰
朱琳
蔡永兵
|
《科技风》
|
2024 |
1
|
|
11
|
基于氧化还原型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
刘玉婷
陆清
唐志永
杨涵
彭钢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2
|
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食品生物化学》的PBL-LBL教学模式研究 |
翟立公
张齐
王俊颖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22 |
0 |
|
13
|
食品级米糠粉开发工艺优化及营养消化特性 |
颜榕
刘旭华
孙强强
王俊颖
杨丽萍
翟立公
|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
2024 |
1
|
|
14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食品营养专业食品卫生与安全学混合式教学研究 |
张献领
杨丽萍
潘冬梅
胡鹏丽
桑宏庆
|
《现代食品》
|
2024 |
1
|
|
15
|
雨课堂教学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与实践 |
李培燕
胡鹏丽
于鲲
吴迪
陈春旭
杜传来
吴晓伟
郑海波
|
《农产品加工》
|
2024 |
0 |
|
16
|
基于审核评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探究——以“食品化学与分析”为例 |
彭钢
|
《科技风》
|
2024 |
0 |
|
17
|
不同烹饪方式对鹿茸菇营养特性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
李晓龙
杨焱
李文
刘艳芳
吴迪
杨焕玲
陈万超
李景军
|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的理性设计与机制解析 |
郭丁钰
魏婉清
宋伟
吴静
闻建
胡贵鹏
刘立明
|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百蕊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调控EGFR/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小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徐皓男
张放
黄钰莹
姚其盛
管悦琴
陈浩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教育建设探讨 |
熊国远
郑海波
|
《农产品加工(下)》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