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CT平扫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尹诗琴
杨思艺
+3 位作者
王锐涵
游贵宣
杨迎秋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周围的8个距离。结果回顾分析了2013年12月~2022年12月225例患者结果,可将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为4型:C形(50.67%)、V形(26.67%)、平坦形(15.11%)、L形(7.56%)。平坦形的切迹前后部夹角(145.56±9.25)°最大(P<0.05),L形切迹前后部夹角(125.07±13.54)°最小(P<0.05);平坦形的切迹深度(3.11±0.83)mm最小(P<0.05),L形的切迹深度(4.47±1.11)mm最大(P<0.05)。左侧切迹后部长度(13.06±3.56)mm、胫腓前间隙(3.83±1.49)mm明显大于右侧(P<0.05);男性切迹后部长度(13.36±3.46)mm、切迹深度(3.93±1.10)mm及胫腓重叠垂直距离(9.10±2.55)mm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相关数据并根据形态将其分为4种类型。平坦形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更易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前移;而L形和C形切迹的下胫腓联合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后移或旋转复位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
分型
解剖学复位
踝关节不稳
计算机断层成像
解剖学
人
原文传递
数字优化设计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隧道精准定位的应用
2
作者
张磊
王锐涵
+2 位作者
唐自慧
易刚
周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虚拟模型和3D打印模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80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CT图像(37名女性和43名男性患者),将其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虚拟与真...
目的比较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虚拟模型和3D打印模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80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CT图像(37名女性和43名男性患者),将其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设计并打印80个包括锁骨和肩胛骨在内的肩关节,分别测量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的10个相关参数。结果两条骨隧道在9个参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喙突针点到喙突尖的长度(OQ)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的所有测量值低于男性(P<0.01)。结论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的的虚拟模型具有与3D打印模型相似的准确性,可用于临床肩锁关节脱位需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骨隧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优化设计
喙锁韧带重建
骨隧道
3D打印
导航模板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CT平扫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尹诗琴
杨思艺
王锐涵
游贵宣
杨迎秋
张磊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中西医
结合
学院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
医院
骨伤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
医院
骨伤疾病研究中心
出处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004458)
四川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面上项目(2021ZYD0078)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科研团队培育项目(2022-CXTD-08)。
文摘
目的基于CT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析在骨伤科行踝关节CT检查患者(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均为汉族,年龄18~60岁)的图像资料,按形态学特点对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进行分型,并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周围的8个距离。结果回顾分析了2013年12月~2022年12月225例患者结果,可将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为4型:C形(50.67%)、V形(26.67%)、平坦形(15.11%)、L形(7.56%)。平坦形的切迹前后部夹角(145.56±9.25)°最大(P<0.05),L形切迹前后部夹角(125.07±13.54)°最小(P<0.05);平坦形的切迹深度(3.11±0.83)mm最小(P<0.05),L形的切迹深度(4.47±1.11)mm最大(P<0.05)。左侧切迹后部长度(13.06±3.56)mm、胫腓前间隙(3.83±1.49)mm明显大于右侧(P<0.05);男性切迹后部长度(13.36±3.46)mm、切迹深度(3.93±1.10)mm及胫腓重叠垂直距离(9.10±2.55)mm明显大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测量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相关数据并根据形态将其分为4种类型。平坦形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更易出现慢性踝关节不稳,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前移;而L形和C形切迹的下胫腓联合在解剖复位时更易发生腓骨后移或旋转复位不良。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
分型
解剖学复位
踝关节不稳
计算机断层成像
解剖学
人
Keywords
Distal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fibular notch
Typing
Anatomical reduction
Ankle joint in stabilit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atomy
Human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数字优化设计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隧道精准定位的应用
2
作者
张磊
王锐涵
唐自慧
易刚
周鑫
机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
医院
骨伤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
医院
骨伤疾病研究中心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
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西南医科大学
中西医
结合
学院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004458)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2020JC0138)
+3 种基金
四川省医学会骨科(尚安通)专项科研课题(2020SAT26)
四川省科技厅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面上项目(2021ZYD0078)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科研团队培育项目(2022-CXTD-08)
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JYJ-163)。
文摘
目的比较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虚拟模型和3D打印模型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80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CT图像(37名女性和43名男性患者),将其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设计并打印80个包括锁骨和肩胛骨在内的肩关节,分别测量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的10个相关参数。结果两条骨隧道在9个参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喙突针点到喙突尖的长度(OQ)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的所有测量值低于男性(P<0.01)。结论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的的虚拟模型具有与3D打印模型相似的准确性,可用于临床肩锁关节脱位需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骨隧道定位。
关键词
数字优化设计
喙锁韧带重建
骨隧道
3D打印
导航模板
Keywords
Digital optimization design
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Bone tunnel
3D printing
Navigation template
分类号
R322.73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CT平扫下胫腓联合腓骨切迹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尹诗琴
杨思艺
王锐涵
游贵宣
杨迎秋
张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
0
原文传递
2
数字优化设计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隧道精准定位的应用
张磊
王锐涵
唐自慧
易刚
周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