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吴列秀 宁博 +2 位作者 杨建军 张莹莹 杜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0期3428-3432,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HC患者112例,其中男64例,女48例,≥60岁41例,<60岁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HC患者112例,其中男64例,女48例,≥60岁41例,<60岁6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索磷布韦片,400 mg/次,1次/d,口服;盐酸达拉他韦片,60 mg/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12周。患者治疗结束后依据有无病毒学应答分为有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分析CHC患者预后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12例CHC患者中89例(79.46%)存在病毒学应答,23例(20.54%)患者无应答。有应答组中rs8099917TT、rs12979860CC分别有79例(88.76%)、78例(87.64%),无应答组分别有10例(43.48%)、11例(4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9、17.754,均P<0.001);有应答组患者中无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A级分别有85例(95.51%)、35例(39.32%),无应答组分别有17例(73.91%)、6例(2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C级、rs8099917TG、rs12979860CT均为C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R=4.513、3.666、2.998、3.575,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C级、rs8099917TG、rs12979860CT在预测CHC患者预后中具有极高价值。结论脂肪肝、Child肝功能分级C级、rs8099917TG、rs12979860CT均为CH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可根据以上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直接抗病毒药物 疗效 预测
下载PDF
132例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影响自然病程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素娟 李娟 李智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及其与感染持续时间、血清HBVDNA载量、HBeAg状态和脾脏厚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病科的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32例,常规...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及其与感染持续时间、血清HBVDNA载量、HBeAg状态和脾脏厚度的关系。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病科的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32例,常规行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使用西门子S200二维彩超诊断仪测量脾脏厚度。结果在1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和纤维化评分≥3分发生率分别为33.3%和38.4%,显著高于年龄〈30岁组(14.9%和14.8%,P〈0.05);肝功能正常组肝组织炎症评分≤4分和纤维化评分≤2分发生率分别为92.0%和92.0%,肝功能异常组为53.6%和16.74%(P〈0.05);肝功能反复异常〉1年的患者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和纤维化评分≥3分发生率分别为42.8%和51.5%,显著高于肝功能异常≤1年组(31.9%和31.9%,P〈0.05);血清HBVDNA载量为3~5lgcopies/ml组肝组织炎症评分为≤4分和纤维化评分为≤2分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7.8%,显著高于病毒载量〈3lgcopies/ml组(P〈0.05);血清HBeAg阴性组纤维化评分在3—4分和≥5分发生率分别为23.1%和20.5%,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的11.8%和9.7%(P〈0.05);血清HBeAg阳性与否与肝组织炎症无显著相关性(P〉0.05);脾脏厚度1〉4cm组肝组织炎症〉15分和纤维化评分≥5分发生率分别为76.9%、7.7%和76.9%,显著高于脾脏厚度〈4cm组的16.0%、3.4%和5.9%(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炎症(t=2.153)和纤维化程度(t=4.654)呈显著独立正相关(P=0.033);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t=-2.826)也呈独立相关(P=0.005)。结论家族聚集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与感染持续时间成正相关,年龄大于30岁时更易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肝功能异常时间越长肝脏炎症和纤维化改变越显著。脾脏厚度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具有独立正相关。血清HBVDNA载量为1×10^3-10^35copies/ml时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 HBEAG 纤维化
下载PDF
家族聚集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自然病程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素娟 李娟 李智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与感染持续时间、年龄、性别、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的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 目的明确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自然病程进展规律与感染持续时间、年龄、性别、血清ALT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的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患者,排除其他肝脏疾病,未应用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脏组织病理切片采用Knodell评分系统读取,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学评价,卡方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只有与单变量分析(P<0.05)密切相关的因素才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式。结果132例患者中年龄>30岁组炎症评分≥5分及纤维化评分≥3分所占频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组(P<0.05);肝功正常组肝组织炎症评分≤4分及纤维化评分≤2分所占频率高于肝功异常组(P<0.05);肝功反复异常>1年组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及纤维化评分≥3分所占频率高于肝功反复异常≤1年组(P<0.05)。血清ALT水平正常组肝组织炎症评分≤4分及纤维化评分≤2分所占频率高于ALT水平异常组(P<0.05);ALT>2×ULN组肝组织炎症评分≥5分及纤维化评分≥3分所占频率高于ALT≤2×ULN组(P<0.05)。结论家族聚集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与感染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年龄>30岁时更易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持续肝功异常时间越长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越显著;血清ALT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血清ALT正常者重,而血清ALT异常者血清ALT水平越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炎症 纤维化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清明 杨建军 +5 位作者 权辉 李宽智 宁博 袁银会 田郁 杜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280-2282,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高血压 门静脉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7-H1表达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列秀 蔺淑梅 +5 位作者 张曦 郑书琴 叶峰 陈天艳 赵英仁 张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29-931,共3页
近年的研究逐渐揭示免疫学因素影响着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进展。B7-H1(又称PD-L1,CD274)及其受体PD-1是近年发现在T细胞激活中介导负性共刺激信号的分子,已有众多研究证实其在外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感染中发挥着... 近年的研究逐渐揭示免疫学因素影响着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进展。B7-H1(又称PD-L1,CD274)及其受体PD-1是近年发现在T细胞激活中介导负性共刺激信号的分子,已有众多研究证实其在外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原 CD274 恩替卡韦
下载PDF
50例手足口病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宁博 徐辉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8期2552-2553,共2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1]。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肺水肿等表现,最常见引起的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1]。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肺水肿等表现,最常见引起的肠道病毒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近年来国内发病呈现上升趋势。本文将我院2009年3至7月收治的HFMD患儿的临床病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45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宁博 杨建华 李宽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825-826,共2页
目的了解宝鸡市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4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发病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共32例,占发病人数的71.11%;②临床上重型、危重型患者23例,其中40... 目的了解宝鸡市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4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发病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共32例,占发病人数的71.11%;②临床上重型、危重型患者23例,其中40岁以上19例,占82.61%;③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39例,占86.67%。④发病者以男性居多,男性30例,占66.67%。⑤43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死亡病例年龄均超过50岁。结论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中老年男性农民居多,且以重型、危重型为主,重点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中老年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建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进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36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段血象、脾脏大小、门静...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进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36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段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宽度变化。结果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上升,3个月后稳定在正常水平,术前及术后红细胞无明显变化,3个月后脾脏明显缩小,门静脉宽度也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高压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蒙脱石负载抗癌药物的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路新卫 杨建华 +2 位作者 朱全红 丁婷 周春琼 《陕西中医》 2010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优选中药蒙脱石负载抗癌药物的制备条件。方法:以蒙脱石载药量为指标,根据L9(34)正交表格设计,考察药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体系pH值等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为药料比2.0g.(10g-1),机械搅拌时间4h,反应温... 目的:优选中药蒙脱石负载抗癌药物的制备条件。方法:以蒙脱石载药量为指标,根据L9(34)正交表格设计,考察药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体系pH值等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为药料比2.0g.(10g-1),机械搅拌时间4h,反应温度90℃,反应溶液pH值为4。结论:正交设计优化的条件能合成需要的缓释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生产和制备工艺学 药学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素娟 李智伟 《肝脏》 201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炎症、纤维化、HBeAg、HBV DNA在聚乙二醇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变化以明确疗效,为选择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应用干扰素的HBeAg阳性慢性乙... 目的分析肝脏炎症、纤维化、HBeAg、HBV DNA在聚乙二醇与普通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变化以明确疗效,为选择患者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住院应用干扰素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其中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2例,普通干扰素α21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后均行肝组织学检查,于治疗起始、治疗12周、24周及48周4个时间点,监测转氨酶、HBeAg、HBV DNA变化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炎症评分下降2分为治疗有效,纤维化评分下降1分治疗有效。肝活检采用在超声引导下14G活检针快速穿刺取得活体肝组织,组织长度大于1.5 cm,由同两位资深专业医师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统计学方法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运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ALT,AST值的变化,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18.2%,优于普通干扰素α9.52%(P=0.413),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 DNA阴转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63.6%,优于普通干扰素α57.1%(P=0.663),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学改善,聚乙二醇干扰素α炎症改善有效率77.2%,纤维化改善有效率63.6%,均优于普通干扰素α炎症改善有效率28.6%,纤维化改善有效率33.3%,(P=0.015,0.022),不同种类干扰素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改善优于普通干扰素α,且不良反应与普通干扰素α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肝活检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与恢复期肾脏超声改变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宁博 杨建华 李宽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恢复期肾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血清学证实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29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HFRS患者发热期、恢复期肾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并与10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147例H... 目的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热期、恢复期肾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血清学证实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29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HFRS患者发热期、恢复期肾脏结构、血流动力学,并与104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147例HFRS发热期患者双肾肿大、肾脏结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肾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axm)和阻力指数(RI)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45例恢复期肾脏结构、血流动力学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HFRS发热期可出现肾脏超声异常,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恢复期后肾脏结构恢复正常,肾脏结构的改变为可逆性,符合HFRS临床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热期 恢复期 肾脏超声
下载PDF
肾脏超声及血尿常规在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列秀 宁博 李宽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6期1223-1224,共2页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发热期肾脏超声及血尿常规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62例发热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脏超声及血、尿常规。结果 62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为77.42%,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4.19%,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者占53.2...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在发热期肾脏超声及血尿常规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62例发热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肾脏超声及血、尿常规。结果 62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为77.42%,其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4.19%,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者占53.23%,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98.39%;62例患者组中98.39%的患者尿蛋白阳性,与正常组比较,尿蛋白阳性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62例患者中有54例不同程度的肾脏超声示双肾肿大,阳性率达87.09%,双肾各径平均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肾脏超声检查及血、尿常规检测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的疾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超声 血尿常规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下载PDF
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及HBV-DNA监测结果相关性分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凤岚 黄朝芳 冯万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03-204,共2页
目的分析了解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各种表达模式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监测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分析了解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各种表达模式与乙肝病毒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定量监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所有检测标本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含量同时检测。结果乙肝血清免疫抗原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其HBV-DNA均为阳性,且含量较高;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大三阳[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94.61%;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小三阳[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模式中其HBV-DNA阳性率为39.26%;乙肝血清免疫抗体标志物HBs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显著减少。结论在乙肝检测中应联合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以及疗效分析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HBV-DNA 时间分辨(TRFIA)
下载PDF
手足口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宁博 吴列 李宽智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2978-2978,共1页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并呈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趋势。本文对2011年4...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并呈季节性流行和全年散发趋势。本文对2011年4月至7月我院治疗的43例应用丙球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丙种球蛋白 药物应用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锋 宁博 +1 位作者 杨建军 杨炜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0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生长抑素组(51例,单用生长抑素治疗)和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5...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0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生长抑素组(51例,单用生长抑素治疗)和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51例,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的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生长抑素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0、IL-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高于生长抑素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生长抑素组(P<0.05)。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乌司他丁 消化道出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357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炜炜 杨易帆 +3 位作者 宁博 李宽智 吴列秀 杨建华 《广州医药》 2014年第4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MF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57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详细数据,其中普通病例249例,重症病例108例,检测α-丁酸脱氮酶(α-HBDH),激酸激酶(CK),激酸激酶同工酶(C...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MF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57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详细数据,其中普通病例249例,重症病例108例,检测α-丁酸脱氮酶(α-HBDH),激酸激酶(CK),激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氮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组α-HBDH、CK、CK-MB、LDH、AST水平高于普通组(P值均<0.05)。结论心肌酶谱对判断手足口病病情、心肌损伤程度及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心肌酶谱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列秀 段春苗 李照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917-918,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2015年8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肝硬化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3±2.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2015年8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2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肝硬化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5.3±2.4)%,显著低于健康人组[(42.9±3.2)%,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6.4±3.2)%,显著高于健康人组[(32.9±4.2)%,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0.9±0.1),显著低于健康人组[(1.3±0.2),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计数的显著变化,可能也存在相应的免疫功能紊乱,系肝功能受损后的结果抑或是诱因,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T细胞亚群 检测
下载PDF
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血浆离子钙及总钙检测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凤岚 冯万周 《医学综述》 2015年第5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血浆离子钙和总钙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子钙、p H、总钙、清... 目的探讨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血浆离子钙和总钙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7例为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子钙、p H、总钙、清蛋白水平的检测,并计算两组校正离子钙(n ICa)水平和校正钙值(c TCa)。结果两组受试者总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c TCa水平、n ICa水平和p H显著高于对照组,清蛋白和离子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 TCa和n I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高钙血症患者中以肺癌患者最多,其次是肠癌,再次为卵巢癌和胰腺癌,乳腺癌、宫颈癌以及淋巴瘤。结论通过测定n ICa水平和总钙水平,可以对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从而早期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终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高钙血症 离子钙 总钙
下载PDF
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内脏血管舒张和门体分流功能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莉 方雪琴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60-146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内脏内外循环的血流量。方法210名健康志愿者和190名确诊肝硬化患者接受了心电图门控相位增强3T磁共振造影,扫描部位包括主动脉、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颈总动脉等。结果与健...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内脏内外循环的血流量。方法210名健康志愿者和190名确诊肝硬化患者接受了心电图门控相位增强3T磁共振造影,扫描部位包括主动脉、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颈总动脉等。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肝硬化患者的静息血流量呈下降趋势,腹动脉近端有所增加(P=0.010),门静脉血流量保持一致(P=0.652),肝动脉血流量加倍(P=0.022),肝总血流量也有增加(P=0.043)。在肝硬化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高达3倍(P<0.001),同时肾血流总量有所减少(P<0.001),颈总动脉血流量无变化(P=0.043)。结论肝脏疾病并非全身性高动态循环,而是与内脏血管舒张失调和门体分流有关,在诱发高心脏功能输出的同时,同时会引起内脏外代偿性血管收缩—“内脏steal”现象。这些循环失调可能是许多晚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动力循环 内脏血流量 血管舒张 门体分流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军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3期108-109,共2页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BC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25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诊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男3例,女22例)患者,平均(53....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BC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25例PBC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诊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男3例,女22例)患者,平均(53.4±14.5)岁;确诊平均时间36.7个月,最长98个月;临床表现:黄疸19例,乏力18例,脾肿大16例,脾功能亢进14例,纳差13例,皮肤瘙痒10例,腹水8例,肝肿大6例,肝区疼痛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已发展到肝硬化20例;伴有干燥综合征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23例,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20例,血清胆汁酸升高15例,血清胆固醇升高12例,24例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阳性,9例抗核抗体ANA阳性,3例抗SSA/SSB阳性,5例肝脏病理检查示2例Ⅱ期,1例Ⅲ期,3例Ⅳ期。结论 PBC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脾大、脾功能亢进、食欲差、皮肤瘙痒,ALP、GGT水平显著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是诊断PBC最重要指标,AMA阴性临床高度怀疑PBC做肝脏病理检查以免误诊、漏诊,大多已进展到肝硬化期才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性肝硬化 碱性磷酸酶 抗线粒体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