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在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丽君 葛小丽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382-1384,共3页
神经外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危重、治疗时间长、预后差、临床死残率高等特点,部分患者同时还伴有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属身心造成极大地痛苦。且疾病的不确定性高,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不足同样会引起患者情绪产生过大起伏... 神经外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危重、治疗时间长、预后差、临床死残率高等特点,部分患者同时还伴有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属身心造成极大地痛苦。且疾病的不确定性高,患者对病情的了解不足同样会引起患者情绪产生过大起伏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施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内科护理 神经外科疾病 护理干预 肢体运动障碍 护士情绪 预后差 语言功能 常规组 质量管理
下载PDF
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 被引量:2
2
作者 崔琼 张改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年收治的2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管理措施.结果:17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年收治的2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管理措施.结果:17例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重视手卫生,加强各类人员分层次院感知识培训,严格规范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原因分析 管理措施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雪萍 弓敏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26-327,共2页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且符合条件的老年痴呆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共计40例和观察组共计40例。两组患者就诊后建档,由同一组资深医师制...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且符合条件的老年痴呆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共计40例和观察组共计40例。两组患者就诊后建档,由同一组资深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及就诊期间常规护理,定期回院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予以延续性护理。两组患者观察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入组时、六个月后的精神神经症状相关指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QOL)进行评估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入组时MMSE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量表的记忆力、计算力和注意力、语言能定向力及总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入组时ADL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提升,且观察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两组患者入组时QOL量表各维度及总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精力状况、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上升,去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更有利于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利于老年痴呆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神经精神症状 延续性护理模式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21
4
作者 侯瑞华 吕麦扣 张建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858-4859,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前列地尔、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前列地尔、腺苷钴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治疗3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水平变化,评价患者临床改善情况,记录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神经病变情况(TC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较轻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钴胺能够显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腺苷钴胺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罗冬 李国梁 +1 位作者 温慧军 王军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3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SII增高是PSD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中间三分位数:OR 1.770,95%CI 1.325~2.364,P=0.003;较高三分位数:OR 2.472,95%CI 1.747~3.469,P=0.001)。ROC分析显示,SII预测PSD对应的AUC为0.765(95%CI 0.709~0.820,P<0.001),SII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478.18×10^(9)/L,此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67.6%。结论 SII增高可能是PS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对PSD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式康复护理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崔琼 袁欢 +1 位作者 邓晓敏 刘敏 《西部医学》 2018年第6期926-929,共4页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式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疗效,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提供借鉴。方法将203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2例)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家庭一体式康复护理的方法和疗效,为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提供借鉴。方法将203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和观察组(102例)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医院家庭一体式护理,即拟定居家康复方案,定期指导、监督、落实训练方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一体式护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 家庭 一体式护理
下载PDF
现代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刚 杨金锁 茹则熙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康复 功能影像学 人工智能 神经干细胞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李 杨金锁 张建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548-549,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 目的:观察银杏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连用2周。结果:两组神经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甲钴胺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银杏叶注射液 甲钴胺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颖聪 温慧军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观察硫辛酸(LA)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A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周围血NOS及ROS变化,并... 目的观察硫辛酸(LA)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周围血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6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A及甲钴胺静脉滴注,连用2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周围血NOS及ROS变化,并以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w后,两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w后,两组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LA对CAPN患者周围血NOS及ROS水平有降低作用,并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 一氧化氮合酶 活性氧自由基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翔 温慧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4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α-硫辛酸及甲钴胺静脉滴注,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抗氧化能力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4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分别给予α-硫辛酸及甲钴胺静脉滴注,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维生素(Vit)C及VitE水平,并以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及N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OD、GSH、T—AOC、VitC及VitE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α-硫辛酸可提高CAPN患者SOD、GSH、T—AOC、VitC及VitE水平,保护其神经功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 抗氧化能力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建军 于翔 杨金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弥可保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蒲晓龙 温慧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2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0.6 g/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避光静脉... 目的观察硫辛酸对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的炎性因子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2例CA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硫辛酸静脉滴注,0.6 g/d;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避光静脉滴注,500μg/d,两组均连用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NF-α及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TNF-α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可降低CAPN患者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 慢性酒精性周围神经病 炎症因子 临床症状
下载PDF
水苏碱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OGD/R诱导的神经元焦亡的影响
13
作者 高李 杨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水苏碱(Stachydine,ST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神经元焦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nuclear transcip... 目的探讨水苏碱(Stachydine,STA)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神经元焦亡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nuclear transciption factor-kappa B,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MTT比色(MTT assay kit,MTT)法检测不同水平STA对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活力的影响;将Ht22细胞进行OGD/R诱导后分为模型组(OGD/R组)、水苏碱低剂量组(STA-L组)、水苏碱中剂量组(STA-M组)、水苏碱高剂量组(STA-H组)、水苏碱高剂量+通路激活剂740Y-P组(STA-H+740Y-P组)、通路激活剂740Y-P组(740Y-P组),另设置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Ht22细胞增殖活性;Hoechst/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膜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焦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吸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裂解半胱氨酸蛋白酶-1(Cleaved-caspase-1,C-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和GSDMD-N和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TA水平在0.5μmol/L以下不影响Ht22细胞活力,因此采用0.1、0.2、0.5μmol/L STA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OGD/R组Ht22细胞增殖活性(24、48、72 h)、SOD活性显著降低,红色荧光强度、焦亡率、焦亡蛋白C-Caspase-1,GSDMD和GSDMD-N、炎性因子、MDA,ROS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STA-L,STA-M,STA-H组Ht22细胞增殖活性、SOD活性显著上升,红色荧光强度、焦亡率、焦亡蛋白C-Caspase-1,GSDMD和GSDMD-N、炎性因子、MDA、ROS及PI3K/Akt/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STA-H+740Y-P组与OGD/R组上述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740Y-P组与OGD/R组比较,病理程度显著加重(P<0.05),通路激活剂740Y-P可抵消STA对于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STA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来减轻OGD/R诱导的Ht22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苏碱 氧糖剥夺再灌注 神经元焦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罗冬 李国梁 王军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FPE)的关系以及SII对FP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宝鸡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 目的 研究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首次通过效应(FPE)的关系以及SII对FP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宝鸡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219例,根据取栓装置首次通过闭塞血管后是否成功再通分为FPE组和非FP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既往史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吸烟)、实验室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SII)、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Albert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血栓负荷评分(CBS)、是否静脉溶栓、脑梗死类型及血管闭塞位置]、手术相关数据[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技术、血管是否再通(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评估)]和手术预后指标如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患者死亡情况,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影响FPE的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AC),评估SII对FPE的预测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相比,年龄、高血压病、心房颤动、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SI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FPE组相比,FPE组入院时ASPECT评分高,CBS>6分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效果及预后指标方面,FPE组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非FPE组低[116(110,137) min比131(112,147) min],血管再通率高于非FPE组[100.0%(87/87)比79.5%(105/132)],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非FPE组[49.4%(43/87)比29.5%(39/132)],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非FPE组[10.3%(9/87)比22.0%(29/132)],术后90 d内病死率低于非FPE组[4.6%(4/87)比12.1%(16/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2,95%CI:0.922~0.984)、高血压病(OR=0.774,95%CI:0.579~0.941)、入院时ASPECT评分(OR=2.587,95%CI:1.677~3.992)、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OR=0.913,95%CI:0.841~0.975)、CBS≥6分(OR=1.678,95%CI:1.142~6.961)、SII(OR=0.895,95%CI:0.801~0.971)是影响FPE的独立因素(均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此模型对FPE的预测效能较好,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48。ROC曲线提示SII联合基线模型预测FPE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92~0.904,P<0.05);DCA提示,SII联合基线模型风险阈值在0.01~0.87时有临床获益,单纯基线模型风险阈值在0.01~0.79、0.88~0.92时临床获益,但与单纯基线模型相比,SII联合基线模型临床净获益更高。结论 入院时SII减低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获得FPE的预测因素,SII预测机械取栓FPE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首次通过效应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晓敏 崔琼 于文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屈腕肌和踝跖屈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强化康复护理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肌力的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康复护理 赋能理论 脑梗死 偏瘫
下载PDF
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吕敏 陈颖聪 温慧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是否>17分且持续2周以上,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 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是否>17分且持续2周以上,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比较两组一般基本资料及MMSE评分情况,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HAMD评分与MMSE评分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AMD评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效能,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年龄、劳动方式、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病灶数量、瘫痪肢体肌张力Brunnstrom分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的评分及总分均低于非抑郁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HAMD评分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64,P=0.000);在16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88例,占53.01%;经ROC曲线分析,HAMD评分预测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AUC为0.91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力劳动、高血压、糖尿病和多发性梗死均是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多发性梗死均是其存在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脑力劳动是保护性因素,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抑郁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灸联合rTMS用于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HT、Hc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敏 于小蕾 温慧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PSCA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PSCA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PSCA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rTMS治疗,均在门诊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肽Y(NPY)]及血清5-HT和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6、TNF-α及NSE、Hcy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BDNF、NPY、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PSCAD患者不良情绪,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神经损伤,调节血清5-HT和Hcy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针灸疗法 焦虑/并发症 抑郁/并发症 电磁场 物理刺激 血清素 半胱氨酸/血液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18
作者 陈丹 罗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697-704,共8页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67例患者,基于睡...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67例患者,基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46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39例)和重度OSAHS组(67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PSG相关指标、血生物化学指标、血清PAI-1水平和CIMT的差异。分析OSAHS患者血清PAI-1水平与CIMT和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根据C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态和超声学特征将OSAHS患者分为单纯OSAHS组(37例)、OSAHS稳定性斑块组(46例)和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PAI-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之间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吸烟史、AHI、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期的百分比(Ts90%)、睡眠最低指脉氧饱和度(L-SaO_(2))、CIMT、血清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OSAHS患者CIMT与血清PAI-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单纯OSAHS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20倍,OSAHS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79倍,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2.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校准混杂因素影响后,CIMT与AHI(B=0.019,P=0.001)、血清PAI-1水平(B=0.012,P<0.001)、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B=0.081,P=0.028)独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混杂因素后,高血压(OR=4.121,95%CI:2.034~18.117)、糖尿病(OR=1.570,95%CI:1.158~3.645)、血清PAI-1水平(OR=1.091,95%CI:1.039~1.145)、中度OSAHS(OR=1.277,95%CI:1.162~3.730)、重度OSAHS(OR=5.834,95%CI:1.085~31.370)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PAI-1水平随OSAHS患者病情程度加重逐渐增高,与OSAHS患者CIMT呈正相关,可能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信-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余丽君 林华 +4 位作者 房兆 王晓燕 张红娟 谢红燕 张改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整群抽取我院2012年1-4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整群抽取我院2012年1-4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问卷得分为(35.40±9.09)分(0~60分);跌倒预防态度问卷得分为(26.10±4.57)分(0~44分);跌倒预防行为问卷得分为(27.70±5.02)分(0~48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水平与跌倒预防的相关态度呈正相关(r=0.415,P<0.01);跌倒预防的知识水平与跌倒预防的相关行为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0.01);态度与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387,P<0.01)。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较弱。护士应加强对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建立跌倒预防的健康信念,才能有效地促进跌倒预防健康行为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跌倒 知-信-行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知信行的影响 被引量:40
20
作者 余丽君 房兆 +6 位作者 杨春娟 林华 王晓燕 张红娟 谢红燕 张改霞 王丽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跌倒预防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的护理综合干预,如编写发放老年患者跌倒预防...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跌倒预防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的护理综合干预,如编写发放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知识图册,播放DVD宣教片,落实跌倒预防临床护理路径及流程;开展防跌倒教育课堂活动及防跌倒讨论分享会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跌倒预防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及跌倒的发生率。结果两组跌倒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和跌倒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护理综合干预在提高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降低跌倒发生率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知信行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