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9年间广西部分地区犬瘟热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馨 唐盈 +9 位作者 戚永乐 周华波 龙剑明 劳月琪 魏知非 石瀚瑜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5-163,共9页
研究通过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广西部分地区917例犬瘟热(CD)阳性的病例,从地区、季节、年龄、免疫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CD在广西冬季(12~2月)发病率最高,为33.48%;2到12个月龄幼犬发病率最高,为81.89%,不同年龄、... 研究通过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广西部分地区917例犬瘟热(CD)阳性的病例,从地区、季节、年龄、免疫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CD在广西冬季(12~2月)发病率最高,为33.48%;2到12个月龄幼犬发病率最高,为81.89%,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体型的犬均可发病。采用RT-PCR方法对5份阳性样品的N和H基因进行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GXLZ20190729和GXNN20160207两株野毒株与东北株的亲缘关系密切,N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8%、99.3%;而GXNN20170528和GXNN20160513与辽宁毒株、北京毒株和黑龙江省毒株在一个小分支,GXNN20160508与长春毒株同在另一个小分支,N基因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9%~100.0%;其中GXNN20160528毒株的N基因和H基因与中国辽宁省狐狸源的毒株(LN(10)1)核苷酸同源性均高达100%,H基因氨基酸突变位点一致,并在309位增加了1个糖基化位点。研究表明,本次研究的毒株均为亚洲1型(Asia-1)的强毒谱系,不同毒株间存在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 回顾性研究 N基因 H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猫冠状病毒的临床流行特征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林林 丁仰保 +11 位作者 黄崇强 李修文 张心琴 余星莹 何剑桥 崔柏杨 余良政 周华波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30,共6页
为了解猫冠状病毒(FCoV)的流行情况,2018年-2020年收集来自广西、河南、广州和江西等地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病例108份。通过RT-nPCR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和部分S基因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108份样品中阳性样品66份,阳性率61.1%,血清型... 为了解猫冠状病毒(FCoV)的流行情况,2018年-2020年收集来自广西、河南、广州和江西等地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病例108份。通过RT-nPCR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和部分S基因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108份样品中阳性样品66份,阳性率61.1%,血清型分型均为Ⅰ型。将扩增所获得的57条S基因的分型序列与国内外其他参考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FCoV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其中55个毒株与欧洲、日本和中国毒株都分别在不同分支,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8%~93.7%。来自同一只猫的不同脏器毒株(FCoV GXBH-10)被划分在2个分支中,其中肺脏毒株与美国毒株OH11927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3.8%,而其他脏器毒株却在另一个分支,暗示了共感染现象。对S蛋白3′末端19条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突变位置主要发生在3个区域,分别为D^(1267)H^(1268)→EY/EQ、H^(1444)→N和T^(1454)→N/S,是否这些突变可作为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验证。论文针对近年来FCoV的流行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为掌握FCoV流行规律及早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冠状病毒 临床流行特征 遗传进化 S基因
下载PDF
四株分离自同一猪场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余良政 丁仰保 +6 位作者 何剑桥 刘林林 崔柏杨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1-809,共9页
猪作为流感病毒异源毒株间发生基因重组的“混合容器”,其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同时存在着能够感染人(SAα-2,6-Gal)和禽(SAα-2,3-Gal)两种流感病毒的受体,具备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的潜力。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连续两年(2013年和2014年)从南... 猪作为流感病毒异源毒株间发生基因重组的“混合容器”,其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同时存在着能够感染人(SAα-2,6-Gal)和禽(SAα-2,3-Gal)两种流感病毒的受体,具备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的潜力。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连续两年(2013年和2014年)从南宁地区某个规模化养猪场当中分离获得了2株新型甲型流感病毒重配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es,SIVs)。为了解SIVs在同一地方的遗传进化规律,我们在2018年至2019年间对该猪场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并于2019年再次成功分离获得了2株H3N2亚型的三源重组毒株,命名为A/swine/Guangxi/JG13/2019(简称JG13/2019)和A/swine/Guangxi/JG20/2019(简称JG20/201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其基因重配形式与2013年分离株A/swine/Guangxi/JGB4/2013(简称JGB4/2013)和2014年分离株A/swine/Guangxi/JG1/2014(简称JG1/2014)相同,表面基因HA和NA来源于类人H3N2谱系,内部基因NP、M、PA、PB 1和PB 2来源于2009年甲型H1N1大流感谱系(pdm/09H1N1),NS基因来源于古典型H1N1谱系。此外,新分离株JG13/2019和JG20/2019同早期分离株JGB4/2013和JG1/2014 HA和NA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5.3%~97.4%和93.9%~97.0%,内部基因(NP、M、PA、PB 1和PB 2)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6.2%~98.1%,NS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1%~97.6%。通过分析比较这些年代不同毒株之间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差异,结果发现JG20/2019和JG13/2019的HA蛋白仍旧保持了与人型受体结合的分子特征(190D、226I和228S),却也出现了V223I或P227S的新变化,JG13/2019的PA蛋白(R356K)和PB2蛋白(I588T)也与之前的毒株有所不同。这些位点上的氨基酸改变是否影响到病毒的致病能力、复制能力以及跨种间传播能力,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历经6年,携带有pdm/09 H1N1多种内部基因片段(PB 2、PB 1、PA、M、NP)和类人表面基因(HA和NA)的H3N2亚型SIVs依旧在同一个猪场的猪群中流行,虽然其关键的功能区域出现了基因突变,但是仍然保持着能够感染人的受体结合特性。因此,加强对SIVs流行情况的监测,将为今后防控人类流感大暴发提供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亚型 猪流感病毒 进化分析 分子特征
下载PDF
广西猫杯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仰保 何剑桥 +7 位作者 刘林林 余良政 崔柏杨 周华波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了掌握广西猫杯状病毒(FCV)的流行情况及其变异规律。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采集疑似FCV鼻拭子59份,其中阳性检出率49.2%(29/59)。将阳性病料接种CRFK细胞,成功分离获得一株FCV毒株,命名为NN01-19。为深入了解其遗传进化规律... 为了掌握广西猫杯状病毒(FCV)的流行情况及其变异规律。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采集疑似FCV鼻拭子59份,其中阳性检出率49.2%(29/59)。将阳性病料接种CRFK细胞,成功分离获得一株FCV毒株,命名为NN01-19。为深入了解其遗传进化规律和分子特征,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扩增获得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ORF2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NN01-19毒株基因组全长7709 bp,其中ORF2基因全长2010 bp。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广西早期分离株GX01-13同属基因I群,但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77.9%和86.5%。其中,超变区(E区)抗原线性表位新增T448A、T450G、G451Q和T454S四个突变位点。重要的是,该区域还发生了V430T的突变,符合VS-FCV致病性氨基酸突变特点。本研究为深入了解FCV的流行特点及其变异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今后防控FCV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杯状病毒 全基因组 ORF2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猫冠状病毒对猫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心琴 黄崇强 +11 位作者 余星莹 李修文 周华波 刘林林 郭嘉宁 郭金凡 曾昊 余良政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了解猫冠状病毒(FCoV)在猫体内感染导致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特征和病变情况。本研究通过猫腹腔攻毒感染试验,验证两株来自患病猫腹水样品的FCoV阳性毒株能否导致猫出现FIP。结果表明,FCoV-GXNN531组攻毒14 d后,猫出现发热(>3... 为了解猫冠状病毒(FCoV)在猫体内感染导致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特征和病变情况。本研究通过猫腹腔攻毒感染试验,验证两株来自患病猫腹水样品的FCoV阳性毒株能否导致猫出现FIP。结果表明,FCoV-GXNN531组攻毒14 d后,猫出现发热(>39.5℃),食欲逐渐废绝,体内出现严重的腹水(超过原来体重的25%),SAA值最高达到79.65 mg/L,而FCoV-HNZZ527组攻毒猫在感染32 d后出现发热(>39.5℃),厌食、消瘦、鼻眼分泌物增多、拉稀等临床症状,SAA最高到达105.81 mg/L。两株毒株均对实验猫多个脏器造成损伤,以肺脏、肾脏、肝脏较为严重,病理切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肾小球肾炎、肝细胞变性坏死、脾窦狭窄、白髓萎缩等。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两株病毒在肝脏、肺脏、脾脏、肾脏、膀胱、肠管、腹水均有复制。结果证明临床获得的两株毒株均能引起猫出现较为明显FIP症状,其中FCoV-GXNN531毒株可使猫出现严重腹水,临床表现为严重的腹膜炎。本研究为今后临床上及早诊断和预防FCoV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冠状病毒 猫传染性腹膜炎 致病性
下载PDF
NS1蛋白缺失81-126位氨基酸的犬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
6
作者 崔柏杨 何剑桥 +8 位作者 丁仰保 刘林林 余良政 张立辰 何娅丽 韦祖樟 欧阳康 黄伟坚 陈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85,共6页
为研究H1N1亚型重组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非结构蛋白1(NS1)的81-126位氨基酸缺失是否影响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将已拯救获得的NS1基因缺失毒株(简称rLZ57ΔNS)及未缺失毒株(简称rLZ57cNS)以106 PFU/50μL的剂量滴鼻感染B... 为研究H1N1亚型重组犬流感病毒(Canine influenza virus,CIV)非结构蛋白1(NS1)的81-126位氨基酸缺失是否影响其对小鼠的致病性,将已拯救获得的NS1基因缺失毒株(简称rLZ57ΔNS)及未缺失毒株(简称rLZ57cNS)以106 PFU/50μL的剂量滴鼻感染Balb/c小鼠,对其致病性进行比较研究,发现rLZ57cNS及rLZ57ΔNS均能无适应感染小鼠,其中rLZ57cNS组小鼠在攻毒后的第3天体重持续下降,存活率为0,而rLZ57ΔNS组小鼠未引起显著体重下降,存活率为100%。2株CIVs均可在小鼠肺脏复制,rLZ57cNS组的肺脏复制滴度比rLZ57ΔNS组高,最高可达到106.27 PFU/mL。此外,rLZ57cNS可在上鼻窦复制,病毒滴度为104.13 PFU/mL,而rLZ57ΔNS组最高仅为103.89 PFU/mL。肺脏病理切片观察发现,rLZ57cNS较rLZ57ΔNS更为明显,以肺泡壁增厚、萎缩,支气管壁上皮细胞破碎、脱落,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等为主要特征。结果表明,NS1蛋白的缺失会降低毒株对小鼠的致病性。至于哪些结构功能域或氨基酸位点在其中起到致弱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流感病毒 NS1蛋白 缺失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