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杰斌 黄启凌 +2 位作者 李传景 许红 李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及呼吸暂停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IMV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气分析与nCPA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nSIM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发生呼吸暂停例数较nCPAP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SIMV治疗HMD比nCPAP更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撤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杰斌 蒋红侠 +2 位作者 田贞尚 许红 刘祥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1例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 目的探讨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呼吸机撤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和宿州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1例HMD(Ⅲ~Ⅳ级)机械通气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nSIMV组31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30例,观察两组撤机前后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撤机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撤机前pH值、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6 h、24 h 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后6 h、24 h 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MV组与nCPAP组撤机失败〔10%(3/31)vs.30%(9/30)〕及呼吸暂停发生率〔19%(6/31)vs.47%(14/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69±33)h vs.(75±2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IMV用于HMD呼吸机的撤离,与nCPAP相比成功率更高,同时能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呼吸 人工 通气机撤除法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峰 黄启凌 +1 位作者 李莹莹 柴彦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 mg/kg,...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 mg/kg,每6 h 1次,连用7 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36 h及48 h的O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 h的O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盐酸氨溴索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朱峰 黄启凌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32例早产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早产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7.5 mg.kg-1,静脉注射,每6 h1次,疗程共5 d。结果治疗组NRDS的发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32例早产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3例早产儿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7.5 mg.kg-1,静脉注射,每6 h1次,疗程共5 d。结果治疗组NRDS的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NRDS的发生率为34.38%,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56±3.18)d、(15.32±2.92)d,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870±672.5)元、(6356±723.7)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NRDS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盐酸氨溴索 早产儿
下载PDF
茵栀黄联合金双岐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林风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7期196-196,共1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酸中毒、保护肝细胞治疗,如常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纠正酸中毒、保护肝细胞治疗,如常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片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和4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4例出现轻度腹泻,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岐片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疗效显著,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金双岐片 黄疸 新生儿
下载PDF
NHFOV、NIPPV、NCPAP疗法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莹莹 戴立英 +4 位作者 朱峰 许红 马晓洁 张朋 黄金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疗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101例,其中NHFOV组33例、NIPPV组34例及NCPAP组34例,...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疗法、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疗法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出生胎龄28~32周的RDS早产儿101例,其中NHFOV组33例、NIPPV组34例及NCPAP组34例,三组均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在此基础上NHFOV组、NIPPV组、NCPAP组分别采用NHFOV、NIPPV、NCPAP无创通气方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治疗前及无创通气治疗1、6、24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P/F;记录三组无创通气过程中PS使用情况、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及频繁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观察三组患儿鼻损伤及肺气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CPAP组比较,治疗1、6、24 h时NHFOV、NIPPV组患儿PaCO_(2)降低,PaO_(2)及P/F比值升高(P均<0.05)。与NCPAP组比较,NHFOV、NIPPV组患儿PS应用情况及有创通气例数例数少(P均<0.05)。三组总用氧时间及无创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患儿鼻损伤、肺气漏、腹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NCPAP比较,NHFOV、NIPPV用于RDS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的氧合、减少CO_(2)潴留、减少外源性PS使用及有创通气使用,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疗法 无创通气疗法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疗法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疗法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林风 黄启凌 +2 位作者 柴彦艳 李莹莹 丁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9期1420-1421,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分布,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37例诊断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137例CAP共检出阳性病例112例,总检出率81.8%。病毒检出68例,占检出...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分布,指导临床防治。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37例诊断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137例CAP共检出阳性病例112例,总检出率81.8%。病毒检出68例,占检出病例60.7%,其中RSV检出最多,为30例,占病毒检出病例的44.1%,细菌检出40例,占检出病例35.7%,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前两位,分别占细菌检出病例的22.5%和15.0%。肺炎支原体(MP)检出11例,占阳性病例9.8%,CT检出1例,占阳性病例0.9%。结论病毒是引起CAP主要病原,其中RSV最常见;hMPV检出明显呈增多趋势;G-杆菌略高于G+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峰 黄启凌 李莹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4-615,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0.25 g,tid,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患儿... 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0.25 g,tid,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患儿NEC发生率(6.98%)较对照组(23.26%)低,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24.3±3.9)d]明显较对照组短[(26.8±4.7)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严重NEC发生率(2.33%)及病死率(2.33%)均较对照组(9.30%,6.98%)低。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NEC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下载PDF
口服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莹莹 黄启凌 +2 位作者 朱峰 柴彥艳 刘祥蕾 《安徽医学》 2014年第9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2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患儿NEC的发生...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2例VLBWI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0.25 g,3次/d,连用21 d。结果治疗组患儿NEC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严重NEC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脓毒症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可以降低VLBWI NEC的发生率,缩短其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其临床应用是相当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益生菌
下载PDF
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林风 黄启凌 +1 位作者 吴静 吴似玉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02-403,共2页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抚触治疗。结果 2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抚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抚触治疗。结果 2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抚触治疗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可以保证早产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早产儿更好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触 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峰 黄启凌 李莹莹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小剂量红霉素 非营养性吸吮 喂养不耐受 临床观察 治疗 VLBWI infant
原文传递
口咽途径给予母乳对早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胡金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母乳作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适宜的食物,不仅为新生儿和早产儿快速生长提供重要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可增强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母乳.尤其是初乳,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新... 母乳作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最适宜的食物,不仅为新生儿和早产儿快速生长提供重要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还可增强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母乳.尤其是初乳,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早产儿在出生后最初数天即产妇分泌初乳期间。因为病情往往不能接受肠内喂养,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接收母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口咽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防治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峰(综述) 黄启凌(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早产儿肠外营养(PN)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早产儿PNAC的研究报道,提出了避免早产、合理喂养、优化PN方案等多种预防措施.熊去氧胆酸是目前...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早产儿肠外营养(PN)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早产儿PNAC的研究报道,提出了避免早产、合理喂养、优化PN方案等多种预防措施.熊去氧胆酸是目前治疗PNAC的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早产儿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分布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金 许红 张金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院新生儿科收治的ARI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病原体分布、在不同年龄、季节检出病原体情况、临床特征。结果85例患儿中检...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病原体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院新生儿科收治的ARI患儿8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病原体分布、在不同年龄、季节检出病原体情况、临床特征。结果85例患儿中检出血清样本中IgM阳性35例,阳性率为41.18%;>20d且<28d患儿病原体IgM总阳性率高于≤20d(χ2=10.365,P=0.001);春、夏、秋、冬季节病原体IgM总阳性率分别为57.69%(15/26)、80.00%(20/25)、55.56%(10/18)、12.50%(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5,P=0.001);85例ARI患儿出现干咳50例占58.85%、咽部充血84例占98.82%、体温>38.5℃56例占65.88%、肺纹理粗乱伴有点片阴影61例占71.76%、白细胞>10.0×109/L65例占76.47%。结论MP为ARI患儿主要病原菌。其中年龄、季节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重要因素,且夏季为感染高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猫叫综合征一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3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猫叫综合征 5p缺失 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