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住培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姬会春 费媛媛 +2 位作者 朱芳 张振江 严友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在院感染科轮转的30名住培医师随机分配至观察组或者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轮转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感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在院感染科轮转的30名住培医师随机分配至观察组或者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轮转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分析两组学习成绩的差异,采用问卷调查评估PBL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在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团队协作、查阅文献、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PBL教学查房与传统教学查房相比,充分调动住培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住培医师教学查房中,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感染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教学查房 应用
下载PDF
江苏宿迁市抗病毒治疗失败HIV-1感染者的耐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鑫 裴兵 张振江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8-752,共5页
目的评估宿迁市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方法以宿迁市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及以上的56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EDTA抗凝全血,分离血浆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 IU/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 目的评估宿迁市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方法以宿迁市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及以上的56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EDTA抗凝全血,分离血浆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000 IU/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毒株亚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结果561例患者中,91.1%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病毒载量≤1000 IU/ml)。治疗失败的50例患者中,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46例(92.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HIV-1毒株以CRF07_BC为主(32.6%),新型流行重组毒株CRF67_01B、CRF79_0107、CRF87_cpx在该地区也有流行。在56.5%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检出耐药毒株,主要耐药突变是K65R(30.8%)、M184V/I(30.8%)、K103N(19.2%)、Y181C(23.1%)和G190A/S(23.1%),43.5%治疗失败的患者体内未检测到耐药毒株,可能是由于未服药致使野生毒株占优势。结论宿迁市流行的HIV-1毒株主要是CRF07_BC,多种新型重组毒株已传入并流行。耐药可能是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后续治疗应进一步加强依从性教育,确保病毒抑制及预防耐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基因型 耐药突变位点
原文传递
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合并腹水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姬会春 张振江 +3 位作者 朱芳 刘军权 刘庆德 庞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51-2154,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保肝、...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七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予保肝、退黄、利尿、白蛋白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PTA、HBV DNA载量、临床疗效及24 h尿量和腹水消退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PTA、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治疗后TBil、ALT、AST、PT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l:(197.4±47.6)μmol/L vs(287.5±150.6)μmol/L,t=2.30,P<0.05;ALT:(189.4±63.8)U/L vs(263.4±79.5)U/L,t=2.73,P<0.05;AST:(138.7±87.5)U/L vs(250.8±90.4)U/L,t=3.43,P<0.05;PTA:(63.5±17.0)%vs(45.5±15.1)%,t=2.60,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0.48%vs 28.57%,χ2=4.32,P<0.05;总有效率:85.71%vs66.67%,χ2=4.20,P<0.05);治疗组患者腹水消退情况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7.62%vs 23.81%,χ2=13.20,P<0.05;总有效率:88.10%vs 52.38%,χ2=12.81,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临床效果好,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腹水 前列地尔 恩替卡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病毒学应答关系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芳 颜学兵 +2 位作者 王家猛 周付成 费媛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转归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204例(HCV基因1b型感染173例,2a型9例,3b型2例,未分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联合...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转归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204例(HCV基因1b型感染173例,2a型9例,3b型2例,未分型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Peg-IFN联合RBV抗病毒治疗。对于基因1型和未分型者治疗48 w,对于基因2型和3型治疗24 w。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结果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43例(19.0%),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例(16.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7例(39.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例(25.6%),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例(18.6%);甲状腺功能异常集中发生于治疗后24~36 w;在观察结束时,37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自发或者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6例患者仍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4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与161例无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RVR、EVR、ETVR、SVR、治疗结束后96 w病毒学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19.0%,大部分是可逆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不影响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甲状腺功能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璐 颜学兵 费媛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6-2241,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9年10月798例CHB患者的肾功能,根据研究对象的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Q1组(FIB-4≤0.74)200例,Q2组(0.74<FIB-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9年10月798例CHB患者的肾功能,根据研究对象的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水平将患者分为4组,Q1组(FIB-4≤0.74)200例,Q2组(0.74<FIB-4<1.13)199例,Q3组(1.13≤FIB-4<2.0)200例,Q4组(FIB-4≥2.0)199例。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Spearman偏相关分析确定FIB-4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肾损伤的风险因素,计算优势比(OR)和95%CI。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分组的FIB-4与肾损伤的关系,计算OR和95%CI。绘制ROC曲线分析FIB-4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FIB-4与年龄具有相关性(r值为0.650,P<0.001),因此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对年龄、性别进行矫正。结果显示,FIB-4与ALT、AST、ALP、GGT、LDH、TBil、DBil、总蛋白、Alb、球蛋白、TBA、LAP、PLT、HBV DNA、AFP、eGFR仍有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202、0.354、0.292、0.287、0.222、0.377、0.361、-0.085、-0.412、0.168、0.422、0.247、-0.421、0.172、0.318、-0.359,P值均<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FIB-4呈负相关(R^(2)=0.19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 DNA、FIB-4是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27、1.581,95%CI分别为1.038~1.452、1.359~1.839,P值分别为0.017、P<0.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B-4水平与可能的肾损伤发病呈正相关,随着FIB-4四分位数的降低,肾损伤发病率逐渐下降。FIB-4对肾损伤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0.67~0.82,P<0.001),敏感度为0.47,特异度为0.93,最佳截断值为3.48。结论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肾损伤的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肾小球滤过率 肾损伤
下载PDF
淋病奈瑟菌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3-744,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未婚,有性生活史,从事酒吧行业,因“发热10余天”入院,最高体温39.2℃,无畏寒寒战,有咳嗽及咯痰、恶心,无其他不适,自服“氨基比林、咳嗽灵”等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2020-11-20至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查血常规...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5岁,未婚,有性生活史,从事酒吧行业,因“发热10余天”入院,最高体温39.2℃,无畏寒寒战,有咳嗽及咯痰、恶心,无其他不适,自服“氨基比林、咳嗽灵”等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2020-11-20至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21.57×10^(9)/L↑,中性粒细胞占比0.868↑,血红蛋白128 g/L↓,血小板220×10^(9)/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心内膜炎 赘生物
下载PDF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娟 张阳阳 +1 位作者 李奕璇 王子玉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5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艾滋病患者施予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个案管理室2017年1—12月管理及新建档的213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106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的107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 目的研究分析对艾滋病患者施予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个案管理室2017年1—12月管理及新建档的213例艾滋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106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个体化延续护理的107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40.78±6.9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41.45±7.25)分、心理状态(15.50±2.96)分、生理状态(16.31±3.42)分、社会关系(16.86±2.85)分、独立情况(14.62±2.49)分、精神世界/宗教/个人信仰(14.88±2.52)分、环境(15.46±2.64)分,好于常规护理的A组(63.62±5.59)分(t=26.483 0,P=0.001 2)、(70.32±6.60)分(t=30.381 4,P=0.001 1)、(13.14±3.80)分(t=5.059 1,P=0.004 3)、(14.32±3.23)分(t=4.365 0,P=0.005 2)、(14.76±3.16)分(t=5.094 0,P=0.003 2)、(12.89±2.67)分(t=4.890 9,P=0.003 1)、(12.35±2.92)分(t=6.771 5,P=0.002 1)、(13.77±2.34)分(t=4.942 3,P=0.004 2)(P<0.05)。结论在对艾滋病患者借助个体化延续护理实施干预后,可以提升其生存质量,促使患者的病情获得把控,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运用 个体化延续护理 效果 影响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护理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娟 吴情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4期168-171,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通过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对手足口病患儿中危重症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7...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通过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对手足口病患儿中危重症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病例进行筛选,对这些筛选出来的病例,护理人员着重观察患儿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情况、面色变化,加强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指脉氧和血糖的监测,积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相关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所筛选患儿49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有高度的警觉性,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病情观察 护理措施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振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3期123-124,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甘草酸二铵组及异甘草酸镁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 目的 :探讨使用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甘草酸二铵组及异甘草酸镁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为甘草酸二铵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为异甘草酸镁组患者使用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三组患者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的转换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的情况。结果:治疗后,甘草酸二铵组患者及异甘草酸镁组患者HBV-DNA的转阴率、HBeAg的转阴率、抗-HBe的转换率及ALT的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甘草酸二铵组患者及异甘草酸镁组患者HBV-DNA的转阴率、HBeAg的转阴率、抗-HBe的转换率及ALT的复常率相比,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恩替卡韦相比,使用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异甘草酸镁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奥曲肽与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吴笑天 张振江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第2期1945-1947,共3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剂...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的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止血率、再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输血量、再出血率都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止血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奥曲肽联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埃索美拉唑 奥曲肽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 疗效
下载PDF
宿迁地区132例恙虫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芳 费媛媛 +1 位作者 姬会春 严友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分析宿迁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32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69;发病年龄28~84岁,平均(57... 目的分析宿迁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32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32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69;发病年龄28~84岁,平均(57.63±15.29)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98例(74.24%);发病时间集中于每年10-12月,共126例(95.45%);119例(90.15%)发病前有野外草地劳作或休息史;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发热,特异性焦痂或溃疡113例(85.61%),皮疹54例(40.91%),淋巴结肿大46例(34.85%),肝脾肿大47例(35.61%);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下降114例(86.3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87例(65.9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82例(62.12%),外斐试验检测95例,阳性仅7例(7.37%);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恙虫病有效,治愈率为100.00%。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流行病学资料及详细体格检查寻找特异性焦痂或溃疡是诊断关键,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对恙虫病诊断有提示作用,外斐试验诊断价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焦痂 临床特点 误诊
原文传递
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芳 张振江 +1 位作者 姬会春 费媛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473-1476,共4页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7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用药分为阿奇霉素组47例和多西环素组40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7例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用药分为阿奇霉素组47例和多西环素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阿奇霉素组的退热时间(42.3±19.5)h与多西环素组的退热时间(40.5±24.1)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两组的72 h退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5%vs.90.0%,P=1.000);两组治疗结束时肝功能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6%vs.75.0%,P=0.491);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明显低于多西环素组的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合并中毒性肝炎安全有效,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中毒性肝炎 阿奇霉素 多西环素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芳 周付成 +2 位作者 费媛媛 姬会春 严友德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7例CHC患者根据应用Peg-IFN的种类不同分为两组:A组165例,采用皮下注射Peg-IFN-α-2a治疗;B组72例,采用皮下注...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7例CHC患者根据应用Peg-IFN的种类不同分为两组:A组165例,采用皮下注射Peg-IFN-α-2a治疗;B组72例,采用皮下注射Peg-IFN-α-2b治疗。两组均同时每日服用RBV 1000mg(体重<75kg)或1200mg(体重≥75kg)。基因1型疗程为48周,基因2、3型疗程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和12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血清HCV-RNA载量,同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高于B组(93.3%vs.80.6%)(P<0.05),两组的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以及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ALT升高率高于B组(P<0.05),而甲状腺功能异常率低于B组(P<0.05)。两组的流感样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脱发、精神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联合应用Peg-IFN-α-2b和RBV比较,联合应用Peg-IFN-α-2a和RBV治疗CHC能获得较高的RVR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诱发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朱芳 张振江 +1 位作者 姬会春 颜学兵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25-328,共4页
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治疗时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I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FN引起的免疫调节异常和(或)对甲状腺的直接毒性作用。IIT可分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Graves病(G... IFN诱发的甲状腺炎(IIT)是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接受IFN治疗时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引起了临床广泛关注。IIT的发病机制可能为IFN引起的免疫调节异常和(或)对甲状腺的直接毒性作用。IIT可分为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Graves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和无症状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对甲状腺直接毒性作用诱发的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测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抗体水平、治疗中密切监测TSH有利于及时发现IIT并进行处理,减少其发生和发展。大多数IIT是可控的而无需停止IFN治疗;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通常较容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甲状腺疾病 干扰素
原文传递
生食黄独零余子致肝损伤
15
作者 王焱 费媛媛 姬会春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37-39,共3页
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 1例34岁女性患者为治疗鼻炎自行间断生食黄独零余子7或8个,间隔1年后再次生食黄独零余子1个,4 d后患者出现恶心及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732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97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204 U/L,碱性磷酸酶(ALP)202 U/L,总胆红素(TBil)203.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2μmol/L。腹部磁共振检查示早期肝硬化,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示早期肝纤维化;经实验室各项检查可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异常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考虑本例患者的肝损伤与黄独零余子有关。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治疗,42 d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示TBil 55.3μmol/L,DBil 18.1μmol/L,ALT 24 U/L,AST 25 U/L,γ-GT 44 U/L,ALP 124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 黄独零余子
原文传递
保胆取石术后肝脓肿一例
16
作者 姬会春 艾静文 +2 位作者 程琦 黄玉仙 胡越凯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759-760,共2页
保胆取石术可能会导致胆囊结石无法完全摘除或复发,一直存在争议。本例患者因胆囊结石、胆囊炎于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术后出现反复发热,影像学检查示肝脓肿,脓液培养提示为大肠埃希菌,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病灶未见缩小,可... 保胆取石术可能会导致胆囊结石无法完全摘除或复发,一直存在争议。本例患者因胆囊结石、胆囊炎于腹腔镜下行保胆取石术,术后出现反复发热,影像学检查示肝脓肿,脓液培养提示为大肠埃希菌,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病灶未见缩小,可能原因是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逆行至肝脏导致肝脓肿迁延不愈,经特殊肝段切除+胆囊切除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最终病灶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保胆取石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Fibroscan在诊断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17
作者 朱芳 严友德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832-835,共4页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及多种并发症。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对指导慢性肝脏疾病的治疗、评估预后、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作用。目前,肝脏穿刺活检是评估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最终可导致肝硬化及多种并发症。准确判断肝纤维化分期对指导慢性肝脏疾病的治疗、评估预后、监测疾病进展有重要作用。目前,肝脏穿刺活检是评估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取材局限性、术后并发症等因素不易被患者接受,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Fibroscan是一种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工具,可重复性好,近年来被临床医师广泛认可。本文对Fibroscan在诊断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脏疾病 诊断 肝纤维化分期 术后并发症 肝脏穿刺活检 临床医师 慢性损伤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的环孢子虫病一例
18
作者 姬会春 张咏梅 +3 位作者 程琦 陈忠清 顾剑飞 朱利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447-448,共2页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人体通过食入被环孢子虫卵囊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摄入的卵囊通过侵犯小肠上皮细胞进入人体,尤以空肠为主,进而出现慢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本例患者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血、腹水和骨髓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明显,曾拟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腹胀症状一度出现好转,但在停药3个月后再次出现腹水,最终通过小肠黏膜病理和粪便直接涂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找到环孢子虫卵囊确诊,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得以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子虫感染 腹水 食源性寄生虫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