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分析及检测作用
1
作者 袁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02-0105,共4页
观察并分析针对于患有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检测中分析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价值。方法 以2020~2023年期间,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相同时期、数量的健康人员,对其均检测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观察不同组别的... 观察并分析针对于患有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检测中分析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价值。方法 以2020~2023年期间,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相同时期、数量的健康人员,对其均检测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观察不同组别的指标情况,同时分析不同程度患者的水平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同时在治疗后进行检测,也可明显观察到相关数值水平的降低,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及时分析患者的病情时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检测作用
下载PDF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宝辉 李安久 袁艳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42-42,共1页
目的研究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实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来自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院输血患者,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1504份样本,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配血不合率较高,检出率高于... 目的研究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实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来自2017年1月-2019年5月本院输血患者,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1504份样本,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配血不合率较高,检出率高于盐水法,但凝聚胺法检测低浓度抗体水平时易漏检。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实验,能明显提高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减少或避免不规则抗体造成输血反应的风险,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实验 盐水实验 凝聚胺实验 输血安全性
下载PDF
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在肺部疾病的意义研究
3
作者 蔡媛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研究肺部疾病诊断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肺部疾病患者60例为肺部疾病组、肺部正常人员60例为肺部正常组。统计分析两组D-D、CRP、FIB水平、阳性情况,统计分析肺部疾病组治疗前后D-D、CRP、FIB... 目的研究肺部疾病诊断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肺部疾病患者60例为肺部疾病组、肺部正常人员60例为肺部正常组。统计分析两组D-D、CRP、FIB水平、阳性情况,统计分析肺部疾病组治疗前后D-D、CRP、FIB水平、阳性情况。结果肺部疾病组患者的D-D、CRP、FIB水平均高于肺部正常组(P<0.05),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的D-D、CRP、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均高于肺部正常组(P<0.05);肺部疾病组患者的D-D、CRP、FIB阳性率63.33%(38/60)、60.00%(36/60)、50.00%(30/60)均高于肺部正常组6.67%(4/60)、10.00%(6/60)、5.00%(3/60)(P<0.05),肺部感染、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的D-D、CRP、FIB阳性率均逐渐降低(P<0.05),均高于肺部正常组(P<0.05)。肺部疾病组患者治疗后的D-D、CRP、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肺部疾病组患者治疗后的D-D、CRP、FIB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肺部疾病诊断中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检测价值高,能将有效依据提供给肺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疾病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阳性
下载PDF
ALT、AST测定发生的底物耗尽的分析以及对应试剂线性上限的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安久 张绪红 +1 位作者 袁艳 季雪兰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710-712,共3页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异常低值的AST和ALT结果,如果审核不仔细,往往会发出错误的报告.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诊疗错误。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检测35789例生化血清标本.其中筛选出来的129例AST、ALT异常低值...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异常低值的AST和ALT结果,如果审核不仔细,往往会发出错误的报告.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诊疗错误。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科共检测35789例生化血清标本.其中筛选出来的129例AST、ALT异常低值标本,分析其原因:脂血浑浊标本.是造成AST/ALT异常低值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标本取样针堵塞、明显溶血标本、标本离心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结果 AST 血清标本 ALT异常 试剂 底物 测定 日常工作
下载PDF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性、定量检测设置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安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23-724,共2页
目的证实联合定性检测尿液、血浆中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以作为异位妊娠诊断的快捷指标。方法临床妇科急诊怀疑异位妊娠者首先抽取其静脉血,立即分离血浆,首先定性检测其血浆和尿液中的β-HCG,若为阳性,1~10min内就可出... 目的证实联合定性检测尿液、血浆中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可以作为异位妊娠诊断的快捷指标。方法临床妇科急诊怀疑异位妊娠者首先抽取其静脉血,立即分离血浆,首先定性检测其血浆和尿液中的β-HCG,若为阳性,1~10min内就可出具报告;如果尿液、血浆β-HCG同时为阴性则需要进一步定量检测其血清β-HCG。结果回顾性分析该院以异位妊娠收住院的病例31例,确诊为异位妊娠的29例,定性检测其尿液β-HCG阳性者24例,阳性百分率为82.76%;定性测定血浆β-HCG阳性者29例,阳性率为100.00%;定量检测21例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100.00%为阳性。结论对于怀疑异位妊娠的急诊患者,定性检测尿液、血浆,最快在1 min就可以提供支持诊断报告;定量检测血清β-HCG,不适宜作为急诊方法,但在确定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定性方法不能替代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亚基 妊娠 异位 诊断
下载PDF
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安久 张绪红 +1 位作者 张秀香 季雪兰 《江西医学检验》 2004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观察临床急救用药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肌酐酶法(POD系统)试剂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模拟临床检测标本分别观察不同浓度亚甲蓝对样本空白、肌酐标准液和临床实测标本肌酐检测结果影响。结果亚甲蓝对... 目的观察临床急救用药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肌酐酶法(POD系统)试剂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模拟临床检测标本分别观察不同浓度亚甲蓝对样本空白、肌酐标准液和临床实测标本肌酐检测结果影响。结果亚甲蓝对肌酐酶法(POD系统)测定为负干扰:当亚甲蓝浓度为0.0100(mg/ml)时,样本空白结果开始为负值;当浓度850μmol/L的肌酐标准液中含亚甲蓝的浓度为0.005mg/ml时,其负干扰已经显现(结果下降为826.9μmol/L);对于临床实际检测标本,肌酐结果随着亚甲蓝的浓度增加,标本检测值逐渐下降,甚至达到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酐 亚甲蓝 酶法 临床 观察 影响 标本 负值 标准液 浓度
下载PDF
标本溶血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宝辉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7期404-404,共1页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80例HBsAg阳性和80例HBsAg阴性溶血标本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80例阳性溶血标本有18例假阴性,80例阴性溶血标本有23例假阳性。结论:溶血标本对HBsAg的检测结...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80例HBsAg阳性和80例HBsAg阴性溶血标本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80例阳性溶血标本有18例假阴性,80例阴性溶血标本有23例假阳性。结论:溶血标本对HBsAg的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对于有溶血的标本要进行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HBSAG 溶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效果
8
作者 陈宝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30-230,232,共2页
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利用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技术,观察组采取少白细胞输血技... 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利用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技术,观察组采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及交叉配血相合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比对照组20.0%明显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叉配血相合率为98.0%,比对照组84.0%明显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