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居环境创新类课程跨学科教学机制研究
1
作者 薛滨夏 张鹏 +1 位作者 李同予 李罕哲 《新建筑》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以“人因”概念为核心、人地关系为视角是健康人居环境与传统人居环境课程体系的根本差异。文章以高校创新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架构,融入心理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等相关学科... 以“人因”概念为核心、人地关系为视角是健康人居环境与传统人居环境课程体系的根本差异。文章以高校创新类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架构,融入心理学、公共卫生、循证医学等相关学科内容,提出跨学科多视角知识板块耦合的教学机制模型。以“健康人居环境”为核心理论范式,融合广泛的跨学科知识,辅助学生掌握前沿健康人居理论和概念体系,搭建面向公共健康的现代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技能。在高度集中的课程框架中,使学生深度掌握并体会创新类课程教学机制及其目标和意义。通过案例分析、视角选择、调查研究和创新方案设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健康人居环境领域的自我建构学习意识,在学科协同和知识耦合过程中,完成创新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健康人居环境 创新类课程 跨学科 教学机制
下载PDF
寒地人居环境绿色性能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澄 林国海 刘京 《建设科技》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我国寒地城乡面积广袤、人口众多,其人居环境品质对于可持续国家战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寒地气候严酷、室外环境物理性能波动大,建筑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室内环境品质改善难等问题,展开寒地人居环境绿色性能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 我国寒地城乡面积广袤、人口众多,其人居环境品质对于可持续国家战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寒地气候严酷、室外环境物理性能波动大,建筑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室内环境品质改善难等问题,展开寒地人居环境绿色性能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寒地建筑室外环境、围护结构体系和室内环境绿色性能优化设计关键技术,为我国寒地人居环境绿色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人居环境 绿色性能 优化设计 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 围护结构
下载PDF
迈向白色景观: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居民冬季户外活动的环境特征偏好研究
3
作者 余洋 孟凡钰 郭旗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
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是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使河流由蓝色水域空间转变成白色冰雪空间,特殊的水体形态使居民的活动水平产生较大变化。聚焦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的居民冬季户外活动,构建可达性、场... 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是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使河流由蓝色水域空间转变成白色冰雪空间,特殊的水体形态使居民的活动水平产生较大变化。聚焦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的居民冬季户外活动,构建可达性、场所特征、服务设施和维护管理4类维度下的17项环境特征要素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与Kano模型得出户外活动的环境特征偏好要素序列,基于行为类型讨论要素指标对冬季户外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河流白色景观对提升冬季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寒地滨水空间的流动行为更关注步行体验,强调线性路径的空间畅通和微气候舒适,驻留行为更关注冬季运动和防风防寒设施的配给。研究成果可为寒地城市居民健康福祉的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寒地城市 滨水空间 户外活动 白色景观
下载PDF
严寒地区高校学习空间热环境主观评价
4
作者 凌薇 宛晓惠 +3 位作者 张芷薇 刘佳茜 杨遵挥 魏鑫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2期136-141,164,共7页
高校学习空间的室内热环境对使用者的学习效率和建筑能源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方式,测量严寒地区高校以图书馆为例的开敞学习空间和以教学楼为例的封闭学习空间的环境参数,分析使用者的着装习惯、冷热喜好,以及对... 高校学习空间的室内热环境对使用者的学习效率和建筑能源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方式,测量严寒地区高校以图书馆为例的开敞学习空间和以教学楼为例的封闭学习空间的环境参数,分析使用者的着装习惯、冷热喜好,以及对学习空间室内温湿度和风环境的主观感受。研究发现,不同使用者对冷热环境有不同的敏感程度,着装习惯和冷热喜好也存在差异。大部分使用者对于不同学习空间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感受相对一致,主要呈现适中感觉。除感觉适中的人群外,开敞学习空间的使用者倾向于认为室温微热,而封闭学习空间的使用者倾向于认为室温微冷。相比封闭学习空间,使用者认为开敞学习空间更干燥。开敞学习空间和封闭学习空间的使用者普遍对风速的期望偏低,期望无风的人数更多。研究结论为优化严寒地区高校学习空间的热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学习空间 热环境 热舒适 主观评价
下载PDF
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5
作者 王海峰 李铁军 孟雪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1期35-39,共5页
为明确冬季气候条件下,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路径,文中以哈尔滨市四个大学校园为研究区域开展问卷调研,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环境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和可... 为明确冬季气候条件下,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路径,文中以哈尔滨市四个大学校园为研究区域开展问卷调研,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环境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和可达性要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在环境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未来健康校园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大学校园 外部空间 心理健康 健康行为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视觉感知的寒地住区宅间休闲空间环境影响机制研究
6
作者 陈旸 李雪顺 +1 位作者 许傲 董宇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本文从老年人视觉感知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实验和语义差异问卷,提取寒地住区宅间在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影响老年人休闲视觉感知的环境因子,并筛选出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的视觉感知因子,通过虚拟现实正交实验,揭示两种环境下视觉感知因... 本文从老年人视觉感知角度出发,利用眼动追踪实验和语义差异问卷,提取寒地住区宅间在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影响老年人休闲视觉感知的环境因子,并筛选出非雪季与雪季环境下的视觉感知因子,通过虚拟现实正交实验,揭示两种环境下视觉感知因子对老年人休闲视觉感知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我国寒地城市休闲空间品质提升及适老化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视觉感知 虚拟现实实验 眼动追踪 寒地住区 宅间休闲空间
下载PDF
热经历对严寒地区集中供暖环境中人体热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宇鑫 王昭俊 +1 位作者 周范卓 刘畅 《暖通空调》 2024年第7期112-116,24,共6页
在哈尔滨市冬季供暖期间对某高校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及受试者的热湿反应进行了现场调研,共收集了495份有效问卷。根据受试者在北方严寒地区集中供暖环境中的生活年限进行分组,分析了不同热经历人群的热湿反应差异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随... 在哈尔滨市冬季供暖期间对某高校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及受试者的热湿反应进行了现场调研,共收集了495份有效问卷。根据受试者在北方严寒地区集中供暖环境中的生活年限进行分组,分析了不同热经历人群的热湿反应差异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在集中供暖环境中生活年限的增加,热感觉低于“中性”和湿感觉为“适中”的人员比例明显增加;1年北方热经历人群的平均热感觉投票为0.6,且随着居住年限的增加而降低;长期生活在舒适且偏暖的集中供暖环境中,提高了其热期望及对环境的要求;无任何北方热经历的人群最多需要1年就可以适应集中供暖热环境,而需要3年才能适应湿环境;在北方居住1年以内人群的热中性温度为18.6℃,而1年以上人群为18.9℃;经对服装热阻修正后,两者热中性温度差距为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经历 热适应 热湿反应 集中供暖 高校建筑 严寒地区
下载PDF
严寒地区被动房室内环境与供暖能耗后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庆雯 王昭俊 蒋逸帆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72-77,55,共7页
对严寒地区某被动房示范项目的室内环境和供暖能耗进行了后评估,并与位于同一小区的普通住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被动房高性能的围护结构可有效提高室内操作温度,且由于设置了机械通风系统,可有效稀释室内CO_(2)浓度;被动房供暖... 对严寒地区某被动房示范项目的室内环境和供暖能耗进行了后评估,并与位于同一小区的普通住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被动房高性能的围护结构可有效提高室内操作温度,且由于设置了机械通风系统,可有效稀释室内CO_(2)浓度;被动房供暖季室内PM2.5浓度超标,新风系统对细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满足要求;被动房供暖实际运行能耗高于超低能耗建筑年供暖耗热量指标,偏差达到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房 热环境 空气质量 供暖能耗 严寒地区
下载PDF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9
作者 陆明 孟庆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2期76-78,共3页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资源,对培育学生校园归属感、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结合课程教学建构起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联系,通过解析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教育资源,对培育学生校园归属感、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结合课程教学建构起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联系,通过解析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文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立足“城市学”课程教学,探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文化精神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途径,即从课程文化价值挖掘、内容体现与教材修编融入、课程设计融入3方面提出大学校园文化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文化精神 课程思政 融入途径 “城市学”课程
下载PDF
促进交往的寒地中小学校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10
作者 于洪磊 张姗姗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27-30,43,共5页
随着中小学生社交危机被广泛关注,厘清中小学校外部空间特征及对学生交往的影响,对于提升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哈尔滨市实验学校为例,采用行为地图、步行考察和焦点小组组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并从空间特征、空间边... 随着中小学生社交危机被广泛关注,厘清中小学校外部空间特征及对学生交往的影响,对于提升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哈尔滨市实验学校为例,采用行为地图、步行考察和焦点小组组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并从空间特征、空间边界、路径和景观设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契合社会关系的空间布局、削弱内外界限的空间过渡和注重冬季安全的空间质量的寒地中小学校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中小学校 外部空间特征 空间过渡
下载PDF
多因素耦合下社区户外环境对老年人体力活动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哈尔滨主城区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陈云凤 李玲玲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5,共11页
社区户外空间是承载老年人日常健身、休闲、娱乐等体力活动的重要平台,对提升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聚焦于探究空间要素和其他要素多因素耦合下对老年居民日常户外体力活动总量的影响路径与影响效应,选取哈尔滨市主城区为研究区... 社区户外空间是承载老年人日常健身、休闲、娱乐等体力活动的重要平台,对提升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聚焦于探究空间要素和其他要素多因素耦合下对老年居民日常户外体力活动总量的影响路径与影响效应,选取哈尔滨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提取影响要素并构建户外环境对体力活动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空间要素耦合社会支持性要素对体力活动水平总量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由活动场地、日常健身器材等子集构成的场地器材类设施,和由散步道路、休闲棋牌设施等子集构成的休闲休憩类设施等方面发挥了直接影响作用;空间要素对体力活动水平的间接影响是通过情感慰藉支撑,有形工具支撑,信息联结支撑,自我评估支撑发挥了作用。根据空间要素对老年人体力活动总量发挥的影响路径和影响效应,空间要素划分为三类:强承载-高关联性要素、易触发性活跃要素、单一稳固性要素,进而提出规划设计建议,以期推动建成环境对行为促进研究及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户外环境 老年人体力活动 影响机制 空间要素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生理传感器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复愈性环境注意力恢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2 位作者 杨秀贤 张丽颖 王梓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7,共6页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脑电、心率、肌电的客观生理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R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试在复愈性环境中较城市环境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其中具有逃离性和迷人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复愈效果最为明显;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赏城市环境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复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无线生理传感器 虚拟现实技术 复愈性环境 注意力恢复理论
下载PDF
基于多视角图像的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殷青 王春兴 韩昀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结合实践案例,探索了融合多视角图像数据的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方法,旨在提高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效率,改善屋檐底部等建筑局部信息建模精度;探索了多视角图像数据融合技术路线,并结合实践案例,展开了低空摄影测量与地面摄影,采集了实践案例... 结合实践案例,探索了融合多视角图像数据的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方法,旨在提高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效率,改善屋檐底部等建筑局部信息建模精度;探索了多视角图像数据融合技术路线,并结合实践案例,展开了低空摄影测量与地面摄影,采集了实践案例的建筑与环境图像数据;构建连接点,融合多视角图像数据,将地面图像与空中图像融合,对一些空中很难拍摄到的死角区域进行图像的补充,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图像采集,通过空中三角测量处理、密集匹配、纹理映射,生成实践案例的建筑环境信息三维数字模型.实践结果表明:通过融合低空摄影与地面摄影图像数据,可显著提高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效率和建筑细部信息建模精度,可解决单一图像源采集信息不完整的问题,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易操作的技术优势.对保护建筑进行数据采集和保护的过程中,利用多视角的建筑环境信息建模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对其三维信息进行保存和记录,实现对历史建筑多维度数据的保存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环境信息建模 数据融合 低空摄影测量 三维重建 多视角图像
下载PDF
基于冬季适老风环境模拟的寒地建筑形态优化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史立刚 闫洪哲 +1 位作者 程新宇 张远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5期62-68,共7页
严寒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人口老龄化严重,而老年人作为健康状况相对脆弱的群体,是寒地冬季室外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营造更为舒适的室外公共空间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现场实测结合问卷调查、SPSS数理... 严寒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人口老龄化严重,而老年人作为健康状况相对脆弱的群体,是寒地冬季室外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营造更为舒适的室外公共空间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通过现场实测结合问卷调查、SPSS数理统计等方法实证研究冬季室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老年人活动舒适度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在极低的室外温度作用下,风速成为影响老年人室外活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结合TS-Givoni指标归纳出在严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作用下的室外风速限值。基于此对黑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设计的多种空间形态风环境进行CFD模拟及评估优选,尝试对建筑设计形态优化提供理论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室外公共空间 热舒适 风速 CFD模拟
下载PDF
严寒地区被动式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环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畅 王昭俊 +4 位作者 杨宇鑫 高鹏程 董建锴 鞠邦欣 刘思源 《暖通空调》 2023年第8期111-116,共6页
对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市中德生态科技小镇某被动式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各层房间的平均空气温度为23.0℃,满足标准要求;平均相对湿度为21.3%,低于标准下限值;室内3种污染物(PM2.5、CO_... 对严寒地区代表性城市--哈尔滨市中德生态科技小镇某被动式办公建筑冬季室内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各层房间的平均空气温度为23.0℃,满足标准要求;平均相对湿度为21.3%,低于标准下限值;室内3种污染物(PM2.5、CO_(2)、甲醛)浓度在大部分时间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采用G4中效过滤器+H11亚高效过滤器的组合能够满足雾霾天的新风过滤的要求,部分时间外门开启会导致室内PM2.5浓度超标,建议随时关闭外门;各层房间人员活动区的竖直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最大头脚温差为0.2℃,满足热舒适标准要求。由于1层电热膜设定温度较高,导致室温偏高,建议适当降温;阳面房间室温高于阴面房间,建议在太阳辐射较强的时间段内,降低阳面房间的设定温度,营造节能、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被动房 室温 相对湿度 污染物 空气品质
下载PDF
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光热环境及舒适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滢 于珈懿 于戈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31-39,共9页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温度、...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期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住宅居室空间 失能老人 光热环境 舒适性评价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健康中国语境下寒地专业足球场观众区风环境优化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立刚 杜旭 +1 位作者 杨朝静 崔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2期36-42,共7页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人心。作为运动行为的重要载体,体育建筑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感受。在我国寒冷地区,风环境对足球场观众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热舒适度感知均具有重要作...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人心。作为运动行为的重要载体,体育建筑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感受。在我国寒冷地区,风环境对足球场观众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热舒适度感知均具有重要作用,观众区风环境优化成为专业足球场健康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提升观众区风环境健康舒适水平为目的,基于文献调查及实地测试,运用SPSS数理统计法及CFD数值模拟法,以"人—环境—设计"为导向,尝试从我国寒地专业足球场观众区的风环境舒适度建设出发,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场观赛环境优化指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专业足球场 风环境 寒地 舒适度
下载PDF
代际互助导向的寒地林区环境友好型长效住宅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晗 付本臣 张宇 《新建筑》 2019年第3期92-96,共5页
我国寒地林区具有特殊发展历史和资源优势,当地居民一直保持着代际互助的共建合居传统,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技术支持,当地住宅仍存在诸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基于代际互助相关理论,从建筑设计视角,归纳分析典型区域既有住宅的居住问... 我国寒地林区具有特殊发展历史和资源优势,当地居民一直保持着代际互助的共建合居传统,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技术支持,当地住宅仍存在诸多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基于代际互助相关理论,从建筑设计视角,归纳分析典型区域既有住宅的居住问题,建构寒地林区环境友好型长效住宅设计体系,并通过示范住宅对设计体系的主要环节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基于人文关怀与设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以点带面,为典型城乡区域环境友好型长效住宅的普适化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互助 寒地林区 环境友好型长效住宅 设计指标体系 住宅能耗测试
下载PDF
寒地植物群落空间特征与风环境三维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晓龙 赵冬琪 +1 位作者 卞晴 王之锴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3期58-62,共5页
本研究以寒地城市哈尔滨市的斯大林公园为例,引入ENVI-met三维微气候模型开展植物群落虚实场景的风环境模拟实验,深入研究植物群落内部风环境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斯大林公园中10个典型群落场景为样本,通过实地测量结合ENVI-met数... 本研究以寒地城市哈尔滨市的斯大林公园为例,引入ENVI-met三维微气候模型开展植物群落虚实场景的风环境模拟实验,深入研究植物群落内部风环境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斯大林公园中10个典型群落场景为样本,通过实地测量结合ENVI-met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校验。在软件参数优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取样与情景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研究植物群落水平布局和垂直形态两个空间特征模式下风速的三维分布,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群落空间量化指标,对寒地城市带状绿地植物群落风环境适宜性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得出产生不同风速调节功效的植物群落空间模式和对应数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空间特征 风环境分布 ENVI-met 模拟场景
下载PDF
基于满意度评价的寒地健康乡村环境营造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立军 杜子安 殷青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1期18-22,27,共6页
文中从公共健康视角构建了寒地乡村建成环境村民满意度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方式获得统计数据,同时基于四分图诊断各个指标的满意度及重要性结果,分析环境现状问题及健康隐患,并根据优先级的划分提出相应的营造策略,以... 文中从公共健康视角构建了寒地乡村建成环境村民满意度评价指标框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方式获得统计数据,同时基于四分图诊断各个指标的满意度及重要性结果,分析环境现状问题及健康隐患,并根据优先级的划分提出相应的营造策略,以期为规划设计促进寒地村民身心健康的乡村环境提供有益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乡村 满意度 寒地乡村 建成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