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秸秆掩埋配施氮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1
作者 刘明凤 周桂香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丛志 薛载琦 赵占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4-1385,共12页
为揭示典型潮土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秸秆掩埋配施不同氮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细菌网络共存关系以及与土壤养分... 为揭示典型潮土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秸秆掩埋配施不同氮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细菌网络共存关系以及与土壤养分的关联。结果表明:(1)与秸秆移除且不施氮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了土壤TN、SOC、AP、AK和NO^(-)_(3)N-含量(P<0.05)。秸秆掩埋配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处理的细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H、SOC和TN等因子驱动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异。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潮土细菌群落的主要优势菌门。(3)共现网络分析得到4个主要的生态集群,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相关性。模块1中物种丰度与SOC、TN、TP、NO^(-)_(3)N-、AP和AK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模块2和模块3中物种丰度与大部分养分含量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以通过调节细菌生态关系,从而调控土壤肥力。研究结果可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土壤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细菌群落 网络分析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典型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量研究 Ⅰ.表层残留量及其异构体组成 被引量:59
2
作者 赵炳梓 张佳宝 +3 位作者 周凌云 朱安宁 夏敏 卢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1-768,共8页
定量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七个县的129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含量以及它们的异构体组成,以全面了解该区域农业土壤中有机氯的当前含量水平和评估其潜在的环境毒害能力。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能检测出不同含... 定量分析了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七个县的129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含量以及它们的异构体组成,以全面了解该区域农业土壤中有机氯的当前含量水平和评估其潜在的环境毒害能力。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能检测出不同含量水平的HCHs(HCHs=α-HCH+β-HCH+γ-HCH+δ- HCH),平均为4.01±2.21 pg kgll;DDXs(DDXs=4,4’一DDE+4,4’.DDD+2,4’DDT+4,4’一DDT)的检出率为93%,平均含量为11.16±17.29μgkg-1;所有样品的HCHs均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50μg kg-1),但有3.1%的样品的DDXs值超过该级标准。与国内的天津、欧洲、美国等农业土壤相比较,黄淮海平原农业土壤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现象总体来说并不严重。HCH的4种异构体中,β-HCH含量最高,平均浓度为2.48±1.88μg kg-1;而4,4’-DDE是4种DDT异构体中含量最高的,平均浓度为6.91±13.67μg kg-1。各化合物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滴滴涕 土表残留量 异构体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典型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的残留量研究 Ⅱ.空间分布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赵炳梓 张佳宝 +3 位作者 朱安宁 夏敏 卢信 蒋其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6-922,共7页
主要研究了黄淮海地区7个县的典型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在每个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4个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模式.空间分布图表明,HCHS(HCHS=α-HCH+β-HCH+γ-HCH+δ-HCH)和DDXS(DDXS=4, 4′-DDE +4, 4′-DDD+2, 4′-DD... 主要研究了黄淮海地区7个县的典型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在每个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4个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模式.空间分布图表明,HCHS(HCHS=α-HCH+β-HCH+γ-HCH+δ-HCH)和DDXS(DDXS=4, 4′-DDE +4, 4′-DDD+2, 4′-DDT+4, 4′-DDT)各浓度在每个县的分布基本上是随机的,DDT的变异性大于HCH.DDXS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50 μg kg-1)的区域集中在禹城县的东部.该研究同时表明在制定具体的土壤有机氯农药管理措施前研究它们的空间变异性的必要性.HCHS在剖面30 cm以下的含量水平与表层相似,其异构体中以β-HCH的含量最高;而DDXS则主要集中在土表0~30 cm,大于30 cm深度其值显著降低或低于检测限.结果表明在官方禁用20多年后,HCH和DDT在黄淮海地区0~100 cm土壤剖面的含量在绝大部分地点已经降至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滴滴涕 残留量 空间变异性 垂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9
4
作者 夏敏 张子红 +2 位作者 赵炳梓 文博 刘敬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22-1031,共10页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 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剧烈,研究小尺度区域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生态用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以宜兴市官林镇为研究区,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其2009—2015年生态用地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研究区2021年和2024年生态用地变化,在此基础上测算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结果表明:2009—2015年,官林镇生态用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高程、GDP、人口密度和到河流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因素对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015—2024年生态用地呈迅速减少趋势,其中水田的面积减少最多,9年间净减少358.25 hm^2;而养殖水面呈高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24.23 hm^2,总体增加了16.97%;生态用地主要转移去向为养殖水面、旱地、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2009—202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减少,与水体和耕地变化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官林镇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保护镇域生态用地和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域 生态用地 变化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下载PDF
中药材GAP与封丘金银花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爱勇 周凌云 《河南农业》 2018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发展形势良好,同时,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加速.随着“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和中药在一些重大疑难病症中的作用,国际上逐渐开放传统医药市场,特别是美国已开始接受中药复方药物进行临床研究,并起草了草药管理办法,为... 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发展形势良好,同时,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也在加速.随着“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和中药在一些重大疑难病症中的作用,国际上逐渐开放传统医药市场,特别是美国已开始接受中药复方药物进行临床研究,并起草了草药管理办法,为中药作为治疗药物进入美国市场打开了大门.但同时发展传统医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中药市场和以北美、西欧各国为代表的西方草药市场都在迅速发展.普遍对药品的疗效和质量控制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中药产品必须是明确成分、质量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GAP 发展对策 金银花 医药市场 国际竞争 传统医药 美国市场 治疗药物
下载PDF
耕层厚度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世杰 杨文亮 +5 位作者 信秀丽 张先凤 朱安宁 杨娇 任国翠 李梦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7-1698,共12页
耕层厚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田间土柱模拟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探究在不同耕层厚度处理下,化肥氮在3种质地潮土0~40 cm土层中有机氮、无机氮与固定态铵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作... 耕层厚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对潮土中化肥氮素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田间土柱模拟试验,采用15N示踪技术,探究在不同耕层厚度处理下,化肥氮在3种质地潮土0~40 cm土层中有机氮、无机氮与固定态铵库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耕层厚度显著影响化肥氮在土壤不同氮库中的转化及其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去向,且在不同质地潮土中的作用效果一致。在不同质地潮土中,残留于土壤中的化肥氮83%以上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影响化肥氮的保蓄与供给。增加耕层厚度虽然降低了化肥氮向固定态铵库的转化,但提高了0~40 cm土层中的肥料来源有机氮储量,尤其是在施肥当季,耕层厚度25 cm(PLT-25)处理下的肥料来源有机氮储量平均较耕层厚度15 cm(PLT-15)处理提高8.9%。增加耕层厚度显著(P<0.05)提高了施肥当季与后茬作物生长季内肥料来源无机氮的供给,在此期间PLT-25处理下作物对化肥氮的利用率较PLT-15处理提高8.0%左右,而化肥氮的当季损失率与累积损失率则较PLT-15处理分别降低12.3%与9.1%。就土壤质地的角度而言,砂粒含量高制约着化肥氮向有机氮库的转化,不利于作物对化肥氮的吸收利用,增大了氮肥损失。由此可见,在不同质地潮土中,增加耕层厚度在提高化肥氮素当季利用率的同时也增大了化肥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减少了化肥氮的损失。残留的化肥氮在后茬作物生长季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促进了化肥氮累积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耕层厚度 土壤质地 氮肥转化与去向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磷素吸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娇 信秀丽 +4 位作者 钟新月 丁世杰 张先凤 任国翠 朱安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7-1057,共11页
土壤磷素是限制潮土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磷素的吸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为提高潮土磷素有效性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封丘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用七种处理:不施肥(CK)、氮钾施肥(NK)... 土壤磷素是限制潮土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营养元素。研究不同施肥处理磷素的吸附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为提高潮土磷素有效性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封丘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用七种处理:不施肥(CK)、氮钾施肥(NK)、氮磷施肥(NP)、磷钾施肥(PK)、氮磷钾施肥(NPK)、1/2有机肥+1/2氮磷钾(1/2OM)和有机肥(OM),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磷素吸附量,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了吸附曲线,并结合方程计算了最大吸附量(Qm)、亲和力常数(K)、最大缓冲能力(MBC)、吸附饱和强度(DPS)、Freundlich吸附常数(a)和吸附指数(b);运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讨了影响土壤磷素吸附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平衡溶液磷浓度的增加,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吸附量均表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与CK和NK处理相比,NP、PK和NPK处理的磷素吸附能力增强,Qm和MBC分别增加了15.62%~23.60%和2.94%~23.46%;而1/2OM和OM处理的磷素吸附能力下降,K和MBC分别降低了39.60%~49.57%和36.09%~56.15%。相关分析和RDA结果表明:有机质(SOM)、pH、游离氧化铝(Ald)和C/P是影响潮土磷素吸附特征的主要因素。此外,1/2OM处理的DPS值相较于OM处理降低了30.92%。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磷素吸附能力,且相较于单施有机肥可以减少磷素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吸附 长期施肥 潮土 土壤性质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被引量:64
8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焕朝 杨淑莉 王意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6,共7页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也是缓解农田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翻耕和免耕,副区为3种秸秆还田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免耕和秸秆还田的结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pH值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磷;与初始条件相比,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下降,而尿酶活性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动物特别是弹尾目和蜱螨目有显著的正效应,土壤速效磷含量也与优势类群表现为正相关;鞘翅目、双尾目和唇足纲表现了能适应相对较高pH值的土壤环境。总之,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碳库,缓解温室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度;土壤动物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表现其在作物对养分利用的有效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秸秆 养分 保护性耕作 土壤动物 土壤肥力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经验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朱安宁 吉丽青 +3 位作者 张佳宝 信秀丽 刘建立 刘恒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3-268,共6页
利用土壤介电性质间接确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相关的学科领域。本研究通过土柱试验,针对我国潮土、风沙土、红壤、水稻土等4种典型土壤,对8种质地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的经验关系展开了研究,修正了Topp(1980)关系式,... 利用土壤介电性质间接确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相关的学科领域。本研究通过土柱试验,针对我国潮土、风沙土、红壤、水稻土等4种典型土壤,对8种质地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的经验关系展开了研究,修正了Topp(1980)关系式,并确定了Herkelrath关系式校正参数a、b值。结果表明,Topp(1980)关系式对砂壤性潮土、粉砂质黏性潮土、风沙土、黏性红壤含水量的预测误差较大;Topp拟合关系式虽然对Topp(1980)关系式有所优化,但效果仍然不甚理想,在含水量的不同范围有时误差较大,特别是对黏性红壤含水量的预测效果较差;Herkelrath拟合关系式对试验的4种类型土壤含水量的预测效果均较好,可以作为相关应用的优先选择;三种关系式对两种质地的水稻土含水量均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03 cm3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介电常数 含水量 经验关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晓波 车威 +4 位作者 纪荣婷 何传龙 朱安宁 王伏伟 朱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3-48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是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处理中,秸秆火粪还田和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秸秆火粪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4.45 g/kg和0.131 g/kg;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3.36 g/kg和0.095 g/kg;减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效果不显著;秸秆焚烧不能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不会大幅度提高砂姜黑土C/N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同时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微生物量的碳氮比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 砂姜黑土 有机质 氮素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冬小麦冠层阻力日变化的估算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继超 张佳宝 +1 位作者 赵炳梓 朱安宁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利用3种作物冠层阻力估算方法推算了冬小麦在拔节、抽穗、灌浆3个生育时期在典型晴天、土壤水分充分供应状况下冠层阻力的日变化。3种作物冠层阻力估算方法为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使用Penman-Monteith公式反推(rc-... 根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利用3种作物冠层阻力估算方法推算了冬小麦在拔节、抽穗、灌浆3个生育时期在典型晴天、土壤水分充分供应状况下冠层阻力的日变化。3种作物冠层阻力估算方法为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使用Penman-Monteith公式反推(rc-BREB)、利用冠层温度和蒸散量推算(rc-Tc)、利用不同部位单叶气孔阻力和有效叶面积指数合成法推算(rc-LAI)。结果表明,3种作物冠层阻力估算方法均推得的冠层阻力日变化趋势相同,但冠层阻力值大小存在差异。冬小麦冠层阻力在08:00~15:00时变化平稳,15:00以后开始升高,日落前后升高最为剧烈。采用冠层温度推算的冠层阻力rc-Tc比rc-BREB偏低,rc-LAI在灌浆后期和15:00后比rc-BREB偏高,且没有rc-BREB变化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日变化 估算方法 作物冠层 Penman 冠层温度 能量平衡法 叶面积指数 观测资料 田间试验 生育时期 气孔阻力 不同部位 变化趋势 推算 h公式 波文比 蒸散量 合成法 灌浆 平稳 拔节 抽穗 水分 土壤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安宁 吉丽青 +2 位作者 张佳宝 信秀丽 刘建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农田和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和时间分布信息的快速、准确、无损获取是土壤学、农学以及生态环境学等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需求。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新型地球物理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有了应用和推广。本文针对探地雷达技术在土壤水分监... 农田和小流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和时间分布信息的快速、准确、无损获取是土壤学、农学以及生态环境学等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需求。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新型地球物理技术,近年来在多个领域有了应用和推广。本文针对探地雷达技术在土壤水分监测方面应用的科学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探地雷达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基本原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介电常数的常用关系式、探地雷达技术测定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及其在农田土壤中的适用性,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以期为相关科学研究以及探地雷达在我国农田土壤上应用开创新的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土壤含水量 测定方法 农田土壤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文超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朱强根 杨文亮 舒馨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0,共6页
利用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一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5年实施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潮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免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下〉5mm粒级机械... 利用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一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5年实施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潮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免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下〉5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升,增加比例分别为16.62%、16.05%、44.23%;而免耕、免耕+秸秆还田能显著提升5~2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升比例分别为29.81%和64.28%,同时团聚体稳定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实施免耕能显著提高5~2、2~1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除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下2~1mm粒级外,秸秆还田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潮土 团聚体 有机碳
下载PDF
磷酸盐对农药草甘膦在不同土壤中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信 赵炳梓 +2 位作者 张佳宝 邓建才 孙晓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7-610,共4页
通过饱和土壤与恒定水流速率条件下的土柱混合置换实验,定量分析流出液中草甘膦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穿透曲线(BTCs)来预测其在环境中潜在的淋溶损失能力.结果表明,砂土中草甘膦的迁移能力大于红壤水稻土;对红壤水稻土来说,加磷酸盐有增加... 通过饱和土壤与恒定水流速率条件下的土柱混合置换实验,定量分析流出液中草甘膦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穿透曲线(BTCs)来预测其在环境中潜在的淋溶损失能力.结果表明,砂土中草甘膦的迁移能力大于红壤水稻土;对红壤水稻土来说,加磷酸盐有增加草甘膦移动性的趋势,砂土中情况刚好相反.因此磷酸盐对草甘膦移动性的影响效果视土壤类型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磷酸盐 迁移 穿透曲线
下载PDF
DC复合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抗倒伏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根齐 郭乐群 +2 位作者 蒋其鳌 赵世民 刘春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185-188,共4页
在玉米植株生长至10~12片可见叶期,用0.3%的PC复合生长调节剂喷施上部叶片1次,可显著降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通过对掖单13号、郑单13号、豫玉27号和安玉13号玉米的试验,其成熟期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4.2~50.... 在玉米植株生长至10~12片可见叶期,用0.3%的PC复合生长调节剂喷施上部叶片1次,可显著降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通过对掖单13号、郑单13号、豫玉27号和安玉13号玉米的试验,其成熟期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4.2~50.2cm;穗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4.8cm^27.3cm。但株高和穗位的降低对供试玉米的百粒重和穗粒重等某些主要农艺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的分析结果表明,PC复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可明显引起供试玉米体内生理生化水平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复合生长调节剂 玉米 农艺性状 抗倒伏作用 过氧化物酶 可溶性蛋白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动物总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强根 朱安宁 +2 位作者 张佳宝 张焕朝 张丛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66-1772,共7页
强度的耕作管理使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也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而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调查小麦季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了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并设置协变量的... 强度的耕作管理使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也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而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调查小麦季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了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并设置协变量的方法对土壤动物数量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弹尾目和蜱螨目是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两者数量之和占总数比例约为80%,土壤动物在表层(0~10cm)分布较大,约占总数的75%。土壤动物类群数免耕高于翻耕,覆盖量越大,个体数量越多。免耕在小麦拔节期有更高的多样性指数,但在成熟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明显,多样性指数下降。相似性指数表现为土壤动物类群对环境具有选择性,翻耕和免耕之间类群差异较大。耕作方式、覆盖数量、土壤层次和时间共解释了土壤动物数量变异量的28.7%,其中时间占最大的变异量,为12.2%,其次是秸秆覆盖处理(8.7%)和土壤层次(6.4%)。耕作方式直接解释的变异量较小,但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秸秆覆盖的作用形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动物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黄泛区潮土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安宁 张佳宝 +2 位作者 赵炳梓 毕经纬 信秀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共4页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豫北平原潮土土壤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降雨(包括灌溉)动态和土壤水、地下水位动态的相关关系,揭示了该地区土壤水、地下水位对降雨的响应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豫北平原潮土土壤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降雨(包括灌溉)动态和土壤水、地下水位动态的相关关系,揭示了该地区土壤水、地下水位对降雨的响应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水、地下水位序列为自相关序列,时间相关域为1~2个滞后时间距;土壤水、地下水位对降雨的初始响应时间都在1周以内,并基本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土壤水 地下水位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华北平原潮土速效N、P、K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安宁 张佳宝 +1 位作者 李立平 冯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7,共6页
通过2000、2002年田间定点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潮土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地区土壤碱解氮含量水平稳中有升;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但有递减的趋势;有效... 通过2000、2002年田间定点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潮土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地区土壤碱解氮含量水平稳中有升;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但有递减的趋势;有效磷含量水平很低,但空间变异性较大,制约了作物的增产。研究表明传统的施肥方法很难改善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结构,甚至会使土壤养分水平更加不平衡,只有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施肥和科学管理,才能改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速效养分 时空变异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舒馨 朱安宁 +3 位作者 张佳宝 陈文超 杨文亮 张文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6期175-181,共7页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小麦一玉米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紧实度、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0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 为了研究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黄淮海平原典型潮土区小麦一玉米轮作系统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紧实度、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0cm土层,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随着翻耕频率的减少而增加,每两年翻耕一次(CNTw2T)和每四年翻耕一次(CNTw4T)的土壤紧实度比长期免耕分别降低了40%、17%,土壤紧实度与土层深度呈显著正相关;保护性耕作改变土壤导水性能,随着免耕年限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显著降低;少免耕土壤含水量比传统翻耕高0.77%~3.01%。秸秆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改良土壤压实状况,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土壤保水能力。免耕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但长期免耕易导致土壤压实,不利于作物生长,少耕(CNTW2T、CNTW4T)既可改善土壤导水、保水性能,又可减少土壤压实,因此在黄淮海平原实施少耕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土 保护性耕作 传统翻耕 秸秆还田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低频探地雷达地波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吉丽青 朱安宁 +2 位作者 张佳宝 信秀丽 李晓鹏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利用地波法来探讨低频探地雷达(GPR)在土壤含水量测定方面的可行性。分别采用50 MHz和100 MHz天线的探地雷达地波法对黄淮海平原潮土地区砂壤土和砂土中的含水量进行了探测研究。结果表明,50 MHz天线GPR分辨率过低,在砂土和砂壤土中均... 利用地波法来探讨低频探地雷达(GPR)在土壤含水量测定方面的可行性。分别采用50 MHz和100 MHz天线的探地雷达地波法对黄淮海平原潮土地区砂壤土和砂土中的含水量进行了探测研究。结果表明,50 MHz天线GPR分辨率过低,在砂土和砂壤土中均无地波信号。100 MHz天线在砂壤土中无地波信号,但在砂土中可清晰读取出空气波和地波。TDR测得含水量为6.3%的砂土,用100 MHz天线地波法3次测定结果分别为5.9%,6.2%和6.5%,绝对误差均在0.4%以内。采用共中点法(CMP)和固定间距法(FO)相结合探测土壤含水量,在FO最佳天线间距1 m时测得灌水前后的砂土含水量分别为6.5%和20.2%,与TDR测定结果6.3%和19.7%相比,绝对误差在0.5%以内。100 MHz天线CMP和FO相结合的方法兼顾了CMP法读取地波的精确和FO法的快速便捷,在砂土的含水量测定应用中是可信、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低频 地波法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