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及其种质资源研究——基于对浦城、屏南两县的调查
1
作者 郭炀婕 王松良 何梓彬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作物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农业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中国粮食与农副食品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为探讨在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转型及社会经济体系变化背景下,福建省粮食作物地方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南...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作物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农业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中国粮食与农副食品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为探讨在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转型及社会经济体系变化背景下,福建省粮食作物地方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有效策略,通过对南平市浦城县与宁德市屏南县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结合对关键利益群体的重点访谈与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当地谷类、薯类及豆类等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及其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利用情况。针对高产杂交作物组合主导下粮食作物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流失的严峻问题,结合育种专家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福建省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及其种质资源有效保存与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粮食作物地方品种 作物种质资源 浦城县 屏南县
下载PDF
社区营造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制-以屏南县为例
2
作者 黄颖 王金妹 +1 位作者 马黎 温铁军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目的/意义】分析社区营造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制,以丰富生态文明实现理论研究,助力乡村振兴。【方法/过程】以屏南县为典型案例,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梳理其资源运作方式,指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结果... 【目的/意义】分析社区营造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制,以丰富生态文明实现理论研究,助力乡村振兴。【方法/过程】以屏南县为典型案例,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梳理其资源运作方式,指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结果/结论】屏南县创新“引—留—虹吸”的人才循环引进模式,以文化创意产业导入与乡村长久发展相匹配的人才资源实现村庄更新,以身份嵌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资本,以空间聚集降低社区居民的内部交易成本,以文化资本增强社区居民的信任网络,通过社区营造构筑了村民之间的信任机制,最大程度激发了个体的生命形态和传播能力,营造出独特的乡村生态社区。社区营造为生态社区中行动者的集体行动创造条件,最终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社会资本 交易成本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下载PDF
更新与互动: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家恩 沙垚 +1 位作者 陈晶晶 李文菲(整理) 《现代视听》 2021年第9期31-35,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众多乡村建设设计师、艺术家、文创团队介入乡村,以文创实践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引导外部人才、资源与在地农民、集体发生深入持久地互动,在推动多元主体共建新型乡村社区过程中,面对外来主体与在地居...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众多乡村建设设计师、艺术家、文创团队介入乡村,以文创实践为乡村振兴赋能。乡村振兴需要引导外部人才、资源与在地农民、集体发生深入持久地互动,在推动多元主体共建新型乡村社区过程中,面对外来主体与在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张力,可以通过党建引领、社区营造等方式加强主体间的沟通,搭建互动的平台,锻造出一个连通村庄内外新的、复合的乡村建设主体,推动可持续乡村的更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 制度建设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古村复兴的“屏南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妹 《大学科普》 2022年第4期55-58,共4页
一、屏南县基本概况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屏南县生态环境优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目前全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同时拥有集中保存... 一、屏南县基本概况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屏南县生态环境优质、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目前全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同时拥有集中保存完整的古村落群,仅中国传统村落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就有28个,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全县平均海拔830余米,年平均气温17℃,森林覆盖率达76.4%,绿化率达92.2%,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全域化旅游示范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旅游 旅游目的地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自然景观资源 乡村旅游 福建省宁德市 世界文化遗产
下载PDF
屏南县茶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及优质高产措施
5
作者 马丽莉 畅达 +1 位作者 郑书文 王金妹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3期54-56,共3页
茶叶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特色作物之一,其生产发育中对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反应极为敏感,气象灾害对其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茶叶生物学特性和屏南县气候特征,得出当地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条件适宜茶叶种植的结论,接着探讨了气象... 茶叶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特色作物之一,其生产发育中对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反应极为敏感,气象灾害对其有较大影响。本文结合茶叶生物学特性和屏南县气候特征,得出当地温度、降水量和光照条件适宜茶叶种植的结论,接着探讨了气象灾害对茶叶种植的危害,最后提出了几点茶叶优质高产措施,以期为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种植 气候适宜性 优质高产 屏南县
原文传递
“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行知录(2022)
6
作者 周立 赵赟 +8 位作者 潘家恩 王松良 韩君倩 王玉 张赛 李苗苗 王金妹 樊子塽 罗建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6,共36页
大疫袭来,封村断路。我们“在乡村发现中国”一行,三年来几次组织在城乡中国之间再次游走,皆难成行。借福建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的机会,各路学子再聚乡村,驻地研修。疫情封控加快了全球本土化步伐,也使得研... 大疫袭来,封村断路。我们“在乡村发现中国”一行,三年来几次组织在城乡中国之间再次游走,皆难成行。借福建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硕博研习营的机会,各路学子再聚乡村,驻地研修。疫情封控加快了全球本土化步伐,也使得研修走向在地化。于是,《“在乡村发现中国”跨学科调研行知录》在2018和2019之后,又有新篇。礼失,求诸于野;学失,同样求诸于野。在这个基本常识缺乏的时代,再次由草尖溯回到草根,发现中国道路,发现乡村力量,发现未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球本土化 乡村发现 在地化 研修 跨学科
下载PDF
毛毛虫与腾飞龙:《云四坪》的共创之路
7
作者 梁莉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让新村民和老村民共同创作一首村歌,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跨代际交流?新旧观念碰撞?质疑与理解交错?感动与争论并存?位于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的四坪村曾经是个只剩下十几个留守老人的“空心村”,乡贤潘国建清晰地记得2021年7月参加村歌工... 让新村民和老村民共同创作一首村歌,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跨代际交流?新旧观念碰撞?质疑与理解交错?感动与争论并存?位于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的四坪村曾经是个只剩下十几个留守老人的“空心村”,乡贤潘国建清晰地记得2021年7月参加村歌工作坊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坊 村歌 留守老人 新旧观念 毛毛虫 空心村 福建省屏南县 代际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