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庆波 王传英 +2 位作者 霍延青 王集锷 李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382-2383,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架 康复
下载PDF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顾莹 孙启良 +2 位作者 吕涌涛 郇瑛 李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3-764,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2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日本学者才藤分级法,将吞咽障碍分级评定。分别于发病7天内,开始进行2个月的以吞咽康...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持续2个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根据日本学者才藤分级法,将吞咽障碍分级评定。分别于发病7天内,开始进行2个月的以吞咽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前,2、4周,2个月后进行评价,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分级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周,2个月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4周内增高最明显,2个月后仍有增高。结论治疗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恢复,2周内效果明显,4周后进入缓升期,2个月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吞咽功能仍有恢复,故吞咽康复治疗应持续一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吞咽障碍 康复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冷军 李丽 +3 位作者 李万斌 周霞 王传英 邢淑珍 《康复学报》 2016年第1期15-19,24,共6页
目的:确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方法: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古代文献数据库、现代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痿病"或"脊髓损伤",提取证候因素20个,包括主症4个... 目的:确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方法:采取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询古代文献数据库、现代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痿病"或"脊髓损伤",提取证候因素20个,包括主症4个,次症16个,影像学分级4个。对证候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赋分,编制证候量化分级量表。通过Delphi专家问卷调查和会审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包括确立每个证候量化方法,对定性证候轻重程度层次分析量化标准中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初步构建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标准。结果:初步构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为规范判断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发展趋势、临床疗效进行初步、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不完全性 痿病 证候分级量化
下载PDF
秉“大医精诚”之心,创“瘀血生风”假说,倡“未病先防”思想——名老中医刘昭纯学术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冷军 赵盈 李万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5期294-296,共3页
吾师刘昭纯教授从医30余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省名中医。1991年、1998年2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研修与合作研究两年。先后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 吾师刘昭纯教授从医30余年,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省名中医。1991年、1998年2次获日本笹川医学奖学金赴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研修与合作研究两年。先后兼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康复科特别研究员,日本国际中医研究会学术顾问,现任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生风 未病先防 学术思想
下载PDF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邢淑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159-160,共2页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研究组使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脊...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研究组使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脊髓神经功能、巴氏指数(Barthel)、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92.47±2.28)分高于对照组的(80.15±2.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与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治疗 不同程度脊髓损伤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康复运动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汤继芹 王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060-1061,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治疗。结果经临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运动干预,能够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康复运动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汤继芹 王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479-479,共1页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治疗。结果经临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临床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和社交心理影响评分与临床干预前相比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对照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症状评分与临床干预前相比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观察组患者临床干预后的活动能力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和社交心理影响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运动干预,能够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运动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接受疏风化痰通络汤治疗后气道功能以及血清指标、诱导痰指标评估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瑶 冷军 李万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878-881,共4页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接受疏风化痰通络汤治疗后的气道功能以及血清指标、诱导痰指标。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1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气道功能指标... 目的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接受疏风化痰通络汤治疗后的气道功能以及血清指标、诱导痰指标。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1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气道功能指标、血清指标、诱导痰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水平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血清Ig 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以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碱基蛋白(MBP)、EOS阳离子蛋白(ECP)、EOS衍生性神经毒素(ENP)、EOS过氧化酶(EPC)含量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人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含量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化痰通络汤能够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气道功能,同时能够减轻Ig E以及EOS所介导的变态反应、炎症反应以及气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疏风化痰通络汤 气道功能 炎症反应 变态反应
下载PDF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冷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对27例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年壮灸法"灸关元(Ren4)、中极(Ren3),比较治疗前1周、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记... 目的探讨"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对27例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年壮灸法"灸关元(Ren4)、中极(Ren3),比较治疗前1周、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记录7天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由(11·7±2·7)次/天减少至(6·4±1·4)次/天、漏尿次数由(7·2±2·1)次/天减少至(1·4±1·2)次/天,平均单次尿量由(189·1±44·3)ml/次增加至(289·1±50·1)ml/次,残余尿量由(129·9±65·9)ml/次减少至(80·3±31·2)ml/次,差异有显著性。无一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及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随年壮灸法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下载PDF
近五年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冷军 邢淑珍 +2 位作者 王敏 甄卓 葛明 《山东中医杂志》 2009年第9期665-667,共3页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方法众多,包括单一针刺、穴位注射、头针、多种针刺疗法综合应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及针刺配合脑营养药物的应用等,其中综合治疗成为针灸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24篇。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 针灸 综合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中风医案的脏腑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少泓 李万斌 刘昭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9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中风医案中的脏腑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疾病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古今288例中风医案的方药进行统计,寻找药物的性味、归经等,筛选药物出现频率≥3的中药,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药物归经前三位的是肝、脾、心经;药性温性为... 目的探讨中风医案中的脏腑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疾病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对古今288例中风医案的方药进行统计,寻找药物的性味、归经等,筛选药物出现频率≥3的中药,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药物归经前三位的是肝、脾、心经;药性温性为主,药味甘、苦、辛为主。结论古今医家治疗中风用药常以平肝疏肝、健脾化痰、养心益髓为原则,形成肝-脾-脑(心)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髓
原文传递
基于中风“气虚生痰、瘀阻脑络”病机假说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27
12
作者 于少泓 李万斌 刘昭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风与气虚、瘀血、痰湿等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中风病机假说。方法:通过对古今中风医案中的方药进行统计挖掘,分析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医案用药频率及演变特点,获得相关致病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研究... 目的:探讨中风与气虚、瘀血、痰湿等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中风病机假说。方法:通过对古今中风医案中的方药进行统计挖掘,分析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医案用药频率及演变特点,获得相关致病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补气、活血、化痰类中药在古今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虚、瘀血、痰湿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病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瘀为标,"气虚生痰、瘀阻脑络"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病机 气虚 血瘀 痰湿
下载PDF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与针刺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陈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5期175-176,共2页
目的 :探究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与针刺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推拿针刺组。对推拿组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对推拿针... 目的 :探究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与针刺治疗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推拿针刺组。对推拿组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对推拿针刺组患者进行推拿与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推拿针刺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推拿组患者,P<0.05。治疗后,推拿针刺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推拿组患者,P<0.05。结论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推拿与针刺治疗,可显著缓解其颈背疼痛、手指发麻、上肢无力等症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推拿 针刺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127例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战军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646-2646,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27例患者临床有效率100%,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病...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1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27例患者临床有效率100%,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病残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护理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技术联合蜡疗治疗慢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5
作者 李丽 王传英 +2 位作者 李庆波 张善欣 刘继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5-776,共2页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联合蜡疗对慢性下背痛(C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选取156例CLB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SET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便携式自热蜡疗袋进行蜡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VAS评分对2...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联合蜡疗对慢性下背痛(C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选取156例CLBP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SET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便携式自热蜡疗袋进行蜡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VAS评分对2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1个疗程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观察组的疼痛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联合蜡疗治疗CLBP具有协同疗效,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促进腰背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技术 蜡疗 慢性下背痛
原文传递
膀胱功能训练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丽 赵盈 +1 位作者 冷军 梁丹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7-618,共2页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结合电针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SCI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治疗组(n=17),分别行单纯电针治疗和电针治疗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记录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膀胱功能训练结合电针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SCI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治疗组(n=17),分别行单纯电针治疗和电针治疗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记录治疗前、后自主排尿量和残余尿量及治疗期间尿路感染复发次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复发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复发次数都有下降的趋势。结论电针结合膀胱功能训练与单纯的电针治疗相比较能更显著地降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残余尿量,并减少尿路感染复发次数,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功能训练 残余尿 尿路感染
原文传递
运动疗法结合冷疗在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祥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63-565,共3页
目的考察运动疗法联合冷疗在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中加行运动疗... 目的考察运动疗法联合冷疗在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中加行运动疗法和冷疗,对比两组患者的MAS评分、腱反射、阵挛以及痉挛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MAS评分、腱反射、阵挛以及痉挛指数分别为(2.07±0.08)分、(3.44±0.07)分、(2.04±0.05)分、(7.55±0.10)分;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MAS评分、腱反射、阵挛以及痉挛指数分别为(1.84±0.05)分,(3.09±0.06)分,(1.97±0.07)分,(6.90±0.11)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护理中使用运动疗法结合冷疗可以有效改善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脊髓损伤后痉挛 运动疗法 冷疗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