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胃癌研究近况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猛 田昭春 +2 位作者 吕玲玲 王鹏飞 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93-796,共4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一般没有典型表现,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的常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胃癌有上千年历史,随着人们对治疗观念的改变,诸多胃癌患者能够...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一般没有典型表现,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的常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胃癌有上千年历史,随着人们对治疗观念的改变,诸多胃癌患者能够接受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医药在胃癌的治疗上发挥出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胃癌 综述
下载PDF
胆碱能抗炎通路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荣宝海 孙庆颖 +1 位作者 解广东 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401-403,共3页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条以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为基础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与传统抗炎机制相比较,CAP抗炎作用更加快速、有效,并具有特异性。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作用于CAP发挥抗炎作用。现就CAP的定义、抗炎机... 胆碱能抗炎通路(CAP)是一条以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及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为基础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与传统抗炎机制相比较,CAP抗炎作用更加快速、有效,并具有特异性。研究证实,中医药能够作用于CAP发挥抗炎作用。现就CAP的定义、抗炎机制以及中医药对CAP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抗炎通路 抗炎机制 中医药 承气汤类方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霞 王猛 +3 位作者 朱鹏飞 杨莹莹 张玉华 张云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73-175,共3页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生理病理过程之一,也常为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医中药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无论从中药及其提取物、复方、中成药或是针灸治疗方面,对于肠缺血...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生理病理过程之一,也常为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医中药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作用越来越被重视,无论从中药及其提取物、复方、中成药或是针灸治疗方面,对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惠芳 王激扬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9-10,共2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符合条件行胃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行开腹手...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胃癌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符合条件行胃癌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行开腹手术,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理念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福莲 张克伟 +3 位作者 菅福琴 梅逸静 师建成 王世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68例大肠癌患者医院感染率22.1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实施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68例大肠癌患者医院感染率22.10%,涉及医院感染的病死率26.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造瘘口为主,各占感染人数的40.00%和20.00%;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44.44%和20.00%。感染因素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接受化疗、应用激素及多种抗生素使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严重影响预后,也是导致患者非肿瘤死亡的主要因素,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吸入、减少切口的细菌污染、合理应用化疗、激素和抗菌药物是降低大肠癌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流行病学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IL-4、TNF-α检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朱金成 叶航 +2 位作者 王娅囡 张霈 李晓艳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2-1457,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及血清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检测血清IL-4、TNF-α水平。术后随访3年,记录复发转移情况。结果:11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者35例,未复发转移者79例。两组的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Ki-6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肿块边界模糊、出现钙化、硬环征、灌注缺损和周围放射状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IL-4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未复发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Ki-67>14%、肿块边界模糊、出现硬环征、周围放射状增强及血清TNF-α水平≥4.68 ng/mL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特征、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TNF-α水平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858(0.783~0.9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和70.9%。结论:多模态超声特征联合血清TNF-α水平检测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指导患者临床高危因素的干预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 超声 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IL-4 TNF-Α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霈 王娅囡 +2 位作者 叶航 朱金成 李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特征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20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VI将患者分为MVI组和非MVI组,其中MVI组69例,非MVI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肿瘤分化、ALBI分级、Child Pugh分级)、炎症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以及MRI特征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以炎症标志物和MRI特征联合绘制ROC曲线,分析对MVI的预测价值。结果:MVI组的NLR、SII、ADC平均值(ADCmean)和肿瘤直径均明显高于非MV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28.65,95%CI:3.690~501.4,P=0.005)、SII(OR=1.060,95%CI:1.029~1.109,P=0.001)、ADCmean(OR=1.23×10^(5),95%CI:526.0~9.29×10^(8),P=0.001)和肿瘤直径(OR=1.065,95%CI:1.022~1.127,P=0.008)均是影响术后发生MV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SII、ADCmean和肿瘤直径联合预测发生MVI的效能最高(AUC=0.889)。结论:炎症标志物检测联合术前多模态MRI对肝细胞癌术后发生MVI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炎症标志物 微血管侵犯
下载PDF
箍围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亓雪 张玥 孙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61-563,共3页
箍围疗法是通过将不同中药进行调配赋型、外敷患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可以达到箍束邪毒、导邪外出、防止毒邪外散的目的,用于治疗下肢丹毒。该疗法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主要对丹毒的病因病机、箍... 箍围疗法是通过将不同中药进行调配赋型、外敷患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可以达到箍束邪毒、导邪外出、防止毒邪外散的目的,用于治疗下肢丹毒。该疗法源远流长,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主要对丹毒的病因病机、箍围疗法的源流及发展、箍围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箍围疗法的作用机制、箍围疗法在下肢丹毒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箍围疗法 外治 丹毒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坏疽性脓皮病1例
9
作者 张艺馨 王猛 +4 位作者 乔云凤 丁建 朱勇 周鹤翔 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57-259,共3页
坏疽性脓皮病是由无菌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较罕见,与溃疡性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白血病等多种炎性疾病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告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 坏疽性脓皮病是由无菌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在临床上较罕见,与溃疡性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白血病等多种炎性疾病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坏疽性脓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告1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坏疽性脓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以期能为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坏疽性脓皮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毒验案的用药规律
10
作者 王思婷 张玥 +3 位作者 张军 程志新 亓雪 孙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21-24,30,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毒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和中华医典(v5.0)中丹毒相关验案进行搜集并筛选,提取其中方剂,统计药物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的数据挖掘模块分析药物频数和组方配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丹毒验案的用药规律。方法对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和中华医典(v5.0)中丹毒相关验案进行搜集并筛选,提取其中方剂,统计药物信息,建立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的数据挖掘模块分析药物频数和组方配伍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203首有效方剂,包括药物393味,前3味高频使用药物为赤芍、连翘、牡丹皮;性、味、归经统计分析显示,居前3位的分别为寒、微寒、温,苦、甘、辛,肝经、肺经、胃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为“牡丹皮→赤芍”;聚类分析显示为3类,分别为聚1类(连翘、地黄、赤芍、牡丹皮)、聚2类(当归、川芎、防风、黄芩、柴胡)、聚3类(金银花、薏苡仁、牛膝、茯苓、苍术、黄柏);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方,包括赤芍、牡丹皮、地黄、牛膝、连翘、黄芩、黄柏、薏苡仁、苍术、金银花、当归共11味药物。结论丹毒验案的用药思路主要以凉血为原则,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利湿、化瘀、解表等祛邪之药,同时兼顾扶正,缓急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医案云平台 中华医典 数据挖掘 丹毒 验案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预防 被引量:18
11
作者 许振国 吕艳锋 +1 位作者 李玉玲 蒲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27-328,共2页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并发症 肠粘连 肠梗阻 预防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司呈泉 宿广峰 许振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180例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d开始针刺足三里,得气后同变频电针,2次/d,每次30min;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为(36.7±2.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方法:180例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于术后第1d开始针刺足三里,得气后同变频电针,2次/d,每次30min;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为(36.7±2.3)h,对照组平均为(51.3±3.6)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分别为(45.2±3.1)h、(59.7±4.2)h,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能明显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针灸疗法 足三里 胃肠功能
下载PDF
清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血浆胃动素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猛 丁建 +2 位作者 荣宝海 许振国 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血浆胃动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配合清肠合剂灌肠,对照组应用肥皂水灌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灌肠对粘连性肠梗阻血浆胃动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配合清肠合剂灌肠,对照组应用肥皂水灌肠。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胃动素和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2.5±4.1)h、首次排气时间(40.1±10.2)h、首次排便时间(70.8±17.9)h比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20.8±4.7)h、首次排气时间(59.5±12.8)h、首次排便时间(94.0±14.2)h均明显缩短,肠功能恢复快(P<0.01)。治疗组第5 d胃动素(279.0±27.8)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0.7±25.0)pg/m L升高,第5 d IL-6(6.7±2.4)pg/m L比治疗前IL-6(12.7±9.7)pg/m L降低(P<0.05)。对照组第5 d胃动素(259.8±25.2)pg/m L比治疗前胃动素(212.3±21.0)pg/m L升高,第5 d IL-6(8.3±3.2)pg/m L比治疗前IL-6(12.0±9.0)pg/m L降低(P<0.05)。治疗组第5 d胃动素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68.8%)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5.7%)(P<0.05)。结论:清肠合剂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降低血浆IL-6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合剂 粘连性肠梗阻 胃动素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认知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梅逸静 王欢 +1 位作者 李福莲 申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7期1359-1360,共2页
关键词 胃肠肿瘤/外科学 干预性研究 认知疗法 手术后恶心呕吐/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肠黏膜机械屏障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孔静 王猛 +3 位作者 张玉华 杨莹莹 刘路路 张云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肠黏膜屏障以机械屏障最为重要,肠机械屏障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是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机械屏障遭到破坏,会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使机体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该文... 肠黏膜屏障以机械屏障最为重要,肠机械屏障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是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一旦机械屏障遭到破坏,会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使机体不同程度的受到损害,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该文主要就肠机械屏障的损伤机制和保护方法对肠机械屏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机械屏障 损伤机制 保护方法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翠红 王蕾 +1 位作者 赵可辉 李胜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扩大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室壁变薄而心尖部不变薄,室壁活动呈弥漫性减弱;②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二尖瓣E/A:ICM组<1或>2,而DCM组>1(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玥 亓雪 +2 位作者 刘湘 刘效敏 张筱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6-911,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DVT患者6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非DVT查体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DVT患者66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非DVT查体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及Fib、D-二聚体水平等,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DVT发生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PLT、MPV、PDW、PCT、P-LCR、Fib和D-二聚体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对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VT组MPV、PDW、P-LCR降低,Fib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D-二聚体既是DVT的危险因素(OR=1.493、28.154,P<0.05),也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9、4.837,P<0.01);P-LCR是DVT的保护因素(OR=0.914,P<0.05)。PLT与MPV、PDW、P-LCR呈负相关(r=–0.269、–0.233、–0.120,P<0.01),与PCT呈正相关(r=0.062,P<0.01);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r=0.945、0.597,P<0.01);PDW与P-LCR呈正相关(r=0.582,P<0.01),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551,P<0.01)。MPV、PDW、P-LCR、Fib对DVT具有较低程度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8、0.606、0.588和0.699,P<0.01],D-二聚体具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AUC为0.882,P<0.01)。MPV、PDW、P-LCR分别与Fib联合能够提高Fib单独诊断的敏感度(53.3%~54.7%vs.49.6%),分别与D-二聚体联合能够提高D-二聚体单独诊断的特异度(88.1%~89.0%vs.81.4%)。结论血小板参数(MPV、PDW、P-LCR)、Fib及D-二聚体对DVT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参数 凝血功能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慢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演变及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猛 田昭春 +1 位作者 王彬 张云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76-178,共3页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慢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导致的以间歇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被称为“腹部间歇性跛行”、“肠型心绞痛”,其病变发展变化可分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络...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慢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的慢性阻塞性疾病导致的以间歇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被称为“腹部间歇性跛行”、“肠型心绞痛”,其病变发展变化可分为络气郁滞、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络脉拘急四个阶段,符合络病理论。治疗上,根据病变阶段分别运用行气通络、活血化瘀通络、以补为通、驱邪解除拘急之法,以“络以通为用”为基本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 络脉 通络 慢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 腹痛
下载PDF
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12
19
作者 荣宝海 周永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73-474,F0003,共3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