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节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偏头痛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闵晓曼 崔文强 +2 位作者 孙宁 张光明 吴宏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82-2088,共7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可达9.3%[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大约15%[2]。世界范围内,偏头痛影响15%到18%的人口[3]。偏头痛除了疾病本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之外,...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可达9.3%[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大约15%[2]。世界范围内,偏头痛影响15%到18%的人口[3]。偏头痛除了疾病本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之外,还可以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伴发焦虑抑郁甚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节 初级感觉神经元 离子通道 神经肽
下载PDF
中医内科学痰饮教学要点简述
2
作者 胡奇 田财军 +1 位作者 李鑫 张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痰饮一节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也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其临证复杂,难辨难析。此文将从痰饮含义的变化、胁下之“下”字浅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再析、柴梗半夏汤、现代医学相关疾病、峻下法的利弊分析6个方面对... 痰饮一节是中医内科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也是中医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其临证复杂,难辨难析。此文将从痰饮含义的变化、胁下之“下”字浅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再析、柴梗半夏汤、现代医学相关疾病、峻下法的利弊分析6个方面对痰饮的教学要点进行简析,以简驭繁,指明要义,以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痰饮 教学
下载PDF
基于“脑肠同调”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伴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一焱 吴宏赟 +1 位作者 赵雷勇 彭伟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082-1088,共7页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便秘是其常见伴随症状,两者互为因果。GAD伴便秘发病机制复杂,西医临床疗效欠佳,抗焦虑药物易加重或诱发便秘,而中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脑肠同调”治疗GAD伴便秘可兼顾“脑...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便秘是其常见伴随症状,两者互为因果。GAD伴便秘发病机制复杂,西医临床疗效欠佳,抗焦虑药物易加重或诱发便秘,而中医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脑肠同调”治疗GAD伴便秘可兼顾“脑”“肠”多个靶点,打破焦虑与便秘的恶性循环。文章对“脑肠同调”治法的理论内涵与其在GAD伴便秘的应用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临床中GAD伴便秘的多维度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便秘 中医药治疗 针灸 综述
下载PDF
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的网状系统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海涛 崔文强 +2 位作者 王育霞 吴宏赟 田财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54-58,共5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丹参多酚酸(DSDFS)、丹参多酚酸盐(SI)、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丹参川芎嗪(DSCXQ)、丹红注射液(DH)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丹参多酚酸(DSDFS)、丹参多酚酸盐(SI)、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丹参川芎嗪(DSCXQ)、丹红注射液(DH)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搜索公开发表的治疗AI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常规西医治疗(CT)为观察组,以CT为对照组,使用Stata14.2软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血浆黏度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110篇随机对照试验、1141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DH+CT提高总有效率的概率最高(75.3%);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DSCXQ+CT降低NIHSS评分的概率最高(75.3%);观察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STS+CT提高BI指数的概率最高(77.8%);观察组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DSDFS+CT降低血浆黏度的概率最高(95.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30,95%CI:0.97~1.72,P>0.05)。结论5种丹参类中药注射液辅助治疗AI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降低NIHSS评分、血浆黏度及升高BI指数,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丹参多酚酸盐 丹参酮ⅡA磺酸钠 丹参川芎嗪 丹红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厥阴寒热错杂理论探讨乌梅丸类方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孙一焱 赵雷勇 +1 位作者 吴宏赟 彭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95-1198,共4页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表现为情绪的两极化,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现代医学药物治疗受限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可从厥阴寒热错杂理论入手,肝阳虚为BD的根本病因,BD抑郁相中肝阳虚与肝气郁并存,进展至躁狂相...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表现为情绪的两极化,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抑郁与躁狂交替发作,现代医学药物治疗受限且不良反应明显。中医可从厥阴寒热错杂理论入手,肝阳虚为BD的根本病因,BD抑郁相中肝阳虚与肝气郁并存,进展至躁狂相则有气郁化火与阴虚火旺并见,终致虚火外盛而里阳益衰,形成抑郁与躁狂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治疗上,总以温阳滋阴、清火开郁为治疗原则,选用乌梅丸作为寒热错杂的基本处方,偏寒化者以温脾丸辛温助阳,偏热化者用连梅饮酸苦泄热,三方三足鼎立,从整体、动态的视角治疗BD的不同发病阶段,可分别作为BD维持治疗期、抑郁发作期和躁狂发作期的主方,以补虚为中心,把握温阳药与滋阴药的比重,斟酌寒热偏重用药,临床主要针对于双相Ⅱ型障碍,效果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厥阴寒热错杂 肝阳虚 双相Ⅱ型障碍 温阳滋阴 乌梅丸类方 连梅饮 温脾丸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多数据库探讨“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杨法智 徐向青 《河北中医》 2023年第10期1732-1738,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MDD)的药理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栀子、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栀子-刺五加”药对调节重度抑郁症(MDD)的药理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新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栀子、刺五加的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MDD的疾病靶点,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绘制“栀子-刺五加”有效成分靶点与MDD疾病靶点韦恩图获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即为潜在治疗靶点;通过STRING获取潜在治疗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及R语言包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R语言从GEO数据库获取MDD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差异分析,再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栀子-刺五加”调节MDD的核心DEG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出栀子有效成分32个,刺五加有效成分31个,有效成分靶点572个,MDD疾病靶点10033个,两者取交集共得到潜在治疗靶点497个;据Degree值筛选出核心成分有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烯醇酸B(Gardenolic Acid B)等;PPI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关键治疗靶点有Akt1、白蛋白(AL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条目3705个,其中生物过程(BP)3200条、细胞组分(CC)151条、分子功能(MF)334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取180条通路;通过Bioinformatic数据库获取5个MDD的核心DEGs,分别为碳酸酐酶Ⅳ(CA4)、鲲氧化还原酶2(NQO2)、内皮PAS区域蛋白(EPA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麦芽糖酶糖化酶(MGAM)。结论“栀子-刺五加”调节MDD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过程,主要通过调控CA4、NQO2、EPAS1、MMP-9、MGAM等靶点,为后续MDD的中药辅助治疗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栀子 刺五加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