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照市3130例体检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洪真 高楠 +2 位作者 孙峰 魏咏梅 朱桂彩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1期1197-1199,1214,共4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探讨日照市体检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并提出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沈阳瑞康健康管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瑞康中医体质辨识判定软件3.0和4.0对3146位体检人群进行体质...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中医体质辨识资料,探讨日照市体检人群体质分布规律并提出健康指导。方法采用沈阳瑞康健康管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瑞康中医体质辨识判定软件3.0和4.0对3146位体检人群进行体质辨识。结果根据标准化的九种中医体质量表,3130例中单一体质的分布按人数多少排列依次为:平和质1404例、阳虚质532例、湿热质261例、气虚质229例、痰湿质182例、阴虚质172例、血瘀质165例、气郁质133例、特禀质52例;单一体质1027例,占32.8%,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2103例,占67.2%;阳虚兼气虚质121例(3.9%),阳虚兼血瘀质84例(2.7%),湿热兼痰湿质75例(2.4%)。结论单一体质中,除平和质外,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湿热质和气虚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体质的分布当中占有相当比例,兼夹体质中两种体质兼夹还有一定倾向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辨识 健康管理 亚健康
下载PDF
张宪忠老中医从肾虚络阻论治中风先兆学术经验探讨
2
作者 赵希暖 高磊 +2 位作者 孙晓 焦静 隋晓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张宪忠老中医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络阻为中风先兆的发病基础,肾中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煎熬血液而成瘀;阴亏导致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瘀血内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内风肆虐于内,扰乱气机,致气... 张宪忠老中医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络阻为中风先兆的发病基础,肾中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煎熬血液而成瘀;阴亏导致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瘀血内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内风肆虐于内,扰乱气机,致气血运行逆乱,上扰清窍,瘀阻脑脉,脑髓失养,神机受损而发中风先兆诸症。基于此理论,采用自拟补肾通络消风汤,以补肾息风、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同时结合随证加减及特色用药,治疗中风先兆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肾虚络阻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补肾通络消风汤 张宪忠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李莉名老中医治疗中风先兆的经验总结
3
作者 隋晓琳 张孟 李莉(指导)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32期95-97,共3页
中风先兆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转化为中风病的风险极高,积极治疗中风先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李莉名老中医根据中风先兆的发病特点,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自己多年临床实践,辨证多从气虚血瘀,风热内扰、痰瘀阻络,... 中风先兆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转化为中风病的风险极高,积极治疗中风先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李莉名老中医根据中风先兆的发病特点,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自己多年临床实践,辨证多从气虚血瘀,风热内扰、痰瘀阻络,肝肾阴虚、风阳内动三个方面着手,将中风病防患于未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治未病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中医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建伟 郑书敏 王学工 《河北中医》 2018年第8期1276-1280,共5页
冠心病心绞痛是现在最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古今医家多从心论治,亦有从肝、肾、脾脏腑虚实论治者,少有从肺论治。近年来有医家提出此病不能囿于从心论治,... 冠心病心绞痛是现在最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古今医家多从心论治,亦有从肝、肾、脾脏腑虚实论治者,少有从肺论治。近年来有医家提出此病不能囿于从心论治,从肺论治亦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医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心肺同属上焦,肺主气,心主血,在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时,中医从肺论治,即调摄肺气以加强其主治节、朝百脉之力,助心气以行血脉。通过整理近年来诸位医家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之文献及临床研究进展,对肺与心的生理联系、病理联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疗法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肺论治 冠心病 心绞痛 综述
下载PDF
复杂性中医思维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4
5
作者 宋良鹏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5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索中医临证复杂性思维的培养模式。方法: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结合中国模式和圣菲模式,进行中医临证复杂性思维的探讨。结果:以人机结合为基本手段;并行级差扫描为基本策略;医患互动为基本途径;综合集成为基本方法的模式,从四个... 目的:探索中医临证复杂性思维的培养模式。方法: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结合中国模式和圣菲模式,进行中医临证复杂性思维的探讨。结果:以人机结合为基本手段;并行级差扫描为基本策略;医患互动为基本途径;综合集成为基本方法的模式,从四个角度来进行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和锻炼。适应复杂的中医临床工作,是培养复杂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复杂性 教学
下载PDF
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鲁玉州 王雨 +6 位作者 杨晓旭 吴成强 张守翠 王金国 吴亚东 秦东 丁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7例,T_(12)19例,L_(11)4例,L2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3例,T_(11)8例,T_(12)17例,L_(11)2例,L_(2)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mm,高于对照组(17.16±2.91)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浮针调颈联合调神调衡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38例
7
作者 王彦璎 张振营 +3 位作者 马良志 张蕊 徐慧颖 高楠(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4期736-739,共4页
目的观察浮针调颈联合调神调衡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日照市中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38例。治疗3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目的观察浮针调颈联合调神调衡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日照市中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6月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38例。治疗3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7%(37/38),愈显率89.47%(34/38);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7.37%(37/38),愈显率73.68%(28/38)。结论浮针调颈联合调神调衡针可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心脾两虚证 浮针 调神调衡针
下载PDF
巨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振营 王彦璎 +4 位作者 厉文凤 刘安利 徐慧颖 高姿涵 马良志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针刺健侧后溪穴,对照组针刺患侧后溪穴。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关节活动范围...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针刺健侧后溪穴,对照组针刺患侧后溪穴。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3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ROM、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健侧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可以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且临床疗效优于患侧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后溪穴 巨刺法 健侧取穴
下载PDF
孙学全教授通腑八法治疗胸痹的学术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晶 高楠 +3 位作者 李西亮 孙红兵 高姿涵 孙学全(指导)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孙学全教授在治疗胸痹时发现便秘与胸痹的发展、转归密切相关,通过临床积累,根据临床辨证创立通腑八法,分别为补中益气通腑、育阴润肠通腑、疏肝解郁通腑、化痰通络通腑、燥湿健脾通腑、益气补血通腑、行气活血通腑、泻火解毒通腑,经过... 孙学全教授在治疗胸痹时发现便秘与胸痹的发展、转归密切相关,通过临床积累,根据临床辨证创立通腑八法,分别为补中益气通腑、育阴润肠通腑、疏肝解郁通腑、化痰通络通腑、燥湿健脾通腑、益气补血通腑、行气活血通腑、泻火解毒通腑,经过冠脉CTA前后对比发现通腑益气化瘀法可有逆转斑块,开通冠脉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便秘 通腑 益气化瘀 名医经验 孙学全
下载PDF
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高磊 焦静 +6 位作者 张孟 隋晓琳 岳林 姜燕 李晗 牟帅 丁玉洁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血管生长因子、脑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血管生长因子、脑损伤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加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自拟补肾通络方口服,疗程为14 d,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脑卒中患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血清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Barthel、SS-QOL、SF-36量表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Ang-1、Ang-2水平的上升程度,试验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TRAIL、OPG、MCP-1及MMP-9水平的下降程度,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又能提高血管生长因子、降低脑损伤因子,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重建、改善脑供血及脑保护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补肾通络方 丁苯酞 生活质量 血管生长因子 脑损伤因子
下载PDF
基于临床灵龟八法理论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德鹏 陈燕军 +2 位作者 陈培芳 王任阳 李静怡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灵龟八法理论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理论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灵龟八法理论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理论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临床灵龟八法理论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 胃肠功能紊乱 灵龟八法 温针灸
下载PDF
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研究
12
作者 高磊 焦静 +4 位作者 丁玉洁 隋晓琳 张孟 岳林 赵希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129-132,共4页
目的研究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人(实际进入对照组57人,试验组58人)。2组均给予西药及语言康复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 目的研究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人(实际进入对照组57人,试验组58人)。2组均给予西药及语言康复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通隧补肾解语汤,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的语言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NIHSS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4周和8周的语言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较治疗4周更显优势(P<0.05)。结论通隧补肾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隧补肾解语汤 缺血性脑卒中 失语症 语言功能 中西医结合法
下载PDF
张宪忠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经验
13
作者 李晗 高磊 +1 位作者 杨峰 隋晓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691-1692,共2页
中风后抑郁即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在中风病基础上伴发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等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为表现的综合征,属中医学“中风”后“郁证”范畴[1]。PSD发病率为30%~50%[2],PSD患者中风复... 中风后抑郁即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在中风病基础上伴发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疲劳等一系列抑郁症状和相应躯体症状为表现的综合征,属中医学“中风”后“郁证”范畴[1]。PSD发病率为30%~50%[2],PSD患者中风复发率较不伴抑郁者增加49%[3],危害较大。张宪忠老中医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第7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现将张宪忠诊治中风后抑郁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卒中后抑郁 躯体症状 中医系 中风病 抑郁者 郁证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张宪忠论治不宁腿综合征经验
14
作者 姜燕 焦静 +1 位作者 高磊 隋晓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7期1453-1455,共3页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不可抗拒的活动腿的欲望,常见异常感觉如蚁行、麻木及酸胀感等,多在傍晚或夜间发生^([1])。有研究显示,我国RLS患病率为1.2%~5%,中老年...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不可抗拒的活动腿的欲望,常见异常感觉如蚁行、麻木及酸胀感等,多在傍晚或夜间发生^([1])。有研究显示,我国RLS患病率为1.2%~5%,中老年人较为常见^([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女性患病率 运动障碍性疾病 酸胀感 神经系统 中老年人 RLS
下载PDF
基于Gephi可视化分析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选穴规律
15
作者 曹龙 林霄 +3 位作者 刘美苹 米帅帅 王锐 于慧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9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16年-202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收录的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用Excel... 目的:分析研究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16年-202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收录的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10、Gephi软件对数据进行提取、汇总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涉及9条经脉共29个穴位。单穴应用频次从高到低为犊鼻穴、内膝眼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梁丘穴、阴陵泉穴、鹤顶穴、阿是穴、关元穴等;涉及腧穴较多的经脉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太阴脾经;腧穴组方频次较高的为犊鼻穴-内膝眼穴、犊鼻穴-阳陵泉穴、内膝眼穴-阳陵泉穴、犊鼻穴-足三里穴、犊鼻穴-血海穴、犊鼻穴-梁丘穴、内膝眼穴-足三里穴、内膝眼穴-血海穴等。结论: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选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选穴规律强调经络循行、重视配穴方法,以局部、邻近腧穴为主穴以治其标,多选特定穴为配穴调理以治其本。标本同治,以达到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膝骨关节炎 选穴规律 可视化
下载PDF
针刺八髎穴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不调临床观察
16
作者 门玉娟 陈培芳 +3 位作者 王任阳 陈燕军 夏德鹏 张雪飞 《广西中医药》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的60例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不调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的60例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不调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给予达英-35联合针刺八髎穴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清性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LH、T及LH/FSH值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血清LH及LH/FS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可有效提高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致月经不调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调节生殖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月经不调 肾阳虚型 八髎穴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芪参通络增智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磊 焦静 +2 位作者 王美姣 隋晓琳 张宪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观察芪参通增智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收治的130例气虚血瘀兼痰湿停滞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 目的:观察芪参通增智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日照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收治的130例气虚血瘀兼痰湿停滞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认知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通络增智汤〔组成:黄芪30 g,太子参30 g,三七10 g,鸡血藤25 g,水蛭粉(冲服)3 g,地龙10 g,赤芍12 g,当归12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牛膝12 g,漏芦10 g,泽泻6 g,石菖蒲9 g,远志9 g,香附10 g,豨莶草15 g〕每日1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0 g,每日1次。两组总疗程均为21 d。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记录P300波潜伏期、波幅。结果最终治疗组纳入62例,对照组纳入63例。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MoCA评分、P300波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和P300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P3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且以治疗组变化更显著〔MMSE评分(分):25.33±2.32比21.68±2.29,MoCA评分(分):26.61±3.06比22.40±2.93,P300波潜伏期(ms):349.62±20.01比371.87±19.63,P300波波幅(μV):8.70±2.92比5.72±2.33,均P<0.01〕。结论芪参通络增智汤能有效干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通络增智汤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认知障碍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对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宪忠 高磊 +5 位作者 焦静 隋晓琳 宋卫 牟善茂 马汝华 张允岭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4期533-536,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对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实际研究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 目的观察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对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实际研究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总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MCA)、中动脉(A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对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能有效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发挥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中风 认知障碍 脑血流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高磊 张宪忠 +4 位作者 刘相静 徐延俊 王美娇 陈龙霏 张允岭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期65-68,71,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际研究入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对... 目的观察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实际研究入组治疗组67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对照组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中医证候疗效及MMSE评分、Mo CA各子项及总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Mo CA各子项及总评分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疗程6个月较3个月疗效更佳(P<0.05,P<0.01)。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 肝肾亏虚 痰瘀阻络 益肾养肝
下载PDF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隋晓琳 牟善茂 +3 位作者 张孟 徐延俊 高磊 李莉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1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活血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hs-CRP、ET-1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解毒汤治疗痰瘀互结兼热毒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自拟化痰活血解毒方 痰瘀互结兼热毒 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超敏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