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庆梅 毕宏生 +5 位作者 崔彦 解孝锋 宋继科 郭大东 赵圣亚 杜然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1-896,共6页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Lewis大鼠27只,皮下注射200斗l含1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多肽、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100μg结核菌素及100μlPBS的乳化液,在大鼠两足垫处、尾根部两侧及脊背正中均匀注射5个点建立EAU动物模型。将免疫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免疫后第7天开始点眼,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每日3次,连续用药7d。从免疫后第1天开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4天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眼球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前房、虹膜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脾脏、淋巴结分离的T细胞悬液中CD4^+和CD8^+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第11天炎症反应达高峰期,而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较模型对照组晚,炎症反应轻,病程短。免疫后13d,3个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P=0.00)。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的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0.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细胞、CD8^+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值分别为(83.10±0.15)%、(18.60±0.09)%和4.50±0.02,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79.90±0.21)%、(19.20±0.15)%和4.20±0.04,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8.604-0.09)%、(23.44±0.09)%和3.40±0.01,3个组间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3.68、530.77、404.83,均P=0.00)。模型对照组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CD4^+^ν干扰素’(IFN-ν^+),CD4^+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2.20±0.19)%和(55.10±0.09)%,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分别为(20.404-0.18)%和(25.204-0.3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0.40±0.23)%和(8.20±0.15)%,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86.34、12807.54,均P=0.00)。结论清开灵眼用凝胶点眼可减轻大鼠EAU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CD4^+细胞的增生和分化,降低CD4^+/CD8^+值,并抑制Th1、Th17效应细胞的分化,减少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炎剂 免疫性疾病 前部葡萄膜炎/免疫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TH1细胞 TH17细胞 动物模型 杂交Lewis大鼠
下载PDF
雷珠单抗选择性体外抑制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姣 王兴荣 +3 位作者 崔彦 刘正峰 王影 李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是否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并评估其在体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human 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al cell line,ARPE-19)和临床获得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均分为空白对照...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是否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并评估其在体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human 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al cell line,ARPE-19)和临床获得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处理组和雷珠单抗处理组。VEGF处理组预设VEGF浓度分别为1μg·L-1、5μg·L-1、10μg·L-1和20μg·L-1,雷珠单抗处理组预设雷珠单抗的浓度分别为0.10 g·L-1、0.25 g·L-1、0.50 g·L-1和1.00 g·L-1。采用实时细胞电子分析系统(RT-CES)分别监测各组细胞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对照组和雷珠单抗组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0μg·L-1VEGF)组相比,10μg·L-1和20μg·L-1VEGF可促进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均为P<0.05)。但是同样浓度的VEGF作用下ARPE-19的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增长(均为P>0.05)。当加入0.25 g·L-1雷珠单抗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生存率下降至(42.5±5.0)%(P<0.01)。0.50 g·L-1和1.00 g·L-1雷珠单抗作用于ARPE-19时,细胞生存率分别是(55.6±1.1)%和(42.8±4.0)%。与空白对照(0 g·L-1雷珠单抗)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表达的VEGF水平(1533.4±7.0)ng·L-1相比,0.10 g·L-1、0.25 g·L-1、0.50 g·L-1和1.00 g·L-1雷珠单抗处理后其VEGF水平分别下降到(822.6±9.3)ng·L-1、(875.0±7.8)ng·L-1、(836.1±6.3)ng·L-1和(844.8±6.0)ng·L-1(均为P<0.05)。正常的ARPE-19可表达(908.8±9.1)ng·L-1VEGF,而经不同浓度雷珠单抗处理后,其表达的V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雷珠单抗选择性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而对ARPE-19的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实时细胞电子分析系统
下载PDF
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研究近况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迪 解孝锋 毕宏生 《光明中医》 2022年第8期1500-1502,共3页
对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作用机制和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认为推拿在治疗假性近视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有独特优势,可与多种近视治疗手段共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安全且容易施行,具有推广价值。同时指出现有临床研究存在欠缺之处... 对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作用机制和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认为推拿在治疗假性近视特别是对于儿童患者有独特优势,可与多种近视治疗手段共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安全且容易施行,具有推广价值。同时指出现有临床研究存在欠缺之处,应引入全面的视功能客观评价标准,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增加小儿特定穴的研究;延长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疗法 假性近视 综述
下载PDF
高氧诱导SD大鼠ROP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迟静 马晓华 +1 位作者 毕宏生 季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用SD大鼠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新生SD大鼠24只分为2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置于IPR-2小鼠隔离包,连续吸高浓度O27d后,再置于空气中饲养7d;对照组大鼠... 目的:探讨用SD大鼠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新生SD大鼠24只分为2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置于IPR-2小鼠隔离包,连续吸高浓度O27d后,再置于空气中饲养7d;对照组大鼠置于空气中饲养14d。通过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VEGF和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视网膜铺片显示实验组见大量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芽,较对照组明显多。HE染色显示实验组内皮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多。免疫组织化学表明CD34和VEGF在突破内界膜的细胞呈阳性表达。VEGF半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低,面密度值较对照组高。两组鼠生长发育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高氧诱导SD大鼠成功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可作为探究ROP疾病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可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环境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 VEGF
下载PDF
角膜巩膜干凹斑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唐凯 刘正峰 +1 位作者 宋佳蔚 卢秀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231-235,共5页
角膜或巩膜干凹斑是因泪膜分布异常、局部组织干燥脱水引起的角膜缘或巩膜裸露部位的碟形凹陷。有研究结果表明,干凹斑可见于翼状胬肉术后、斜视术后、青光眼大滤过泡、巩膜炎、结膜高度水肿及Graves眼病。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 角膜或巩膜干凹斑是因泪膜分布异常、局部组织干燥脱水引起的角膜缘或巩膜裸露部位的碟形凹陷。有研究结果表明,干凹斑可见于翼状胬肉术后、斜视术后、青光眼大滤过泡、巩膜炎、结膜高度水肿及Graves眼病。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常规治疗方法有眼表润滑药物、人工泪液、加压包眼以及配戴角膜绷带镜等。经局部水化治疗后,干凹斑多数可较快修复;治疗不及时则会发展为组织溃疡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干凹斑 巩膜干凹斑 发病机制 特征 治疗
原文传递
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武丹蕾 樊冬生 +4 位作者 陈红娟 解孝峰 范忠义 李磊 吴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评价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311例2014年6月—2016年2月全国12家医院收治的RVO眼底出血瘀血伤... 目的评价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311例2014年6月—2016年2月全国12家医院收治的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33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服药疗程12周。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主要疗效指标:眼底出血面积和视力改善情况。次要疗效指标:视网膜循环时间、中医证候总积分、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总容积、改善血管新生情况以及单项症状评价视物不清、目睛干涩、视物变形、头晕耳鸣、口咽干燥;安全性指标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18、24周眼底出血面积减少,视力(矫正视力)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循环时间、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基线减少(P<0.05),黄斑总容积较基线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18周视物不清及治疗18、24周目睛干涩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更高(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祛瘀明目片可促进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患者眼底出血吸收,减少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视物不清、目睛干涩等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与对照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底出血 止血祛瘀明目片 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
原文传递
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娟美 赵军 +2 位作者 吴建峰 秦伟琦 毕宏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454-461,共8页
目的:通过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盘周平均RNFL厚度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屈光状态下盘周RNFL厚度分布地形图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6~18岁正视和近... 目的:通过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分析盘周平均RNFL厚度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屈光状态下盘周RNFL厚度分布地形图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6~18岁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RNFL厚度,测量眼部及全身生物学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头围、胸围、腰围、血压等)。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不同的屈光组(包括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析不同屈光状态下盘周不同区域RNFL厚度和地形图及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盘周RNFL厚度与各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和多元逐步回归,各个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056名正视和近视儿童青少年盘周各区域平均RNFL厚度为(104±10)μm,正视组为(107±9)μm,低度近视组为(105±9)μm,中度近视组为(101±10)μm,高度近视组为(95±8)μm。不同屈光组之间RNFL厚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RNFL平均厚度与SE(r=0.25,P〈0.001)、眼轴长度(AL)(r=0.18,P〈0.001)和晶状体厚度(LT)(r=0.10,P=-0.033)有相关性,与SE和LT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与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无相关性。不同屈光组,盘周RNFL厚度分布地形图不同。所有参与者的颞下象限最厚,为(162±23)μm,鼻侧象限最薄,为(61±10)gm。正视组和不同程度近视组中RNFL厚度均为颞下象限最厚,鼻侧象限最薄,其他区域的厚度地形图在不同的屈光组是不同的。颞侧盘周RNFL厚度随近视程度增加而增加,低度近视组为(87±14)gm,高度近视组为(98±21)gm;而其他区域的RNFL厚度则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鼻下象限。结论:盘周RNFL平均厚度与sE和LT呈正相关,与AL呈负相关;近视程度不同,盘周各区域RNFL厚度分布不同;颞侧RNFL随近视程度增加而逐渐变厚,其余象限则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原文传递
眼视光学专业'医教研防'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被引量:7
8
作者 唐红迎 张莲 +2 位作者 蒋文君 宋继科 毕宏生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年第9期902-906,共5页
为培养满足社会及行业对眼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度融合附属眼科医院、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和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的人才、设施、设备和各类资源,创建'医教研防'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以'知识、技能、素养'... 为培养满足社会及行业对眼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深度融合附属眼科医院、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眼科研究所和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的人才、设施、设备和各类资源,创建'医教研防'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以'知识、技能、素养'为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为主线,通过依据行业人才标准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胜任力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建'2+2'教学、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体两翼'专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等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视光学 协同育人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婴儿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倩 李忠恩 傅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压贴球镜矫正单眼先天性自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6例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年龄6~1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 目的探讨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压贴球镜矫正单眼先天性自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6例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年龄6~18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人工晶状体植入组(A组)和压贴球镜组(B组),随访1年,观察视力变化及术眼情况。结果二组术后1年视力较术后1周均f珥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43.02,P〈0.01,95%可信区间:0.302~0.332;tB=25.62,P〈0.01,95%可信区间:0.158~0.186),二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视力差值为0.317±0.023和0.172±0.019,A组较B组视力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1,P〈0.01,95%可信区间:0.132~0.158)。炎性反应重者A组10例(43.48%)、B组3例(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49);视轴区出现致密纤维增殖膜A组6例(26.09%)、B组7例(3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7,P=0.743);二组均未见其它眼部并发症。结论对6~18个月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患者可用压贴球镜行屈光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压贴球镜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