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白粉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鉴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林小虎 王黎明 +5 位作者 李兴锋 赵逢涛 高居荣 李文才 陆文辉 王洪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5,共6页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 15杂交后代(BC3F6 )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的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及RAPD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它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 对从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 15杂交后代(BC3F6 )中选育的双体异附加系山农Line15的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及RAPD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它的主要形态性状介于双亲之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山农Line15对白粉病高抗近免疫;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44,PMCMⅠ染色体构型为 2n=22Ⅱ;以中间偃麦草总基因组DNA为探针的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结果表明山农Line15是在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附加了 2条中间偃麦草染色体,为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遗传分析表明山农Line15的抗白粉病基因基本上可以确定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 120个随机引物中有 1个引物S170 (- 5′- ACAACGCGAG -3′- )能在山农Line15中稳定地扩增出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山农Line15所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体异附加系 中间偃麦草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白粉病抗性 基因组DNA 抗白粉病基因 RAPD 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构型 杂交后代 小麦品种 鉴定分析 形态性状 鉴定结果 根尖细胞 遗传背景 随机引物 分子标记 分析表 形态学 细胞学
下载PDF
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小虎 李兴锋 +2 位作者 王黎明 陆文辉 王洪刚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相多、染色体分散良好、无杂质影响的高质量的染色体制片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基础;探针DNA浓度与封阻DNA浓度的比例及杂交后洗脱条件的控制是取得理想实验效果的关键。此外,还对麦类作物体细胞基因组原位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染色体丢失、外源染色体无杂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弱、杂交信号过多(杂交背景重)或过少、噪音信号及杂交污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或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作物 基因组原位杂交 体细胞 DNA浓度 八倍体小滨麦 八倍体小黑麦 八倍体小偃麦 双体异附加系 杂交信号 理想实验 中间偃麦草 染色体制片 染色体丢失 外源染色体 GISH 实验材料 细胞分裂 研究结果 杂质影响 洗脱条件
下载PDF
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小虎 李兴锋 +2 位作者 王黎明 赵逢涛 王洪刚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2期22-26,42,共6页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20sm(4SAT)+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 首次报道了禾本科小麦族3个物种的核型,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10m+4sm(2SAT),核型属于2A型;假鹅观草2n=2x=14=8m+6sm(2SAT),核型属于2A型;中间偃麦草2n=6x=42=16m+20sm(4SAT)+6st,核型属于3B型;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3个物种中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与假鹅观草进化程度基本一致,而中间偃麦草相对进化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偃麦草 长穗偃麦草 假鹅观草 核型 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