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13年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9
1
作者 孔令超 李志国 +6 位作者 张瑞华 焦玉祥 马明杰 郭翠平 朱岩丽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影响,分别采用针对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 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 PMQR)基因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影响,分别采用针对qnrA、qnrB、qnrC、qnrD、qnrS、oqxA、oqxB与qepA 8个耐药基因的通用引物,对93株2012-2013年分离自山东省的禽源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并对其进行了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对5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0.54%-86.30%);PMQR基因携带率达到60.21%(56/93),其中26.88%(25/93)的菌株携带2种PMQR基因,1.07%(1/93)的菌株携带3种PMQR基因;qnrA、qnrB、qnrC、qnrD与qepA基因未被检测到,qnrS、oqxA和oqxB基因在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较为广泛,其检出率依次为22.58%(21/93)、40.86%(38/93)和24.73%(2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 PCR
下载PDF
2014年~2016年山东省猪嵴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玮 刘海源 +6 位作者 李鹏飞 宋莎莎 张瑞华 陈君豪 蓝晶晶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0-674,共5页
为了解猪嵴病毒(PKV)在山东省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根据PKV的3D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对2014年冬~2016年冬来自山东省350份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350份病料样品中,PKV阳性率为56%(196/350),阳性猪场占80%(24... 为了解猪嵴病毒(PKV)在山东省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根据PKV的3D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引物,对2014年冬~2016年冬来自山东省350份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350份病料样品中,PKV阳性率为56%(196/350),阳性猪场占80%(24/30);非腹泻猪个体阳性率(65.38%,153/234)明显高于腹泻猪个体阳性率(37.07%,43/116);育肥猪的PKV阳性率(97.50%)远高于哺乳期仔猪(45.40%)、断奶期仔猪(52.75%)以及成年猪(66.67%);夏秋季节采集的样品PKV检出率(71.94%)明显高于冬春季节(45.50%)。统计PKV与PEDV、TGEV混合感染结果显示,虽然PKV在非腹泻猪群中单独感染率(61.11%,143/234)远高于腹泻猪群(18.97%,22/116),但非腹泻猪群PKV与PEDV和TGEV的混合感染率却明显低于腹泻猪群。对5份PKV阳性样品的3D基因测序分析显示,5份阳性样品该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9.7%,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8%~94.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范围内PKV感染与猪腹泻之间无必然关系,PKV的3D基因进化与病毒株的分离年代和地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嵴病毒 3D基因 RT-PCR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苏晶 杨芳芳 +5 位作者 孙慧 朱岩丽 王淑静 谢之景 毕海洋 姜世金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5-8,共4页
为了解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2004~2011年间分离的230株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qnrA、qnrB、qnrS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发现未检出qnrA和qnrB,qnrS基因的检出率为25.22%(58/230)。对部分检出... 为了解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对2004~2011年间分离的230株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qnrA、qnrB、qnrS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发现未检出qnrA和qnrB,qnrS基因的检出率为25.22%(58/230)。对部分检出的qnrS基因测序后发现假阳性率较高(8/24),为了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建立了检测qnrS基因的套式PCR,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准确率为100%,使用该方法检出230株细菌中qnrS基因的携带率为16.52%(38/230),表明含qnrS基因的耐药质粒在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qnrS基因 套式PCR
下载PDF
山东某猪场防疫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婷婷 李嗣源 柴家前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3期111-112,共2页
养猪业一直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猪群一旦发病率增高,便会引起企业的经济损失。山东某养猪场采取的早发现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某些方面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本文针对其生产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 养猪业一直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猪群一旦发病率增高,便会引起企业的经济损失。山东某养猪场采取的早发现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某些方面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本文针对其生产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 生物安全 疾病防控
下载PDF
噬菌体疗法及其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嗣源 赵婷婷 +2 位作者 陈羽翔 柳洪洁 柴家前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裂解细菌的微生物,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菌制剂,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无药物残留等特点。本文论述了噬菌体作用机制、疗法及其在畜禽养殖生产上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噬菌体 噬菌体疗法 畜禽养殖 实际应用
下载PDF
人、猪和鸡血清中抗禽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荆胜涛 张红霞 +4 位作者 孙培明 董施伟 赵钦 张璐 周恩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通过对人、猪和鸡血清中的抗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ORF2抗体的检测以及对阳性血清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本研究结果表明,人、猪和禽血清中抗禽HEVORF2抗体阳性率为0.91%~62.5%。因为禽与哺乳动物HEV ORF2抗原具有共有的... 通过对人、猪和鸡血清中的抗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ORF2抗体的检测以及对阳性血清抗体特异性的鉴定,本研究结果表明,人、猪和禽血清中抗禽HEVORF2抗体阳性率为0.91%~62.5%。因为禽与哺乳动物HEV ORF2抗原具有共有的抗原表位,而阳性血清中抗禽HEV ORF2特异性抗原表位抗体的阳性率为41.3%~92.1%,提示人、猪和鸡都有感染禽HEV的可能性,这为进一步验证禽HEV可能造成的人兽共感染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禽戊型肝炎病毒 禽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抗体 血清学调查
下载PDF
1型鸭甲肝病毒LY0801株VP1基因在鸭胚传代中的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明杰 郭翠平 +6 位作者 焦玉祥 吕佳泓 孙振 张瑞华 陈君豪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21-27,共7页
为了解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VP1基因在鸭胚传代中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将LY0801株DHAV-1在鸭胚体内传代至30代,分别对1~5、10、15、20、25、30代病毒进行VP1基因的克隆测序。各代次病毒分别以108copies/胚接种9... 为了解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VP1基因在鸭胚传代中的变异规律,本研究将LY0801株DHAV-1在鸭胚体内传代至30代,分别对1~5、10、15、20、25、30代病毒进行VP1基因的克隆测序。各代次病毒分别以108copies/胚接种9日龄健康鸭胚,测定各组鸭胚的平均死亡时间和病毒在鸭胚尿囊液中的增殖拷贝数。结果表明:DHAV-1在鸭胚传代过程中,不同代次之间出现12个氨基酸的反复变异和同步变异,分别为R43M(K)、T48A、T101S、L169F、T180I、S181L、R183Q、E184A(K)、G187D、D193N、M213R、H219Y;在传代过程中,病毒致死鸭胚的时间逐渐延迟,但病毒在鸭胚内的增殖拷贝数未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鸭甲肝病毒 VP1 变异 致弱
下载PDF
SPF雏鸡感染REV后IL-6和IFN-γ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8
作者 陈雪锋 李恩扩 +2 位作者 王肖祎 陈静 胡敬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3,共4页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基因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SPF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鸡白细胞介素6和γ干扰素基因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腔上囊中IL-6和IFN-γ的分泌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或极显著升高(P<0.01)。本试验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打下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下载PDF
检测新型鹅细小病毒的半套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沙沙 李鹏飞 +5 位作者 孙大鹏 张瑞华 陈君豪 蓝晶晶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2-705,共4页
2015年以来山东、江苏等地的樱桃谷肉鸭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引起的短喙-侏儒综合征(BADS)的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究该病毒在鸭体内分布规律,本研究根据Gen Bank已登录的NGPV的VP3基因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检测N... 2015年以来山东、江苏等地的樱桃谷肉鸭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引起的短喙-侏儒综合征(BADS)的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究该病毒在鸭体内分布规律,本研究根据Gen Bank已登录的NGPV的VP3基因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检测NGPV的半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其它常见鸭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扩增,特异性好;最低可检出100拷贝/μL的病毒核酸,灵敏度高。采用建立的半套式PCR方法对山东、江苏两地8个樱桃谷肉鸭鸭群120只病死鸭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法氏囊、胰腺、脑和胆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患病鸭群的群体检出率为100%,个体检出率为80.8%(97/120);10种组织脏器中均检出NGPV,其中心脏检出率最高为93.8%,脑组织检出率最低为9.3%。本研究首次对NGPV在鸭体内10个脏器组织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NGPV对樱桃谷鸭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 半套式PCR 检出率
下载PDF
SPF雏鸡感染REV后IL-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10
作者 李恩扩 陈雪锋 +1 位作者 孔斌 胡敬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研究SPF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后白细胞介素2(IL-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SPF鸡感染REV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V感染组鸡的脾脏、... 为研究SPF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后白细胞介素2(IL-2)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SPF鸡感染REV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V感染组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2基因的表达量在感染后7 d、14 d、21 d、28 d、35 d、42 d和49 d均呈现升高,而且除21日龄、28日龄鸡的脾脏外,均为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后可以诱导鸡的机体表达I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鸡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白细胞介素-2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鸡源IFN-λ3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分析
11
作者 宋彦莹 王鹏 +3 位作者 戴玉 刘聪 刘雨 王方昆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第10期1-3,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鸡源IFN-λ3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试验成功扩增ChIFN-λ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然后转化表达菌BL21并IPTG诱导表达,成功表达ChIFN-λ3重组蛋白(约35KD)。通过His柱纯化以及透析复性获得可溶蛋白... 本研究旨在探究鸡源IFN-λ3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试验成功扩增ChIFN-λ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然后转化表达菌BL21并IPTG诱导表达,成功表达ChIFN-λ3重组蛋白(约35KD)。通过His柱纯化以及透析复性获得可溶蛋白(0.191mg/ml)。通过体外抗VSV-EGFP病毒复制实验及Image Pro Plus数据分析IOD(sum)/Area(sum),结果显示复性后的重组ChIFN-λ3可以显著减少(约48.45%)VSV-EGFP在DF-1细胞系上的复制。结果表明,复性的原核表达重组ChIFN-λ3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为体外大量制备高效廉价的重组ChIFN-λ3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λ3干扰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马立克病病毒MDLV2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
12
作者 安子齐 赵亚楠 +4 位作者 王淑雯 徐敏丽 崔宁 许传田 苏帅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了研究缺失RLORF6、Meq基因的鸡马立克病病毒(MDV)MDLV2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效果。通过接种SPF鸡,比较MDLV21株对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灭活疫苗诱导抗体水平的影响并统计死亡率和肿瘤率;通过攻毒保护试验,统计分析MDLV2... 为了研究缺失RLORF6、Meq基因的鸡马立克病病毒(MDV)MDLV21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与免疫保护效果。通过接种SPF鸡,比较MDLV21株对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灭活疫苗诱导抗体水平的影响并统计死亡率和肿瘤率;通过攻毒保护试验,统计分析MDLV21株与CVI988/Rispens株对MDV超强毒株Md5的免疫保护指数。结果显示:MDLV21株接种SPF鸡的体重、胸腺和法氏囊免疫器官指数均与对照组SPF鸡差异不显著;接种鸡与对照组鸡的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滴度相似。MDLV21株接种鸡在整个周期没有死亡以及肿瘤发生,脾脏、肝脏组织切片显示细胞结构正常。MDLV21株、CVI988/Rispens株对感染Md5的SPF鸡分别提供90%、70%的免疫保护。综上,MDV MDLV21株对SPF鸡没有致病性,对MDV Md5株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本研究可为MD的防控提供1株新的生物安全性、免疫效果良好的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病毒 RLORF6基因 Meq基因 缺失株 致病性 免疫保护效果
下载PDF
检测2种基因型鸭圆环病毒双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志国 王鑫 +5 位作者 张瑞华 陈君豪 夏琳琳 林少莉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0-1063,1068,共5页
为了研究2种基因型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在我国鸭群中的混合感染情况,根据鸭圆环Cap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2种基因型DuC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到... 为了研究2种基因型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在我国鸭群中的混合感染情况,根据鸭圆环Cap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2种基因型DuC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最低可检测到1拷贝的DuCV核酸。使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收集的山东省6个鸭群150只病死雏鸭的组织D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50.0%(3/6)的鸭群检出DuCV-1和DuCV-2的混合感染,33.33%(2/6)的鸭群检出DuCV-2的单独感染。19只雏鸭被检出感染DuCV,其中2.67%(4/150)的雏鸭检出DuCV-1和DuCV-2的混合感染,10.0%(15/150)的雏鸭只感染DuCV-1或DuCV-2。结果表明,山东省鸭群中存在较为严重的DuCV-1和DuCV-2混合感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圆环病毒 双重PCR 基因型 检测
原文传递
鸭源新型鹅细小病毒核酸探针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鹏飞 张瑞华 +5 位作者 宋莎莎 王玮 陈君豪 蓝晶晶 谢之景 姜世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73-2077,共5页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感染引起的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疫病。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临床大批量样本检测的方法,本试验将鸭源NGPV的VP3保守区域1段长390bp的序列克隆制成核酸探针。特... 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暴发了一种由新型鹅细小病毒(NGPV)感染引起的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的疫病。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临床大批量样本检测的方法,本试验将鸭源NGPV的VP3保守区域1段长390bp的序列克隆制成核酸探针。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该核酸探针特异性高,只与鹅细小病毒(GPV)反应;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针对NGPV最低检出量约为6pg。应用该核酸探针对来自山东、江苏、安徽3省的87只疑患“短喙长舌-侏儒综合征”的樱桃谷肉鸭的870份组织脏器进行检测,结果个体阳性率为89.7%(78/87),检测的10种组织脏器中均有NGPV检出,说明该病毒对樱桃谷鸭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同时,利用PCR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比较发现与核酸探针法的阳性个体检出率及阳性个体检出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NGPV核酸探针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适合不同来源的NGPV临床批量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新型鹅细小病毒 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
原文传递
鸡干扰素刺激基因12(ISG12)的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运倩 马秀丽 +4 位作者 刘爱玲 刘华雷 黄兵 宋敏训 胡敬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8-943,共6页
干扰素刺激基因12(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2,ISG1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已经被监测到,但是针对其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体外表达鸡的ISG12基因,以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AIV)1215株为病毒模型,利用... 干扰素刺激基因12(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2,ISG12)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已经被监测到,但是针对其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体外表达鸡的ISG12基因,以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AIV)1215株为病毒模型,利用细胞培养检测其抗病毒活性。利用RT-PCR方法扩增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ISG12基因,经测序分析,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禽属ISG12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将该基因亚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32a-C12;工程菌p32a-C12/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Ni 2+琼脂糖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30 000的目的蛋白。利用ISG12蛋白预处理CEF和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后感染AIV 1215株,或者将该病毒与ISG12蛋白一起接种CEF细胞和PBL细胞,AIV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ISG12蛋白预处理鸡PBL细胞和同时感染AIV 1215株时的病毒含量均比对照低。体外抗病毒活性试验表明,ISG12蛋白能够抑制AIV 1215株在PBL细胞中的复制,但在CEF细胞上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G12 基因表达 禽流感病毒 病毒复制
原文传递
鸡白细胞介素18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肖祎 苏倩倩 +1 位作者 李恩扩 胡敬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应用识别不同表位的鸡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ature chicken interleukin-18,mChIL-18)的2株单克隆抗体(mAb)1G9和2E6,建立检测mChIL-18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利用此方法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人... 应用识别不同表位的鸡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Mature chicken interleukin-18,mChIL-18)的2株单克隆抗体(mAb)1G9和2E6,建立检测mChIL-18的双抗体夹心ELISA,并利用此方法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人工感染SPF鸡体内mChIL-18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捕获抗体的最佳质量浓度为8mg/L,检测抗体的工作效价为1∶800,待检样品的最佳稀释度为1∶400,检测敏感度可达31.5ng/L,与其他细胞因子等抗原蛋白无交叉反应;跟对照组相比,REV感染鸡体内mChIL-18的表达量在7、14、21、28、35、42、49d均呈现升高,但只有14日龄时表现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建立了ChIL-18的双抗体夹心ELISA,为鸡传染病的细胞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细胞介素18成熟蛋白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