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思政实施探讨——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赵敏 于辉 秦洋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21期57-61,共5页
文章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思政实施进行了探讨,包括重视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水平;明确课程思政目标,优化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化知识点融合;等等。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粮油加工工艺学”课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下载PDF
第二课堂对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影响的调研——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毕文慧 郝征红 +1 位作者 陈宇航 于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116-122,共7页
了解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是改革专业创新教育,强化创新实践的基础。对食品专业第二课堂教育进行实地调研,并以网络问卷方式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影响因素、自我评价、创新环境满... 了解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况,是改革专业创新教育,强化创新实践的基础。对食品专业第二课堂教育进行实地调研,并以网络问卷方式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影响因素、自我评价、创新环境满意度等内容进行调研,分析了年级、性别、专业因素对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影响。发现在第二课堂创新教育中存在认知偏差、创新实践活动与专业教学缺乏深度融合、活动信息获取不畅、创新环境氛围不浓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创新实践的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第二课堂 创新实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思、专、产、创”互融互通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毕文慧 程媛媛 +1 位作者 郝征红 于克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24-128,共5页
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实现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本研究强调思政教育引领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长效创新驱动机制及产业服务意识,为创新创业实践注入活力;通过开发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 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实现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本研究强调思政教育引领教学活动,通过课程思政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形成长效创新驱动机制及产业服务意识,为创新创业实践注入活力;通过开发食品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食品产业需求对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从而实现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产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融互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并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引领 专创融合 产创融合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基于技能获得的“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实践
4
作者 秦洋 徐晔 +2 位作者 刘艺 于辉 郝征红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食品类专业学生进行食品研发与创新的必备技能,能有效保障专业学生形成扎实专业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专业本科生“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自建教学资源...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食品类专业学生进行食品研发与创新的必备技能,能有效保障专业学生形成扎实专业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专业本科生“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自建教学资源、实施多元化考核手段,建立了灵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改革举措显著降低了课程难度,综合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达成了学生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技能的习得与应用的目的。该课程改革成果将为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教学改革 食品专业
下载PDF
高阻隔性薄膜包装对采后油菜品质及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5
作者 安容慧 张媛琦 +4 位作者 李岩 魏雯雯 王达 杨相政 贾连文 《中国食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5,共11页
为探究高阻隔性薄膜包装对贮藏期间油菜品质和叶绿素降解的影响,采用3种高阻隔性的薄膜(P1、P2和P3)包装油菜,于(4±1)℃条件下贮藏,分析油菜表型、袋内气体成分、色泽、营养品质和叶绿素衍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阻隔... 为探究高阻隔性薄膜包装对贮藏期间油菜品质和叶绿素降解的影响,采用3种高阻隔性的薄膜(P1、P2和P3)包装油菜,于(4±1)℃条件下贮藏,分析油菜表型、袋内气体成分、色泽、营养品质和叶绿素衍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阻隔性薄膜包装可以减缓油菜的品质劣变进程及叶绿素降解,其中高阻隔性薄膜P1和P2可以维持袋内低O_(2)高CO_(2)的环境,显著抑制油菜L、a和b的升高,减缓类胡萝卜素、叶黄素、抗坏血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叶绿素衍生物(叶绿素a、叶绿素b、脱植基叶绿素a、脱植基叶绿素b、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含量,在货架30 d时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0.37 mg/g和0.40 mg/g,从而延缓了叶片黄化衰老。结论:高阻隔性薄膜P1和P2可以维持油菜较高的品质,抑制叶绿素降解,延长贮藏保鲜期15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隔性薄膜 油菜 品质 叶绿素降解
下载PDF
基于手机拍照结合Image J软件对干辣椒外观品质的分级研究
6
作者 胡晋伟 赵志峰 +4 位作者 张欣莹 祝贺 李波 孙海清 徐炜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79,共7页
干辣椒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其品质分类的重要指标。目前GB 10465—1989《辣椒干》中对干辣椒外观形状和色泽的检测方式还停留在人工检测阶段,通常受到主观感知、误差、视觉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未形成科学标准化的检测方法。该研究利用手机... 干辣椒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其品质分类的重要指标。目前GB 10465—1989《辣椒干》中对干辣椒外观形状和色泽的检测方式还停留在人工检测阶段,通常受到主观感知、误差、视觉生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未形成科学标准化的检测方法。该研究利用手机拍照对干辣椒获取图像,通过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处理,提出了一种便捷、快速、准确的干辣椒外观形状相关特征量的测定方法。与游标卡尺法、剪纸法等人工测量相比,该方法更方便快速,可用于干辣椒的长度、宽度、面积等表型指标的测量。同时,通过构建红绿蓝(RGB)色彩模型获得干辣椒的外观颜色特征参数,色泽分选采用R/(G+B)比率为分级依据,结合干辣椒宽长比和面积可以将干辣椒分为优质、合格、不合格3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辣椒 手机拍照 Image J软件 RGB色彩模型 分级
下载PDF
微生物酯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毕文慧 桂伦 姚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2-277,共6页
微生物酯酶是一种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工业酶,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酯酶资源对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分离纯化、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开发具有化学试剂抗性、热稳定性或低温耐受性的高温酯酶和低温酯酶既丰富了酶学... 微生物酯酶是一种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的工业酶,开发和应用微生物酯酶资源对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分离纯化、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开发具有化学试剂抗性、热稳定性或低温耐受性的高温酯酶和低温酯酶既丰富了酶学知识又扩展了潜在工业酯酶种类;将各类酯酶用于食品加工及食品农残检测,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该文综述了新型微生物酯酶的开发及其在食品加工、农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酯酶的开发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酯酶 低温酯酶 宏组学 食品加工 农残检测
下载PDF
基于“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邢艳霞 祝贺 +2 位作者 常桂芳 田莹莹 杨涛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期108-109,112,共3页
在多元价值体系逐渐渗透、交织的现状下,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提升食品专业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食品专业学生的教学特点,初步探究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道德素质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体系——以食品微生物课程群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毕文慧 陈宇航 王君 《中国轻工教育》 2022年第1期56-61,共6页
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教育体系是推动高水平专业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驱动力。为构建完善的、专业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体系,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组成的食品微生物课程群... 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教育体系是推动高水平专业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战略驱动力。为构建完善的、专业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体系,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工艺学、食品微生物检验组成的食品微生物课程群为对象,对课程群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适应性改造。构建了链接第一课堂的第二课堂三级平台(双创能力培养平台、双创项目孵化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体系,打通了创新创业教育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的路径。同时,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运行及融合性教学团队的建设,完善了双课堂联动机制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保障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体系的持续性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双创 融合体系 食品微生物课程群
下载PDF
山东省木本油料树种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发展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磊 李文清 +7 位作者 刘丹 于梅 赵之峰 解孝满 韩晨静 吴丹 包志刚 赵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7期146-151,201,共7页
山东省木本油料树种资源丰富,木本油料发展也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木本油料资源利用种类和推广面积相对较少,整体效益不高,采后处理、加工技术滞后,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山东木本油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山... 山东省木本油料树种资源丰富,木本油料发展也取得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木本油料资源利用种类和推广面积相对较少,整体效益不高,采后处理、加工技术滞后,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山东木本油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山东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科学有序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立足资源优势、优化栽培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科技在木本油料资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中的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加快产业化进程,尽快实现山东木本油料产业化的提升转变,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 油脂植物 生物能源 产业化
下载PDF
山东主要分布区香椿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磊 胡秋欣 +6 位作者 于梅 吴丹 包志刚 吴府胜 李猛 鲁仪增 赵永军 《植物学研究》 2020年第3期156-162,共7页
为了解香椿种质资源在山东省各分布区之间的差异及其规律性,对山东省内各地的香椿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利用针叶/种子扫描系统对香椿种实进行扫描测定、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主要分布区香椿种实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具有差异显著性... 为了解香椿种质资源在山东省各分布区之间的差异及其规律性,对山东省内各地的香椿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利用针叶/种子扫描系统对香椿种实进行扫描测定、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主要分布区香椿种实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具有差异显著性。种仁长、蒴果长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5%、12.6%,种仁宽、蒴果宽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1.4%、11.7%。香椿的蒴果长与宽、种仁长与种子宽是香椿表型性状呈现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香椿种仁的变异差异高于蒴果。聚类分析将山东省11个群体分成五个大类。与发芽试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发芽率、发芽势与蒴果长具有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6,0.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种实性状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超微粉碎技术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迟晓君 吴凡 +2 位作者 卫晨 傅茂润 秦洋 《中国果菜》 2022年第1期48-51,58,共5页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逐渐成为食品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对营养缺乏或特殊患病人群的作用日益凸显。提高特医食品生物利用率及加工适应性是特医食品发展的重要方向。超微粉碎技术能改善食品粉体的分散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学...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逐渐成为食品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对营养缺乏或特殊患病人群的作用日益凸显。提高特医食品生物利用率及加工适应性是特医食品发展的重要方向。超微粉碎技术能改善食品粉体的分散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学活性及生物活性等,适用于特医食品的开发。本文针对特医食品的分类组成及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特医食品中的应用前景等展开了综述,为特医食品的开发提供信息资源及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医食品 超微粉碎技术 临床应用 生物利用率
下载PDF
山东省蔬菜供应链损耗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迟晓君 宋宜兆 +3 位作者 李宇 皇甫泽坤 岳凤丽 黄佳琪 《中国果菜》 2022年第5期78-84,共7页
山东省是蔬菜生产大省,本文主要调查了山东省蔬菜产业链的损耗情况,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及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蔬菜产业链损耗较大,从业人员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不高,相关意识较薄弱... 山东省是蔬菜生产大省,本文主要调查了山东省蔬菜产业链的损耗情况,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及环节,通过“线上+线下”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的蔬菜产业链损耗较大,从业人员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不高,相关意识较薄弱,参加的培训和学习不够,蔬菜产业链机制和结构不够完善,相关政策不明确。建议后期加快蔬菜产业人才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完善相应标准法规,加大蔬菜废弃物排放相关的惩处力度;加大科研力度,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蔬菜损耗率高及附加值低等技术难题;增加蔬菜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对蔬菜从业者的培训;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损耗 净菜 供应链 生产 流通 加工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纪苏桓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31期4-6,共3页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人们越发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持稳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探讨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人们越发关注食品质量安全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维持稳定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常见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探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检测效率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影响 措施
下载PDF
山东省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关系分析
15
作者 郭健 郭笃发 王明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4-112,共9页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其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约有一半地市高等教育规模在波动中呈现出...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06—2015年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其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约有一半地市高等教育规模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超过一半地市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倒"U"型波动态势;(2)呈现中高度耦合状态的地市占大多数,超过一半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大部分地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动态演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地市间的高等教育规模、城市化发展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差异格局明显且持续稳定,其高值地市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东翼;(4)高等教育规模对耦合协调度的优化作用远高于城市化,其中高校教师规模对于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大,而城市化的诸多指标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规模 城市化 耦合协调度 时空差异 山东省
下载PDF
高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训车间化”技能教学模式的探索
16
作者 于辉 赵敏 +1 位作者 邢艳霞 郝征红 《食品界》 2020年第7期119-120,共2页
“实训车间化”技能教学模式可实现院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对接,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实训车间化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食品专业第二课堂体系构建与实践
17
作者 陈宇航 毕文慧 郝征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第8期113-117,共5页
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食品专业为例,打造了双创能力培养平台、双创项目孵化平台和双创项目支持平台三个层次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逐层递进的培养了学生的双创能力,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成长需求,实... 构建完善的第二课堂体系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食品专业为例,打造了双创能力培养平台、双创项目孵化平台和双创项目支持平台三个层次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逐层递进的培养了学生的双创能力,满足学生差异化的成长需求,实现了双创能力培养的全覆盖;构建了涵盖师资、资源和组织制度三个方面的保障体系,确保第二课堂活的顺利开展;完善了第二课堂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和监督反馈提高学生双创活动质量、实现第二课堂活动的持续改进。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食品专业第二课堂体系构建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积极性、显著增加了学生的双创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双创 食品专业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8
作者 李丹 隋园园 +2 位作者 战东胜 陈庆敏 郝征红 《现代食品》 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探索与研究,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利转型。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应用型本科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薄膜包装对鲜切生菜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容慧 周娜 +5 位作者 魏雯雯 贾连文 王达 任紫烟 连欢 杨相政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薄膜包装对鲜切生菜货架期色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鲜切生菜的保鲜提供便捷高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厚度(20、30和40μm)的聚乙烯(PE)薄膜以及微孔PE薄膜包装鲜切生菜,于(4±1)℃条件下模拟货架8 d,以带孔P... 目的探究不同薄膜包装对鲜切生菜货架期色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鲜切生菜的保鲜提供便捷高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厚度(20、30和40μm)的聚乙烯(PE)薄膜以及微孔PE薄膜包装鲜切生菜,于(4±1)℃条件下模拟货架8 d,以带孔PE薄膜包装作为对照组,研究这5种薄膜包装对鲜切生菜货架期间表型、感官评分、质量损失率、袋内O_(2)和CO_(2)、色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可滴定酸、抗坏血酸(V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厚度的PE薄膜以及微孔PE薄膜包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鲜切生菜色泽的变化、质量损失率的上升以及营养成分的损失。其中,20μm薄膜和微孔膜包装可以显著抑制鲜切生菜质量损失率,a^(*)、b^(*)和MDA的升高,保持袋内较高的O_(2),并抑制CO_(2)的积累,减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感官评分的下降,进而维持较高的品质,延长货架期。与20μm薄膜相比,微孔膜会造成鲜切生菜相对较高的质量损失率。结论20μm厚度的PE薄膜更适合作为鲜切生菜保鲜的包装材料,可延长货架期2~3 d。本研究为鲜切生菜保鲜包装袋的选择提供依据,推动鲜切预制菜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生菜 薄膜包装 货架期 品质
下载PDF
基于HS-GC-IMS技术分析桑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学震 孙庆泽 +4 位作者 刘光鹏 马艳蕊 吕绪强 崔艳平 和法涛 《中国果菜》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 探究金花菌(Aspergillus chevalieri)在发酵桑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利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结合聚类分析(PCA),对不同发酵时间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发酵桑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共定性出45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9种、酮类8种、醚、烯和酸类各2种、烷烃和噻唑各1种。金花菌发酵后能使桑叶中苯甲醛甘油缩醛、硫丙醇、1-辛烯-3-醇、1-戊稀-3-酮和己醇等具有不良风味的挥发性物质减少或消失。同时,增加异丙基乙酸酯、3-羟基丁酸乙酯、甲酸丁酯、2-庚酮、γ-丁内酯、3-羟基-2-丁酮(乙偶姻)和4-甲基噻唑等具有水果和脂肪香气的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发酵桑叶风味改善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金花菌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