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对“鲁滨逊故事”的唯物史观考察
1
作者 杨睿轩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3-39,共7页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论证资本主义的普遍永恒性和天然合理性而时常以“鲁滨逊故事”为引子,把抽离社会历史性和脱离特定生产关系的“鲁滨逊”作为研究经济学的出发点。马克思通过对“鲁滨逊故事”的唯物史观审视,深刻分析了现实之人的...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论证资本主义的普遍永恒性和天然合理性而时常以“鲁滨逊故事”为引子,把抽离社会历史性和脱离特定生产关系的“鲁滨逊”作为研究经济学的出发点。马克思通过对“鲁滨逊故事”的唯物史观审视,深刻分析了现实之人的社会性,批判性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和暂时性,为人类瓦解和超越资本逻辑进而驶向自由人联合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鲁滨逊故事 商品拜物教 自由人联合体
下载PDF
运气平等主义与吸烟者的健康责任
2
作者 杨睿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21,共6页
作为一种以责任为导向的分配正义理论,运气平等主义主张吸烟者应自行承担自愿选择吸烟而造成的医疗成本责任,否则会对其他人不公平。吸烟者健康责任论虽然在道德直觉上极具吸引力,但却面临实践上的困难。以前瞻性责任为依据的事前投保... 作为一种以责任为导向的分配正义理论,运气平等主义主张吸烟者应自行承担自愿选择吸烟而造成的医疗成本责任,否则会对其他人不公平。吸烟者健康责任论虽然在道德直觉上极具吸引力,但却面临实践上的困难。以前瞻性责任为依据的事前投保或征税方案,可能遭遇道德风险或不能精准锁定目标人群等问题。以追溯性责任为依据的“罚当其责”方案,可能面临认识论或医学伦理等问题。从次优角度来看,以激励和预防为主的前瞻性责任比以指责和惩罚为主的追溯性责任更能产生促进健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者 运气平等主义 健康 前瞻性责任 追溯性责任
下载PDF
文化治理视域下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红兵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14-122,149,150,共11页
文化润疆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地区持续注入和长期濡化的过程,也是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特质的深切体认过程。文章认为,文化治理作为一种集理念、制度、机制和技术于一体的治理形式,是深刻理解文化润疆内涵的有效视角... 文化润疆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地区持续注入和长期濡化的过程,也是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性特质的深切体认过程。文章认为,文化治理作为一种集理念、制度、机制和技术于一体的治理形式,是深刻理解文化润疆内涵的有效视角,提供了一个厘析文化润疆所内蕴的多种复杂关系的分析框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治理观、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构成了文化润疆的理论基础。文化润疆的实践进路,在国家层面表现为基于国家治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在社会层面表现为基于多元共治的文化生态建设,在个体层面表现为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实践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治理 文化润疆 文化生态 日常生活
下载PDF
马克思商品概念的两次“术语革命”
4
作者 杨睿轩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2-29,共8页
商品不仅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逻辑开端,也是马克思建构其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支柱性概念。从物到商品、从商品到劳动力商品的过渡与进阶,马克思完成了商品概念的两次“术语革命”。透过第一次“术语革命”,马克思克服并厘清了古典政治... 商品不仅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逻辑开端,也是马克思建构其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支柱性概念。从物到商品、从商品到劳动力商品的过渡与进阶,马克思完成了商品概念的两次“术语革命”。透过第一次“术语革命”,马克思克服并厘清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商品认知上的缺陷与混乱,为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作了理论准备。透过第二次“术语革命”,马克思对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的历史规定性作了精准解剖,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秘密奠定了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术语革命 商品 劳动力商品
下载PDF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学术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红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37-150,共1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以科学回答“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这一根本性的民族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民族标识,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可以科学回答“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从何处来”这一根本性的民族根脉和源头问题,对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水平等具有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由传承意蕴、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和保障体系等构成,具体解决为何传承、由谁传承、传承什么、怎样传承以及如何保障等核心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建立良好的文化传承生态,以及加强现代话语体系、传播传承机制、实践养成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等建设,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机制 两个结合
下载PDF
文化润疆: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红兵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2期124-132,159,160,共11页
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新理论、新战略和新路径。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仅需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更需要文化润疆。文... 文化在社会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新理论、新战略和新路径。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仅需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更需要文化润疆。文章认为,文化润疆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文化进行治理,旨在新疆地区建立和畅通中华文化润泽机制,持续注入中华民族立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人心和精神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以文化进行治理,凸显文化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让文化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民族团结的黏合剂。文化润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文化治理理念、系统论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视野以及基于日常生活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文化治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系统框架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论新时代“大思政课”建构的基本原则与根本遵循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明生 张天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创新。它是在“三全育人”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教育实践基础上建构的具有总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特征的育人模式,有其特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在“大思政课”建构的...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创新。它是在“三全育人”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等教育实践基础上建构的具有总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特征的育人模式,有其特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在“大思政课”建构的现实运转中,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这既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构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大思政课”建构的根本遵循。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和根本遵循,有助于发挥大思政课的教育、凝聚、培育和激励功能,使受众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的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且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共产主义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城市建设的底色思维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渊 张明 《上海城市管理》 2020年第5期18-23,共6页
人民城市建设是一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时代课题,建设实践的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城市建设是一个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时代课题,建设实践的开展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建设理念实现了完美的契合。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的底色摆在首位。人民城市建设在立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发挥人的主体性特征,把握规律性、体现人文性、牢守生态性的建设导向,实现开放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城市 底色思维
下载PDF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雪芹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5期121-122,125,共3页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介绍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中的育人元素。从技术手段、改革方案的角度提出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介绍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总结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性教学中的育人元素。从技术手段、改革方案的角度提出了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实施路径,以期让学生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具有正确认知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思政建设 实施路径
下载PDF
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及措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春艳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7期87-89,共3页
根据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我国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措施。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使大学生学会应对死亡焦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每一天;减少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发生,帮助... 根据国内外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我国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措施。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使大学生学会应对死亡焦虑,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每一天;减少大学生轻生事件的发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真谛,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加重要的事情上。提出了开展好生命教育课程的措施:转变大学生对待死亡的思想观念,通过开展讲座、研讨会、体验活动等方式来宣传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必要性;建设一套系统的、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方面、多个维度进行讲授;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观看与生命相关的影片和视频、写遗嘱、情境模拟训练、课程心得体会交流等方式来让学生对死亡有一个初步体验。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倡导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生命教育课程 重要性 措施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资源利用研究——以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由俊勇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第10期54-56,共3页
生命成长历程对蒋廷黻近代史学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其中童年记忆、启蒙教育及留学经历对蒋廷黻史学观念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蒋廷黻史学思想兼具革命、外交及近代化三重叙事结构,体现挫折疏导教育、民族振兴情怀和个人理性启蒙... 生命成长历程对蒋廷黻近代史学思想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其中童年记忆、启蒙教育及留学经历对蒋廷黻史学观念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蒋廷黻史学思想兼具革命、外交及近代化三重叙事结构,体现挫折疏导教育、民族振兴情怀和个人理性启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廷黻 史学思想 成长理路 价值内蕴
下载PDF
乡村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哲思
12
作者 孙宗魁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I0013-I0013,共1页
以农业为基础繁衍生息的我国,历来将广袤乡村及黎民百姓视为立国之本。近年来,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火如荼,青年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负起重要历史任务,他们投身乡村一线,开启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伟大序幕。中国... 以农业为基础繁衍生息的我国,历来将广袤乡村及黎民百姓视为立国之本。近年来,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火如荼,青年群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负起重要历史任务,他们投身乡村一线,开启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伟大序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自20世纪60年代起深入国内外开展调研和区域比较研究,并在2004年成立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他从未停息带领青年学生团队开展下乡支农活动。温铁军教授结合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学员社会实践及认知,将乡村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哲思集聚为《乡建笔记:新青年与乡村的生命对话》一书,并经东方出版社于2020年2月出版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 温铁军 精准扶贫 东方出版社 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 青年群体
原文传递
民办应用型高校“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及反思
13
作者 于波 张柏琦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5期4-6,9,共4页
民办应用型高校具有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引领地方社会发展的办学目的,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理念。从实践教学和专题教学两个方面,论述了民办应用型高校“纲要”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民办应用型高校“纲要”课程教学改... 民办应用型高校具有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引领地方社会发展的办学目的,同时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理念。从实践教学和专题教学两个方面,论述了民办应用型高校“纲要”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民办应用型高校“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体体现在思政课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使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民办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育意义重大;民办应用型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完善,使探讨民办应用型高校“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势在必行。提出了民办应用型“纲要”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应从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引领地方发展的层面考虑,使其符合民办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的,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 应用型高校 纲要 教学改革 综述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必要性与策略
14
作者 孙宗魁 《文教资料》 2021年第6期103-104,共2页
目前,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显著提升。作为社会发展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思政教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本文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内涵和必要性,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考... 目前,我国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视度显著提升。作为社会发展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思政教育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着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本文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内涵和必要性,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社会课堂、考核评价等维度,提出具体的进课堂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进课堂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机融入“纲要”课教学
15
作者 孙宗魁 《文教资料》 2020年第31期84-85,共2页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促进国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确保二者相互融通、相互协调。把传统文化融入"纲要"课...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促进国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应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确保二者相互融通、相互协调。把传统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纲要"课建设与发展的教学资源,譬如儒商文化、大同思想、民本精神、士大夫精神等。本文结合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纲要"课与传统文化的契机,提出融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纲要”课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16
作者 商健健 由俊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32期28-29,共2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弘扬中国文化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亟须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深入分析主流...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化改革。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对弘扬中国文化与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亟须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深入分析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加强文化自信,探寻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切实维护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文章深入分析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精准施策,以夯实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可行性路径 意识形态领域 马克思主义信仰 全面深化改革 弘扬中国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精准施策
原文传递
鲁中地区三德范村历史文化研究
17
作者 于波 叶政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三德范村是鲁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龙王”“禹王”共同组成了该村的水神文化体系。“龙王”司职降雨,“禹王”司职治水。“龙王”与“禹王”从职能角度而言无疑是相互矛盾的,但却共同存在于三德范村。这种共存与... 三德范村是鲁中地区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其中“龙王”“禹王”共同组成了该村的水神文化体系。“龙王”司职降雨,“禹王”司职治水。“龙王”与“禹王”从职能角度而言无疑是相互矛盾的,但却共同存在于三德范村。这种共存与该村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而后在历史变迁中,该村出现“禹王”地位逐渐抬升,龙王走向衰落的现象。这与自然灾害频发、水利工程修建等因素有关。三德范村水神故事反映着社会表相与社会本相之间的一种关系,社会表相反映出社会本相,强化了社会本相,却并没有掩盖这样一种社会本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水神 传统村落 鲁中地区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 水利工程 职能角度
下载PDF
基于上瘾模型打造高校“网红思政”课初探
18
作者 槐克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2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几乎消失殆尽,线上的优质内容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渐趋泛滥。在这样严峻的大趋势下,任何内容制作方都不得不被迫落入争夺用户时间的竞技场,必须要依靠成熟、稳定、高效的方法论才能顺利实现线上突围。那么... 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几乎消失殆尽,线上的优质内容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渐趋泛滥。在这样严峻的大趋势下,任何内容制作方都不得不被迫落入争夺用户时间的竞技场,必须要依靠成熟、稳定、高效的方法论才能顺利实现线上突围。那么,上瘾模型就是其中一种在抢时逐鹿中脱颖而出的高效工具,已经帮助过很多教育知识类互联网产品成功孵化。因此,文章就以教育知识类互联网产品为竞品,分析其利用上瘾模型的经验和教训,为高校建设“网红思政”课提供有益借鉴和可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上瘾模型 竞品分析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信哲 王明星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40-48,M0004,M0005,共11页
“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因性要素,其萌发及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夏代的“王天下”观念,经孔夫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政治体制的建立,逐渐形成为一种较完善的传统... “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基因性要素,其萌发及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夏代的“王天下”观念,经孔夫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秦汉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制政治体制的建立,逐渐形成为一种较完善的传统政治思想理念。这种大一统思想,有助于中国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过程的促成与深化,推动了中国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培育并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接受美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新视角
20
作者 贾强 陈懿范 《教育探索》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指征。高校应直面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接受特质,提升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内驱力和创造力,可借鉴并移植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接受者中心”“主体塑造”“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第二... 学生对课程的获得感是衡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指征。高校应直面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接受特质,提升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动性、内驱力和创造力,可借鉴并移植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接受者中心”“主体塑造”“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第二文本”等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反馈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路径,以主体视角审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成效,以美学感知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获得感 思政课 教学实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