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基添加剂调质石灰石用于O_2/CO_2燃煤脱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辉 韩奎华 +1 位作者 刘洪涛 路春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共5页
利用水平高温管式炉实验装置探讨了O2/CO2气氛下铁基添加剂调质石灰石燃烧中脱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铁基添加剂能改善石灰石的脱硫性能,950℃时氧化铁与二茂铁分别可以将石灰石的脱硫率由56.57%提高到61.97%和70.46%;铁基调质石灰石的... 利用水平高温管式炉实验装置探讨了O2/CO2气氛下铁基添加剂调质石灰石燃烧中脱硫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铁基添加剂能改善石灰石的脱硫性能,950℃时氧化铁与二茂铁分别可以将石灰石的脱硫率由56.57%提高到61.97%和70.46%;铁基调质石灰石的脱硫性能受温度、钙铁摩尔比以及煤的含硫量的影响,850℃至950℃燃烧温度内,石灰石的脱硫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氧化铁与二茂铁调质石灰石均在钙铁摩尔比为20时取得最大脱硫率。铁基添加剂可以改善煤的着火和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 铁基添加剂 脱硫
下载PDF
氯元素对燃煤烟气脱汞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喻敏 董勇 +1 位作者 王鹏 马春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0-1614,1619,共6页
燃煤电厂是最主要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氯元素对汞的形态转化及脱除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燃煤电厂汞的释放特性和现有控制技术,从氯元素作为烟气组分、活性炭改性物以及燃料添加剂这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氯对汞排放控制的影响。... 燃煤电厂是最主要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氯元素对汞的形态转化及脱除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燃煤电厂汞的释放特性和现有控制技术,从氯元素作为烟气组分、活性炭改性物以及燃料添加剂这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氯对汞排放控制的影响。首先氯化氢作为烟气组分,对单质汞向氧化态汞的形态转化有促进作用,这有利于现有除尘、脱硫装置对烟气汞的脱除。含氯化合物改性活性炭吸附剂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这能有效提高吸附剂对汞的吸附性能。氯化物作为燃煤添加剂也能有效促进烟气汞的氧化和脱除,其中氯元素在湿法脱硫废水中富集,如何把其利用到烟气汞的脱除对开发高效脱汞技术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比较了以上3种氯添加方案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深入研究氯元素对汞作用机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脱除 氯元素 烟气 活性炭 添加剂
下载PDF
烟气脱硫活性炭微波再生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立强 蒋海涛 +1 位作者 马春元 董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66-1371,共6页
研究了烟气脱硫活性炭的微波再生特性。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元素分析、Boehm滴定表征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吸附烟气中SO2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再生功率越高,SO2再生曲线越窄,峰... 研究了烟气脱硫活性炭的微波再生特性。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元素分析、Boehm滴定表征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微波再生对活性炭吸附烟气中SO2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再生功率越高,SO2再生曲线越窄,峰值浓度越高,有利于载硫活性炭的解吸和高浓度再生气的获取。微波再生对活性炭起到了活化作用,使活性炭的孔结构变狭长。随着微波再生功率的提高,活性炭的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增加,酸性官能团含量上升,碱性官能团含量下降。100W再生后,活性炭再生不完全,残留的H2SO4影响了活性炭的吸附,活性炭的SO2吸附性能下降。200、300、400W工况下,活性炭的SO2吸附容量均得到提高,且随着再生功率的提高,活性炭的碱性官能团含量上升,微孔比表面积、微孔孔容增加,SO2吸附性能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再生 孔隙结构 表面官能团 SO2
下载PDF
粉状活性炭流化床吸附SO_2的实验研究及吸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立强 蒋海涛 +2 位作者 李兵 陈磊 马春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对粉状活性炭在循环流化床内的脱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化学特性对脱硫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S摩尔比是影响脱硫率的重要参数,随着C/S摩尔比的增加,脱硫率迅速增加,但其吸附速率迅速下降;粉状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 对粉状活性炭在循环流化床内的脱硫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化学特性对脱硫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S摩尔比是影响脱硫率的重要参数,随着C/S摩尔比的增加,脱硫率迅速增加,但其吸附速率迅速下降;粉状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但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迅速衰减,12 s后基本不再具备吸附能力;采用Bangham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状活性炭 流化床 吸附动力学 脱硫
下载PDF
煤粉混合杨木屑再燃脱硝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熊志波 牛胜利 +3 位作者 高攀 韩奎华 甄天雷 路春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利用多功能脱硝实验平台,在典型再燃脱硝工况下,研究了煤粉混合杨木屑的脱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粉混杨木屑能提高煤粉再燃脱硝效率,在再燃比为20%的工况下,杨木屑的加入使烟煤和褐煤的脱硝率分别提高了35%和14%;混合燃料中... 利用多功能脱硝实验平台,在典型再燃脱硝工况下,研究了煤粉混合杨木屑的脱硝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煤粉混杨木屑能提高煤粉再燃脱硝效率,在再燃比为20%的工况下,杨木屑的加入使烟煤和褐煤的脱硝率分别提高了35%和14%;混合燃料中煤与杨木屑的最佳比例为1:1;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6时混合燃料获得最高的脱硝效率;随着再燃温度的升高,混合燃料脱硝效率先减少后增大;混合燃料最佳再燃比和再燃区停留时间分别为20%和0.81s。再燃比为20%的典型工况下,煤粉混杨木屑再燃脱硝效率达到5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杨木屑 再燃 脱硝特性
下载PDF
磷酸二氢铵脱除气相氯化钾的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韩奎华 齐建荟 +1 位作者 李辉 路春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93-1098,共6页
脱除生物质燃烧中气相氯化钾,有助于消除受热面的积灰和腐蚀。采用热力学化学平衡分析方法探索了磷酸二氢铵脱除气相氯化钾的反应特性,考察了温度和化学计量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在700~950℃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将气相氯化... 脱除生物质燃烧中气相氯化钾,有助于消除受热面的积灰和腐蚀。采用热力学化学平衡分析方法探索了磷酸二氢铵脱除气相氯化钾的反应特性,考察了温度和化学计量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在700~950℃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将气相氯化钾主要转化为磷酸氢二钾。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沉降炉实验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物相分析,探索了磷钾摩尔比、停留时间、温度对磷酸二氢铵脱除氯化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停留时间以及磷钾摩尔比均可以促进KCl的脱除,停留时间3 s,磷钾摩尔比为1时,700~1000℃下的反应产物中未检测到物相KCl,而生成了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偏磷酸钾、焦磷酸钾、磷酸钾铵、磷酸二氢铵钾等产物。结果有助于深入研究磷酸二氢铵用于脱除燃烧中碱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烧 氯化钾 磷酸二氢铵 脱除
下载PDF
CaCl_2添加对热解煤中汞析出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董勇 喻敏 +6 位作者 王鹏 张梦泽 睢辉 崔琳 张立强 徐夕仁 马春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程序升温热解反应装置上,研究了低氯煤中添加不同氯含量(质量分数0.1%、0.3%、0.5%)的CaCl2对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汞析出的关键因素;随着氯添加量的增加,Hg2+析出比例呈上升趋势,且汞的最佳析出温... 在程序升温热解反应装置上,研究了低氯煤中添加不同氯含量(质量分数0.1%、0.3%、0.5%)的CaCl2对煤热解过程中汞析出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汞析出的关键因素;随着氯添加量的增加,Hg2+析出比例呈上升趋势,且汞的最佳析出温度降低,汞的释放率也有所降低;随着热解气氛中O2比例的增加,Hg2+比例也略有增加;较高的升温速率能加快汞的释放,也能提高Hg2+的比例。低氯煤中添加氯化钙能够强化单质汞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L2 热解
下载PDF
基于机械蒸汽压缩的燃煤烟气余热及水回收系统 被引量:11
8
作者 闫敏 李玉忠 马春元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5-762,共8页
利用烟气温湿图对回收原理进行解释,提供了计算回收量和评价系统性能的方法,结合某300 MW燃煤机组计算了烟气余热和水回收量,优化了系统性能,并对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00 MW燃煤机组,当烟气温度由50℃降低至30℃时,可... 利用烟气温湿图对回收原理进行解释,提供了计算回收量和评价系统性能的方法,结合某300 MW燃煤机组计算了烟气余热和水回收量,优化了系统性能,并对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00 MW燃煤机组,当烟气温度由50℃降低至30℃时,可回收净化水的质量流量为81.4t/h,用于脱硫系统补水基本实现"零水耗";可回收热量为65.2 MW,经蒸汽压缩机提质后可输出热量为67.6MW,系统性能系数为21.5;在增加投资8 650万元的基础上,扣除烟气再热所需热量后,用于集中供热的静态回收期为3.87a,年增加净收益达1 223.1万元,具有良好的节能、节水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烟气 余热利用 水回收
下载PDF
动态旋风分离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于洲 马春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84-1690,1696,共8页
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对于粒径10μm以下颗粒,分离效率较低。本文对普通旋风分离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带有旋转叶片的动态旋风分离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 k-ε模型与RSM模型相结合的算... 旋风分离器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但对于粒径10μm以下颗粒,分离效率较低。本文对普通旋风分离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带有旋转叶片的动态旋风分离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 k-ε模型与RSM模型相结合的算法,颗粒相与气相之间采用以欧拉-拉格朗日气固两相流耦合思想为基础的DPM模型进行模拟,主要研究了装置内部流场和颗粒分离效率与进口气速和转子转速之间的关系,并与实验中通过静电低压悬浮颗粒取样器(ELPI)获得的装置分离效率进行了对比。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装置切向速度场中转子部分的切向速度主要由叶片转速决定,转子外部区域的切向速度则主要由进口气速决定,且在一定的转速和进口气速下,动态旋风分离器对粒径在5μm以上的颗粒有良好的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分离 离心 动态旋风分离器
下载PDF
燃煤烟气盐泥湿法脱硫系统中垢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琳 李林 +3 位作者 马鸿良 张家明 董勇 马春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54-1558,共5页
针对盐泥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出现的结垢问题,采用XRD、SEM、EDS等对盐泥及垢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泥颗粒主要以团聚物形态存在,粒径小且对脱硫有利的化合物含量高,非常适合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烟道垢与... 针对盐泥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出现的结垢问题,采用XRD、SEM、EDS等对盐泥及垢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盐泥颗粒主要以团聚物形态存在,粒径小且对脱硫有利的化合物含量高,非常适合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烟道垢与塔内垢的表观结构显著不同,与塔内垢相比,烟道垢厚度较小,表面光滑且质地紧密。两者微观结构也有显著差异,烟道垢以菱形结晶体为主,结晶比较完整,晶体间排列紧密;塔内垢以柱状或块状结晶体为主,间杂有较多不规则小晶粒,结晶体大小不一且排列散乱,不规则小晶粒中SiO2含量相对较高。两种垢的主要成分均是CaSO4.2H2O和CaSO4.0.15H2O,形成原因与CaSO4的过饱和析出以及所处位置有关,盐泥自身含有的Si、Mg元素对垢的形成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泥 湿法烟气脱硫 塔内垢 烟道垢
下载PDF
降温凝膜影响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静 常景彩 +3 位作者 王翔 徐纯燕 李泽宇 马春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00-1204,共5页
为了探究降温凝膜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对模拟烟气(过饱和湿烟气)在静电除尘器前后的颗粒物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降温幅度下凝结相变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并着重关注细... 为了探究降温凝膜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对模拟烟气(过饱和湿烟气)在静电除尘器前后的颗粒物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降温幅度下凝结相变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并着重关注细颗粒物。研究结果表明:降温幅度增大,细颗粒物核化凝结长大,发生凝并、团聚,粒径明显变大;降温凝膜后,静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明显增强;降温5℃与降温0℃时对比,PM10的质量脱除效率提高约30百分点。降温幅度为4℃时,PM2.5的质量总脱除效率和数量总脱除效率分别已达到73.09%、67.44%。考虑到降温成本,实际应用中,降温幅度选择4℃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饱和湿烟气 颗粒物 凝膜 异质核化 脱除效率
下载PDF
动态旋风分离装置分离效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洲 马春元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5,127,共5页
对普通旋风分离器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带有旋转叶片的逆流式动态旋风分离装置,并对其分离效率进行了实验和理论计算。结合Alexander准自由涡模型、Barth平衡轨道模型及Chmielniak和Bryczkowski对顺流动态旋风分离器的研究,获得了装置的... 对普通旋风分离器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带有旋转叶片的逆流式动态旋风分离装置,并对其分离效率进行了实验和理论计算。结合Alexander准自由涡模型、Barth平衡轨道模型及Chmielniak和Bryczkowski对顺流动态旋风分离器的研究,获得了装置的理论分离效率的计算方法,并与实验中通过静电低压旋风颗粒取样器(ELPI)获得的分离效率进行了对比及修正。修正后的理论解与实验获得的分离效率偏差在5%以内,理论方法对装置的分离效率能够进行准确的预测,同时实验数据表明,该种设备分离效率随入口气速和旋转叶片转速的提高而增强,且该装置对于5μm以上的颗粒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旋风分离器 分离效率 理论模型
下载PDF
基于钙循环的燃煤电站捕集CO_2系统模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英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钙循环法适用于燃煤电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捕集CO2新型系统,把该CO2捕集系统分成4个子系统:煤气化子系统、燃气子系统、钙循环捕集CO2子系统、余热锅炉及汽水循环子系统。采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热力学建... 提出一种基于钙循环法适用于燃煤电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捕集CO2新型系统,把该CO2捕集系统分成4个子系统:煤气化子系统、燃气子系统、钙循环捕集CO2子系统、余热锅炉及汽水循环子系统。采用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热力学建模和模拟。结果表明,在CO2捕集效率为90%时,在一定钙基吸收剂流量参数下该CO2捕集系统的净效率可达41.81%。氧碳物质的量比和汽碳物质的量比对气化炉煤气中的CO、H2和CH4体积分数有重要影响。随着氧碳比和汽碳比的增加,煤气热值和CO2捕集系统净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为了保持较高的系统净效率,氧碳比应小于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循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CO2捕集 系统模拟
下载PDF
某发电企业660 MW燃煤机组脱硫吸收塔流场优化模拟研究
14
作者 郭俊海 袁洪涛 +5 位作者 武彬 靳振宇 王亮 张其龙 李兵 董勇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262-268,共7页
为某发电企业660 MW燃煤机组脱硫吸收塔提效改造提供设计依据,对吸收塔入口烟道到机组外排口烟囱整个烟气系统开展了CFD流场优化研究。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脱硫塔内气液流体的流动特性,在100%机组负荷下研究了导流板设计、均流板... 为某发电企业660 MW燃煤机组脱硫吸收塔提效改造提供设计依据,对吸收塔入口烟道到机组外排口烟囱整个烟气系统开展了CFD流场优化研究。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脱硫塔内气液流体的流动特性,在100%机组负荷下研究了导流板设计、均流板结构参数、喷淋层喷嘴布置、除雾器布置以及吸收塔出口形式对吸收塔内速度场分布及压力损失情况。模拟结果表明:脱硫塔入、出口烟道烟气流速Cv值分别为12.62%,12.9%,均满足<15%的技术要求,整个喷淋层区域的速度分布均匀度系数均值为0.26,符合<30%的预期目标,虽然喷淋层入口、喷淋层间的等截面速度分布均匀度系数均略高于<30%的预期目标,但大致在工程允许范围内,脱硫塔顶层烟气流速均小于7 m/s。在100%机组负荷下,脱硫塔主体系统阻力损失为2177 Pa。经过优化,脱硫塔内流场分布已较为均匀,局部流速偏差较小,脱硫塔入口无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湿法脱硫 结构优化 导流板 速度分布 阻力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单质汞吸附与氧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睢辉 张梦泽 +1 位作者 董勇 王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82-1588,1595,共8页
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实现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吸附与氧化。本文概述了汞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相关理论和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机理,结合碳基和非碳基吸附剂相关吸附特性的研究现状,对汞的吸附机理进行... 燃煤电厂汞排放控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实现燃煤烟气中汞的脱除涉及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吸附与氧化。本文概述了汞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相关理论和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机理,结合碳基和非碳基吸附剂相关吸附特性的研究现状,对汞的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回顾了SCR、碳基、以及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三种常见催化剂对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性能并总结了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指出吸附剂表面活性位是决定其对汞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异相反应是单质汞氧化的重要途径,吸附和氧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同催化剂不同气氛下氧化机理不同。并提出通过氯化物等物质改性能够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深入研究汞的异相反应机理并开发经济有效的汞脱除方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吸附 氧化
下载PDF
CaCl_2改性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氧化汞的实验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睢辉 张梦泽 +3 位作者 董勇 李志强 肖冬冬 王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4469-4475,共7页
基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氧化受煤中氯含量的限制,提出利用氯化钙改性SCR催化剂促进单质汞的氧化。在固定床实验台上研究了不同氯化钙添加量下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氧化性能,进而利用基... 基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氧化受煤中氯含量的限制,提出利用氯化钙改性SCR催化剂促进单质汞的氧化。在固定床实验台上研究了不同氯化钙添加量下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氧化性能,进而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理论方法计算了单质汞在催化剂以及改性后的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单独的SCR催化剂对单质汞的氧化效果很小,氧化效率仅为7%,添加1%的氯化钙后氧化效率提高到79%。进一步的理论计算表明,氯化钙中的氯容易与V2O5表面的氧结合,起到改性SCR催化剂的作用,而Hg0在改性后的V2O5表面可以生成稳定的HgCl,其中HgCl一部分脱附到烟气中,一部分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有利于单质汞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原文传递
电石渣在燃煤电厂脱硫工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小虎 吴葵霞 +2 位作者 吴德华 张其龙 董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40-148,共9页
近年来,电石渣在燃煤电厂干法脱硫工艺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多进展,但在湿法脱硫的应用中仍存在消溶特性差、亚硫酸钙氧化率低、石膏脱水困难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大规模推广。本文从电石渣的理化性质出发,分析了孔隙结构、反应温度、Ca/S... 近年来,电石渣在燃煤电厂干法脱硫工艺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多进展,但在湿法脱硫的应用中仍存在消溶特性差、亚硫酸钙氧化率低、石膏脱水困难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大规模推广。本文从电石渣的理化性质出发,分析了孔隙结构、反应温度、Ca/S摩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电石渣作为脱硫剂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及运行的影响,结合电石渣的消溶特性、浆液氧化特性及石膏脱水特性,分析了电石渣在湿法脱硫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电石渣为原料,利用燃煤机组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生产石灰石浆液的工艺路线,并在2×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中进行了可行性试验,当Ca(OH)2纯度≥95%时,合理的污泥掺配比例区间为50%~70%,所产石膏达到了二级石膏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渣 干法脱硫 湿法脱硫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
下载PDF
固定污染源烟气比对监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淼 王增国 +2 位作者 刘常永 董勇 秦明臣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56-58,共3页
固定源烟气对比监测是保证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不规范、手工监测抗干扰能力较差、烟气预处理效果不稳定及监测点位差异影响监测结果比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固定源烟气对比监测是保证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有效性审核比对监测过程中存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安装不规范、手工监测抗干扰能力较差、烟气预处理效果不稳定及监测点位差异影响监测结果比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规范环境监测点位的布置,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确定适合的监测技术方法,研发完善的烟气预处理设施以及建立健全的自动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监测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固定源烟气
下载PDF
燃煤烟气中Cr_(2)O_(3)生成及其在CaO的吸附研究
19
作者 汤吉昀 陈娟 +2 位作者 张肖阳 崔琳 董勇 《煤质技术》 2021年第5期15-22,共8页
煤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痕量重金属,其中铬元素因其剧毒性而易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铬作为5种重点污染防控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研究其在烟气氛围下的形态转化规律和在CaO的吸附特性则对其进一步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煤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多种痕量重金属,其中铬元素因其剧毒性而易对人体及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铬作为5种重点污染防控的重金属元素之一,研究其在烟气氛围下的形态转化规律和在CaO的吸附特性则对其进一步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烟气中Cr、CrO与O_(2)均相生成Cr_(2)O_(3)的反应机理,和Cr_(2)O_(3)在CaO(001)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和CrO均相生成Cr_(2)O_(3)的最大反应能垒分别是12.048 Kcal/mol和12.270 Kcal/mol,该反应在烟气中均易发生。在500 K~2000 K温度下,Cr与O_(2)反应生成CrO、CrO_(2)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处于较高水平,正向反应进行完全。而CrO到CrO_(2)存在2个过渡态,其中TS2为速控步骤,反应进行较慢,正向进行不完全。CrO与CrO_(2)生成Cr_(2)O_(3)是物理吸附过程,不需要克服能垒即可自发进行,所以Cr_(2)O_(3)是燃煤烟气中主要的存在形式。Cr反应生成Cr_(2)O_(3)的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较大,但始终大于105,可认为是单向反应。CrO反应生成Cr_(2)O_(3)的平衡常数也明显受到温度的影响,在低温阶段平衡常数较大,反应物转化率高,当温度超过1700 K,平衡常数很小,反应进行不完全。因此可知,Cr向Cr_(2)O_(3)转化的路径较易发生,是燃煤烟气中Cr_(2)O_(3)生成的主要途径。同时,研究发现Cr_(2)O_(3)在CaO(001)表面吸附后,Cr与吸附底物表面O形成了Cr-O共价键,为化学吸附。因此,利用钙基吸附剂对烟气中铬的固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密度泛函 氧化钙 吸附 反应能垒 平衡常数 反应物转化率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强化臭氧氧化降解含酚废水
20
作者 宋占龙 汤涛 +4 位作者 潘蔚 赵希强 孙静 毛岩鹏 王文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14-4623,共10页
为了降解毒性强的含酚工业废水,本文将微纳米气泡与臭氧氧化法相结合,探究了处理温度、溶液pH、苯酚初始浓度和臭氧浓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气泡,微纳米气泡破裂可诱导产生更多的·OH,弥补了臭氧传质效率低和氧... 为了降解毒性强的含酚工业废水,本文将微纳米气泡与臭氧氧化法相结合,探究了处理温度、溶液pH、苯酚初始浓度和臭氧浓度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气泡,微纳米气泡破裂可诱导产生更多的·OH,弥补了臭氧传质效率低和氧化性不足等缺点,使反应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明显提高,并在苯酚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相比于臭氧氧化法,苯酚降解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提升臭氧浓度、溶液pH及降低苯酚初始浓度均可促进反应体系中生成更多的·OH,进而提升除酚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分析了苯酚降解的可能路径。总体而言,微纳米气泡结合臭氧氧化法是一种有潜力的除酚技术,研究结果对此技术在工业废水降解中的应用和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微纳气泡 臭氧氧化 苯酚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