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温凝膜影响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静 常景彩 +3 位作者 王翔 徐纯燕 李泽宇 马春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00-1204,共5页
为了探究降温凝膜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对模拟烟气(过饱和湿烟气)在静电除尘器前后的颗粒物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降温幅度下凝结相变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并着重关注细... 为了探究降温凝膜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采用电称低压冲击器对模拟烟气(过饱和湿烟气)在静电除尘器前后的颗粒物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特征,研究了不同降温幅度下凝结相变对颗粒物脱除特性的影响,并着重关注细颗粒物。研究结果表明:降温幅度增大,细颗粒物核化凝结长大,发生凝并、团聚,粒径明显变大;降温凝膜后,静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明显增强;降温5℃与降温0℃时对比,PM10的质量脱除效率提高约30百分点。降温幅度为4℃时,PM2.5的质量总脱除效率和数量总脱除效率分别已达到73.09%、67.44%。考虑到降温成本,实际应用中,降温幅度选择4℃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饱和湿烟气 颗粒物 凝膜 异质核化 脱除效率
下载PDF
烟气调质过程中天然碱的碳酸化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浩东 张淑慧 +3 位作者 张立强 王志强 崔琳 董勇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实验台上,研究了烟气调质天然碱过程中天然碱的碳酸化特性,考察反应前后天然碱表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反应温度、CO_2和水分体积分数对天然碱碳酸化反应的影响,并借助失活模型对天然碱的碳酸化过程进行了反应动力学模拟.结... 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实验台上,研究了烟气调质天然碱过程中天然碱的碳酸化特性,考察反应前后天然碱表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反应温度、CO_2和水分体积分数对天然碱碳酸化反应的影响,并借助失活模型对天然碱的碳酸化过程进行了反应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碳酸化反应后天然碱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反应后天然碱结构疏松,内部孔隙增多;反应温度的降低提高了天然碱碳酸化的反应速率常数,使得天然碱的碳酸化反应加快,反应温度分别为50℃、60℃和70℃时,天然碱的转化率分别为50%、31%,和24%;随着水分体积分数的增加天然碱的转化率迅速增加,当水分体积分数为4%时,天然碱的最高转化率仅为10%,而当水分体积分数为20%时,最高转化率可达52%;CO_2体积分数的增加也显著提高了反应速率常数,促进碳酸化反应的进行;失活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天然碱的碳酸化过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碱 烟气 CO2 碳酸化 失活模型
下载PDF
基于微波诱导定向加热的污泥新型热解方法能耗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超前 王文龙 +4 位作者 李哲 孙静 宋占龙 赵希强 毛岩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8-176,共9页
针对现有污泥热解技术耗时耗能、炭性能受限等难题,提出微波诱导协同热解的新型技术思路,即仅先用常规初级热解获得微波强化吸收的热解基体,再用微波诱导其高能位点效应,以期低能耗制备较高性能的污泥炭。对样品进行介电特性、工业分析... 针对现有污泥热解技术耗时耗能、炭性能受限等难题,提出微波诱导协同热解的新型技术思路,即仅先用常规初级热解获得微波强化吸收的热解基体,再用微波诱导其高能位点效应,以期低能耗制备较高性能的污泥炭。对样品进行介电特性、工业分析等多种测试,在简要分析并验证该思路可行的基础上,探寻其能耗机制,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通过常规700℃热解10min的热解基体,介电特性提高约22%,可在微波900W中5min升高到平均900℃;不仅提高炭性能,而且比常规700℃热解60min节能省时达50%以上,这主要归因于对热解过程整体用时的显著缩减与微波能的高效利用。研究思路为低能耗制备高附加值污泥炭奠定工艺应用基础,有望实现污泥大规模资源化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处理 热解 辐射 市政污泥 微波诱导协同热解 节能
下载PDF
湿法脱硫浆液的真空蒸馏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洪永强 陈桂芳 +1 位作者 毛岩鹏 马春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61-2568,共8页
湿法脱硫系统耗水量大,大量水分随净烟气流失,本文拟利用真空蒸馏的方式降低脱硫浆液温度,回收烟气中水分及潜热,达到节能、节水、提高脱硫效率等多重目的。实验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了不同蒸发温差、冷却水温、蒸发压力下脱硫浆液的蒸... 湿法脱硫系统耗水量大,大量水分随净烟气流失,本文拟利用真空蒸馏的方式降低脱硫浆液温度,回收烟气中水分及潜热,达到节能、节水、提高脱硫效率等多重目的。实验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了不同蒸发温差、冷却水温、蒸发压力下脱硫浆液的蒸馏特性、冷凝水品质及不凝气体释放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蒸发率在0.07~0.77之间,随着蒸发温差的升高呈线性升高趋势,随蒸发压力和冷却水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冷凝水p H为8.14~8.33,随蒸发压力、蒸发温差及冷却水温的升高均未呈现明显规律,总体变化很小;氨氮浓度变化不大,在1.25~5.26mg/L之间,随着蒸发压力、蒸发温差的升高略有升高,随着冷却水温的升高变化不大;SⅣ浓度在6.13×10^(–4)~7.78×10^(–4)mol/L之间,随蒸发温差及冷却水温的升高而升高,随蒸发压力的增加略有降低;冷凝水中的总碱度主要以HCO_3~–的形式存在,在10.3~20.7mg/L之间,随着蒸发温差和蒸发压力的升高逐渐升高,随着冷却水温的升高不断降低;产生单位体积冷凝水释放的NH_3量随着蒸发压力和冷却水温的升高不断增加,随蒸发温差的增加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脱硫 真空蒸馏 蒸发温差 冷却水温 蒸发压力
下载PDF
热风和微波干燥对煤泥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闫业成 井传明 +4 位作者 宋占龙 赵希强 王文龙 毛岩鹏 孙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22-127,共6页
采用热风和微波两种方式对煤泥进行干燥处理,从主要组分、燃烧特性和水分复吸特性等方面对煤泥干燥产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工业分析对比了干燥前后煤泥主要组分的变化,发现两种煤泥干燥过程中煤泥的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采用热风和微波两种方式对煤泥进行干燥处理,从主要组分、燃烧特性和水分复吸特性等方面对煤泥干燥产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工业分析对比了干燥前后煤泥主要组分的变化,发现两种煤泥干燥过程中煤泥的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原煤泥和两种煤泥干燥产品的燃烧特性,发现除了失水阶段,3种煤泥样品的热重曲线没有较大差异,3种样品的燃烧特性指数十分接近。最后探究了两种干燥方式下煤泥干燥产品的水分复吸特性,发现环境湿度和煤泥含水率对水分复吸特性有显著影响,而干燥方式对水分复吸特性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 燃烧特性 水分复吸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