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电生理观察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慧玲 陈诗鸿 +4 位作者 张丽 倪一虹 孙福敦 赵忠红 张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56-658,共3页
目的 采用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 ,并进行电生理观察。方法  339例 DPN的病人 ,分为试验组、静注组(刺五加静脉输注组 )、电疗组和对照组 ,均常规糖尿病治疗。试验组 ( 87例 )采用刺五加浸液经皮离子导入治疗 ... 目的 采用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DPN) ,并进行电生理观察。方法  339例 DPN的病人 ,分为试验组、静注组(刺五加静脉输注组 )、电疗组和对照组 ,均常规糖尿病治疗。试验组 ( 87例 )采用刺五加浸液经皮离子导入治疗 ,静注组 ( 82例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输注 ,电疗组 ( 91例 )病变局部皮肤应用直流电疗法 ,对照组 ( 79例 )常规抗凝、扩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对四组病人进行临床症状观察 ,同时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SCV)及运动末端潜伏期 ( ML P) ,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疗效对照。结果  ( 1 )试验组各临床症状好转率均在 90 %以上 ,其中肢体疼痛、麻木、发凉好转率达 1 0 0 % ;静注组好转率平均 59.2 % ;电疗组好转率平均 6 0 % ;对照组好转率平均 2 4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1 ,P<0 .0 5)。 ( 2 )试验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的 SCV及 ML P较静注组、电疗组和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自身对照及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 P<0 .0 1 )。( 3)四组治疗后血糖 (空腹及餐后 2 h)、糖化血红蛋白 ( Hb A1 c)、肝肾功能、血脂及血流变学检测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但组间比较无差别。结论 刺五加浸液经皮肤离子导入治疗 DPN,可明显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离子导人 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电生理 DPN 植物神经
下载PDF
电生理检查在腕尺管综合征分型中的应用
2
作者 罗娟 田东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腕尺管综合征的电生理学表现。方法:研究100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选取尺神经的运动潜伏期、运动波幅、感觉神经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包括尺神经-小指的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及远端...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腕尺管综合征的电生理学表现。方法:研究100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选取尺神经的运动潜伏期、运动波幅、感觉神经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包括尺神经-小指的感觉传导速度、波幅及远端支配肌针电极肌电图为指标,探讨其电生理学表现。结果:(1)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累及深支+浅支者(Ⅰ型)占29%,仅累及深支者(Ⅱ型)占69%,仅累及浅支者(Ⅲ型)占2%。(2)腕尺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为尺神经远端支配肌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肌电图表现为静息及重收缩时异常率均较高。仅累及感觉支时则仅有尺神经-小指的SNAP异常(P<0.05)。结论: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电生理学表现中以Ⅱ型最常见,Ⅲ型较少见,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尺管综合征 感觉神经电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下载PDF
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冬云 张丽 +3 位作者 张春敏 魏国 张春红 史永俭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初诊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法)对4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同时运用Keypoint 4M/4C型肌电图仪对患者皮损处神经及其支配肌肉进行电... 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与后遗神经痛(PHN)的相关性。方法初诊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法)对4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同时运用Keypoint 4M/4C型肌电图仪对患者皮损处神经及其支配肌肉进行电生理检测,检测内容包括肌电图异常自发活动、混合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等。患者治疗后随访2个月,根据其是否发生PHN将其分为PHN组及对照组,并对2组患者初诊时的疼痛VAS评分及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HN组共有9例(60%)患者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照组共有3例(12%)患者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本研究VAS评分〉7分者有8例出现神经电生理异常,VAS评分〈7分者有4例出现神经电生理异常,两者异常率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伴有重度疼痛患者容易出现神经电生理异常,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与PHN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此类患者给予积极干预治疗,以尽可能降低PHN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神经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