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条件下HIF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进 王军 宫明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258-3262,共5页
骨不连和骨缺损是创伤骨科的重要问题。通过干细胞成骨分化来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将彻底改变传统的通过创伤较大的手术方式修复骨缺损的现状,迈入无创伤修复的新阶段。研究表明,氧环境切换可能会影响干细胞分化潜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 骨不连和骨缺损是创伤骨科的重要问题。通过干细胞成骨分化来修复骨缺损及骨不连,将彻底改变传统的通过创伤较大的手术方式修复骨缺损的现状,迈入无创伤修复的新阶段。研究表明,氧环境切换可能会影响干细胞分化潜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缺氧诱导因子(HIF)对于缺氧条件下的细胞调控,得出了HIF-2α可能是MSCs成骨分化的新解决方案这一结论。HIF-2α作为与慢性低氧环境调节相关的核心转录因子,在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 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综述
下载PDF
基于肝脂调控和肝毒性的大黄蒽醌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颖 宋绪钰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432-1440,共9页
目的针对肝脂代谢异常疾病,细分大黄的效-毒物质基础,对大黄蒽醌的肝脂调控及其肝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脂代谢异常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4年9月5日使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Google schola... 目的针对肝脂代谢异常疾病,细分大黄的效-毒物质基础,对大黄蒽醌的肝脂调控及其肝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脂代谢异常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4年9月5日使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对各数据库所收录近10年内发表的有关大黄蒽醌调控肝脂及其导致肝毒性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大黄蒽醌中的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大黄调控肝脂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降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相关I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抑制肝脏氧化,降低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减轻肝脏炎症等相关。同时,蒽醌类化合物的肝毒性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变线粒体膜电位、破坏氧化磷酸化通路;增加ROS水平、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等相关。结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调控肝脂代谢和诱发肝毒性。因此,应进一步探究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改善肝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安全剂量范围,尽量减少潜在风险,以期优化其临床应用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肝脂调控 肝毒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庆波 王传英 +2 位作者 霍延青 王集锷 李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382-2383,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架 康复
下载PDF
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兔胫骨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冬梅 刘中浩 +4 位作者 武士清 李爱民 赵敬杰 王彭 孙康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兔胫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3%的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置入兔右侧胫骨的缺损处,在1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不同碳...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兔胫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3%的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置入兔右侧胫骨的缺损处,在1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复合材料均能诱导成骨,无排斥反应.X线片、组织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均无明显差别.结论: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材料有良好的骨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胫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人脐血干细胞培养及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增海 马万里 +4 位作者 高春正 陈鹏 任鹏 姜夕峰 李贵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 h后,加入诱导液,1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 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 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高龄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及康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庆波 王传英 +3 位作者 霍延青 曲卫东 肖宛平 王集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067-2068,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髋部骨折 内固定 康复
下载PDF
牵引闭合复位结合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9
7
作者 马万里 陈增海 +2 位作者 高春正 马胜忠 陈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12-413,417,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闭合复位结合动力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2例患者均在C臂X线机透视下利用牵引床进行闭合复位并且行切开DHS内固定,常规术后抗炎治疗及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共治32例,... 目的:探讨牵引闭合复位结合动力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2例患者均在C臂X线机透视下利用牵引床进行闭合复位并且行切开DHS内固定,常规术后抗炎治疗及护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共治32例,随访13~24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骨性愈合,髋内翻畸形1例,无断钉等髋关节严重活动障碍,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93.7%。结论:牵引闭合复位结合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的测定及其与骨肉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志平 霍延青 +2 位作者 孙广智 李建民 李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对骨肉瘤的诊断、化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判断以及对骨肉瘤复发和转移的量化性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捕获法检测4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骨同工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对骨肉瘤的诊断、化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判断以及对骨肉瘤复发和转移的量化性监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捕获法检测4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血清中BALP,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取治疗前活检组织及手术中肿瘤组织标本,计数肿瘤细胞坏死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杲:本组42例患者随访5-49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期间18例出现复发转移,16例死亡,其余患者均为无瘤生存。BALP比ALP在骨肉瘤的诊断上具有更高的灵敏性(P=0.015);手术后ALP和BALP均降低至正常范围。化疗后BALP的降低比值与肿瘤细胞坏死率的升高呈正相关(P=0.001r=0.642)。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组与无瘤生存组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但在BALP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BALP作为骨肉瘤血清学检查的一个指标,具有比ALP更高的灵敏度,在骨肉瘤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碱性磷酸酶 同工酶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后纵韧带骨化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修文 颜廷宾 +1 位作者 张佐伦 林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7-978,共2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体外培养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及非OPLL患者非骨化部位韧带上的作用。方法切取OPLL患者和非OPLL患者的非骨化部位的韧带,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OPLL细胞系(8组。编号为OL1~OL8)和非OPLL细胞...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体外培养的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及非OPLL患者非骨化部位韧带上的作用。方法切取OPLL患者和非OPLL患者的非骨化部位的韧带,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OPLL细胞系(8组。编号为OL1~OL8)和非OPLL细胞系(7组,编号为NL1~NL7)的形态学特征,分析不同浓度的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两类细胞系碱性磷酸酶(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骨钙素分泌的影响,并检测BMP-2在后纵韧带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有4组OL细胞系表达成骨细胞表型,具有高ALP活性,可形成骨小结节,阿尔新兰染色阳性,可分泌骨钙素。而7组NL细胞系的ALP活性均低,仅2组测到少量骨钙素的分泌,不形成骨小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MP-2在退变、软骨化及骨化的韧带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后纵韧带组织中无表达。rhBMP-2可明显增强OL细胞系的ALP活性、DNA及胶原合成、骨钙素分泌,但仅引起2个NL细胞系(NLA、NL6)的ALP活性增高及骨钙素的分泌。结论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体外培养可表达成骨细胞表型,非OPLL患者脊柱韧带细胞表达成纤维细胞表型。BMP-2在OPLL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OPLL) 细胞培养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下载PDF
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传英 肖宛平 李庆波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6年第4期245-248,共4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手术前应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脊髓牵拉损伤后的行为及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宫明智 张丽 +2 位作者 邢德国 刘中浩 尹志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牵拉损伤后的行为、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规律,评价手术前应用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60 mg/kg,切除胸10全椎板,...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牵拉损伤后的行为、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规律,评价手术前应用七叶皂苷钠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前30 min尾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60 mg/kg,切除胸10全椎板,将脊髓水平方向牵拉1.7 mm,持续5 min,造成脊髓牵拉损伤模型。分别于手术后24 h3、d7、d、14 d处死,对前后肢进行BBB评分、通过斜板试验评价后肢运动功能;记录体感诱发电位评价感觉功能恢复状况。结果:①牵拉脊髓水平位移1.7 mm,持续5 min造成大鼠不完全性双后肢瘫痪;②损伤后3 d,BBB功能评分、斜板试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1、4 d时运动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感诱发电位能较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情况和功能恢复的情况。手术前应用七叶皂苷钠有利于术后动物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皂苷类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保留半月板的胫骨近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切除及膝关节重建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建民 杨志平 +1 位作者 李昕 李庆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探讨保留半月板、自体髂骨板重建胫骨平台的膝关节重建术对偏一侧髁的胫骨近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9例偏一侧髁 (外髁 7例 ,内髁 2例 )的胫骨近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行保留半月板的肿瘤侧胫骨髁切除术 ,用自体髂... 目的 :探讨保留半月板、自体髂骨板重建胫骨平台的膝关节重建术对偏一侧髁的胫骨近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9例偏一侧髁 (外髁 7例 ,内髁 2例 )的胫骨近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行保留半月板的肿瘤侧胫骨髁切除术 ,用自体髂骨板在半月板下重建胫骨平台。结果 :随访 2 4~ 5 7个月 ,除 1例再次局部复发而行带胫骨近段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外 ,余 8例均无局部复发。重建的胫骨平台无塌陷 ,植骨愈合满意。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 ,无膝关节不稳或关节疼痛。结论 :该术能够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可作为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膝关节重建的新的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胫骨 骨巨细胞瘤 复发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志勇 陈增海 于胜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贴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各组BMSC传代后加入bFGF,其浓度分别为0、5、10、50、1002、00 ng/ml,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电镜...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贴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各组BMSC传代后加入bFGF,其浓度分别为0、5、10、50、1002、00 ng/ml,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电镜、四唑盐比色法、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钙染色和电子探针等方法观察其形态、贴附、生长增殖活性、分化成熟和体外钙化的状况。结果:经10 ng/ml bFGF诱导后,BMSC贴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当100 ng/ml时,bFGF对BMSC的促增殖作用达到最大值。当加入bFGF时,ALP染色阳性率降低,当bFGF浓度为100μg/L时阳性率最低(P<0.01)。传代细胞连续培养30 d后钙染色结果呈阳性,电子探针检测矿化区的Ca/P值与羟基磷灰石结晶中Ca/P值相符。电镜观察可见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并能产生胶原纤维。结论: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bFGF能够促进细胞的贴壁和增殖,但对其分化成熟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组织工程骨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志华 王韶进 +1 位作者 马育栋 赵冬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9,共5页
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然后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然后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质粒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最后将该组织工程骨植入到兔桡侧,观察其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结果表明:京尼平交联的支架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似,可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且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便于观察支架的微结构及界面上细胞的粘附情况;动物实验表明所得复合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的优点及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其降解速度与骨生长速度基本匹配,是一种潜在的性能优良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羧甲基壳聚糖 组织工程骨
下载PDF
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侧骨缺损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忠洲 孟凡丁 王韶进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3期35-37,共3页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包容型缺损直接颗粒骨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于非包容型缺损采用钛网覆盖骨缺损,再用松质骨颗粒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恢复骨量,安装生... 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包容型缺损直接颗粒骨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于非包容型缺损采用钛网覆盖骨缺损,再用松质骨颗粒覆盖,使用打压植骨技术,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恢复骨量,安装生物型或水泥性髋臼假体。结果颗粒骨打压植骨在伴有髋臼侧骨缺损的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可有效重建髋臼侧骨缺损,恢复骨量,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但是其远期结果有待于更长时间、更大规模的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骨打压植骨 全髋关节翻修 髋臼 骨缺损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中RUNX3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同申 彭圣智 孟彦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2期4-5,共2页
目的检测骨肉瘤中RUNX3和β-catenin的表达,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骨肉瘤(观察组)及40例良性骨肿瘤(对照组)中RUNX3和β-catenin的表达,观察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意义,观察RUNX... 目的检测骨肉瘤中RUNX3和β-catenin的表达,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6例骨肉瘤(观察组)及40例良性骨肿瘤(对照组)中RUNX3和β-catenin的表达,观察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意义,观察RUNX3和β-catenin的关系。结果 RUNX3和β-caten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肉瘤中RUNX3和β-catenin的表达量在不同软组织浸润及不同Ennecking分期的比较中,有明显差别。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骨肉瘤中RUNX3和β-catenin具有正相关。结论 RUNX3和β-catenin在骨肉瘤中表达异常,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检测两种术后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RUNX3 Β-CATENIN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bFGF和TNF-α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修文 谯勇 吴东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颈椎后纵韧带中的表达水平及在骨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骨化颈椎后纵韧带标本进行bFGF和TNF-α检测,与40例正常颈椎后纵韧带标本进行对照...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颈椎后纵韧带中的表达水平及在骨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0例骨化颈椎后纵韧带标本进行bFGF和TNF-α检测,与40例正常颈椎后纵韧带标本进行对照,再利用SPSS10.0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正常对照组bFGF表达10例阳性,30例阴性,阳性率25%;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组bFGF表达24例阳性,6例阴性,阳性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TNF-α表达32例阳性,8例阴性,阳性率8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组TNF-α表达10例阳性,20例阴性,阳性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的异常高表达和TNF-α的低表达促进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这两种因子的异常表达在该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韧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纤毛蛋白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同申 孟彦 彭圣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34-3235,3238,共3页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特征,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肉瘤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成熟的骨组织脱钙后的蜡块及临床...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神经纤毛蛋白1(NRP1)的表达特征,探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骨肉瘤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成熟的骨组织脱钙后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应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的表达,探讨HGF、C-met和NRP1在肿瘤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及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转移、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HGF、C-met和NRP1之间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骨肉瘤组织中HGF、C-met和NRP1高表达,三者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术后联合检测HGF、C-met和NRP1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原癌基因蛋白质c—met 神经纤毛蛋白质1
下载PDF
胫骨近端单髁骨巨细胞瘤切除膝关节重建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建民 杨志平 +1 位作者 李昕 李庆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915-916,共2页
目的 :介绍单髁骨巨细胞瘤切除膝关节重建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1 1例胫骨近端单髁骨巨细胞瘤行保留半月板的肿瘤侧胫骨髁切除、自体髂骨板在半月板下重建胫骨平台。结果 :随访 40个月 ,除 1例再次局部复发而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外 ,... 目的 :介绍单髁骨巨细胞瘤切除膝关节重建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 1 1例胫骨近端单髁骨巨细胞瘤行保留半月板的肿瘤侧胫骨髁切除、自体髂骨板在半月板下重建胫骨平台。结果 :随访 40个月 ,除 1例再次局部复发而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外 ,其余均无局部复发。重建的胫骨平台无塌陷 ,植骨愈合满意。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 ,无膝关节不稳或关节疼痛。结论 :该术能够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留和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巨细胞瘤 半月板 治疗 膝关节重建术
下载PDF
踝部骨折的骨片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冬梅 刘中浩 +2 位作者 李其一 李庆波 孙康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对踝部骨折行骨片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踝部骨折患者行骨片钉内固定的应用情况.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均摄X线片观察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Leeds... 目的探讨对踝部骨折行骨片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踝部骨折患者行骨片钉内固定的应用情况.每位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均摄X线片观察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Leeds标准评定:优良40例,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可6例,踝关节功能部分丧失,背伸运动>10o,或与对侧相比不小于40%,运动后轻微痉挛;差2例,踝关节功能大部分丧失.结论骨片钉内固定是治疗踝部骨折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 骨片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