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f-1/HBXAP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翔宇 许晋铨 +5 位作者 孙丽 盛修贵 魏玲 高永生 王兴武 刘乃富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Rsf-1/HBX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共2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Rsf-1/HBX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共2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sf-1/HBXAP蛋白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18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揭示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sf-1/HBXAP基因在不同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不同细胞系中Rsf-1/HBXA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17)、37.14%(13/35)及79.12%(14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He La及Siha细胞系中Rsf-1/HBXAP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293T细胞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宫颈癌患者中Rsf-1/HBXAP蛋白高表达组其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Rsf-1/HBXAP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细胞系中高度表达,预示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为其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作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饶林丽 夏常青 +8 位作者 谢兆光 王翔宇 张婷婷 崔春辉 陈金龙 魏玲 王兴武 孙丽 刘乃富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5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同步放...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试验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9.88个月,对照组为10.68个月,组间生存状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头痛、皮疹等,多为0-Ⅱ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宫颈癌 中晚期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佩佩 李大鹏 盛修贵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0期1913-1917,共5页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是肿瘤区域淋巴引流的第一站,也是淋巴转移最可能发生的部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反映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减少...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是肿瘤区域淋巴引流的第一站,也是淋巴转移最可能发生的部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反映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目前已应用于早期宫颈癌临床治疗中,但如何提高病理检测微转移的准确性,改善前哨淋巴结示踪方法以及提高前哨淋巴结检出率、敏感性,降低假阴性率应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前哨淋巴结 示踪技术 微转移 保留生育功能
下载PDF
RNA干扰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对宫颈腺癌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兆光 王翔宇 +10 位作者 饶林丽 郭秋芬 吴倩 崔春辉 张婷婷 陈金龙 贾珏 许晋铨 魏玲 王兴武 孙丽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siRNA干扰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Rsf-1/HBXAP)对宫颈腺癌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为宫颈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sf-1/HBXAP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通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 目的探讨siRNA干扰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Rsf-1/HBXAP)对宫颈腺癌细胞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为宫颈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Rsf-1/HBXAP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染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通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eLa细胞Rsf-1/HBXAP mRNA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HeLa细胞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实验检测HeLa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eLa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Rsf-1/HBXAP特异性的siRNA-1可显著抑制Rsf-1/HBXAP基因的表达。紫杉醇对siRNA-1干扰Rsf-1/HBXAP组与非干扰组的IC50分别为7.24 nM [95%CI:(3.14, 18.60)]和3.66 nM [95%CI:(1.65, 7.86)]。平板克隆实验结果表明siRNA-1干扰Rsf-1/HBXAP基因可提高放疗敏感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RNA-1干扰Rsf-1/HBXAP基因可促进HeLa细胞凋亡。结论 Rsf-1/HBXAP基因表达下调可增强宫颈腺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可能成为宫颈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癌 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 小分子干扰RNA 放疗敏感性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晨晨 陈晓斐 +1 位作者 张盈 盛修贵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5期3029-3034,共6页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至今仍缺乏标准诊治策略。免疫组织化学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在SCNEC...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至今仍缺乏标准诊治策略。免疫组织化学是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尚无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而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在SCNECC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优于目前临床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SCNECC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不理想,需行诊断性影像学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SCNECC的临床治疗多参照宫颈癌的分期治疗原则并借鉴肺小细胞癌的一些治疗经验形成以综合治疗为主的治疗模式。精准治疗是SCNECC治疗的发展要求,免疫和靶向治疗是SCNECC治疗的发展方向,未来期待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免疫组织化学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宫外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多发转移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李燕 孙丽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017-1020,共4页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7岁,因发热3周,查体见盆腔包块1个周,于2016-08—29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4年前因子宫腺肌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子宫腺肌病(图1)。于2016-08无诱因出现午后发热,最高38.5℃,无咳...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7岁,因发热3周,查体见盆腔包块1个周,于2016-08—29入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4年前因子宫腺肌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符合子宫腺肌病(图1)。于2016-08无诱因出现午后发热,最高38.5℃,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心悸,无恶心呕吐.伴下腹坠胀痛,有右下肢疼痛,无水肿,无腰骶痛。于当地卫生所行退热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度恶性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多发转移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p53/LKB1双缺失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建立与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慧 盛修贵 +2 位作者 韩晓运 张璐 周春晓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3-567,共5页
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LKB1基因缺失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由p53loxp/loxpLKB1loxp/loxp双缺失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p53和LKB1小鼠雌雄各... 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LKB1基因缺失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由p53loxp/loxpLKB1loxp/loxp双缺失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p53和LKB1小鼠雌雄各2只。PCR鉴定拟诱导模型小鼠的基因型。显微镜下将Ad5-CMV-Cre(AdCre)腺病毒注射到p53loxp/loxpLKB1loxp/loxp基因型小鼠的一侧子宫内,诱导子宫内膜肿瘤形成。HE切片染色确定子宫肿瘤的类型。结果成功获得基因型为p53loxp/loxpLKB1loxp/loxp的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含有loxp位点。该小鼠子宫AdCre腺病毒注射后最早第2周出现不典型增生,4周时约25%HE切片染色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而未注射侧子宫正常;12周左右出瘤率为100%,荷瘤生存时间≤34周。LKB1loxp/loxp与p53loxp/-LKB1loxp/loxp基因型小鼠注射侧子宫20周出瘤率约为33%,荷瘤生存时间平均为52周。结论小鼠模型病理学示,腺体不规则,腺管排列拥挤、紊乱,异型性细胞增多,可见核分裂像,符合子宫内膜腺癌特征。通过显微注射AdCre腺病毒于小鼠子宫内,成功敲除p53及LKB1基因,建立子宫内膜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成瘤时间短,出瘤率高,其病理表现与人类子宫内膜腺癌类同,是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理想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小鼠 P53 LKB1 转基因
原文传递
葡萄糖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增殖影响体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尹雅洁 盛修贵 +3 位作者 王兴武 高楠 王菲 邓祥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70-673,共4页
目的葡萄糖是维持肿瘤细胞存活的重要能量来源,有关研究表明低糖与无糖条件有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方式。本研究通过给予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SKOV3与A2780卵巢癌细胞系,分析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改变,探... 目的葡萄糖是维持肿瘤细胞存活的重要能量来源,有关研究表明低糖与无糖条件有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成为潜在的肿瘤治疗方式。本研究通过给予不同浓度葡萄糖刺激SKOV3与A2780卵巢癌细胞系,分析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葡萄糖对卵巢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配制含不同葡萄糖浓度(0、2.5、5.5、25.0mmol/L)的培养基,分别模拟无糖、低血糖、正常血糖及高血糖水平的体内环境,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高糖促进卵巢癌细胞SKOV3和A2780的增殖,干预48h后,增殖幅度约为无糖组的1.841~1.942倍;低糖与无糖条件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G_1期阻滞,与高糖组相比,SKOV3细胞G_1期比例以(40.699±1.131)%增加至(58.619±2.643)%,A2780细胞以(46.348±2.150)%增加至(54.770±2.475)%;低糖与无糖条件亦诱导细胞凋亡,SKOV3与A2780细胞无糖组中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4.015±0.827)%和(12.930±1.127)%。结论本研究通过探讨葡萄糖对卵巢癌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证明低糖与无糖条件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G_1期阻滞、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增殖。若进一步给予相应葡萄糖抑制剂干预,可能为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葡萄糖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FIGO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59例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晓斐 王鹏飞 +2 位作者 刘晨晨 郭敬 盛修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恶性肿瘤首位。本研究分析Ⅰ期EC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2013-12-31山东大学附属...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居女性生殖恶性肿瘤首位。本研究分析Ⅰ期EC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01-2013-12-3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手术经病理确诊的159例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期EC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价各因素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关系,并应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97%(151/159)和90.57%(144/159)。共有17例患者发生转移,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5例,肺转移4例,肝转移4例,脑转移2例,阴道口转移1例,腹壁多发转移1例。Cox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HR=5.743,95%CI为1.870~17.642,P=0.002)、组织分化程度(HR=2.531,95%CI为1.556~4.118,P<0.001)和浸润深度(HR=6.623,95%CI为2.552~17.188,P<0.001)是5年无瘤生存率预后影响因素。病理学类型(HR=6.055,95%CI为1.222~30.008,P=0.027)、组织分化程度(HR=3.631,95%CI为1.771~7.443,P<0.001)和浸润深度(HR=5.459,95%CI为1.364~21.855,P=0.016)是5年生存率独立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HR=6.652,95%CI为1.29~25.603,P=0.006)、组织分化程度(HR=3.587,95%CI为2.002~6.425,P<0.001)和浸润深度(HR=3.174,95%CI为1.090~9.242,P=0.002)是5年无瘤生存率预后影响因素。病理学类型(HR=13.546,95%CI为1.269~144.652,P=0.031)和组织分化程度(HR=5.425,95%CI为2.166~13.585,P<0.001)是5年生存率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对早期EC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淋巴结是否切除不影响FIGOⅠ期EC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期子宫内膜癌 总体生存率 无瘤生存率 预后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术后辅助性放疗不同照射技术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真云 李秀敏 +4 位作者 盛修贵 曾海燕 丁风娜 李晓红 许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9-765,共7页
目的子宫颈癌术后病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常用的放疗技术有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常规放疗(conv... 目的子宫颈癌术后病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常用的放疗技术有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本研究旨在比较这3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毒副作用、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差异,从而找出一种更佳的放疗方案。方法选取2009-01-10-2015-07-10临沂市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341例宫颈癌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分为IMRT组患者128例、3D-CRT组患者77例和CRT组患者136例。IMRT组PTV 50.4~54Gy,3D-CRT组PTV45~50.4Gy,CRT组处方剂量DT41.4~45Gy。体外放疗同时给予化疗。随机选取10例患者重新制定IMRT计划、3D-CRT计划和CRT计划。采用SPSS 22.0统计软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受照射剂量、靶区剂量、急慢性毒副作用、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 IMRT计划、3D-CRT计划和CRT计划的OAR受照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F=1 070.038,P<0.001;股骨头F=103.277,P<0.001;小肠F=208.677,V=13.776,P<0.001;膀胱F=303.481,V=13.330,P<0.001;直肠F=230.452,V=13.272,P<0.001。3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059,P<0.001。IMRT组与3D-CRT组比较,Z=-11.096,P<0.001;IMRT组与CRT组比较,Z=-14.281,P<0.001;3D-CRT组与CRT组比较,Z=-12.40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的急性消化道反应(χ~2=11.848,P=0.003)、泌尿系统反应(χ~2=10.390,P=0.006)、骨髓抑制(χ~2=14.154,P=0.001)、慢性消化道反应(χ~2=19.242,P<0.001)、泌尿系统反应(χ~2=15.67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靶区内外转移率比较显示,IMRT组靶区内复发率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χ~2=5.327,P=0.070),靶区外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0,P=0.504。3组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其中IMRT组较CRT组明显提高(P=0.013),IMRT组较3D-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3D-CRT组较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3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其中IMRT组OS较CRT组明显提高(P=0.008),IMRT组较3D-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3D-CRT组较C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将宫旁受侵、淋巴转移、深肌层受侵、脉管癌栓、靶区内外转移进行多因素分析,深肌层受侵是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47,HR=2.362,95%CI为1.013~5.508。结论对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患者,IMRT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IMRT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OAR受照射剂量降低,靶区剂量明显提高,毒副作用减少,靶区内复发率有降低趋势,总生存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根治性子宫切除 放疗方法研究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关联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冯婉雯 杜雪莲 +1 位作者 王聪 单天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7-724,共8页
目的放化疗抵抗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不同放化疗敏感性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联合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评价其作为放化疗敏感性指标的... 目的放化疗抵抗是宫颈癌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不同放化疗敏感性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联合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评价其作为放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01-01-2015-12-30山东省肿瘤医院116例行同步放化疗的ⅡB~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进行临床放化疗敏感性检测,将治疗结束4~6周达到完全缓解(CR)病例归为放化疗敏感组(n=97),部分缓解(PR)、好转(MR)及病变进展(PD)归为放化疗抵抗组(n=19)。免疫组化检测OP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血清OPN及MMP-9水平。评价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疗效和生存期的关系。比较血清OPN与MMP-9单独及联合检测评价放化疗敏感性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分析两血清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放化疗抵抗组和放化疗敏感组肿瘤组织中,OPN高表达率分别为89.47%和57.73%(P=0.009),血清OPN高表达率分别为84.21%和37.11%(P<0.001),OPN高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放化疗敏感性相关。两组患者血清MMP-9高表达率分别为78.95%和42.27%(P=0.002),血清MMP-9高水平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放化疗敏感性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包括FIGO分期(P=0.009)、放化疗抵抗(P=0.001)、血清MMP-9(P=0.037)、血清OPN水平(P=0.018),与组织OPN表达无相关性(P=0.373);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包括FIGO分期(P=0.038)、放化疗抵抗(P=0.004)、血清OPN水平(P=0.031),与组织OPN表达(P=0.585)、MMP-9水平(P=0.183)无明显相关性。患者血清OPN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481,P<0.05),两者联合检测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69.1%vs 85.6%),但未能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结论放化疗抵抗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及血清OPN、血清MMP-9均呈高表达,且血清OPN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联合检测血清MMP-9水平可提高检测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特异度。OPN及MMP-9可作为评估预后、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宫颈癌 放射治疗与化疗
原文传递
前哨淋巴结活检对382例临床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佩佩 盛修贵 +3 位作者 郭慧 尹月菊 冯帅 李大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653,共7页
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反映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 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可反映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联合示踪法定位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评估SLNB替代盆腔淋巴结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3-03-01-2018-11-3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ⅠA2~ⅡA2期宫颈癌患者382例,联合使用亚甲蓝和99 Tcm标记的硫胶体示踪,定位并切除SLN,计算SLN检出率、敏感性、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资料分析。结果 SLN总检出率为97.12%(371/382),261例(70.35%)在双侧盆腔识别SLN。患者肿瘤大小(χ~2=5.529,P=0.021)、浸润深度(χ~2=8.982,P=0.008)、淋巴结转移状态(χ~2=10.101,P=0.005)和FIGO分期(χ~2=9.661,P=0.021)与SLN检出率有关联;肿瘤>4cm(χ~2=4.695,P=0.034)、浸润深度>2/3(χ~2=16.382,P=0.001)、淋巴结阳性(χ~2=27.978,P<0.001)、分期较晚(χ~2=12.114,P=0.016)以及术前放疗(χ~2=4.190,P=0.045)的患者,双侧盆腔SLN检出率降低。SLNB敏感性、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2.77%、98.38%、97.92%和7.23%。宫颈局部肿瘤≤4cm患者假阴性率为4.17%(2/48),≤2cm时未出现假阴性病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94.94%和91.79%,淋巴结阳性、肿瘤>4cm、浸润深度及分期与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99 Tcm标记的硫胶体和亚甲蓝联合示踪可精准定位SLN,核素作为SLN示踪剂对客观条件以及医生技术熟练程度依赖性较低。宫颈局部肿瘤≤4cm时,SLNB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子宫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