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分泌代谢与肝脏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勇峰 赵家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内分泌代谢疾病与肝脏疾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可以引起肝脏功能的变化,反之,肝脏疾病也可以引起内分泌代谢功能的紊乱.
关键词 内分泌代谢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膀胱功能性副神经节瘤诊治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非凡 韩立君 +1 位作者 吕家驹 王慕文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性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PUB)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20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5例功能性PUB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0.0±13...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性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 of urinary bladder,PUB)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20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5例功能性PUB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2例,女3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40.0±13.7)岁。临床表现为排尿诱发的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发作时血压高达240/120 mmHg(1 mmHg=0.133 kPa),术前均行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合并膀胱肿瘤1例。术前扩容准备后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行开放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其中合并膀胱肿瘤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中血压平稳。术后病理证实为PUB,4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sin,Syn)阳性,增殖指数Ki-67表达1%~15%。随访33~153个月,平均随访(81.25±53.78)个月。仅1例(Ki-67为15%)合并膀胱乳头状瘤者术后8个月多发转移,采用奥曲肽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化疗方案,随访33个月病情稳定。结论PUB具有恶性转移潜能,扩血管并输液扩容后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副神经节瘤 高血压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3
作者 董静 梁翠格 +4 位作者 张晓倩 李明龙 刘占峰 赵家军 于桂娜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21例,常规降糖加用羟苯磺酸钙500 mg tid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浆内皮...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21例,常规降糖加用羟苯磺酸钙500 mg tid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UAE)、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UAE显著降低(P<0.01),ET降低,NO升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UAE、ET、NO、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苯磺酸钙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通过降低血浆ET、增加血清NO以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羟苯磺酸钙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1年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鹏飞 牟亚汝 +2 位作者 辛颖 曲勇 廖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Mogensen DN诊断标准分为Ⅲ、Ⅳ、Ⅴ期。其中Ⅳ期患者根据尿蛋白水平分为Ⅳ早期(尿蛋白<1.5g/d)、Ⅳ中期(1.5g/d<尿蛋白<2.5g/d)和...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l)治疗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DN)随访1年的疗效。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Mogensen DN诊断标准分为Ⅲ、Ⅳ、Ⅴ期。其中Ⅳ期患者根据尿蛋白水平分为Ⅳ早期(尿蛋白<1.5g/d)、Ⅳ中期(1.5g/d<尿蛋白<2.5g/d)和Ⅳ晚期(尿蛋白>2.5g/d)。各期患者再随机给予4种治疗方案:PGE1组、PGE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ACEI组和空白对照组。测定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d、1年的24h尿蛋白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1)Ⅲ期及Ⅳ早期患者:PGE1+ACEI组和PGE1组治疗后15d及1年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GE1+ACEI组下降幅度始终大于ACEI组(P<0.01或P<0.05)。(2)Ⅳ中期及Ⅳ晚期患者:PGE1+ACEI组治疗后15d及1年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始终大于ACEI组(P<0.01)。PGE1组治疗后15d时,两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1年时两指标下降幅度减小且水平高于ACEI组(P<0.05)。(3)Ⅴ期患者:PGE1+ACEI组和PGE1组治疗后15d时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下降幅度大于ACEI组(P<0.01)。治疗后1年时,PGE1+ACEI组的两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但仍低于ACEI组;PGE1组及ACEI组的两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GE1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优于晚期。PGE1与ACEI联合应用疗效最好,随访1年时疗效仍好于单用前列腺素E1及AC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前列腺素E1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免疫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建婷 张海清 李明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1-773,共3页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具体免疫机制尚未阐明,但相关研究表明HT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存在异常。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T细胞的两个重要亚群,前者又包括Th1、Th2、Th17和滤泡辅助性...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具体免疫机制尚未阐明,但相关研究表明HT患者的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存在异常。辅助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T细胞的两个重要亚群,前者又包括Th1、Th2、Th17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等细胞。Th1/Th2比例失衡可诱导异常免疫应答;Th17细胞分泌IL-17直接促进甲状腺组织炎性反应损伤甲状腺细胞;Tfh细胞通过分泌IL-21调节B细胞功能,诱导机体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功能异常Treg不能有效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CD4/CD8比例异常可致免疫功能紊乱;NK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可影响后续免疫反应的发生。以上免疫机制均发现与HT发生有关,本文将分别对这两类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在HT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CD4 CD8 NK细胞 综述
原文传递
VLDL对人尿酸盐转运蛋白hOA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成乾 赵家军 +2 位作者 王霞 李长贵 苗志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9-581,58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蛋白(hOA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单纯采用DMEM培养基组(对照组);②DMEM培养基+50μmol/L VLDL组(V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蛋白(hOAT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培养液中所含VLDL浓度的不同,将HK-2细胞分为:①单纯采用DMEM培养基组(对照组);②DMEM培养基+50μmol/L VLDL组(V1组);③DMEM培养基+400μmol/L VLDL组(V2组)。每组培养6瓶细胞,在不同培养液中分别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K-2细胞中hOAT1mRNA的相对表达量(2-ΔΔCt法)。结果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OAT1的表达,且V1组hOAT1 mRNA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1.6%,V2组为对照组的34.5%。两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结论VLDL可下调hOAT1mRNA的表达,可能与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高尿酸血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VLDL 尿酸 肾小管 细胞 培养的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与培哚普利治疗Ⅲ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静 张晓倩 +4 位作者 梁翠格 李明龙 刘占峰 赵家军 于桂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32-1233,1236,共3页
目的比较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Ⅲ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B组常规降糖治疗+羟苯磺酸钙500mg,3次/d;C组常规降糖治疗+培哚普利4mg,1次/d。观察12周。比较3... 目的比较羟苯磺酸钙和培哚普利对血压正常的Ⅲ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Ⅲ期DN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降糖治疗;B组常规降糖治疗+羟苯磺酸钙500mg,3次/d;C组常规降糖治疗+培哚普利4mg,1次/d。观察1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压、血脂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4、8、12周,A、B两组间及A、C两组间UA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间U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B组TXB2及6-keto-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TXB2及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TXB2和6-keto-PGF1α水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指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降低Ⅲ期DN患者UAE的疗效与培哚普利相似;且能降低血小板高活性,延缓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羟苯磺酸钙 培哚普利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改变及治疗后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辛颖 娄能俊 +4 位作者 邢海燕 牟亚茹 李青 廖琳 董建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变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后肾病好转时上述因子的变化。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Ⅲ、Ⅳ及Ⅴ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PGE1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变及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后肾病好转时上述因子的变化。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Ⅲ、Ⅳ及Ⅴ期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PGE1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VEGF含量及TGF-β1含量。结果:糖尿病肾病时VEGF及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病Ⅲ期及Ⅳ期患者中,PGE1组治疗后VEGF、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在Ⅴ期患者中,治疗后PGE1组VEGF、TGF-β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效果不如Ⅲ期及Ⅳ期组明显;而对照组治疗后VEGF、TGF-β1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时VEGF及TGF-β1水平升高,而糖尿病肾病好转时上述因子水平下降,提示其与VEGF、TGF-β1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相关,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前列腺素E1
原文传递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对频率的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建婷 郭成 +9 位作者 侯岩峰 焦玉莲 赵跃然 孙慧 徐进 曹铭锋 高聆 赵家军 张海清 李明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组成的受体-配体基因对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散发HT患者4...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组成的受体-配体基因对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散发HT患者44例和健康对照43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个KIR基因和8个HLA-C基因,根据受体-配体特异识别原则组成KIR2DL1+HLA-C2、KIR2DL2/2DL3+HLA-C1、KIR2DS1+HLA-C2和KIR2DS2+HLA-C1共4对KIR/HLA-C基因对,分析各基因对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别。结果:活化性KIR2DS2+HLA-C1基因对在HT患者组与对照组频率差异有显著性(36.36%vs 16.28%,P<0.05)。其余基因对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HT患者活化性KIR/HLA-C基因对频率升高,传递活化性信号活化NK细胞和T细胞,可能是HT发病的免疫遗传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Graves病^131I治疗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变化及与早发甲减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董建军 付春莉 +1 位作者 李鹏飞 廖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后1年半内甲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改变的规律以及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关系。方法:应用标记免疫分析法测定130例Grave病患者的TPOAb、TGAb的水平,根据其阴性、阳性分为...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病后1年半内甲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改变的规律以及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关系。方法:应用标记免疫分析法测定130例Grave病患者的TPOAb、TGAb的水平,根据其阴性、阳性分为阳性组(TPOAb和TGAb均为阳性)和阴性组(TPOAb和TGAb均为阴性),并于131I治疗后3、6、12、18个月时测血清FT3、FT4、sTSH、TPOAb、TGAb,观察其变化规律及与早发甲减的关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TPOAb阳性率治疗后3个月下降,治疗6个月后阳性率较治疗前升高,12个月后阳性率略有下降,至治疗18月时,阳性率明显下降(P<0.01)。TGAb治疗后3个月时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6个月时其阳性率最高,与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18个月时下降更明显。131I治疗后18月时随访,甲低的发生率阳性组患者为19.23%(10/52例),甲亢未愈为7.69%(4/52例)。阴性组甲低发生率为8.97%(7/78),阳性组甲低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I治疗3月,6月,12月时暂时性甲低发生率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TGAb、TPOAb阳性组甲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提示早发甲减与TGAb和TPOAb呈显著相关,尤其是TPOAb。131I治疗后动态检测TPOAB和TGAB的变化规律对指导临床观察、判断治疗的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131I治疗 早发甲减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崔师玉 李茵茵 +3 位作者 陈海燕 车筱琪 王哲 周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男性T2DM患者177例和男性正常对照组225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男性T2DM患者177例和男性正常对照组225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采用经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组的BMI、收缩压、FPG、TG、TC、LDL-C、前列腺体积和PSA水平显著升高,但HDL-C水平较低(P<0.01)。②T2DM组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③前列腺体积与FPG(r=0.189,P<0.05)和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270,P<0.001),与舒张压(r=-0.151,P<0.05)、TC(r=-0.186,P<0.05)、LDL-C(r=-0.208,P<0.01)呈负相关。结论T2DM是BPH发生与进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体积
下载PDF
Graves病免疫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成 张海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6-418,共3页
Graves病(GD)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热点集中在T细胞免疫表型、各亚群功能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有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CD4/CD8、Th1/Th2比... Graves病(GD)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热点集中在T细胞免疫表型、各亚群功能及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有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临床。CD4/CD8、Th1/Th2比例失衡可导致免疫紊乱;Th17细胞数量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GD的发展,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滤泡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IL-21,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调节性T细胞数量和或功能改变,与GD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NK细胞杀伤及分泌活性减弱参与GD的发生、发展。以上免疫机制均与GD发病相关,本文将分别对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在G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CD4/CD8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NK细胞 综述
原文传递
ACE2基因过表达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庆涛 高燕燕 +6 位作者 张蕾 戴红艳 杨亚培 董秋立 刘斌 张永欢 董波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分别将生理盐水、EGFP基因、ACE2基因注入对照组、EGFP组、ACE2组大鼠心脏。... 目的研究腺病毒为载体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DCM)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2周后分别将生理盐水、EGFP基因、ACE2基因注入对照组、EGFP组、ACE2组大鼠心脏。转染后10 d,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各组大鼠ACE2mRNA的表达,转染后30d,超声检测各组大鼠的心脏功能,Masson染色测定心肌胶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ACE2组分别与对照组和EGFP组比较,ACE2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心肌胶原和AngⅡ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ACE2基因过表达可以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肽基二肽酶A 血管紧张素II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对糖尿病肾病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辛颖 董建军 +2 位作者 逄曙光 曲勇 廖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PGE1治疗(PGE1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肾血...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Ⅲ、Ⅳ、Ⅴ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PGE1治疗(PGE1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肾血流量(Q)及阻力指数(RI)。结果①DNⅢ期及Ⅳ期患者,PGE1组治疗15d后Vsmax、Vdmin及Q均明显增加(P<0.01),RI明显降低(P<0.01),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②DNⅤ期患者,PGE1组Vsmax、Vdmin及Q较治疗前增加(P<0.05),RI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Vsmax、Vdmin、Q及RI无明显变化(P>0.05);③各期疗效比较,Ⅲ期的治疗效果最好(P<0.01);两种治疗方案比较,PGE1组疗效较佳(P<0.01)。结论PGE1对改善DN肾血流动力学具有显著疗效,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Ⅴ期后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类 血液动力学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与额叶皮质、海马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青 郑冬梅 +3 位作者 侯新国 陈丽 白秀燕 柳刚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认知功能与额叶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电迷宫法测试28只DM大鼠(DM组)和30只正常大鼠(NC组)学习能力,并检测额叶皮质和海马发生凋亡的神经元数目和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DM组大鼠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认知功能与额叶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电迷宫法测试28只DM大鼠(DM组)和30只正常大鼠(NC组)学习能力,并检测额叶皮质和海马发生凋亡的神经元数目和bcl-2、Bax基因表达。结果DM组大鼠学习能力明显下降,额叶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数高于NC组,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DM组大鼠达到学会标准所需训练次数与额叶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而NC组大鼠两者无相关性。结论高血糖状态下额叶皮质与海马凋亡调节基因表达改变引起的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胞凋亡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SD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亚强 苏旭东 +1 位作者 赵家军 李光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饲料组(NC组,12只),高脂饲料组(HF组,12只)及吡格列酮干预组(HP组,12只)。饲养28周后:①检测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效果。方法 36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饲料组(NC组,12只),高脂饲料组(HF组,12只)及吡格列酮干预组(HP组,12只)。饲养28周后:①检测血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及心肌组织TG含量;②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③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④观察大鼠高频超声心动图;⑤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活体检测大鼠左心室最大收缩速率(+dp/dtm ax)和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dp/dtm ax)。结果①HF组大鼠血FFA、TG及心肌TG含量明显增高(P<0.01),吡格列酮干预后,以上指标明显改善(P<0.01);②HF组和HP组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增高(P<0.01);③HF组G IR较NC组显著降低(P<0.01),HP组G IR明显改善(P<0.01);④HF和HP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T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Td)均明显增加(P<0.01);HF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和心指数(C I)降低(P<0.01),吡格列酮干预后EF、FS和C I升高(P<0.01);3组室壁收缩增厚率(△T%)、心率(H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HF组心脏+dp/dtm ax和-dp/dtm ax均明显下降(P<0.01);吡格列酮干预后+dp/dtm ax和-dp/dtm ax均较HF组改善(P<0.01)。结论高脂饲养可导致大鼠心脏功能受损,吡格列酮干预后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心脏功能,其机制与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吡格列酮 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 胰岛素抵抗 高频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秋 毕万利 +1 位作者 孙增涛 赵家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足合并严重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下肢缺血症状患者行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水平达足底。同时一周内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足合并严重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下肢缺血症状患者行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水平达足底。同时一周内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e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对比评价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erA)的应用价值。将观测动脉分为两组:A组: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B组:胫腓干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结果:在A组,CTA对病变的诊断与DSA的一致性K值为0.787,而B组膝下动脉的一致性K值为0.649,较A组略低。在A组:CTA共发现68处病变,其中54(79.4%)个狭窄闭塞的程度与DSA一致,8个节段(12%)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6个节段(9%)被高估了1个级别,1个节段(1.5%)被高估了2个级别。狭窄程度被高估2个级别的节段均伴有严重的管壁钙化。对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95%CI,91.4%~95.1%)、94.8%(95%CI,92.1%~97.7%)、95.5%(95%CI,93.2%~97.4%)。在B组,CTA共发现141处病变,其中101(71.6%)个狭窄闭塞的程度与DSA一致,17个节段(12%)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3个节段(2%)被低估2个级别,1个节段(0.5%)被低估3个级别;19个节段(13.5%)被高估了1个级别,2个节段(1.5%)被高估了2个级别。对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为91.9%(95%CI,88.2%~96.1%)、90.6%(95%CI,88.4%~93.1%)、91.7%(95%CI,88.3%~95.8%)。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和相对便宜的检查方法,erA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准确和全面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评估,对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随访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的调查 被引量:23
18
作者 孙秋英 卞丽香 宋开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8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调查。结果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足部保健知识、正确的穿鞋袜知识、正确的修剪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8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调查。结果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对糖尿病足的认识、足部保健知识、正确的穿鞋袜知识、正确的修剪指甲知识等了解甚少,93.8%的患者希望接受糖尿病足知识教育。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教育 足部护理
下载PDF
胆固醇7-羟化酶CYP7A1表达及调控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邢万佳 高聆 赵家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439-1446,共8页
胆固醇7-羟化酶(cholesterol 7-alpha hydroxy-lase,CYP7A1)是胆汁酸合成代谢经典途径的限速酶.其表达不仅具有昼夜节律,而且可由基因多态性、饮食、激素、细胞因子及药物等多种因素调节.CYP7A1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及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存... 胆固醇7-羟化酶(cholesterol 7-alpha hydroxy-lase,CYP7A1)是胆汁酸合成代谢经典途径的限速酶.其表达不仅具有昼夜节律,而且可由基因多态性、饮食、激素、细胞因子及药物等多种因素调节.CYP7A1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及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相关性,同时多种核受体参与了CYP7A1的表达的调控,共同组成了转录激活/抑制级联网络,维持体内胆汁酸合成及脂质动态平衡.本文主要对CYP7A1表达、调控及与疾病及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7-羟化酶 基因多态性 昼夜节律 核受体
下载PDF
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分别与达因-35联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海燕 李鹏飞 +1 位作者 廖琳 董建军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0-342,346,共4页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3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与达因-35共用3个月,B组予以TZDs治疗3个月后和达因-35共用3个月,总治疗期6个月...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3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与达因-35共用3个月,B组予以TZDs治疗3个月后和达因-35共用3个月,总治疗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体重指数、血糖、排卵率等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均明显降低(P<0.05,P<0.01)。A组降低体重优于B组,B组改善胰岛素抵抗优于A组。两组在排卵率和妊娠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双胍组4例自发性妊娠,TZDs组也有4例自发性妊娠。随访1年,8例婴儿发育均无异常。结论:二甲双胍和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均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内分泌紊乱,肥胖的PCOS患者推荐首选二甲双胍+达因-35,体重正常者或胰岛素抵抗严重者选用TZDs+达因-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 文迪雅 达因-35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