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3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心教研三十载 脚踏实地写春秋--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向军教授
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22,共2页
周向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1999—201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分会委员,中央马... 周向军,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1999—201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分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山东省理论工作咨询专家组成员。从事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30多年来,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而坚定地走过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授 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研 春秋
原文传递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作者 《中华魂》 2022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山东大学直属的独立建制二级单位,是山东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2000年,原山东大学马列部、原山东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原山东工业大学社会科...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山东大学直属的独立建制二级单位,是山东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2000年,原山东大学马列部、原山东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原山东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合并成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2007年5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山东医科大学 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社会科学系 二级单位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
作者 周向军 卢静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丰富 发展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空间转向
4
作者 王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5,共9页
时间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问题,时间性构成了文学的逻各斯先验样态。文学时间叙事贯穿着因果逻辑和线性思维方式,从而步入历史决定论和进步论的窠臼,其背后是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逻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越来越多地从关注时... 时间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问题,时间性构成了文学的逻各斯先验样态。文学时间叙事贯穿着因果逻辑和线性思维方式,从而步入历史决定论和进步论的窠臼,其背后是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逻辑。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越来越多地从关注时间转向关注空间。文学空间不仅是作者创作的场域,更是社会实践和价值判断的对象化载体。文学空间的生产蕴含着变革的力量,它不断影响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行为空间。空间批评理论、文学地理学、文学绘图等理论,组成文学空间批评理论谱系。该理论谱系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出传承、质疑、超越、创新的多重关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空间转向,呈现出回归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传统、新研究领域层出不穷、时间和空间相融合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论 时间 空间转向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
5
作者 周向军 温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基础之上,富有深刻的哲学底蕴。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回应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彰显了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底蕴;把握世...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厚基础之上,富有深刻的哲学底蕴。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中回应攸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彰显了强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观底蕴;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人类文明发展高度明晰世界历史的特征、动力、目的、道路,彰显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底蕴;坚持知行合一,以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的姿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底蕴;坚持人民至上,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观底蕴;坚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认识指导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彰显了突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底蕴。科学把握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哲学底蕴,对于回答“世界向何处去”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要论述 马克思主义 哲学底蕴
下载PDF
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文明逻辑
6
作者 韩升 李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文明内涵,贯穿着辩证自洽的文明逻辑,渗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展现着习近平...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内蕴着丰富而深厚的文明内涵,贯穿着辩证自洽的文明逻辑,渗透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自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展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和引领世界历史演进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由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进步成果基因的文明样态所孕育,承载和传播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新发展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既有对19、20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有机传承与重大创新,更有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高度概括和充分展示。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着眼于当代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与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接轨与融通,是书写和呈现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协调统一关系的关键叙事样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要在与时俱进中不断丰富话语体系的具体质料,在现实发展中不断完善话语体系的实践运行,在思想激荡中始终坚守话语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主体自觉中不断增强话语体系的发展动力,由此在不断地自我超越与完善中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以山东大学“两对照双提升”工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路园 张士海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推进。比如,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的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推进。比如,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支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的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内涵支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全员听课、全课被听”,等等。只有多方联动、同向发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程群 多方联动 协同推进 完善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下载PDF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理路
8
作者 李安增 陈邦璐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如果仅仅关注理论视域的辨析,而忽略厘清实践理路,将极大影响“第二个结合”的成效。因此,“第二个结合”的推进既要着眼于理论层面...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认识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如果仅仅关注理论视域的辨析,而忽略厘清实践理路,将极大影响“第二个结合”的成效。因此,“第二个结合”的推进既要着眼于理论层面,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契合点和矛盾点,弄清楚二者结合应遵循的原则和产生的理论形态,也要立足于实践层面,从主体锻造、方法论选择、表达呈现、现实趋向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从而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实践理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贾晓强 王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2-20,共9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念和标志性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需要围绕新的时代课题,从制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念和标志性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需要围绕新的时代课题,从制度、国家和政党三个维度,充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优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优势,深刻理解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需要从政治前提、思想指南、制度保障、现实基础等方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机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国家 政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探析
10
作者 吴文新 朱轶先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质态,表现出和传统生产力完全不同的特点,即创造性、生态性和融合性,三者统一于新质生产力的人本性当中。新质生产力生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代表人的现实实践能力,并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崭新的生产力质态,表现出和传统生产力完全不同的特点,即创造性、生态性和融合性,三者统一于新质生产力的人本性当中。新质生产力生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代表人的现实实践能力,并以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它通过改变人的劳动方式、休闲方式实现对人存在方式的改变,并在与人的交互作用中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的本质进一步发展,人的价值进一步实现,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彰显。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新质生产力成为了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手段。以人学视角考察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揭示其对人民群众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利用提供“人本”意义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新质生产力 人的存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何以超越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
11
作者 朱轶先 吴文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理性主义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传统,以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西方构建起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及观念。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确立了实践范畴并赋予其本体论意义,消解了理性与经验的对立,以实践的生成性超越理性主义预设... 理性主义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传统,以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西方构建起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及观念。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确立了实践范畴并赋予其本体论意义,消解了理性与经验的对立,以实践的生成性超越理性主义预设性、实践的辩证性超越理性主义形而上学性,并对资本主义这种资本和理性的“联姻”进行基于实践哲学的彻底批判,将哲学批判上升到资本批判,最终使得实践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理性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理性主义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从“两个结合”中透析马克思主义观的三重维度
12
作者 陈瑜 赵波洋 《党史文苑》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机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回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现实诉求的基础上,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重大...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机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回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现实诉求的基础上,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作出的重大论断与深刻回答。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及现实维度三重维度出发,深刻把握“两个结合”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从“两个结合”中透析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总结,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规律性认识 历史维度 马克思主义观 三重维度 现实启迪 重要理论意义 现实维度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培养路径探析
13
作者 李永琪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四史”是新时代最好的教科书,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题材。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本营,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据地,将“四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意义重... “四史”是新时代最好的教科书,是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题材。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本营,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据地,将“四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意义重大。深刻把握“为什么融“”融哪里“”怎么融”等问题,探究切实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培养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价值、挑战与路径——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延太 徐国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154,共8页
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是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而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推... 当代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政课是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而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师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能力等方式,直接和间接地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明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价值,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视角,总结得出当前我国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基层体制机制不健全、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不完善、跨学段师资一体化滞后和跨学段社会实践教学不足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积极从健全基层体制机制、强化高校引领带动作用、完善跨学段教学环节一体化、加强跨学段师资一体化和丰富跨学段社会实践一体化等方面探寻破解路径,从而有效实现高校跨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跨学段思政课 思想教育
下载PDF
本质主义异化观的论争及反思——由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对马克思的误读展开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升 段昀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分析和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围绕马克思异化理论展开的论争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未止息过。以莱恩·弗斯特、哈特穆特·罗萨和拉埃尔·耶吉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认为,马克思异化观...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分析和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围绕马克思异化理论展开的论争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未止息过。以莱恩·弗斯特、哈特穆特·罗萨和拉埃尔·耶吉等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认为,马克思异化观深陷本质主义危机,需要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批判性诠释,祛除其类本质概念及其造成的僵化目的论和独断家长制。对此,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内部存在三种反驳路径,但由于其自身预设的静态性,仍不足驳倒批判本身。回到马克思异化理论本身进行考察,马克思并非先预设某种类本质再去对照现实,而是在生活实践中自由生成对类本质的动态理解。由此可见,马克思异化理论并非本质主义残余,而是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的代表人物们对其存在严重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本质主义 马克思 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士海 袁明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共7页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接续奋斗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接续奋斗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逻辑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华民族将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的跨越,这是当今时代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批判自由主义的不公平何以可能?——兼论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
17
作者 张士海 周田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黑格尔以理性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并试图以“伦理国家”拯救市民社会的不公平危机,但最终被围困在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无法找到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现实出路。青年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 黑格尔以理性自由主义扬弃了古典自由主义,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并试图以“伦理国家”拯救市民社会的不公平危机,但最终被围困在自己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内,无法找到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现实出路。青年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的理性自由主义主张,批判其对社会公平认识的阶级局限性,深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阶级本质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剥削本质,指出私有权社会不公平存在的始源性与绝对性。同时,青年马克思洞察无产阶级中蕴含的革命力量,指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中的“人的解放”才是解决不公平问题的终极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自由主义 社会公平 黑格尔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新时代的实践取向
18
作者 韩升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3年第1期62-71,共10页
新时代推进工会工作必须要具有明确而清晰的理论导向。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会工作的相关论述为起点,经过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理论阐发,以及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支... 新时代推进工会工作必须要具有明确而清晰的理论导向。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会工作的相关论述为起点,经过党的十八大前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理论阐发,以及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核心构成,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加以深入学习和领会,并最终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巩固工人主体地位、阐扬劳动价值、立足社会实践等方面得到充分展现,成为支撑、激励和引领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强大理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 劳动 工人阶级 新时代工会工作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体自觉
19
作者 韩升 段昀辉 《实事求是》 2023年第1期48-58,共11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至今已走过四十多个年头。新时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从野蛮生长到批判整合、从初步引介到深度阐释、从理论话语到实践观照、从他者主导到自我定向,这在...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同步,至今已走过四十多个年头。新时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从野蛮生长到批判整合、从初步引介到深度阐释、从理论话语到实践观照、从他者主导到自我定向,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新时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体自觉不断提升。面对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增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体自觉性,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拓展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新思路、丰富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主体自觉
下载PDF
“三重六维”: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秋丽 张永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9,共11页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虽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来源不同,但二者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契合性。探究二者的契合性可从“三重六维”视角入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层层递进的三重契合,每一重契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这三重契合共体现为六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三重六维”。第一重契合是理论本性的契合,主要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理论品格相契合这两个维度。这种最宽泛层面的契合提供了二者结合的先决条件。第二重契合是精神气质上的契合,主要体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思维上的相通与实践精神方面的神似这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促进了二者的精神接近。第三重契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上的契合,主要体现在民众观、社会理想观两个维度,这一层面的契合构成了二者结合的深层理据。深入剖析二者的多维度契合,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与贯通,推进二者的结合与相互成就,在新时代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彼此契合 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三重六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