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1
作者 杜付鑫 崔维一 +1 位作者 程天宇 张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现有的连续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通用性差、功能单一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该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具有高精度、模块化、功能多样、易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模... 现有的连续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通用性差、功能单一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该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具有高精度、模块化、功能多样、易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模块的组合可以实现对多段不同直径线驱动连续体的驱动;通过构建线长模型获取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参量,建立双段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设计了一组测量连续体弯曲角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连续体的弯曲特性和实验平台的性能良好。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引入对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连续体机器人的研究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器人 通用实验平台 模块化 正运动学 实验室发展
下载PDF
基于二阶段的云制造模式下高能效机床服务匹配
2
作者 谢迅 周丽蓉 +3 位作者 王黎明 孔琳 陈子翰 张传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8,共13页
为实现云制造环境下匹配出高能效优质机床服务组合方案,建立一种基于供需知识图谱的机床资源二阶段决策模型。首先,构建考虑能耗属性的机床服务供应和零件加工主客观需求的供需知识图谱。其次,建立机床服务时间、成本、能耗和质量指标... 为实现云制造环境下匹配出高能效优质机床服务组合方案,建立一种基于供需知识图谱的机床资源二阶段决策模型。首先,构建考虑能耗属性的机床服务供应和零件加工主客观需求的供需知识图谱。其次,建立机床服务时间、成本、能耗和质量指标计算模型,针对能耗指标采用基于实际功率、切削比能、额定功率3种计算策略。然后,面向客户需求构建二阶段匹配模型实现机床服务决策;其中,一阶段以知识图谱检索和蕴涵关系推理初选机床服务集合,二阶段以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表征机床节能服务组合优化问题,并采用强化学习Actor_Critic算法求解。最后,通过机床服务资源仿真池构建和箱体加工案例试验,发现Actor_Critic算法相较于DQN(deep Q-learning)、PGM(policy gradient method)和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算法具备更优收敛效果,可快速匹配出云制造环境下经济节能且高效优质的机床服务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制造 机床服务组合 高效节能 知识图谱 深度强化学习
下载PDF
旋转机械运行大数据综合实验云平台的设计及教学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子旭 卢国梁 +2 位作者 叶新来 朱振杰 姜兆亮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2年第3期1-3,共3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5G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实验室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专业素养,是高校实验室发展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典型旋转机械实验台为机械本体,提出了一种旋转机械运行大数据综合实验云平台,介绍了综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5G通信技术的应用,提高实验室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专业素养,是高校实验室发展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典型旋转机械实验台为机械本体,提出了一种旋转机械运行大数据综合实验云平台,介绍了综合实验云平台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功能模块,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应用场景。该综合实验云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为远程实验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备 云平台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离散制造生产线可配置数字孪生数据系统设计
4
作者 王鑫 胡天亮 +1 位作者 马嵩华 孟麒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98-4216,共19页
数据系统为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撑。为解决目前数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元描述异构、数据系统更新维护困难、数据交互接口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配置思想的数字孪生数据系统柔性构建方法,包括3项关... 数据系统为数字孪生系统的运行提供了高效、稳定的数据支撑。为解决目前数据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数据元描述异构、数据系统更新维护困难、数据交互接口多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配置思想的数字孪生数据系统柔性构建方法,包括3项关键技术:生产数据规范化建模、数据系统的柔性配置生成和重构,以及数据系统交互接口设计。最后,以某活塞生产线为实例进行了数字孪生数据系统的实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离散制造过程中,数字孪生数据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数据系统 生产信息建模 可配置性 交互接口
下载PDF
光伏单晶硅切割片断裂强度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谭慧莹 邢旭 +1 位作者 葛培琪 毕文波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9-1377,共9页
单晶硅被广泛应用于光伏行业,随着切片加工厚度的逐步减小和锯丝的细径化,切片过程中存在的黏附等现象导致单晶硅切割片发生弯曲甚至断裂,进而引起破片率的提高,对光伏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造成较大影响。本工作针对光伏单晶硅片切割加工过... 单晶硅被广泛应用于光伏行业,随着切片加工厚度的逐步减小和锯丝的细径化,切片过程中存在的黏附等现象导致单晶硅切割片发生弯曲甚至断裂,进而引起破片率的提高,对光伏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造成较大影响。本工作针对光伏单晶硅片切割加工过程,采用三轴弯曲实验,测量并分析硅片的断裂强度及相应的破片率,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硅切割片断裂强度的三维仿真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硅切割片断裂强度分散性大,平均断裂强度为97.7 MPa;硅切割片的弯曲刚度随着厚度减小而降低,平均弯曲刚度为441.2 N/m,当厚度规格为60μm时,弯曲刚度最低,达103.5 N/m;硅切割片的破片率范围随着厚度的减小而增大,60μm厚度的切割片破片率范围最大,为0.6%~99.9%。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仿真模型及方法适用于光伏单晶硅切割片的断裂强度和破片率的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单晶硅 切割加工 断裂强度 有限元分析 厚度 破片率
下载PDF
材料体系和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的性能影响
6
作者 邹斌 全涛 +3 位作者 张广旭 王鑫锋 孙赫武 马贤骅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9,共8页
为了探究水性和油性两种材料体系及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使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密度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样件。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体系下样件的收... 为了探究水性和油性两种材料体系及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对3D打印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使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孔密度的氧化铝多孔陶瓷样件。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体系下样件的收缩率、压缩强度和微观结构,以及孔隙率梯度增强前后样件的总孔隙率、弯曲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油性材料样件的收缩率和压缩强度高于水性材料,微观结构下油性材料样件的颗粒更为致密,而水性材料样件的颗粒呈球状,相互分离。此外,采用孔隙率梯度增强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样件区域断裂现象的发生,且每种样件的弯曲强度均有12%~14%的提升,热震强度也得到14%~18%的提升。使用油性氧化铝陶瓷膏料,并合理设计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为提高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及适应更复杂的工业需求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光固化3D打印 氧化铝 多孔陶瓷 材料体系 孔隙率梯度增强结构
下载PDF
内燃机增材再制造修复技术综述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方义 李振 +4 位作者 王黎明 李剑峰 李燕乐 鹿海洋 商建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9-1127,1133,共10页
阐述了激光熔覆、冷焊、热喷涂与电刷镀等增材修复技术的原理,重点介绍了增材修复技术在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修复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总结了曲轴、连杆、缸体等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修复方法,指出了激光熔覆、冷焊、热喷涂及电刷镀技... 阐述了激光熔覆、冷焊、热喷涂与电刷镀等增材修复技术的原理,重点介绍了增材修复技术在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再制造修复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总结了曲轴、连杆、缸体等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修复方法,指出了激光熔覆、冷焊、热喷涂及电刷镀技术未来研究的重点,展望了内燃机增材再制造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内燃机 再制造 修复
下载PDF
再制造发动机积碳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兴 贾秀杰 +3 位作者 李方义 杨明斌 张健 孙一航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75,共7页
针对汽车发动机再制造过程中积碳清洗方法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对积碳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其特点探究合适的清洗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积碳的表面和剖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积碳的分层结构特点和积碳粒子结合的结构特点;... 针对汽车发动机再制造过程中积碳清洗方法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对积碳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其特点探究合适的清洗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对积碳的表面和剖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积碳的分层结构特点和积碳粒子结合的结构特点;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积碳中粒子结合键能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能谱分析积碳的组成成分。并且对积碳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和粘附过程进行分析,进而通过熔盐清洗积碳的试验过程,进一步对积碳的形成过程进行验证说明。从微观角度分析了积碳形成的主要过程,得出了积碳形成过程中积碳颗粒的形成原因以及积碳颗粒在高温高压下的成长过程,进而阐述了胶质层和沥青质层的形成过程,并对积碳较难清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于合适清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碳 微观形貌 光谱分析 能谱分析 形成机理
下载PDF
感冒清热颗粒中药渣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气化实验 被引量:17
9
作者 范鹏飞 李景东 +4 位作者 刘艳涛 董玉平 梁敬翠 盖超 张彤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79-1985,1991,共8页
以感冒清热颗粒中药渣为原料,在双回路循环流化床中试设备中进行热解气化实验,研究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径以及空气当量比ER对其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原料含水率的提高,炉内平均温度降低,产生的燃气中焦油含量、CO2含量明显提... 以感冒清热颗粒中药渣为原料,在双回路循环流化床中试设备中进行热解气化实验,研究原料含水率、原料粒径以及空气当量比ER对其气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原料含水率的提高,炉内平均温度降低,产生的燃气中焦油含量、CO2含量明显提高;CO含量、气体产率、碳转化率显著降低;H2含量、燃气热值以及气化效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②原料粒径越小,反应炉内平均温度越高,燃气中焦油含量越低,燃气热值和气体产率越高,气化效率以及碳转化率越高;H2、CH4、CO、CnHm含量增加,CO2含量减少。③随着ER的增大,可燃气体尤其是CO的浓度不断降低,CO2含量不断增加;炉内平均温度、气体产率以及碳转化率均逐渐增大;燃气热值和燃气中焦油质量浓度逐渐减小;气化效率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④当原料含水量【9%、原料粒径【4mm以及ER在0.25~0.27时,气化效率较高,具有较好气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双回路循环流化床 气化 粒径 含水率 空气当量比
下载PDF
机械加工强化机理与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0
作者 刘战强 贺蒙 赵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3-413,共11页
综述了两种机械加工强化机理:组织强化和应力强化。根据晶体位错理论分析,组织强化通过改变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提高位错密度,使材料流变应力增加,强度提高。介绍了用于解释机械加工位错强化、晶界强化、应变强化、择优取向强化的理论模... 综述了两种机械加工强化机理:组织强化和应力强化。根据晶体位错理论分析,组织强化通过改变金属材料微观组织,提高位错密度,使材料流变应力增加,强度提高。介绍了用于解释机械加工位错强化、晶界强化、应变强化、择优取向强化的理论模型及各强化机理在机械加工强化中的作用,分析了应力强化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总结了机械加工工艺强化原理和工艺设备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机械加工强化机理和强化工艺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机械加工强化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强化 机械加工 强化机理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基于Unity的生产线可视化智能监控系统
11
作者 于盼磊 高玉飞 +2 位作者 袁徽涌 赵晓龙 马嵩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共5页
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高效智能监控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nity的生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架构。对虚拟场景搭建、模型随动控制、虚拟生产线可视化等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优先通信策略;对设备故障、转运干涉/卡顿、异物进... 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存在的高效智能监控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Unity的生产线可视化监控系统架构。对虚拟场景搭建、模型随动控制、虚拟生产线可视化等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种基于权重的优先通信策略;对设备故障、转运干涉/卡顿、异物进入等异常状况,基于多源数据的差异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了多源数据驱动下的智能监控方法。对于离散制造生产线上设备众多、数据异构带来的通信延迟问题,提出了复杂生产线的通信优先级和数据同步性,形成一套可行的生产线可视化智能监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线监控 UNITY3D 三维可视化 实时驱动 数据采集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轮胎动平衡机主轴多目标优化
12
作者 刘立富 冯显英 +2 位作者 李沛刚 宋文飞 孙晓萍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6,193,共7页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 为提高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以某轮胎动平衡机主轴系为对象,采用响应面法和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首先,对主轴系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的各尺寸参数为变量参数,以优化主轴系的变形量、质量和固有频率为目标。其次,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确定与优化目标相关性最大的设计变量。最后,建立响应面模型并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最大变形量降低了3.9%,一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6.2%,主轴质量降低了23.0%,主轴系质量降低了5.5%,优化效果显著,提高了主轴系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主轴优化提高了轮胎动平衡机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平衡机主轴 有限元分析 参数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法 多目标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COSMOS的还田机械旋耕刀弯折角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盖超 董玉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共4页
弯折角是影响还田机械旋耕刀质量以及旋耕刀辊功率消耗的重要参数。为减少旋耕刀质量,降低旋耕刀辊功耗,利用有限元软件COSMOSWorks对旋耕刀弯折角进行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弯折角时旋耕刀质量及应力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旋耕刀弯折... 弯折角是影响还田机械旋耕刀质量以及旋耕刀辊功率消耗的重要参数。为减少旋耕刀质量,降低旋耕刀辊功耗,利用有限元软件COSMOSWorks对旋耕刀弯折角进行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弯折角时旋耕刀质量及应力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旋耕刀弯折角最佳取值范围为125°~130°。经动力仿真分析验证,旋耕刀辊的功耗也得到了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田机械 旋耕刀 弯折角 COSMOS
下载PDF
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艳 王勇 陈正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9年第4期623-626,共4页
对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由末端执行器的位置计算得到主动关节角的位置.分别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和PID+速度前馈补偿+加速度前馈补偿的方法对并联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2种控制方法... 对平面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由末端执行器的位置计算得到主动关节角的位置.分别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和PID+速度前馈补偿+加速度前馈补偿的方法对并联机器人轨迹跟踪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2种控制方法的轨迹跟踪效果和比较由连接在连杆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的振动大小,证明了PID+速度前馈补偿+加速度前馈补偿的方法能更好地实现轨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逆运动学分析 轨迹跟踪
下载PDF
基于振动图像特征的机械状态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国梁 陈光远 +2 位作者 曾世琛 李苏 闫鹏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53,201,共7页
针对实时监测得到的振动信号,从图像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将实时监测得到的连续信号划分为独立的循环片段,将各个片段内的一维振动信号重构成二维灰度图像,在此基础上对灰度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其次,通过计算相邻... 针对实时监测得到的振动信号,从图像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将实时监测得到的连续信号划分为独立的循环片段,将各个片段内的一维振动信号重构成二维灰度图像,在此基础上对灰度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其次,通过计算相邻周期图像间的相似性建立能描述机械运行动态特性的量化指标;然后,采用拉依达准则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异常决策;最后,基于转速变化检测、(外部)负载变化检测以及早期轴承故障检测这3种典型的工程应用,对提出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以上3种典型的工程应用场景均可实现100%的准确检测,证明了本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状态监测 信号处理 特征提取 振动信号
下载PDF
单通道盲源分离算法及其在工程机械振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刚 周以齐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共8页
研究一种新的单通道盲源分离方法,解决了传统盲源分离方法因传感器数量不足而无法有效分离源信号的问题,同时源信号幅值也得到了准确的恢复。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一维测量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尺度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而后与... 研究一种新的单通道盲源分离方法,解决了传统盲源分离方法因传感器数量不足而无法有效分离源信号的问题,同时源信号幅值也得到了准确的恢复。首先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一维测量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尺度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而后与原测量信号组成多个二维矩阵,通过稀疏分量算法得到各源信号的真实估计。利用仿真信号,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将提出的方法应用在挖掘机动力源附近的振动分析中,成功分离出了多个振源信号。利用时频分析对源信号分别进行特征识别,并将分离结果用于振源的贡献度与声信号传递特性分析。得到各振源对于测试位置的贡献度排序,以及对于挖掘机噪声信号的传递规律,为挖掘机的减振降噪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盲源分离 挖掘机 振源贡献量分析 传递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的相关机械振源盲分离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刚 周以齐 张卫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6-221,共6页
针对传统盲源分离算法在机械振源不满足统计独立特性时,无法有效分离出振源信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号稀疏特性的相关机械源盲分离方法。盲源分离算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估计出混合矩阵。因此,首先提出了不相关源混合矩阵的估计方法;然后... 针对传统盲源分离算法在机械振源不满足统计独立特性时,无法有效分离出振源信号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号稀疏特性的相关机械源盲分离方法。盲源分离算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地估计出混合矩阵。因此,首先提出了不相关源混合矩阵的估计方法;然后针对相关源,提出了有效剔除相关成分的方法,使得剩余信号可以按照不相关源进行处理。通过理论分析、仿真验证以及实测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振动源 相关源
下载PDF
FDM 3D打印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宏卫 万熠 靳一帆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4-97,共4页
针对传统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学方式平面化、三维教具制作成本高等问题,探讨了将低成本熔融沉积(FDM)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的可行性。以专业课程教具设计与制造为例,分析了3D打印应用的流程与成本。分析表明,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应用3... 针对传统机械专业教学中教学方式平面化、三维教具制作成本高等问题,探讨了将低成本熔融沉积(FDM)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机械专业教学的可行性。以专业课程教具设计与制造为例,分析了3D打印应用的流程与成本。分析表明,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教具的特殊性设计和快速低成本制造,将传统的二维教学模式转变为三维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M 3D打印 机械专业 低成本 教学应用
下载PDF
SiC单晶线锯切片及电镀锯丝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玉飞 葛培琪 +1 位作者 刘全斌 毕文波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01-506,共6页
针对碳化硅(SiC)单晶硬度高、脆性大,金刚石线锯切片时工具磨损快、切割效率低、晶片表面亚表面易出现微破碎损伤,使SiC单晶高质量切片和高性能锯丝制造技术成为关键和难点的状况,综述了SiC单晶线锯切片及电镀金刚石锯丝制造技术的研究... 针对碳化硅(SiC)单晶硬度高、脆性大,金刚石线锯切片时工具磨损快、切割效率低、晶片表面亚表面易出现微破碎损伤,使SiC单晶高质量切片和高性能锯丝制造技术成为关键和难点的状况,综述了SiC单晶线锯切片及电镀金刚石锯丝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并提出了SiC单晶金刚石线锯切片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单晶 线锯切割 表面质量 金刚石锯丝
下载PDF
面向清洁生产工艺方案设计的洁净特征建模与评价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硕玮 张进生 +1 位作者 王志 王经坤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72-1582,共11页
针对生产工艺方案设计阶段缺少有效的绿色制造理论和清洁生产技术支持的现状,建立了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优化决策模型。提出洁净特征的概念,对生产工艺设计阶段的各种环境信息进行聚合和描述,并提出基于洁净特征的生产工艺方案设计的环境... 针对生产工艺方案设计阶段缺少有效的绿色制造理论和清洁生产技术支持的现状,建立了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优化决策模型。提出洁净特征的概念,对生产工艺设计阶段的各种环境信息进行聚合和描述,并提出基于洁净特征的生产工艺方案设计的环境信息表达模型。通过映射函数对环境信息进行识别、筛选、提取和聚合,建立了洁净特征表达模型,并将其作为清洁生产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单元,根据评价结果对生产工艺设计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改造和完善。以花岗石定型板材的生产过程为例,验证了洁净特征的提取、评价和反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方案 全生命周期评价 清洁生产 洁净特征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