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BIFPN的交通标志检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郎斌柯 吕斌 +1 位作者 吴建清 吴瑞年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43,共9页
正确、快速的交通标志检测可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环境感知提供重要信息.针对目前交通标志检测识别率低及多种交通标志检测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协调注意力-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coordinate attention-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 正确、快速的交通标志检测可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环境感知提供重要信息.针对目前交通标志检测识别率低及多种交通标志检测存在的误检漏检等问题,提出一种协调注意力-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coordinate attention-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CA-BIFPN)交通标志检测模型.该模型将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模型和协调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A)机制相结合,引入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BIFPN),通过跳连特征融合提高模型的多尺度语义特征利用效率,在提高小目标物体检测效率的同时,也使交通标志的检测精度得到提高.以交通标志数据集TT100K为测试对象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模型和YOLOv5模型相比,CABIFPN交通标志检测模型的检测准确率分别提高4.5%和1.3%,验证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交通标志检测 深度学习 小目标检测 协调注意力 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下载PDF
基于AnyLogic的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瓶颈识别与疏散组织优化
2
作者 陈雷钰 张汝华 马明迪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4-704,共11页
以济南园博园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行人在不同设备设施处的行为特性,建立行人流模型,运用AnyLogic软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大客流情况进行紧急疏散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发生可预见性大客流情况下,当车站客流增加幅... 以济南园博园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行人在不同设备设施处的行为特性,建立行人流模型,运用AnyLogic软件搭建仿真实验平台,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大客流情况进行紧急疏散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发生可预见性大客流情况下,当车站客流增加幅度较小时,站台层客流密度较大,可通过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来提高车站疏散能力;而车站客流大幅增加时,车站安检区域发生拥堵,需增设一条安检通道.在发生不可预见性大客流时,车站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疏散标准,但楼梯通道和出站闸机处仍是客流瓶颈所在,故高峰期客流疏散需要人为采取一定措施合理引导.通过模拟2种类型大客流情况下的车站应急疏散过程,识别出车站的瓶颈,并对瓶颈做出有效改善措施,对保障乘客疏散安全和效率、提高车站服务能力及制订应急疏散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应急疏散 瓶颈识别 疏散优化 ANYLOGIC
下载PDF
隧道不良地质识别:方法、现状及智能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振浩 邵瑞琦 +4 位作者 林鹏 李术才 向航 韩涛 李珊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4,共20页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详细... 随着隧道施工对于不良地质识别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多源信息的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已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阐述了常见的6种隧道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地质成因,回顾分析了隧道主要的不良地质识别方法及现状,详细介绍了笔者在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基于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隧道围岩岩性与裂隙特征进行智能识别;融合图像和光谱特征进行不良地质识别;将地化分析融入到传统的超前钻探中,融合随钻参数和地化信息进行不良地质随钻识别,既可以发挥超前钻探在感知岩体质量和地层信息变化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地化分析在岩性和不良地质异常识别方面的优势;基于地质与物探联合反演进行不良地质识别,旨在实现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形”(位置、形态、规模)和“性”(性质和类型)的精确识别。最后,对隧道不良地质智能化识别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地质识别 光谱测试 地化测试 随钻技术 联合反演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探索实践
4
作者 王旭 戴荣健 张汝华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4期103-106,共4页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特征,分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该文以山东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 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特征,分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该文以山东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混合式项目式教学,旨在为“新常态”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树立智能交通系统相关课程教学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混合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 线上教学 课程评价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绿色评价方法研究——以济南市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
5
作者 王剑宏 闫邵航 +2 位作者 刘凤洲 刘浩 黄永亮 《绿色建筑》 CAS 2023年第6期53-57,共5页
作为城市的重要设施,轨道交通的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对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以济南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为例,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特点为基础,提出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绿色评价指标,并建立分步绿色评价方法和轨... 作为城市的重要设施,轨道交通的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对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以济南市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为例,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特点为基础,提出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绿色评价指标,并建立分步绿色评价方法和轨道交通工程各阶段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分析该线路电车运行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提出采用节能电车、节能照明空调设备及绿色管片材料等实现城市绿色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绿色评价 全寿命周期 碳排放
下载PDF
交通工程教学中虚实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吴建清 王婕 +1 位作者 葛智 田源 《高教学刊》 2023年第8期19-22,共4页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以交通工程学科建设为研究对象,以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提高理论知识学习为目的,加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首次在课堂上应用“问题+答案”的教学环节,实现学生们真正的“我的课堂我做主”。其次,基于信...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以交通工程学科建设为研究对象,以教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提高理论知识学习为目的,加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首次在课堂上应用“问题+答案”的教学环节,实现学生们真正的“我的课堂我做主”。其次,基于信息技术和交通学科深度融合,搭建Unity3D模拟交通驾驶开发平台,实现交通道路理论和实地驾驶的有机统一,增强学生们对交通课程的认知和实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交通学科 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 模拟驾驶
下载PDF
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开发利用现状与进展
7
作者 文志杰 姜鹏飞 +3 位作者 宋振骐 李利平 蒋宇静 梁桐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8-1374,共17页
探索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加速成长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但生态保护与地形等因素制约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关... 探索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途径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加速成长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但生态保护与地形等因素制约了传统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关闭/废弃矿井,由于具有丰富的地下空间及水资源,可创新性地开发抽水蓄能并延长矿区的经济寿命,降低对环境与经济的负面影响。为助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利用模式和管理体系,通过文献分析法综述了国内外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详细阐述了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技术原理、分类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利用模式,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选址要素进行了修订;梳理了关闭/废弃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的水-气两相流动特性、水泵水轮机工况特性、地下空间围岩稳定性及地下蓄水空间体积测算等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水泵-水轮机关键技术、地下空间稳定性控制关键技术等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此外,对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政策与法规等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综述。发展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抽水蓄能技术可为我国井下空间资源利用提供思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废弃矿井 抽水蓄能 清洁能源 地下空间 矿区治理
下载PDF
用于装配式车站的十字形榫槽接头承载性能研究
8
作者 项炳泉 秦旺 +1 位作者 崔林钊 唐文栋 《土木工程》 2024年第3期231-237,共7页
装配式地铁车站整体结构由各个预制部件通过榫槽接头拼装而成,但现有的梯形截面榫槽结构在受弯过程中接触面易产生滑动分离,削弱接头部位的承载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车站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为了加强榫槽接头的力学承载性能,在原有梯形... 装配式地铁车站整体结构由各个预制部件通过榫槽接头拼装而成,但现有的梯形截面榫槽结构在受弯过程中接触面易产生滑动分离,削弱接头部位的承载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车站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为了加强榫槽接头的力学承载性能,在原有梯形榫槽的基础上增加一道垂直于主榫的次榫,形成一种新型的十字形榫槽接头。对两种榫槽接头开展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较于梯形榫槽,十字形榫槽次榫能够有效抵抗接触面的滑脱作用,保护接头模型的上部混凝土不受拉破坏;十字形榫槽抵抗弯曲变形和接头张开作用的能力优于梯形榫槽,呈现出更稳定的承载形变和更强的抗弯承载极限。以上结果证明了十字形榫槽在改善接头破坏、提升接头承载能力和保持结构稳定性上表现优良,可以提升结构性能,延长结构使用寿命,为装配式地铁车站榫槽接头的优化改良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车站节点 榫槽接头 有限元模拟 抗弯承载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断层宏微观破裂与强度折减损伤
9
作者 高涛 陈云娟 +4 位作者 敬艺 刘建民 王津津 杨传成 宋润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3-3780,共8页
为探究深部地区断层花岗岩不同含水率的宏观与微观跨尺度性质,开展了轴压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分析其多尺度破裂与强度折减损伤关系。结果表明:无水状态... 为探究深部地区断层花岗岩不同含水率的宏观与微观跨尺度性质,开展了轴压力学试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分析其多尺度破裂与强度折减损伤关系。结果表明:无水状态下宏观以剪切破坏为主且破裂面平滑,而随着含水率提高,其破裂模式以张拉破坏为主,裂纹路径与主应力方向平行且整体松散;低含水率工况微观破裂为沿晶破裂,高含水率工况为沿晶破裂和穿晶破裂的复合型破坏;吸水中期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两指标衰减率为前期6倍,达到衰减幅度最大限并呈非线性指数下降,吸水后期两指标衰减率回弹至前期状态;劣化系数随含水率增长而降低,吸水前期水分子起润滑岩石内部矿物作用,中后期阶段水分子发生侵蚀软化导致强度大幅度折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断层 花岗岩 破裂模式 微观机制 强度折减
下载PDF
基于ControlVAE的约束嵌入稠密时变阵列构建
10
作者 孙文力 原达 姜新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63,共10页
在对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过程中,其所依赖的三维时变阵列通常是由一维数据道或二维阵列间接生成的.由于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比较稀疏,且存在不规则偏移,需要进行稠密处理,以获得高密度三... 在对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数据进行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过程中,其所依赖的三维时变阵列通常是由一维数据道或二维阵列间接生成的.由于采集到的数据往往比较稀疏,且存在不规则偏移,需要进行稠密处理,以获得高密度三维时变阵列.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控变分自编码(Controllable Variational AutoEncoder,ControlVAE)的约束嵌入稠密时变阵列构建方法 .使用基于ControlVAE的时变数据重构网络,通过隐空间采样插值和深浅层特征信息的融合,生成接近真实分布的伪道数据来增加阵列密度.构建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的数据配准模块,提取道间梯度特征与结构对称性特征,可以在时空域内完成数据配准.同时将浅层特征作为约束信息嵌入数据重构网络,以消除数据道偏移对阵列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仅使用单测线二维B-scan数据集即可重建稠密时变阵列,可以有效降低重构模型累积误差,提高面对复杂真实数据时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阵列 数据生成 探地雷达 约束嵌入 可控变分自编码模型
下载PDF
局域共振超材料表面波屏障带隙特性与隔振性能
11
作者 厉超 庄培芝 +2 位作者 李利平 张思峰 周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0-758,787,共10页
为有效解决轨道交通运营引发的地面振动问题,基于声学超材料概念提出一种局域共振超材料表面波屏障(locally resonant metamaterial surface wave barrier,简称LRMB)隔振方法,并采用混凝土和橡胶垫层构造出屏障结构。根据半无限空间弹... 为有效解决轨道交通运营引发的地面振动问题,基于声学超材料概念提出一种局域共振超材料表面波屏障(locally resonant metamaterial surface wave barrier,简称LRMB)隔振方法,并采用混凝土和橡胶垫层构造出屏障结构。根据半无限空间弹性动力学理论,推导LRMB带隙计算的解析式,分析橡胶垫、混凝土参数对LRMB带隙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轨道交通地面振动实测数据,探讨LRMB的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LRMB表面波带隙产生主要与其竖向振动有关,基于该模式建立的带隙计算方法是准确的;LRMB橡胶垫厚度增大,带隙起始频率降低,带隙宽度增大;LRMB橡胶垫宽度增大,带隙起始频率升高,带隙宽度减小;LRMB混凝土质量增大,带隙起始频率降低,带隙宽度增大;LRMB原胞数量增多,隔振效率提升,隔振效率达到20~25 dB;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为例,采用LRMB后地面振动衰减可达70%~80%,验证了LRMB的良好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表面波 波屏障 带隙特性 隔振性能
原文传递
气孔杏仁状玄武岩随机三维模型构建与单轴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12
作者 周慧颖 李树忱 +3 位作者 王曼灵 袁超 张俊艇 冯健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4-1232,共19页
为了研究初始孔隙对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考虑计算孔隙率、体积参数、形状参数、角度参数和构造参数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随机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基于建立的随机模型开展了五因素五水平的单轴压缩正交数值模拟,... 为了研究初始孔隙对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考虑计算孔隙率、体积参数、形状参数、角度参数和构造参数的气孔杏仁状玄武岩随机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基于建立的随机模型开展了五因素五水平的单轴压缩正交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破坏模式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计算孔隙率、角度参数和构造参数对于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有较大影响,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与计算孔隙率、角度参数呈负相关,与构造参数呈正相关,与其余因素相关性较弱;随着模型孔隙率的增加,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应力-应变曲线中塑性应变占比随之增加,破坏模式由单剪切破坏面、多剪切破坏面转为局部粉碎状破坏,岩石由脆性破坏逐渐转为延性破坏,5%和12.5%可近似作为强脆性―脆性―延性转换的临界孔隙率;建立的损伤统计本构方程能够根据初始孔隙特征较好地预测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的力学行为,对于玄武岩地层中多孔岩石力学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多孔岩石 随机建模 数值模拟 损伤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公交优先的直线式公交站台共享超车道时空资源优化分析
13
作者 张汝华 马明迪 +2 位作者 陈雷钰 赵冰 狄金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受城市道路红线条件限制,许多公交车站只能设置直线式公交站台;这种形式的站台很容易产生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共享超车道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化方案,使用VISSIM软件对共享超车道前后车辆的延误水平进行了仿... 受城市道路红线条件限制,许多公交车站只能设置直线式公交站台;这种形式的站台很容易产生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共享超车道感应信号控制的优化方案,使用VISSIM软件对共享超车道前后车辆的延误水平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共享超车道能有效地缓解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拥堵排队和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现象;在交通量较大和公交发车频率较高情况下,通过设置带有共享超车道的直线式公交站台能有效地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保障近道路交叉口上游路段的公交优先通行和社会车辆有序通行,提升了交通的流畅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直线式公交站台 公交优先 共享超车道 公交专用道 VISSIM交通仿真
下载PDF
低真空环境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常洪雷 王晓龙 +3 位作者 郭政坤 冯攀 李少伟 刘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为研究低真空环境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低真空和室内大气环境下暴露的成熟水泥净浆试件(82 d和128 d龄期)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水泥浆体的物相组成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短期... 为研究低真空环境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低真空和室内大气环境下暴露的成熟水泥净浆试件(82 d和128 d龄期)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和压汞仪(MIP)对水泥浆体的物相组成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短期低真空暴露会促进成熟试件抗压强度的提升,但长期低真空暴露对试件强度的维持和发展是不利的。低真空环境基本不会改变硬化水泥浆体的物相种类,且低真空暴露后成熟试件的C-S-H凝胶含量与强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此外,与室内大气环境相比,成熟试件在低真空暴露28 d后最可几孔径和总孔隙率明显较小,而在低真空暴露168 d后最可几孔径和总孔隙率较大,这与成熟试件的强度发展规律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净浆 低真空环境 力学性能 物相组成 孔结构
下载PDF
孤岛工作面沿空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研究
15
作者 刘勋 张玲 +1 位作者 刘云强 赵盛男 《新疆钢铁》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针对围岩松软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方案下围岩松软采空区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巷道工作面变形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单侧工作面采空和两侧都采空的巷道变形... 针对围岩松软采空区下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本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方案下围岩松软采空区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支护效果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巷道工作面变形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单侧工作面采空和两侧都采空的巷道变形量相似,上部7227工作面采空有利于巷道支护,采用联合注浆加固支护方式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沿空掘巷 支护
下载PDF
煤矿地下水库技术原创试验平台体系研制及应用
16
作者 顾大钊 曹志国 +10 位作者 李井峰 吴宝杨 张勇 蒋斌斌 郭强 王汉鹏 武洋 史小萌 王路军 杨毅 查尔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西部是我国煤炭主产区,矿井水保护利用是煤炭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研发团队经过20多年持续技术攻关,首创了煤矿地下水库技术,在西部神东矿区推广应用,为矿区开发提供了95%以上用水... 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西部是我国煤炭主产区,矿井水保护利用是煤炭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绿色开采技术研发团队经过20多年持续技术攻关,首创了煤矿地下水库技术,在西部神东矿区推广应用,为矿区开发提供了95%以上用水,确保了矿区可持续开发。为进一步丰富完善煤矿地下水库理论和技术体系,在西部煤炭主产区不同地质和工况条件下推广应用该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研发团队构建了煤矿地下水库原创技术试验平台体系,包括煤炭开采地下水运移与保护综合智能试验平台、多煤层开采煤矿地下水库模拟试验平台、煤矿地下水库坝体结构试验平台、西部深部井工矿井筒施工模拟试验台、地下水库水岩耦合机理试验、水处理工艺集成试验平台、煤矿地下水库冲击试验平台等,能够开展西部矿区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下地下水运移规律、坝体结构参数优化、水库安全稳定性、水岩耦合作用机理、矿井水处理工艺参数优化、垮落岩体垮落冲击对坝体影响等研究,为煤矿地下水库建设、运行和安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验证。利用上述试验平台,开展了多煤层开采煤矿地下水库稳定性及渗流规律模拟、煤矿地下水库坝体结构安全、煤矿地下水库水岩耦合机理等多项试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现场工程实践,确保了煤矿地下水库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下水库 地下水运移 坝体结构 冲击试验 水岩耦合
下载PDF
不同制备工艺对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王剑宏 于博翔 +2 位作者 夏志鹏 杨华 孙会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89-3796,共8页
钢纤维混凝土可起到减少混凝土开裂、提高结构韧性等作用,已逐渐被应用于隧道衬砌支护。但制备工艺决定了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从而严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因此亟须开展针对钢纤维分布与制备工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工程出... 钢纤维混凝土可起到减少混凝土开裂、提高结构韧性等作用,已逐渐被应用于隧道衬砌支护。但制备工艺决定了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中的分布,从而严重影响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因此亟须开展针对钢纤维分布与制备工艺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实际工程出发,选用6种钢纤维混凝土制备工艺,浇筑了18根梁试件,开展钢纤维混凝土抗弯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MT1制备工艺的端钩型钢纤维混凝土在破坏位置、钢纤维分布、钢纤维外露角度、外露长度、抗弯强度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抗弯性能 纤维分布 制备工艺 投料顺序 工程应用
下载PDF
考虑多模态数据的重载货车危险驾驶行为识别方法
18
作者 吴建清 张子毅 +2 位作者 王钰博 张昱 田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5,共13页
综合考虑货车操纵数据、驾驶员眼动数据和心电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多模态的重载货车危险驾驶指标构建和行为识别方法。首先,设计自然驾驶实验,利用车辆惯导、眼动仪及心理数据记录仪这3种设备采集车辆运行、眼动及心电等多模态驾驶数据,... 综合考虑货车操纵数据、驾驶员眼动数据和心电数据,本文提出一种多模态的重载货车危险驾驶指标构建和行为识别方法。首先,设计自然驾驶实验,利用车辆惯导、眼动仪及心理数据记录仪这3种设备采集车辆运行、眼动及心电等多模态驾驶数据,通过多设备时间同步及数据清洗,构建多模态驾驶数据集。其次,将重载货车危险驾驶行为分为危险驾驶操纵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两类,通过提取数据特征,构建9种危险驾驶行为指标,表征超速、速度不稳、急变速、急换道及疲劳驾驶这5种危险驾驶行为。针对危险驾驶操纵行为,组合文献调研、指标计算及四分位差法确定危险行为特征参数阈值;针对疲劳驾驶行为,通过因子分析和K均值聚类法划分疲劳驾驶类型。最后,构建重载货车危险驾驶行为数据集,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识别危险驾驶行为,并与BP神经网络、K近邻及支持向量机等分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对于5种危险驾驶行为的分类准确率均在90%以上,整体优于其他分类算法,能够较高精度地识别驾驶中出现的危险驾驶行为。本文的多模态重载货车危险驾驶指标构建和分类方法能够用于危险驾驶行为识别,为驾驶员多模态危险驾驶行为预警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行为识别 阈值量化 重载货车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土石坝分层液压夯实填筑压实特性研究
19
作者 陈晓燕 厉超 +3 位作者 齐明杰 徐勇 张宏博 张学林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31,共5页
为探究液压夯实法加固土石坝的压实性能,基于动量守恒理论,设计开展分层液压夯实现场试验,研究分层液压夯实的压实特性,并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液压夯动应力沿深度按圆形均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分布,不同深度土体动应力随夯击次... 为探究液压夯实法加固土石坝的压实性能,基于动量守恒理论,设计开展分层液压夯实现场试验,研究分层液压夯实的压实特性,并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液压夯动应力沿深度按圆形均布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分布,不同深度土体动应力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增大,至土体密实而趋于稳定;液压夯单次沉降量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减小,累计夯沉量随夯击次数增加逐渐增大并最终达到稳定值;液压夯主加固区为椭球形,增大单击夯击能可增加主加固区作用深度,提高土石坝有效压实深度;试验结果表明,土体初始干密度为1.79 g/cm^(3)时,夯击能18、27、36 kJ最优夯击次数宜分别为6、6、9击,加固深度分别为1.9、2.1、2.3 m。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分层液压夯 压实特性 夯实试验
原文传递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发展规律与轴载换算修正系数研究
20
作者 郭晨晨 丁婷婷 +3 位作者 吕鑫 孙建秀 张吉哲 姚占勇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现有设计规范未对长大纵坡路面做出特殊设计规定,直接套用设计规范忽略了其受力特点,不能较好地保证路面使用性能及寿命。为实现特殊路段路面结构差异化设计,该文基于实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全年交通量及温度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温度... 现有设计规范未对长大纵坡路面做出特殊设计规定,直接套用设计规范忽略了其受力特点,不能较好地保证路面使用性能及寿命。为实现特殊路段路面结构差异化设计,该文基于实测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全年交通量及温度数据,利用自主开发的温度-轴载分析软件,将真实交通量转换为标准轴载。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实测轴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的车辙模型,分析长大纵坡对车辙发展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坡度增大导致速度降低,容易引发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发生。基于车辙等效原理,提出不同坡度及坡长下的轴载换算修正系数,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的差异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结构设计 轴载换算修正 车辙等效 长大纵坡 修正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