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玉祥 刘洋 +5 位作者 王默 韩宗霖 周华 袁海 金星 吴学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04-107,1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经多普勒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经多普勒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结果本组共有16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治愈率88.9%,住院12~17 d,平均14 d。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加重的情况,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本组共随访18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2年,3例患者在出院后未规律服用抗凝药物而复发入院,随访期内其余患者均未再出现血栓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病死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对于存在明显诱因的可疑患者,应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作出早期诊断。以抗凝、溶栓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避免血栓蔓延导致的肠坏死。但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膜炎体征加重,需及时行剖腹探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诊断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池振庆 吴小鹏 +1 位作者 王加勇 赵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最常见的动脉瘤,大多数与动脉硬化有关,但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相对较少。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相继报道腔内修复术治疗以来,以其微创,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恢复迅速,使一部分高龄、高危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近期,我院用腔内修复术成功救治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腔内修复术 穿透性溃疡
下载PDF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池振庆 苗自玲 吴小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内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4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腔内治疗。根据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覆膜支架植入。植入分叉型支架34例(7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内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12月,共4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腔内治疗。根据CT血管造影(CT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选择覆膜支架植入。植入分叉型支架34例(79.1%),直管型支架6例(14.0%),主-髂单臂型支架3例(7.0%)。术后通过定期随访,了解动脉瘤大小变化及内漏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即时造影发现内漏11例,其中Ⅰ型内漏8例(Ⅰa型5例,Ⅰb型3例),Ⅱ型1例,Ⅲ型2例。分叉型支架植入致内漏9例;直管型支架植入致Ⅰa、Ⅰb型内漏各1例。Ⅰ、Ⅲ型内漏经过一期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型血管或裸支架等处理,8例内漏消失。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0(平均18.3)个月,3例残留内漏在3个月时消失。在术后6、12个月随访时分别发现迟发性Ⅰb型、Ⅱ型内漏各2例,继续随访1~2年,未见瘤体明显增大。结论内漏的发生与动脉瘤的解剖学条件、移植物缺陷和操作技术有关;防治内漏需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支架,并有成熟的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内漏 并发症
下载PDF
导丝引导下覆膜支架开窗治疗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3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祥就 金亮 姜剑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79-80,共2页
主动脉弓部常见的病变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溃疡等。传统的开放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治疗。但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是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如果... 主动脉弓部常见的病变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溃疡等。传统的开放手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腔内治疗。但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是血管腔内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如果直接覆盖颈部血管有上肢缺血、脑梗塞和截瘫等风险。目前常用的重建弓上分支血管的办法各有优缺点,无统一的适用标准。笔者2018年5—9月应用一种导丝引导下的覆膜支架术中体外开窗治疗3例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主动脉疾病 导丝 开窗
下载PDF
自发性肾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丁祥就 杨萌 +6 位作者 焦阳 刘国斌 苏庆波 刘洋 董兆如 李广振 姜剑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动脉夹层(SRAD)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9年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SRA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和结果等。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7岁。2...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动脉夹层(SRAD)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9年3个医疗中心收治的SRA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和结果等。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7岁。20例患者就诊时有高血压,近期新发患者占80%。突发腰肋部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22例患者共有24条肾动脉受累(2例为双侧病变)。6例患者(7条肾动脉)接受保守治疗;1例(单侧)因术中夹层破裂行腔内栓塞术,15例(15条肾动脉成功,1条未成功)行腔内支架修复术,技术成功率为88.2%(15/17)。腔内修复明显减少口服降压药数量,降低血压,恢复肾功能(P均<0.05)。腔内修复控制血压的有效率(治愈或改善)为80%。平均随访时间44.5月,期间支架通畅,无闭塞。结论:SRAD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腔内修复是首选的血管重建方法,有助于控制血压和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肾动脉 腔内修复
下载PDF
腔内修复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内漏防治:附43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池振庆 苗自玲 吴小鹏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内漏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鲁医院及莱钢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腔内治疗的4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内漏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结果:术后发生原...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探讨内漏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齐鲁医院及莱钢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腔内治疗的43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内漏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结果:术后发生原发性内漏11例,其中I型8例,Ⅲ型2例;植入分叉型支架发生9例,植入直管型支架发生2例。1例Ⅱ型因漏血量小未处理;经一期经过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型血管或裸支架等处理后,除2例I型内漏仍有残留,其余I,Ⅲ型内漏均消失。39例患者获随访4~50个月,发现迟发性Ib型、Ⅱ型内漏各2例,继续随访1~2年,未见瘤体明显增大。3例残留原发性内漏自愈,术后半年复发Ia型内漏1例,导致动脉瘤复发破裂而再次接受腔内治疗。结论:内漏的发生与动脉瘤的解剖学条件、移植物缺陷和操作技术有关;防治内漏需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支架,并有成熟的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内漏 预防和控制
原文传递
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治疗腹主动脉瘤早期临床结果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宏鹏 章希炜 +20 位作者 戴向晨 田民 杨斌 王志维 舒小军 陈俞宏 姜剑军 黄建华 舒畅 覃晓 陆信武 张鸿坤 毕伟 刘勇 陈兵 胡志鹏 左健 郭平凡 罗军 童新元 郭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9-1056,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法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21家中心收治的接受植入国产新型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出院前,术后30、180及360 d的治疗结果。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事件(MAE)发生率,主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围手术期入路并发症和急性下肢缺血发生率,术后180、360 d全因病死率,腹主动脉瘤相关病死率及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次要有效性终点指标为术后180、360 d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支架移位发生率、中转开腹手术或二次介入干预发生率。结果研究共纳入156例患者,男性137例,女性19例,年龄(68.9±6.9)岁(范围:48.2~84.6岁)。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0.8±11.2)mm(范围:25.0~85.0 mm),近端锚定区直径为(21.2±2.5)mm(范围:17.0~29.5 mm),锚定区长度为(31.4±13.0)mm(范围:11.0~75.0 mm)。术后30 d的MAE发生率为1.3%(2/156),均为死亡病例;术后360 d腹主动脉瘤治疗成功率为88.5%(138/156)。围手术期未发生支架输送相关并发症及急性下肢缺血;术后180 d全因病死率为2.0%(3/154),360 d为2.6%(4/153),无腹主动脉瘤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80 d SAE发生率为23.0%(35/152),360 d为30.5%(46/151),未发生器械相关SAE。术后180 d的Ⅰ型或Ⅲ型内漏发生率为3.4%(5/147),360 d为3.5%(5/144)。结论本研究中验证的国产新型覆膜支架系统操作简便,早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支架 腔内修复术 髂动脉瘤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腹主动脉瘤组织蛋白酶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焦阳 丛翔 +2 位作者 苏庆波 丁祥就 姜剑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及其抑制剂胱抑素C(Cystatin 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DM+AAA组(n=8)与AAA组(n=8)并构...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及其抑制剂胱抑素C(Cystatin 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DM+AAA组(n=8)与AAA组(n=8)并构建相应的疾病模型。通过超声观察两组小鼠最大腹主动脉直径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浆Cystatin C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两组小鼠AAA病变中Cystatin C及Cathepsin S的表达,通过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法观察两组小鼠AAA中弹力纤维的破坏程度。结果与AAA组小鼠比较,DM+AAA组小鼠最大腹主动脉直径较小[(1.13±0.14) mm比(1.35±0.26) mm],血浆Cystatin C水平较高[(1 347.19±340.12) pg/ml比(1 060.17±153.55) pg/ml]、AAA病变中Cystatin C表达增加而Cathepsin S表达降低、弹力纤维破坏程度分级降低(2.00±0.76比2.88±0.64)。结论糖尿病增加Cystatin C在血浆及AAA组织中的含量,并抑制Cathepsin S在AAA组织中的表达,从而降低腹主动脉壁弹力纤维的破坏程度,在AAA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主动脉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组织蛋白酶类
原文传递
覆膜支架术中开窗在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累及主要分支中的应用
9
作者 姜剑军 苏庆波 +3 位作者 丁祥就 刘洋 董兆如 李广振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共5页
自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了2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及Dake等[2]1994年首次应用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主动脉瘤[2]之后,主动脉扩张性... 自1991年Parodi等1]首次报道了21例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及Dake等[2]1994年首次应用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胸主动脉瘤[2]之后,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血管腔内治疗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技术、材料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对复杂血管病变的治疗,逐渐扩展了原来标准腔内手术的指征,并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然而,对于主动脉弓上病变、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瘤、以及瘤颈超短的近肾或平肾动脉瘤,依然是血管腔内治疗的难点.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阳 姜剑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5,共3页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是腹主动脉瘤的保护因素。糖尿病影响腹主动脉的生理学特性.降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及增长速度,但对腹主动脉瘤破裂、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对腹主动脉瘤发生及进展的影响也有待...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是腹主动脉瘤的保护因素。糖尿病影响腹主动脉的生理学特性.降低腹主动脉瘤的发病风险及增长速度,但对腹主动脉瘤破裂、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尚有争议。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对腹主动脉瘤发生及进展的影响也有待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加以研究。本文对糖尿病与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腹主动脉瘤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腹主动脉瘤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焦阳 姜剑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528,共3页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男性、AAA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尽管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主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吸烟、男性、AAA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尽管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主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但大量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糖尿病能够抑制AAA的发生及进展,是AAA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糖尿病 保护机制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独立危险因素 AORTIC 高胆固醇血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