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健全高校党史宣讲人才库的探索路径——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为例
1
作者 毕婧贤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4期151-154,共4页
探索建立健全党史宣讲人才库的路径是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为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贡献青年力量。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为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宣讲人才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 探索建立健全党史宣讲人才库的路径是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为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贡献青年力量。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为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宣讲人才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从人才选拔、人才培训、人才考核三个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库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了宣讲队借助此路径所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宣讲 人才库 路径优化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学人的学术研究(1979—1989)
2
作者 张登德 杨书洁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4-84,共11页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历史学研究和发展的新时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方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1983年,他们参与编订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胡滨在洋务运动史研究方面闻...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历史学研究和发展的新时期。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方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1983年,他们参与编订的《中国近代史》教材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胡滨在洋务运动史研究方面闻名全国;胡滨、王守中、杜耀云、李宏生等老师在义和团运动、山东地方史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影响。同时,他们通过讲座、硕研论文答辩会、学术会议、著述合作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学界的联系和交流,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山东师范大学 高校教师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的原因分析——以山东师范大学为例
3
作者 郑子文 赵月涓 +1 位作者 郝欣欣 石昕鹭 《成长》 2019年第9期36-37,共2页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规划的重要性,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原因 现状
下载PDF
元代茶叶文化探析
4
作者 颜中卉 《椰城》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关于茶叶的最早记载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当时人们主要关注其自然属性。随着时代的演进,茶叶的政治意义逐渐凸显,其食用方式也不断创新,尤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元代作为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茶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不仅茶叶种... 关于茶叶的最早记载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当时人们主要关注其自然属性。随着时代的演进,茶叶的政治意义逐渐凸显,其食用方式也不断创新,尤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状态。元代作为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茶叶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不仅茶叶种类得到了丰富,还出现了蒙古族特色的酥油茶,以及与枸杞、橄榄等物相结合的混合茶,且民众饮茶习惯也更为普及,成为中华民族茶叶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茶叶 文化 饮茶
原文传递
唐代“糁食”文化探析
5
作者 龙周琪 《椰城》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随着隋唐时期农业生产水平和饮食技艺的进步,唐代人的饮食内容较之前代有所丰富。其中,“糁食”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物,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涵,在唐代饮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充饥饱腹、养生保健,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隋唐时期农业生产水平和饮食技艺的进步,唐代人的饮食内容较之前代有所丰富。其中,“糁食”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食物,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涵,在唐代饮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充饥饱腹、养生保健,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深入挖掘“糁食”的文化内涵,探究唐代的“糁食文化”,既有助于饮食史的研究,又可以窥见唐代人的生活实况和人生态度,对今人研究唐代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糁食”文化 唐代 饮食
原文传递
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历史遗产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洲雁 刘本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毛泽东自幼熟习传统文化,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历史对待传统文化,自觉运用传统文化。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于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他提出古为今... 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毛泽东自幼熟习传统文化,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历史对待传统文化,自觉运用传统文化。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于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他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方针,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他运用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提出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形成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他提出文化要有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以历史的发展的态度对待儒家文化,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对待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是我们党的宝贵历史遗产,在今天仍有启示作用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传统文化 历史遗产
下载PDF
山东黄河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燕生东 张溯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7-83,共7页
山东黄河文化是指山东与黄河、黄河流域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生产、生活、建设、商贸、革命、文学、艺术、思想、精神等的总和。山东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并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山... 山东黄河文化是指山东与黄河、黄河流域直接或间接有关的生产、生活、建设、商贸、革命、文学、艺术、思想、精神等的总和。山东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并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山东黄河流域革命文物集中成片分布、保护开发利用基础较好,黄河三角洲海洋历史和文物资源独一无二,山东黄河流域近现代工业文化遗产富集,各类黄河文化博物馆、展览馆、党史馆数量多、特色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黄河文化 内涵 特点 价值
下载PDF
兵家文化是齐鲁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访山东孙子研究会会长赵承凤将军
8
作者 王守文 《戏剧丛刊》 2014年第3期42-44,共3页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而且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兵学文化,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神宗元丰年间官修《武经七书》,作为兵家必读的经典,其中《六韬》、《孙子》、《... 齐鲁文化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诞生了博大恢弘的孔孟儒学,而且孕育了绚丽夺目的兵学文化,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神宗元丰年间官修《武经七书》,作为兵家必读的经典,其中《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四部兵学著作的作者都出自齐鲁大地。其中,姜太公被称为兵家始祖,孙武被称为兵圣,这充分说明兵家文化是齐鲁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同时也是齐鲁文化与其它地域文化相比所独具的魅力和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兵家文化 《孙子》 将军 山东 《武经七书》 中国军事 《司马法》
下载PDF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从三本专著谈起
9
作者 龙友泽 《海外文摘》 2019年第7期36-40,共5页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是人类文明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成为了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中印人文交流研究:历史、现状与认知》是我国学界对于...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是人类文明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成为了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印度文化交流史》《中印人文交流研究:历史、现状与认知》是我国学界对于中印文化交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将通过分析、比对三本著作的具体情况,明晰其共同着力点与不同侧重点,以挖掘其学术价值,开发其进步空间,从而更好地认识中印文化交流的规律,开发中印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并从中得出促进“龙象共舞”的治策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印度 文化交流 中印关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动员工作研究——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组建为中心
10
作者 刘志鹏 李健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 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华东局为接管新解放区而从山东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而成,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南下干部队伍。山东解放区既要保证原有工作正常进行,又要为干部南下做准备。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山东解放区通过调整地方干部政策为动员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并从打通南下干部思想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方面着手,消除传统乡土社会秩序对于动员工作的影响。这种南下动员机制在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到达新区后依然发挥着作用,并为之后西南服务团等南下干部动员工作提供了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局 山东解放区 政治动员 干部南下
下载PDF
山东无棣县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煮盐遗存
11
作者 游丽霞 燕生东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0-80,F0003,共12页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沾化以及莱州湾南岸近同。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地下卤水坑井,面积较大的盐灶,煮盐后形成的草木灰、红烧土、盔形器碎片堆积,以及各类坑池堆积,其规模、结构和布局与莱州湾南岸同时期盐业遗址相同,说明其制盐工艺流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棣 晚商至西周早期 盐业遗址群 盔形器
下载PDF
蒙元时期山东盐务管理机构与职官设置——以碑刻为中心
12
作者 朱义杰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68-80,共13页
传世文献中关于蒙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盐务机构和职官设置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山东盐务系统的调整与变化,但错漏缺失之处甚多。通过收集梳理蒙元时期碑刻和地方志中金石志相关材料可以发现,碑刻材料反映了山东都转运司、盐运分司和盐场... 传世文献中关于蒙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盐务机构和职官设置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山东盐务系统的调整与变化,但错漏缺失之处甚多。通过收集梳理蒙元时期碑刻和地方志中金石志相关材料可以发现,碑刻材料反映了山东都转运司、盐运分司和盐场司在蒙元时期的机构和职官设置情况与变迁过程,验证了《元史》《元典章》等关于山东盐务机构变迁和都转运司职官设置的记载,补充了文献材料中盐务分司和盐场司职官设置记录不全的问题,弥补了史料中山东盐务机构与职官存续时代不清晰、记载混乱等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盐运司 机构与职官设置 碑刻材料
下载PDF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权工作——以《人权保障条例》为中心的考察
13
作者 周邦彦 刘本森 《人权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24,共16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人权保障条例。该条例在中共中央政策方针指引下,根据山东抗日根据地实际需要,由李竹如直接负责制定。条例的内容立足于山东实际情况,展现出一些特殊之处;随后制定的人权保障条例执...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人权保障条例。该条例在中共中央政策方针指引下,根据山东抗日根据地实际需要,由李竹如直接负责制定。条例的内容立足于山东实际情况,展现出一些特殊之处;随后制定的人权保障条例执行规则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级政权为践行该条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仅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还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以保障人权。在中共山东分局的领导下,人民的民主权利、生存权利得到保障,女性和少数民族的权利也得到了重视,根据地司法、公安工作逐步走向正轨。这些成果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条例》的内容和实践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烽火抗战的背景下为保障人权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条例》 人权工作 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制造业多维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及对策研究——基于山东省289家企业的调研
14
作者 刘炳阳 刘飞扬 +2 位作者 胡春婷 魏佳莹 林珏锴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S02期92-96,共5页
为了更好促进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就业,纾解就业难问题,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进行了调研,综合探究了制造业企业的多维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根据企业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的不同组别分别从生产、管理、销售多个维度进行就... 为了更好促进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就业,纾解就业难问题,围绕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进行了调研,综合探究了制造业企业的多维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根据企业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的不同组别分别从生产、管理、销售多个维度进行就业“红利”与“鸿沟”的效应分类。研究通过调研走访山东省各制造业企业,为多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了“精一、会二、学三”等增加就业“红利”效应、减少就业“鸿沟”效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多维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就业 “红利”效应 “鸿沟”效应 异质性影响
下载PDF
隋唐时期山东农业发展的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尚兵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1,78,共7页
关键词 隋唐时期 山东 农业发展 黄淮海平原 狭义 河南 河北
下载PDF
学界与救荒--1920年燕京大学师生参与华北灾荒救济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林 王浩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1920年华北发生特大旱灾,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活动。燕京大学师生在募集赈款、查灾放赈、收容教育灾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彰显了学界参与救灾的力量。燕京大学在赈灾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既是五四运动以来燕京大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 1920年华北发生特大旱灾,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救灾活动。燕京大学师生在募集赈款、查灾放赈、收容教育灾童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彰显了学界参与救灾的力量。燕京大学在赈灾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既是五四运动以来燕京大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延续,也与社会各界对赈灾活动的支持密不可分。赈灾活动推动了燕京大学走向融合发展,形成了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年华北旱灾 燕京大学 赈灾 服务社会
下载PDF
齐地的方士文化与汉代的谶纬之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克奇 《管子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 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它的形成,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结合的精神成果之一。具体来讲,齐地的方士文化与鲁文化的代表儒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适应于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组合形成了谶纬之学,并对汉代政治和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鲁文化 方士文化 谶纬之学
下载PDF
归义军时期敦煌伎术院学士郎的知识体系与生活日常——以S.361V+S.329V《伎术院学士郎习字杂写文书》为中心
18
作者 裴长春 沈寿程 《敦煌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敦煌文献中保存有上千件习字杂写类文书。这些文书零碎而杂乱,但却又都与书写者的社会日常密切相关。引入写本学研究视角,透过文本看其书写者及其社会日常,可以为解读习字杂写类文书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伎术院学士郎习字杂写文书是其中... 敦煌文献中保存有上千件习字杂写类文书。这些文书零碎而杂乱,但却又都与书写者的社会日常密切相关。引入写本学研究视角,透过文本看其书写者及其社会日常,可以为解读习字杂写类文书提供新的研究路径。伎术院学士郎习字杂写文书是其中一大宗,解读文书中出现的人名、职官、文书类型、诗赋书仪等,可勾勒出伎术院学士郎的知识体系及其生活环境,进而可揭示出伎术院学士郎的知识体系与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的地域社会发展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字杂写 伎术院 学士郎 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