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德 韩翠岭 宋秋艳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11期81-84,共4页
剖析了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为例,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 剖析了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不足,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为例,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的启迪与教育,有助于培养既有良好专业素养,又有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工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数字信号处理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
2
作者 李彦 郑海霞 +2 位作者 高雅 杨文 史志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3期25-28,共4页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要领域,其目的是维护和谐稳定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环境。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理论,造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利益相...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重要领域,其目的是维护和谐稳定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环境。现阶段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理论,造成管理水平不高,人才、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处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问题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前瞻性,非常适合用来进行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为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问题,应充分理解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精神内涵,然后结合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实际提出解决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网络舆情管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 精神实质
下载PDF
《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
3
作者 徐东哲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76-85,共10页
《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重要的儒学文献,亦为孔氏家学资料之汇编,书内篇章反映出汉魏学者对先秦儒学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孔子家语》内有关正名思想的内容,同儒家对“理辞”文学关系的看法有着密切联系。孔子正名思想为儒... 《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重要的儒学文献,亦为孔氏家学资料之汇编,书内篇章反映出汉魏学者对先秦儒学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孔子家语》内有关正名思想的内容,同儒家对“理辞”文学关系的看法有着密切联系。孔子正名思想为儒家“辞以道名,名必循理”的文学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孔子家语》充分吸收了孔子正名思想的精髓,在儒家传统文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理正辞淳、简雅质朴的文学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儒家 正名思想 理辞关系
下载PDF
颜延之《庭诰》与汉魏道教文学思想——以“心性论”为核心
4
作者 徐东哲 蒋振华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23-36,共14页
一直以来,儒家与佛教为颜延之思想之源头的观点已成为学者之共识,但有关道教对颜延之思想影响的研究却有所忽视。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论之外另辟蹊径,从道教思想对颜延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对《庭诰》条分缕析地解读... 一直以来,儒家与佛教为颜延之思想之源头的观点已成为学者之共识,但有关道教对颜延之思想影响的研究却有所忽视。在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论之外另辟蹊径,从道教思想对颜延之文学观念的影响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通过对《庭诰》条分缕析地解读,及同汉末道教经典文献《老子想尔注》的对比中,证明《庭诰》中的“心性”文艺理论,乃是颜延之在对汉魏道教文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形成的。其将心性涵养与文学修养相统一的文学认识论、“本之自性”的文学创作论和“心照若镜”的文学批评论,及其倡导的恬淡寡欲、辞简意深的风格论,共同构成了基于汉魏道教思想、独具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 玄学 般若学 道教
下载PDF
基于哲学思辨的教育实践——评《当代教育的哲学省思》
5
作者 杨茂玉 张晴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29-I0029,共1页
教育是随着社会与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事业,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特征有密切关联。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从哲学思辨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对教育会有更全面的认知,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教育智... 教育是随着社会与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事业,教育观念与时代发展特征有密切关联。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从哲学思辨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对教育会有更全面的认知,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教育智慧。不少教育工作者想要成为教育研究者和教学专家,成为新时代“大先生”,则不仅要精通教学技能,更要对教育有丰富的哲学思辨认知。哲学注重研究事物本质,探索事物发展本源,从中找寻事物发展的主客观规律,指导个人思维与行为。当前教育实践中,更多关注各种教育认知与教学技能,较少开展教育哲学反思。从哲学思辨角度来反思教育,不仅可推动教育思维深度发展,而且可解开教育工作者心中的不少困惑与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工作者 哲学思辨 教学专家 教育本质 教育智慧 事物本质 教育会 思维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