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涛 张雪莲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4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其中10例术后出现LDVT,发生率为0.54%。经静脉给予低...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49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剥脱术,其中10例术后出现LDVT,发生率为0.54%。经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索抗凝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24~48h后患肢疼痛缓解,并开始消肿;1例48h后患肢肿胀,且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改行手术取栓,术后次日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死亡1例。随访3~18个月,根据B超检查结果,治愈8例,好转1例。结论L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脾门破裂原位保脾手术32例
2
作者 温世冰 苑树兴 马西强 《腹部外科》 1999年第6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脾外伤脾门破裂时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1993年8月~1997年10月对脾门破裂的32例患者,均采用以大网膜包裹脾门的方法保留脾脏。结果:均治愈,术后无1例死亡。24例随访1~3年,经彩色多普勒及核素锝扫描检查,均无... 目的:探讨脾外伤脾门破裂时原位保留脾脏的手术方法。方法:1993年8月~1997年10月对脾门破裂的32例患者,均采用以大网膜包裹脾门的方法保留脾脏。结果:均治愈,术后无1例死亡。24例随访1~3年,经彩色多普勒及核素锝扫描检查,均无脾萎缩发生。无1例出现血小板骤升及易感染情况,脾脏的功能正常。结论:脾脏在血液及免疫方面的功能对于儿童及青少年尤为重要。当脾门破裂时决定是否切脾应当慎重。本组采用的保脾手术方法安全,对防止脾切除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网膜 保脾术 脾外伤 脾门破裂
下载PDF
结肠冗长症一例报告
3
作者 温世冰 《腹部外科》 2001年第1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结肠冗长症 少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距肛缘〈5cm的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的术后效果评估
4
作者 刘涛 姜金波 戴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距肛缘〈5cm的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ISR)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26例超低位直肠癌ISR的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32个月死... 目的探讨距肛缘〈5cm的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ISR)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26例超低位直肠癌ISR的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14个月局部复发1例;死亡2例,其中1例术后32个月死于肝转移.另1例术后40个月死于广泛腹腔转移。术后12个月对固体、液体粪便和气体均能很好控制者20例,对固体粪便控制良好、偶尔对液体粪便不能控制者4例,对固体粪便控制良好、经常对液体粪便不能控制者2例,无完全失禁病例。结论直肠磁共振成像未侵犯内括约肌,直肠镜活检证实为中至高分化肿瘤在距肛缘〈5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ISR,既达到了根治肿瘤的效果,又保留了肛门的主要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肛管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儿童肠套叠住院趋势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张荣鹏 张志亮 赵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临沂市6年中儿童肠套叠的发病趋势及复发特点分析,探讨当地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复发规律,为预防儿童肠套叠的发生和对疾病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入院的所有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儿... 目的通过对临沂市6年中儿童肠套叠的发病趋势及复发特点分析,探讨当地儿童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复发规律,为预防儿童肠套叠的发生和对疾病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入院的所有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初发和复发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共收治1805例,其中男1282例,女523例,男:女=2.45:1。空气灌肠整复1451次,手术354次,整复成功率80.39%。其中133例复发181次,复发率10.03%,男99例,女34例,男:女=2.91:1。再次空气灌肠整复163次,整复成功率90.05%。初次发病后6个月内复发122次,占67.4%。3岁以下患儿占复发患儿的85.08%。2岁以下儿童肠套叠年平均发病率为222.50/10万。术中发现17例肠套叠由于继发因素引起,3岁以上有10例。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儿童肠套叠的有效措施,也是治疗复发性肠套叠的有效手段。3岁以下儿童是防治肠套叠的重点人群,初次发病后6个月内是预防肠套叠复发的关键时期,3岁以上儿童应警惕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能。回盲部解剖异常可能是导致肠套叠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套叠 流行病学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