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月岩 葛晓轩 +1 位作者 吕鹏超 许涛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8期15-17,126,共4页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本文作者以山东省部分典型生态农场为例,从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农业生态产品品牌化等角度梳理归纳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分...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本文作者以山东省部分典型生态农场为例,从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农业生态产品品牌化等角度梳理归纳了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路径 山东省
下载PDF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山东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研究
2
作者 赵建忠 刘璇 +2 位作者 于晓蕾 李岩 保万魁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2-57,共6页
为进一步推动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笔者对山东沿黄9市25个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使用情况、农业灌溉模式等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力求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视角,综合农业技术、设施管护、行政... 为进一步推动沿黄地区农业水资源集约利用,笔者对山东沿黄9市25个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使用情况、农业灌溉模式等进行系统调研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力求通过系统性、前瞻性和全局性视角,综合农业技术、设施管护、行政管理、科技创新、理念转变等多方因素,提出促进农业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应以县域为单位做好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将农业节水灌溉要求落实到县域规划和农业发展等各环节,通过科学调整乡村产业布局、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让有限的黄河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沿黄地区 农业水资源 集约利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东省农业生态发展路径分析
3
作者 金维政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0期157-159,166,共4页
随着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省农业生态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助力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深刻梳理农业生态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找出山东省在发展农业生态工作中面临的短板不足,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寻加强推... 随着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省农业生态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助力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深刻梳理农业生态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找出山东省在发展农业生态工作中面临的短板不足,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寻加强推进山东省农业生态工作的有效路径,根据具体工作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乡村振兴 山东省
下载PDF
农田土壤微塑料与镉污染、迁移特征及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郭瑞阳 薄录吉 +4 位作者 李冰 金维政 李彦 柴超 王艳芹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土壤中,可与镉等重金属结合形成复合污染,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现状,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镉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微塑料与镉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进展...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广泛存在土壤中,可与镉等重金属结合形成复合污染,进而对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基于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现状,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镉污染来源和迁移特征、微塑料与镉相互作用及其生态效应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研究自2016年逐渐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各省(区、市)农田土壤中均已检出微塑料,其来源主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有机肥、包膜化肥、污泥、地表径流与农业灌溉、大气沉降、轮胎磨损颗粒;我国覆膜种植区的土壤微塑料含量较高;微塑料与镉复合污染可对土壤理化性质、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产生系列影响,并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今后可从土壤微塑料采样和检测规范制定、微塑料与镉互作机制、复合污染修复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农田土壤微塑料和镉复合污染的风险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农田土壤 复合污染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关于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点长效运行机制的探索--以山东省齐河县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为例
5
作者 李志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12期26-28,共3页
齐河县作为全国最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粮食生产典型,秸秆产生量巨大,通过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还田等措施,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主要探索了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点长效... 齐河县作为全国最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粮食生产典型,秸秆产生量巨大,通过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畜禽粪污生产有机肥还田等措施,形成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主要探索了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试点长效运行机制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农业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创新路径研究——以山东省青州市花卉产业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亓会平 裴宗飞 +1 位作者 娄晓静 滕山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8期71-74,共4页
为探究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山东省青州市花卉产业为例,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走访、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方式,分析其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发现存在产业链不够完整、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研发实力不强、品牌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 为探究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以山东省青州市花卉产业为例,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走访、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方式,分析其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发现存在产业链不够完整、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研发实力不强、品牌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结合青州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坚持适度规模与提质增效、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等发展措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特色产业 发展 创新路径 花卉产业 山东省青州市
下载PDF
县域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非典型模式分析——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国栋 张淑娟 +2 位作者 王瀚悦 卢景生 高文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7期198-200,共3页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以“技术高地+产业龙头+行业从业者群团”松散联合体的非典型模式展开果品产业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提升了果农管理技术与理论水平,形成以科技推广为统领的助推产业振兴的良好局面,为非主产区县域的果业高质量发展提...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以“技术高地+产业龙头+行业从业者群团”松散联合体的非典型模式展开果品产业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提升了果农管理技术与理论水平,形成以科技推广为统领的助推产业振兴的良好局面,为非主产区县域的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模式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 县域 高质量发展 非典型模式
下载PDF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裴宗飞 李超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7期53-55,共3页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地区伴随着乡村生态振兴有了长效地发展,在经济发展、生态质量、绿色农业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成功,但依然面临着农村资源短缺、生态意识薄弱、法律制度及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因此,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地区伴随着乡村生态振兴有了长效地发展,在经济发展、生态质量、绿色农业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成功,但依然面临着农村资源短缺、生态意识薄弱、法律制度及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因此,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将对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引领下的农业绿色发展进行问题分析和实施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农业 绿色发展
下载PDF
生态循环视角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分析
9
作者 于富昌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5期63-67,共5页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循环视角,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分析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分析了生态循环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在总结现代农业本质特征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基于宏观分析层面,深... 为了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循环视角,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分析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分析了生态循环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在总结现代农业本质特征与发展要素的基础上,基于宏观分析层面,深度探索生态循环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循环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生态循环理念与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的契合点。再深入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践,对应总结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的技术流程与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的整体视角,探究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以期能够持续、有效提升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与利用水平,推动现代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 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 农作物秸秆 基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
下载PDF
山东省设施番茄生产成本收益优化研究
10
作者 谷天溟 于蕾 +5 位作者 胡斌 高俊扬 李德伟 张姗姗 王华 张立联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0期43-46,共4页
为了促进区域农业和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成本收益方法研究,开展了山东省设施番茄生产投入要素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山东省设施番茄总成本、产量、总产值、净利润分别为161147.85元/hm^(2)、71598.90 kg/hm^(2)、180424.80元/hm... 为了促进区域农业和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成本收益方法研究,开展了山东省设施番茄生产投入要素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山东省设施番茄总成本、产量、总产值、净利润分别为161147.85元/hm^(2)、71598.90 kg/hm^(2)、180424.80元/hm^(2)、19276.95元/hm^(2)。整体看,山东省设施番茄生产投入结构较合理,但成本相对较高,农业生产资料利用率不足,科技化水平较低,以小规模分散性经营为主要模式。建议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政策引领,促进设施番茄标准、高效、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番茄 成本 收益 优化 山东省
下载PDF
济南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11
作者 杨平 付颖 张红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2期65-67,共3页
在系统梳理济南市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发展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做好化肥减量增效、优化先进典型示范创建等相关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济南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 生态 循环
下载PDF
基于真核表达塞内卡病毒A VP2蛋白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12
作者 裴宗飞 于凯蓝 +2 位作者 安欣娜 陈俊雯 张永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为建立检测塞内卡病毒A(SVA)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VA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保护性抗原VP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VP2的免疫反应性,并使用氨基三乙酸镍(NiNTA)树脂亲和纯化重组VP2... 为建立检测塞内卡病毒A(SVA)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本试验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VA的主要结构蛋白和保护性抗原VP2,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VP2的免疫反应性,并使用氨基三乙酸镍(NiNTA)树脂亲和纯化重组VP2蛋白。以纯化的VP2蛋白为包被抗原,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优的抗原包被浓度和待检血清稀释度,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确定临界值,建立了检测SVA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与IFA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显示,重组VP2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内呈现可溶性表达,能够被SVA 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F5识别;经Ni-NTA纯化后,获得了分子量约31 kDa的重组VP2蛋白;间接ELISA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100,最佳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0000;阴阳性临界值为0.287;与口蹄疫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丁型冠状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利用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了实验室保存的52份猪血清样本,与IFA的检测符合率为96.15%(50/52)。综上,本试验间接ELISA的成功建立为SVA抗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SVA) VP2蛋白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间接ELISA 抗体
下载PDF
做好“土特产”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诸城市榛业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13
作者 韩宇 臧家超 +1 位作者 王玉梅 丁磊 《农业知识》 2025年第2期28-29,共2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榛子产业作为一种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诸城市皇华镇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强化科技合作与人才支撑,拓展乡村生态旅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与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榛子产业作为一种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诸城市皇华镇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模式,强化科技合作与人才支撑,拓展乡村生态旅游,成功实现了榛子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榛子产业 全产业链模式 生态效益
下载PDF
论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世勇 王馨 +2 位作者 孟浩 刘娟 夏兆刚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年第2期17-19,共3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可见发展绿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我国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可见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使命。本文分析了新发展背景下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绿色农业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总结当前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为“十四五”期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 发展路径 生产方式 品牌农业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凯 郭继民 +2 位作者 王坤 郑涵 贾建领 《中国果菜》 2023年第4期62-66,共5页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微生物作用完全降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残留危害,但保温、保墒性能弱于传统PE地膜,降解性能不可控,导致其主要还是以试验示范为主,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产品性能。传统地膜...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自然环境中可通过微生物作用完全降解,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残留危害,但保温、保墒性能弱于传统PE地膜,降解性能不可控,导致其主要还是以试验示范为主,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提高产品性能。传统地膜难回收,造成了局部地区“白色污染”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的不断深入,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环保优势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全生物降解原材料研发加工工艺持续创新,全生物降解地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解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地膜应用现状,全生物降解地膜产业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全生物降解地膜健康发展的建议,为今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进一步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地膜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食品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超 裴宗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7期8-11,共4页
绿色食品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及以市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形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管理。发展绿色食... 绿色食品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经济为基础,以及以市场与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经济形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地理标志认证管理。发展绿色食品经济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打造绿色健康的农业食品品牌,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经济 分析思考
下载PDF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莉 《农经》 2022年第12期64-66,共3页
农业循环经济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的增长点.秸秆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观点出发,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分布特征及资源储量的特征,深入研究农业生产中燃料、肥料、饲料、原料等应用,并结... 农业循环经济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的增长点.秸秆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观点出发,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的分布特征及资源储量的特征,深入研究农业生产中燃料、肥料、饲料、原料等应用,并结合山东省农情构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出了"粮—沼—蔬""畜—沼—肥""粮—畜—肥""粮—沼—果"的秸秆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利用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与重点领域--基于1992—2022年文献计量分析
18
作者 徐恒康 逯辉 +5 位作者 刘灏 陈超 庞卓 张国芳 刘亚丽 阚海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9-2178,共10页
近年来,草地碳汇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利用文献计量学评估了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发现,过去三十年间草地碳汇的研究热点由草地固碳潜力评估与高浓度CO_(2)对植物与土壤有机... 近年来,草地碳汇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利用文献计量学评估了全球草地碳汇研究趋势和重点。研究发现,过去三十年间草地碳汇的研究热点由草地固碳潜力评估与高浓度CO_(2)对植物与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转变到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草地碳和氮储量的影响以及植物群落对碳循环影响的研究,最后聚焦到有机碳与气候变化对草地碳汇影响的研究。“氮”“固存”“动态”“碳”“草地”和“管理”等词汇是草地碳汇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近年的研究热点词汇是“有机碳”“气候变化”和“黄土高原”。基于当前研究结果,建议在评估草地碳汇潜力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相互作用;加强大尺度时空监测,全面评估草地碳汇特征;深入研究气候变化与非生物过程对草地碳汇的调控,为草地恢复与缓解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碳汇 气候变化 草地
下载PDF
残留地膜对粉壤土水盐氮运移与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永刚 孙池涛 +3 位作者 程金杰 刘月岩 吕鹏超 张明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8,共9页
为探究残留地膜(以下简称“残膜”)对土壤水盐氮运移与再分布的影响,设置了不同残膜含量(0,100,200,400 kg/hm2)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蒸发试验,测定了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锋和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电导率、硝态氮及铵态氮等指标... 为探究残留地膜(以下简称“残膜”)对土壤水盐氮运移与再分布的影响,设置了不同残膜含量(0,100,200,400 kg/hm2)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蒸发试验,测定了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湿润锋和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电导率、硝态氮及铵态氮等指标.结果表明:残膜改变了土壤的入渗性能,当土壤中残膜量低于200 kg/hm2时,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与累积入渗量均有增加;当残膜量高于400 kg/hm2时,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与累积入渗量比处理CK分别减少3.59%和4.07%;随残膜含量增加,水分对盐分的淋洗效果降低,对氮肥的淋洗效果增加;残膜阻碍了盐分与硝态氮的向上运移,对铵态氮向上运移随铵态氮质量比减小由阻碍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当残膜量高于400 kg/hm2时,土壤水分与盐分CV值比处理CK分别增加10.15%和6.51%;随残膜含量增加,硝态氮质量比CV值显著减小,不同处理土壤相同土层铵态氮质量比CV值差异较大,土壤剖面内铵态氮的变异程度无明显差异;蒸发结束时,残膜对水分蒸发的促进作用随残膜含量增加转变为阻碍作用.该研究可探明残膜污染土壤水盐氮运移与再分布规律,为含残膜农田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入渗 蒸发 水盐氮再分布 变异系数
下载PDF
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闵建美 《南方农业》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基础。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耕地镉污染问题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隐患。基于此,选取轻中度镉污染耕地,针对小麦、玉米种植区,依据《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推荐技术名录(2019年... 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基础。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耕地镉污染问题突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隐患。基于此,选取轻中度镉污染耕地,针对小麦、玉米种植区,依据《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推荐技术名录(2019年版)》,对各项技术措施的适用性、成本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优化施肥、叶面调控、深翻耕、土壤调理等技术措施,并集成优化深翻耕+优化施肥+叶面调控、叶面调控、土壤调理+优化施肥+叶面调控等3种技术模式。通过对实施措施后小麦、玉米等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分析,表明3种技术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小麦、玉米的达标生产,为轻中度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镉污染 耕地 安全利用实施成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