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OsRR22基因创制耐盐水稻种质资源 被引量:3
1
作者 牛淑琳 鞠培娜 +4 位作者 周冠华 戴南平 周晋军 谢先芝 郑崇珂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5,共6页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盐碱地开发和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创制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品种盐丰47中对OsRR22设计3个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在T_(0)代获得16个突变单株,其...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盐碱地开发和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创制高耐盐水稻种质资源,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品种盐丰47中对OsRR22设计3个靶位点进行基因编辑。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在T_(0)代获得16个突变单株,其中靶位点1和靶位点2均有纯合突变,靶位点3没有检测到突变。在T_(1)代转基因株系中,获得3株纯合突变且无T-DNA插入的纯合突变体。对T_(2)代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显著降低,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变化。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00 mmol/L NaCl处理7天后,突变株的存活率比野生型提高30%以上。综上,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水稻品种盐丰47进行了耐盐性改良,为耐盐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OsRR22 基因编辑
下载PDF
山东省嘉祥县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报告
2
作者 郭瑞 钱振亚 +2 位作者 丁汉凤 张小燕 李娜娜 《大豆科技》 2023年第2期38-43,56,共7页
为筛选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大豆新品种,文章以2021年山东省嘉祥县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的14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田间表型、抗病性、抗倒伏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个参试大豆新品种中,德豆8号、郓豆1号、菏... 为筛选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大豆新品种,文章以2021年山东省嘉祥县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试验的14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田间表型、抗病性、抗倒伏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4个参试大豆新品种中,德豆8号、郓豆1号、菏育10号、华豆33、华豆40、华豆13综合性状优良,产量突出,田间评分高,可作为黄淮海地区主推品种。综合籽粒、产量、品质等性状,郓豆1号和华豆33田间性状表现优异,品质、抗逆性突出,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好,适宜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嘉祥县 大豆 新品种 展示
下载PDF
山东茄子地方品种果实性状及品质分析
3
作者 裴艳婷 朱金英 +3 位作者 魏龙雪 白静 李文姣 李娜娜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53-57,共5页
对山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的24份茄子地方种质资源开展果实性状和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02%~57.67%,种质资源空间差异较大,其中果形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67%。通过主成分分... 对山东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的24份茄子地方种质资源开展果实性状和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02%~57.67%,种质资源空间差异较大,其中果形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67%。通过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分别为2.1638、1.5641、1.0127,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01%,并建立品质评价模型:F=0.360637F1+0.260679F2+0.168784F3,能综合茄子数量性状的大部分信息。24份茄子种质资源经聚类分析分成三大类群,其中第Ⅲ类群包含品种1218、1219、P280,综合评分较高,位居前3,在茄子品种选育实践过程中,可将这类种质资源作为优良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果实性状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花生棉花间作配比下的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和收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菲 刘霞 +2 位作者 李海涛 杨中旭 张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36,共4页
本试验以花生品种花育36号和棉花品种邯258为材料,研究不同花生棉花间作处理下的土壤养分、产量和收益表现。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花生棉花4∶2间作和4∶4... 本试验以花生品种花育36号和棉花品种邯258为材料,研究不同花生棉花间作处理下的土壤养分、产量和收益表现。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花生棉花4∶2间作和4∶4间作处理则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棉花单作相比,花生棉花6∶4间作亦可提高其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全氮含量降低较小。花生棉花6∶4间作可提高花生单株果重,比单作提高4.22%,但间作对花生百果重、百仁重和出米率影响较小。花生棉花不同间作处理的总收益均高于花生和棉花单作,且以4∶2间作处理的总收益最高,达38025元/hm^(2),其次为6∶4间作处理,为35760元/hm^(2),分别较花生单作提高19.41%和12.30%,较棉花单作分别提高39.59%和31.28%。综合考虑间作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认为,花生棉花6∶4间作为两作物间作的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棉花 间作 种植模式 生长发育及产量
下载PDF
1211份山东省小麦育种材料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双 钟文 +8 位作者 訾妍 庞亚男 吴德豪 郭宪峰 程敦公 郭军 李豪圣 刘建军 宋健民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为探索山东省小麦近年来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改良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以济麦22为对照,对2010—2015年度山东省参加小麦高肥区域试验的1 211份品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2生育期呈显著下... 为探索山东省小麦近年来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改良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以济麦22为对照,对2010—2015年度山东省参加小麦高肥区域试验的1 211份品系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麦22生育期呈显著下降趋势,株高显著增加,容重下降,成穗数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但产量平均每年升高95 kg/hm^(2)。供试材料的生育期总体呈缩短趋势,株高缓慢下降,容重与济麦22差距逐渐缩小。供试材料总体呈减产趋势,其中增产幅度超过3%的材料仅14.86%,提高产量的育种难度加大。从产量三因素看,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的风险非常大,千粒重的改良也因其较高的遗传力较难实现,而成穗数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因此,在增强抗倒伏性的基础上增加成穗数,目前可能更容易实现。LS系列与烟农系列材料增产效果较好,主要原因也是成穗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材料 产量 农艺性状 遗传改良
下载PDF
栅藻Desmodesmus sp.SNN1处理生活污水及油脂积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洪波 王鹏冲 +2 位作者 牛旭东 杨文龙 陈高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生活污水培养微藻可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培养微藻可以实现水质净化和生物质生产耦合。文章以前期筛选的栅藻Desmodesmus sp.SNN1为目标藻种,研究了初始pH、初始接种量等条件对生活污水处理及... 利用生活污水培养微藻可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培养微藻可以实现水质净化和生物质生产耦合。文章以前期筛选的栅藻Desmodesmus sp.SNN1为目标藻种,研究了初始pH、初始接种量等条件对生活污水处理及油脂积累的影响,并优化了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栅藻Desmodesmus sp.SNN1处理生活污水最佳条件为初始pH=9.0、微藻初始接种量=0.6,在此条件下培养12 d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7.98%、99.93%、97.29%和97.13%,最终生物量可达1.34 g/L;微藻生产油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9.0、初始接种量=0.1,在优化条件下培养12 d后,油脂比例和油脂产量分别为29.54%、291.3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栅藻Desmodesmus sp.SNN1 氮磷 生物量 微藻油脂
下载PDF
豆科作物氮素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颖 张佳蕾 +2 位作者 李新国 张正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482,共7页
工业氮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利用生物固氮提供的绿色高效氮素部分代替工业合成氮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共生固氮体系效率较高,但肥料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可能对结瘤固氮... 工业氮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利用生物固氮提供的绿色高效氮素部分代替工业合成氮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共生固氮体系效率较高,但肥料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可能对结瘤固氮体系的利用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本文从制约共生固氮体系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即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入手,梳理了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外源氮的响应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根瘤菌共生效率的关系,总结分析了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分子机制,通过优化调控技术提高氮素利用率,为豆科作物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氮素高效利用 共生固氮 氮阻遏
下载PDF
芦笋腋芽一步成苗组培技术研究
8
作者 卢金东 王波 +4 位作者 厉广辉 周长生 尹俊玉 王兴军 赵术珍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本研究通过对外植体及其消毒方法、生根培养激素组合的筛选,建立了芦笋腋芽一步成苗的组培快繁方法。结果表明,以5~10 mm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在1/2MS+0.05 mg/L NAA+0.1 mg/L KT+1.0 mg/L嘧啶醇+1.0 mg/L IBA+2%蔗糖+0.65%琼脂的培养基上... 本研究通过对外植体及其消毒方法、生根培养激素组合的筛选,建立了芦笋腋芽一步成苗的组培快繁方法。结果表明,以5~10 mm腋芽为外植体,接种在1/2MS+0.05 mg/L NAA+0.1 mg/L KT+1.0 mg/L嘧啶醇+1.0 mg/L IBA+2%蔗糖+0.65%琼脂的培养基上,30天左右即可生根,45天左右根长可达1 cm;再生根可分为3种类型,即从芽基部长出的粗壮肉质根(Ⅰ型)、从愈伤组织上再生的不定根(Ⅱ型)以及从芽基部长出的细长根(Ⅲ型),在确定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上产生的根主要是Ⅰ型根。培养60天后芽伸长明显,长度可达3~5 cm;培养70天后,将生长健壮的生根苗进行炼苗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该方法能够为芦笋优异单株的快速繁殖提供解决方案,为规模化生产F1杂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腋芽 组织培养 生根 再生
下载PDF
花生红衣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文凤 王明清 +6 位作者 赵传志 于丽娜 毕洁 宋昱 江晨 孙杰 迟晓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花生红衣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花生红衣为研究对象,对8种大孔树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解析试验进行筛选择优,然后经动态吸附试验优化其最佳吸附工艺条件,最后采用不同浓度乙醇进行洗脱提... 本试验旨在探究花生红衣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花生红衣为研究对象,对8种大孔树脂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解析试验进行筛选择优,然后经动态吸附试验优化其最佳吸附工艺条件,最后采用不同浓度乙醇进行洗脱提取,并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提取原花青素的较适树脂为LX-32,其最佳吸附条件为上样流速1.5 mL/min、样品浓度6.0 mg/mL。20%、40%、60%乙醇洗脱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差异不大,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0%~53%、40%~44%、1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红衣 原花青素 提取工艺 大孔树脂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油莎豆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
10
作者 赵琦琦 张斌 +5 位作者 郭玉静 王艳珂 于梦斐 魏海峰 王颖 高文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1,共8页
本试验以22份油莎豆种质为材料,研究盐胁迫下其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响应,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油莎豆种质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油莎豆苗期株高极显著降低,分蘖数17份种质下降5份增加... 本试验以22份油莎豆种质为材料,研究盐胁迫下其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响应,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油莎豆种质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油莎豆苗期株高极显著降低,分蘖数17份种质下降5份增加;所有种质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22份油莎豆种质中,S02耐盐性最强,S09耐盐性最弱。根据D值和耐盐评价标准将22份油莎豆种质划分为四类,其中高度耐盐型和耐盐型各1份,中度耐盐型12份,盐敏感型8份。本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种质资源耐盐评价及优良耐盐油莎豆新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盐胁迫 苗期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植物小分子信号肽参与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广霞 李秀杰 +3 位作者 蒋锡龙 单雷 张志昌 李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1-73,共13页
植物小分子信号肽(small signaling peptides, SSPs)是一类蛋白长度小于120个氨基酸的小肽,作为新型信号分子在植物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中含有千余种SSPs,多种多样的结构特点、修饰过程与不同受体的结合发挥其特... 植物小分子信号肽(small signaling peptides, SSPs)是一类蛋白长度小于120个氨基酸的小肽,作为新型信号分子在植物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植物中含有千余种SSPs,多种多样的结构特点、修饰过程与不同受体的结合发挥其特异的功能,参与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挖掘鉴定植物SSPs功能基因,解析它们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调控机制,对增强植物抗性、改善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植物SSPs主要包括胞外非分泌型小肽、胞内非分泌型小肽、胞外翻译后修饰分泌型小肽和胞外富含半胱氨酸分泌型小肽四大类。介绍了四类植物SSPs的结构、特征;阐述了它们以SSP配体结合LRR-RLK受体激酶完成信号转导过程,以激活下游抗性基因表达为模式的调控机制;重点综述了它们在干旱、高温、盐渍、营养等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最后讨论了植物SSPs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对SSPs类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高植物应对环境胁迫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小分子信号肽 非生物逆境 结构特征 受体激酶 作用机制 信号转导 植物抗性
下载PDF
栽培花生两个亚种重组自交系子代的花序特征研究及开花关键基因AhFT家族分析
12
作者 宋燕 田丽彬 +5 位作者 李莹 刘译阳 崔凤 张冠初 万书波 李国卫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19,共8页
花序的着生位置和排列方式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主茎上是否着生花序以及花序与营养枝在一级侧枝上的排列方式,将花生栽培种分为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然而,两个亚种杂交后代形成的“中间型”品种的开花特征还不明确。... 花序的着生位置和排列方式是栽培花生分类的重要依据。根据主茎上是否着生花序以及花序与营养枝在一级侧枝上的排列方式,将花生栽培种分为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然而,两个亚种杂交后代形成的“中间型”品种的开花特征还不明确。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了连续开花型和交替开花型花生杂交的重组自交系遗传群体,并调查了该群体子代的花序类型。研究发现,重组自交系后代可以分为8种类型,除了2种经典的连续开花亚种和交替开花亚种外,其余6种中,主茎是否着生花序与侧枝上花序连续或者交替着生没有相关性,表明一级侧枝花序排列方式与主茎是否存在花序无连锁关系。FloweringlocusT(FT)是植物关键开花激活因子。为了探究FT在花生开花习性和开花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花生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30个花生FT基因,这些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分别为AhFT(AhTSF)、AhMFT、AhBFT、AhATC和AhTFL1亚家族。AhFT-21和AhFT-22在开花期表达较高,可能与花生开花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花生开花习性及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分类 重组自交系 开花习性 开花调控 FT基因
下载PDF
3种常见金银花致病菌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研究
13
作者 朱桐杉 刘艳艳 +7 位作者 谭晴晴 刘国霞 陈雪燕 步迅 王文博 于子涵 张全芳 张永清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151,共7页
为了建立可同时检测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白粉病病原菌(Erysiphe lonicera)和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rhamni)3种金银花重要叶部病原菌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基于3种病原菌ITS片段序列... 为了建立可同时检测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白粉病病原菌(Erysiphe lonicera)和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rhamni)3种金银花重要叶部病原菌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基于3种病原菌ITS片段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并制备重组质粒建立标准曲线;对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仅针对金银花炭疽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病原菌有特异性扩增;最低检测限为2.94×10^(2)copies/μL,比普通PCR法高100倍;利用本方法检测15份有叶部病害症状的金银花病叶,与DNA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综之,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金银花炭疽病、白粉病和褐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炭疽病 白粉病 褐斑病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14
作者 魏龙雪 朱金英 +2 位作者 裴艳婷 白静 李娜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49-52,共4页
为充分了解山东地区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状况,对所收集的36份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资源材料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14.37%~110.26%,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10.2... 为充分了解山东地区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状况,对所收集的36份山东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辣椒种质资源材料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为14.37%~110.26%,辣椒素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10.26%);欧氏距离98.3处,可将36份辣椒种质资源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占5.56%;第Ⅱ类群占8.33%;第Ⅲ类群(TT)占比最大,高达86.11%。聚类分析表明,抗坏血酸和辣椒素在聚类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聚类第Ⅰ类和第Ⅲ类,辣椒素变异系数均最大,第Ⅱ类粗蛋白变异系数最大。综上,第Ⅰ类群除鲜食、制酱外,可加工用作食品、化妆品、药品等产业中的重要添加剂;第Ⅱ类群经提取加工可用于医学药用和家禽畜牧饲用,可作为工业辣椒品种选育的优异材料;第Ⅲ类群利用度广泛,可普遍适用于鲜食、制酱、火锅和调料等食品加工产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聚类 品质性状 山东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15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黑钙土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赵跃 吕永超 +5 位作者 陈小姝 李美君 郭峰 高华援 张志民 李春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 为探讨黑钙土花生适宜施氮量,本研究以吉花25为试验材料,共设置6个氮肥水平,分别为施用纯氮0、112.5(传统施肥,N1)、90(减氮20%)、79.5(减氮30%)、159(增氮40%)、225 kg/hm^(2)(增氮100%),研究了氮肥对花生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会提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但过量施用氮肥会抑制NR、GS、GDH、SS和SPS活性。各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减氮施肥20%(施氮量9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9.21%,相较于传统施肥增产1.57%,说明减氮20%即可既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氮肥需求,同时又能保证叶片中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花生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的能力,并通过降低单株秕果数和单株单果数,提高单株双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最终提高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氮肥水平 产量 品质 碳氮代谢酶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及根冠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刘俊华 杨吉顺 +8 位作者 吴正锋 郑永美 杨丽玉 张佳蕾 王建国 赵玉成 解晓梅 王黎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 为明确花生单粒精播增产机理,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以双粒穴播(DS)为对照,研究了单粒精播(SS)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冠层结构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生育前期单株和群体干物质重单粒精播和双粒穴播差异不显著,而生育中后期显著高于双粒穴播,结荚期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结荚期不同冠层结构来看,冠层上、中、下层叶面积系数单粒精播分别比双粒穴播高23.03%、9.34%、86.43%,单株和群体冠层叶片和茎干重单粒精播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从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和茎干重占总干重的比例来看,单粒精播冠层下部叶片和茎干重比例高;单株和群体总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高于双粒穴播,且中下层根系占比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干重与中下层的叶片干重、下层的茎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与双粒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植株冠层中下部发育健壮且根系大分布深是其增产的重要原因。单粒精播促根扩冠,是花生节本增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干物质积累 冠层 根系
下载PDF
LEC1等转录因子基因在花生小种子突变体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8
作者 朱秀瑾 郭凤丹 +2 位作者 夏晗 赵传志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 花生突变体ssm1与其对照亲本鲁花11号(LH11)相比,种子皱缩变小,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含油量显著降低。为了探究导致该突变体种子变小且含油量降低的原因,本试验研究了种子发育关键转录因子基因LCE1等在突变体ssm1及其对照LH11合子受精及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AhLEC1在花生未受精子房(DBP0)时期表达量较低,且在ssm1和对照LH11中无明显差异,在受精后的子房(DBP1)和入土10 d(DAP10)和20 d(DAP20)种子中表达量上调,并且在LH11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突变体ssm1;转录因子基因AhFUS3、AhABI3、AhAGL15和AhWRI1在ssm1中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与脂肪酸合成和糖酵解关系密切的AhWRI1基因在ssm1中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因此推测,ssm1中AhLE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影响AhFUS3、AhABI3和AhWRI1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ssm1种子胚胎发育和油脂积累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种子突变体ssm1 转录因子基因LEC1 基因表达 种子发育 油脂积累
下载PDF
不同施镁水平对红壤土花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高华鑫 王建国 +1 位作者 张佳蕾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为探究施用镁肥(Mg)对红壤土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花育25为供试花生品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0.1、0.2、0.3、0.4 g/kg(Mg0、Mg1、Mg2、Mg3、Mg4)5个镁肥水平,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不同生育时期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镁... 为探究施用镁肥(Mg)对红壤土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花育25为供试花生品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0.1、0.2、0.3、0.4 g/kg(Mg0、Mg1、Mg2、Mg3、Mg4)5个镁肥水平,研究不同施镁水平对不同生育时期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镁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期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施用镁肥对花生全生育期的生长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以Mg2处理最高;开花下针期Mg2处理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结荚期和成熟期,与Mg0处理相比,Mg2处理荚果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6.4%和18.9%,成熟期单株产量和单株饱果数分别增加15.2%和66.5%。继续增加镁肥施用量至0.3~0.4 g/kg,则明显抑制花生生长。综上,本试验条件下,花育25适宜镁肥施用量为0.2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镁肥 红壤土 叶绿素含量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和钙肥用量对黑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厉广辉 徐勤青 +5 位作者 孙伟 李长生 夏晗 王兴军 赵红军 赵传志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黑花生因富含花青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探索黑花生高产优质的适宜氮肥和钙肥用量,本研究以黑花生品种济花黑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施钙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农艺性状、荚果成熟饱满度、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 黑花生因富含花青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探索黑花生高产优质的适宜氮肥和钙肥用量,本研究以黑花生品种济花黑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施钙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农艺性状、荚果成熟饱满度、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120~360 kg/hm^(2)和施钙300~6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分别较不施氮和不施钙对照增产5.95%~15.56%和5.40%~10.39%,N240和Ca450处理产量最高。氮和钙促进了花生营养生长,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和出米率。N120和N240处理的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差异较小,且均显著高于对照;Ca450处理的荚果产量和成熟饱满度显著高于对照,在钙处理中表现最优;最优用量之后继续增施氮肥和钙肥不利于荚果发育和产量形成。施氮和施钙提高了花生籽仁蛋白质、脂肪、总氨基酸、精氨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了油酸含量和O/L比值,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含量,提高了黑花生的营养品质和保健价值。施氮120 kg/hm^(2)和施钙450 kg/hm^(2)是黑花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优选施肥方案。研究结果为黑花生氮肥和钙肥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生 施氮量 施钙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