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线粒体脑肌病1例
1
作者 张丽 付庆喜 +2 位作者 尤翠平 苏明钊 苏全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29-1634,共6页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DNA (mtDNA)或核DNA (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stroke-li...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DNA (mtDNA)或核DNA (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的最常见类型。MELAS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MT-TL1基因中的m.3243A > G突变。由于MELAS发病模式和神经系统症状与缺血性卒中相似,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例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MELAS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提高对MELAS的诊断认知,并避免延误MELAS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误诊 病毒性脑炎 癫痫
下载PDF
F波对不同程度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的评估作用
2
作者 陈林岩 宋启民 车峰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胫后神经F波对大鼠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SNI)动物模型评估作用。方法 18只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区组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 6只)、SNI组(坐骨神经损伤组, 12只)。Sham组只行坐骨神经分离术, 不进行夹压。SNI组分为SNI-A组[小... 目的探讨胫后神经F波对大鼠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SNI)动物模型评估作用。方法 18只SPF级成年SD大鼠随机区组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 6只)、SNI组(坐骨神经损伤组, 12只)。Sham组只行坐骨神经分离术, 不进行夹压。SNI组分为SNI-A组[小号(10 mm×18 mm)动脉夹夹压组, 6只]、SNI-B组[大号(17 mm×48 mm)动脉夹夹压组, 6只]。各组观察急性期F波波形变化2 h, 记录术前、术后2 h、2 d和7 d F波, 术前、术后2 d和7 d评估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各组术后7 d取大鼠坐骨神经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切片和电镜切片。结果 SNI-A组和SNI-B组所有大鼠坐骨神经被夹压后均即刻出现F波消失。SNI-A组术后2 h、2 d和7 d波幅[(0.0±0.0)、(18.7±13.4)、(54.2±17.4) μV]明显低于术前[(113.2±28.9) μ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1、9.202、11.775, P均<0.05);SNI-B组术后2 h、2 d和7 d波幅[(0.0±0.0)、(3.0±2.1)、(6.13±4.3) μV]明显低于术前[(123.6±14.9) μ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9、8.167、7.928, P均<0.05)。SNI-A组术后2 d和7 d潜伏期[(11.7±2.0)、(10.2±0.5) ms]明显长于术前[(8.9±0.8) m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5.363, P均<0.05)。SNI-A组术后2 d和7 d SFI(-59.0±4.4、-51.6±3.5)明显低于术前(-4.3±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0、32.049, P均<0.05);SNI-B组术后2 d和7 d SFI(-80.3±3.2、-75.0±6.8)明显低于术前(-4.8±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56、24.692, P均<0.05)。HE切片Sham组神经外膜、轴突正常;SNI-A组神经外膜完整, 轴突小部分断裂;SNI-B组神经外膜完整, 轴突明显断裂。电镜Sham组髓鞘板层致密, 轴突无空泡样变;SNI-A组髓鞘板层轻微分离, 轴突少数空泡样变;SNI-B组髓鞘板层明显分离, 轴突明显空泡样变。结论大鼠胫后神经F波对评估坐骨神经损伤非常敏感;小号(10 mm×18 mm)和大号(17 mm×48 mm)动脉夹夹压法可以建立SunderlandⅡ和Ⅲ度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F波 神经电生理 大鼠
原文传递
透明质酸修饰的pH响应型阿霉素纳米递送系统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的体外研究
3
作者 阎佳画 张传敏 +1 位作者 肖伯莲 王丽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3-1979,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特异性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的pH响应型纳米递送系统,实现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靶向释放化疗药物阿霉素。方法:采用酸敏感的DSPE-PEOz和阳离子类脂DOTAP包封模型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得到阿霉素纳米递送系统(DOX-NDS),并... 目的:构建一种特异性靶向多发性骨髓瘤的pH响应型纳米递送系统,实现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靶向释放化疗药物阿霉素。方法:采用酸敏感的DSPE-PEOz和阳离子类脂DOTAP包封模型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得到阿霉素纳米递送系统(DOX-NDS),并经HA-PEG_(2000)-DSPE(HA)靶向长循环修饰,最终制得阿霉素靶向纳米递送系统(DOX-HA-NDS);纳米粒度电位仪分析DOX-HA-NDS的粒径和Zeta电位;多功能酶标仪检测DOX-HA-NDS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载药量(drug loading,DL);透析法研究DOX-HA-NDS在pH 5.0和pH 7.4条件下的体外释药行为;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摄入;CCK-8法评价空白靶向纳米递送系统(Blank-HA-NDS)的毒性和DOX-HA-NDS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构建的DOX-HA-NDS粒径为(193.1±5.0)nm,Zeta电位为(-41.1±2.0)mV,离心法和透析法测得包封率分别高达93%和90%,载药量为32.76%和32%,4℃存储能稳定6个月以上。在pH 7.4条件下,DOX-HA-NDS的释药缓慢,且6 h累积释放率仅为30%,而在pH 5.0条件下,DOX-HA-NDS的释药明显加快,6 h累积释放率高达97%,表明构建的阿霉素靶向纳米递送系统具有pH响应控释性能。细胞摄入实验结果表明,经HA修饰后的阿霉素纳米递送系统可以更有效靶向肿瘤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Blank-HA-NDS基本无细胞毒性,DOX-HA-NDS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ARH-77)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结论:构建的阿霉素靶向纳米递送系统不仅包封率高,而且兼具主动靶向和pH响应控释性能,提高对DOX的输送效率,从而增强了其对ARH-77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送 阿霉素 主动靶向 pH响应控释 CD44
下载PDF
胰岛再生源蛋白3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4
作者 全艳春 王利莹 +2 位作者 王增勇 高伟 车峰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2-650,共9页
目的探讨胰岛再生源蛋白3A(REG3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0月18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例胶质瘤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各5例。体外培养不同胶质... 目的探讨胰岛再生源蛋白3A(REG3A)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0月18日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例胶质瘤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各5例。体外培养不同胶质瘤细胞株(SF295、U251、TG905、A172和CRT)及原代胶质瘤细胞株PT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标本及各细胞株中REG3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转染si-REG3A至TG905细胞敲低REG3A的表达,通过慢病毒包装REG3A质粒感染SF295细胞上调REG3A的表达,使用REG3A重组蛋白和Akt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处理胶质瘤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结果显示,U251、TG905、CRT、A172和PT-1细胞中REG3A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129±0.13、2.22±0.59、5.02±0.31、6.62±1.34和9.18±0.61,高于SF295细胞(1.00±0.18,均P<0.001)。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REG3AmRNA的表达水平为3.18±2.92,高于癌旁组织(1.00±1.14,P=0.031)和低级别胶质瘤组织(0.90±0.67,P=0.014)。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si-REG3A组TG905细胞的迁移率为(60.57±5.30)%,低于空白对照组[(79.65±12.09)%,P=0.076]和si-NC组[(84.18±13.63)%,P=0.038]。REG3A质粒转染组SF295细胞的迁移率为(96.05±6.41)%,高于空载转染组[(74.47±8.23)%,P=0.021]。REG3A重组蛋白能够上调SF295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和p-Akt的表达。与对照组[(100.00±2.53)%]相比,REG3A重组蛋白组的增殖率[(117.70±10.24)%]明显提高,REG3A重组蛋白+Akt抑制剂组的增殖率[(98.31±3.64)%]明显低于REG3A重组蛋白组(P=0.017)。REG3A重组蛋白+Akt抑制剂组的迁移率为(63.35±4.06)%,低于REG3A重组蛋白组[(89.26±11.07)%,P=0.019]。结论REG3A能够通过激活磷酯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促进人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胰岛再生源蛋白3A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磷酯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王增勇 臧兰兰 +2 位作者 全艳春 伏瑶 苏全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4,共6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探讨白花蛇舌草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机制.应用CCK-8试剂盒、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花蛇舌草抗脑胶质瘤的作用;筛选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活性成分,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白花蛇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探讨白花蛇舌草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生长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及机制.应用CCK-8试剂盒、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花蛇舌草抗脑胶质瘤的作用;筛选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活性成分,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可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该细胞的凋亡,阻止该细胞的周期进展从而发挥其抗脑胶质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通过多个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功能,其中熊果酸可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伴有Bax/Bcl-2表达水平增加.为进一步研究白花蛇舌草抑制胶质瘤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白花蛇舌草 熊果酸 U251细胞 BAX/BCL-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